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後沙月光: 中國與非洲合作為何如此遭人恨?男默女淚(一)

來源: 揚眉出劍 2017-03-20 11:04: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54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揚眉出劍 ] 在 2017-03-20 11:34: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網絡上一直有種聲音,持續攻擊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一開口就是罵中國蠢,將大把銀子扔向非洲,而國內這裏慘,那裏窮卻不管。

 

這種口號式宣傳,不需要任何邏輯, “援助非洲,傻冒一個”。

 

這一類人,主力是公知和某些網媒,背後誰在操縱?我不知道,反正按時發糧就OK了。

 

那麽,先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為大家揭開了真相。畢竟滿口“民主自由”的人總不會是騙子吧?

 

再看罵中國的另一類人,主要是在國際上,他們以美國為主, 國務卿希拉裏就指名道姓攻擊中國對非政策

2011年6月,希拉裏給中國扣上了一頂大帽子--“新殖民主義者”,她是在訪問讚比亞首都盧薩卡時公開指責的,德國《明鏡周刊》發了專稿。

 

在采訪中,記者問中國能不能成為治理非洲的榜樣?

 

希拉裏說:“無論是長期的,中期的,短期的榜樣,這些我都不相信”。

 

讚比亞電視台采訪時,希拉裏說得更露骨,“要當心那些隻跟上流社會做生意的朋友。殖民時代已經向我們表明:侵入一個國家、花點錢在高層,攫取資源、 然後走人,這很簡單。然而,當他們(中國人)走了以後,給仍然生活在那裏的人們什麽也沒留下。我們(美國)不想在非洲看到新殖民主義”

 

然後她去了坦桑尼亞和俄塞俄比亞,繼續赤裸裸的抨擊中國。

 

她的口號是“非洲不需要新殖民主義”。警告之後,勸導非洲要多學習美國的民主,否則中國將一個個腐蝕那些優秀的政治領袖。

 

在她口中,中國在非洲花了點錢,拿走大量資源,進行殖民式掠奪。

說白了就是眼紅唄!嫉火中燒。

 

美國是民主燈塔,國務卿的話肯定也是真的。

 

如果我信公知,美國就是在造謠,不是嗎?中國拚命送錢敗家,希拉裏又何必大動肝火?

 

如果我信了希拉裏,那麽公知媒體就是在造謠,對不對?原來中國撈了這麽多好處,一聲不吭。

 

雙方明顯是悖論 ,那隻能是公知造謠,因為他們是美國的順從者和依附者。造謠應當怎麽處理?


接下來問題是希拉裏說的是真的嗎?不,這是詆毀。

 

中國在非洲的一位友善誠信的合作者。我們真心實意的在幫助非洲,當然,也有回報。

 

同行是冤家

 

中國跟美國在非洲就是這種關係,還有一位冤家是歐盟,現在非洲是天下三分。

 

最早踏進非洲的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而是歐洲人。16世紀-18世紀,這些文明人將黑人當奴隸賣到美洲,再把奴隸勞作的原材料運往歐洲,再將歐洲工業製成品以高價賣到世界各地,形成三角貿易。

 

歐洲慢慢積累了財富,他們並沒有善待過非洲,有的隻是:擴張,殖民,鎮壓,再擴張,加上宗教輸入。

 

別看西方人現在人模狗樣的,一天到晚喊動保,當年背著先進武器獵殺非洲珍稀動物的也是這他們祖先。

二戰後,老歐洲們不斷看著殖民地一個個獨立,但它們之間仍然有著緊密的聯係,這時美國和蘇聯成了爭奪非洲的主角。

 

比如內戰時間最長的安哥拉,三方武裝:民陣,解陣,安盟。美中蘇各支持一方,打吧, 反正軍火有的是。

 

美國,蘇聯對非洲的介入比中國早幾十年,中國跟非洲當家人正式接觸,是在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總理以“求同存異”的真誠,交了很多非洲朋友。

 

特別是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2月5日,周恩來連訪非洲十國,成為了中非關係史上的裏程碑。

 

毛澤東主席的“三個世界”理論就是在1974年2月22日會見讚比亞總統戴維.卡翁達時正式提出,4月份鄧小平在聯合國宣布了這個理論。

 

“三個世界”到今天仍然是全球公認的科學理論,核心是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中國在非洲是後來者居上,美國,歐盟最惱火的是兩點:

 

一,中國的進入,抬高了非洲資源價格,這是競爭必然的結果。

 

二,中國的進入,壓低了基礎設施工程承包費用。

 

歐盟還願意跟中國合作,分一杯羹,美國是氣得捂著胸口蹲地上畫圈圈。

 

同行之間是赤裸裸的仇恨,先不談生意,說國家關係吧。

 

