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曆史就在那裏,
但還是需要睜大眼睛才能看!
說到這我想起一首詩,
出自《國風·秦風·無衣》,
是《詩經》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王於興師,
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抗日遊行隊伍表達抗日戰爭至死不休的決心。
戰鬥結束,
找到一麵膏藥旗作為戰利品。
旁邊的日軍士兵已死透了。
日軍殺人放火,我們保我家鄉。
簡單的標語,卻最有衝擊力。
因為,它不是在講大道理,
而是很直接的,你拿起刀槍,
保衛你的父母、
姐妹以及你家的田地、飲水的井。
黃泮揚1910年生於美國西雅圖,
在波特蘭飛行學校取得飛行執照。
1933年加入中國空軍,戰績輝煌。
中國遠征軍士兵正向攝影師打招呼。
洋溢著歡快的笑。
1945年的緬甸,
一隻猴子跳到了中國遠征軍士兵的背包上,
這情景,把大家都逗樂了。
1943年6月30日,
中美士兵聯合作戰,打日軍的飛機。
1941年,一場戰鬥前的準備。
看後方的地形,應該是丘陵地帶。
中國軍隊做好偽裝準備打埋伏。
1930年代,準備進攻的大刀隊。
1937年,
進攻上海的日本士兵頭盔被打了個洞,
算丫命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