美國跟非洲想建立什麽關係?一種主仆關係,高高在上統治你,奴役你。

 

中國呢?以前是平等互助的朋友關係,現在是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

 

毛澤東時代,中國跟非洲交往主要因素是政治,1971年10月25日2758號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複聯合國席位,趕走了台灣偽代表。

 

76張讚成票中,有26張來自非洲,這些幫助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跟新中國第一個建交的非洲國家是1956年的埃及,一建交,美國就直接掐斷了埃及阿斯旺水壩的貸款,撕毀合同。這就是民主國家的契約精神。

埃及跟中國建交關你美國屁事?要這樣整人家?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當年中國麵臨著什麽樣的國際環境?毛澤東,周恩來這一代人用智慧和魄力,一步一步走出中國人自己的外交之路。

 

商業上,那時中國沒錢,窮。人家跟你建交代價這麽大,總得有點表示吧?捐贈?沒錢。中國就跟埃及說“要不買你們家棉花吧?”

 

棉花占當時埃及75%的出口收入,美國刻意壓下全球棉花價格,納賽爾急得不行,中國就按原價買了埃及15000噸棉花。

 

錢沒有白給,對不對,在道義上我們又對得起朋友,那點差價要是計較的話,才是真傻(不知公知會不會把這段偷去當證據)。

 

這方式很管用,到了六十年代,我們在非洲看來看去,突然有一天衝坦桑尼亞喊:“小坦,過來,你們家煙草不錯哦!”

 

小坦說,“煙草是有,賣不動,美國人價殺太狠了,您要多少?”

 

“買你家四分之一煙草吧,給你個好價。”

 

把坦桑尼亞給感動的,跑去跟黑兄弟們到處說,遇上好人了,遇上好人了。

 

然後,一幫黑哥們提著籃子圍過來,“看看我們家咖啡豆吧!”“看看我們家巧克力吧!”……

 

當年中國咖啡,巧克力消費極少,但我們還是盡量去買一些來。

 

中國當時對非洲最重要的援助是兩項:

 

一,基礎建設(以坦讚鐵路為代表)

 

二,各省醫療隊(比如廣東對加納,塞舌爾,赤幾,四川對安哥拉,莫桑比克,上海對喀麥隆,摩洛哥,多哥,內蒙對盧旺達等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基建,解決他們最迫切的交通困境,醫療,救死扶傷,功德無量。

 

毛澤東眼光看得極遠,早晚有一天中國會需要這個金礦。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脫離曆史,說風涼話是沒有良心的。

 

還有一種援助不大說的,就是軍火。衝鋒槍,機槍,炮,子彈,“拿去吧,祝你們革命成功,打敗殖民者和走狗們!巧克力再來點。”

 

為什麽中國現在能跟美國,歐盟在非洲三足鼎立,而且還優勢明顯,像日本就進不來,因為它沒有這個基礎,非洲這地方,光撒錢是沒有用的。

安倍晉三去非洲,主要是攪局,來就唱“大王派我來巡山,我把非洲轉一轉。”

 

不過,對日本還是要提防,非洲人老是整不明白中國跟日本是不一樣的。

 

什麽是非洲?

基本印象:貧窮,落後,戰亂,部族,土皇帝……同時它也是各路明星秀愛心的最理想去處。

 

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外,整個非洲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窮困,是人的因素造成嗎?這個不好說,犯忌。

 

其實非洲資源相當富有,簡直是一座金礦。是各大國能源外交的前沿地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有著豐富資源卻尚未開發的地方。

 

非洲跟非洲人的關係就像聚寶盆上生活著一群窮人,而外來者又虎視眈眈的盯著這片黑土地。

 

非洲的鉻占全世界98%,鈷占90%,鉑占90%,錳占64%,黃金占50%,鋁占35%,還有鑽石,石油,銅,鐵,水力,更有著全球最完好的森林體係。

 

中國對外石油進口,最大的供應國是誰?沙特嗎?在2010年之前,排名一直是:安哥拉,沙特,伊朗。現在多了個俄羅斯,排名常有變動,但安哥拉仍然是前三名。

 

而安哥拉還不是非洲最大產油國,最大的是尼日利亞。中國要促進本國經濟順利增長,就必需要獲得非洲的資源,這既是一種合作關係,對非洲而言也是一種發展機遇。

 

非洲也在轉型,但它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始終被兩個難題死死卡住。

 

一,教育文化水平過於落後,難以合理管理資源。

 

二,基礎設施建設過於欠缺,與世界脫節。

 

這兩個難題,美國,歐盟早已經知道,但他們隻會定點掠奪,拿完就走,所謂幫助,幾十年如一日的掛在口頭上。

 

為什麽西方不肯真真切切的做些有益工作呢?這跟資本主義的短期逐利性分不開。

 

而無論是教育,還是基建,都無法在一兩年內看到利益回報。既然沒有利益回報,西方企業就會本能的規避。

 

這樣造成了非洲資源開發不具備可持續性,中國的到來正在慢慢改變這一現像,而這一切又損害到了西方公司的利益。

 

非洲發展麵臨的第一個關口就是電力,沒有電,談何發展?

 

舉個例子,中國可以為非洲人提供疫苗,但有效的疫苗需要冷藏地點,而且要有冷藏運輸鏈。中國國內能做到,在非洲就沒辦法,原因就是缺電。

 

中國因此就宜,幫助各國建造水壩,搞水力發電,非洲國家需要建設資金,可以向中國對外金融機構貸款。

 

貸款到位後,這個國家的水壩等基建合同隻能交給中國公司承包(這是統一規定的)。

 

他們購買相關設備,材料等,至少50%也必須向中國企業購買,這就令美國很不爽,但問題是他們一直也是這麽做。

 

而且中國不逼債,給非洲緩衝期,比如弄個五年七年,每年收收利息就OK了,西方私人金融機構做不到這一點。

 

以這種方式,中國拿下的水力發電項目有剛果英布魯大壩,加納阿科鬆伯大壩和布維大壩,尼日利亞凱恩吉大壩等好多好多工程。

 

等項目完工後,相關國家得到了高效清潔的電力,中國人收回了貸款,帶走資源(因為一般都會有相關采礦協議)。

 

這樣不是很好嗎?打個比方,說個不願高調宣揚的項目之一:幾內亞水壩。

 

幾內亞的水電夢做了幾代人,實現不了,因為沒錢,向西方貸款,人家又要附加政治條件,要控製你政府。水力發電大壩造價至少10億美元。

 

美國就這樣折騰幾內亞,揮著美元笑:來,給大爺笑一個,給大爺唱一個,給大爺捶個背……

 

2008年前後,中國悄悄跟幾內亞人說,“過來,過來,10億,我有,要不?”

 

“你們不會想控製我們政府吧?”幾內亞很怕被下套。

 

“幹涉別國內政那種事,我們是不會做滴。”中國語重心長的說。

 

幾內亞羞澀道:“我們還欠你400萬美元呢?”

 

“見外了不是?家裏要是困難,這債就免了。”

 

不但不用還400萬美元,中國還新給了幾內亞520萬美元援助。當然,10億美元貸款也搞定了,方式跟上麵提到的一樣。

 

作為交換,幾內亞給了中國一座礦山開采權,這礦鋁礬土儲量20億噸。這種事,一定要低調,低調,埋頭挖就是了。

 

2008年還借給了剛果90億美元貸款(中國進出口銀行),錢指定隻能用於剛果的水電大壩,公路,鐵路,機場,還有學校和醫院。

 

中國給了剛果選擇權,它可以自己決定要先建設哪些領域。同樣,作為交換,中國獲得一個銅礦,一個鈷礦的開采權。

 

這些隻是很多例子中的一兩個。

 

非洲就是這樣的情況,它隻能以資源換來貸款,但問題是西方國家一定要將貸款用到短期項目,而且夾雜很多私貨。

 

現在中國人來了,搞出自己的規則,美國能不恨你?

 

從提供貸款,金融服務的行為體來說。

 

歐盟:EDF(歐洲發展基金),EIB(歐洲投資銀行)

 

美國:IMF,世界銀行等,還有一大堆NGO基金組織。

 

中國:中國進出口銀行,中投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央外貿基金,中非基金

 

歐美貸款金額比中國要大,但手續繁雜,利息比較高,附加條件(政治)多。

 

中國則簡單明了,非洲人馬上能弄懂(他們吃美國合同虧太多了),而且沒有政治條件(你們愛什麽體製就什麽體製)。

 

對非洲來說,跟中國合作真的沒有政治條件嗎?當然有,他們都清楚,有一根紅線就是:一個中國原則

 

非洲向來有奇葩,對在北京跟台灣之間來回轉的國家,中國就比美國還苛刻。比如中非共和國,尼日爾,利比裏亞,乍得,加蓬等,特別是中非和利比裏亞,跟中國都斷交過兩次,找台灣要糖吃。

 

這些奇葩必須殺雞給猴看,給非洲立下規矩,沒有原則,國家就沒有威望。

 

比這些奇葩還惡心的,就是國內的一些公知噴子,不學無術,就會口號!不提也罷。

 

那麽在這個全球化貿易時代,中國跟冤家在非洲的競爭又是如何占據上風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