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正式決定走發展核武的道路,是從1994年退出核不擴散協議開始。
後來克林頓政府在金日成去世、金正日繼位之後,和朝鮮達成了去核協議——但是這個協議被美國主動推翻了。因為本來克林頓當時就是在賭金正日位置不穩定,希望以此引發朝鮮內部混亂,根本就沒打算履行協議。
而小布什上台之後,在激進的新保守主義思潮影響下,準備對一係列國家動武,當然就要撕毀協議了。朝鮮自然是在他的準備打擊的流氓國家之列,而排在那個流氓國家的名單裏麵的,還有俄羅斯和中國。
後來小布什在伊拉克戰爭中折翼之後,不得不調整戰略。針對朝鮮發展核武和擴散到中東的各種威脅舉動,硬的一手,就是經濟製裁、封鎖航運和針對性的軍演;軟的一手,就是接受中國的調停,開始加入六方會談。在六方會談的中途,其他四方去上廁所、喝咖啡,這樣就變相地成為了朝美雙邊會談。
這個談判也是起起伏伏,沒有啥最終結果。因為美國本來就沒有意圖達成協議,而急於突破的朝鮮,對美國的開價條件的背後意圖也帶有疑慮——結果就是不死不活,時斷時續,朝鮮時不時刷一下國際新聞存在感。
而比朝核問題還要晚的,是後來成為熱點的伊朗核問題。
伊朗的核計劃比朝鮮發展要晚。在朝鮮已經具有少量核武的時候,伊朗還在形成核武能力。但是美國為了避免將來不得不出兵的困境,(雖然以色列強烈反對)下,奧巴馬政府還是把“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但是可以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作為一個妥協點,順利和伊朗達成去核協議——這個可把朝鮮的同誌們羨慕嫉妒恨得要死,嗬嗬。
可是美國的伊朗核協議,闖普新政府上來之後會不會接受還不確定。由於闖總要大規模增加軍費,那麽錢多了,軍火庫滿了,軍隊腰杆子硬了,也許伊朗到手的鴨子也保不住飛了——朝鮮同誌們,又可以幸災樂禍了。
談到伊朗,就不能不說美國從2007年開始在歐洲部署的對付“伊朗”的反導係統——這個係統的複製品,基本上就是美國準備在東亞——是的,韓國隻是第一站——建立對付“朝鮮”的反導係統。這個東亞的“薩德”體係,目標是從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一路到澳洲。
正如號稱的澳洲要防止朝鮮的攻擊——讓澳洲人和朝鮮人一臉黑人問號臉一樣,捷克的雷達和波蘭的導彈(來對付伊朗核威脅),也讓伊朗人一臉問號。
那麽美國這個戰略意圖,其實在2008年我的書《大國遊戲·卷二:花開花落》第三十七節開始,就有比較清晰的論述。所以這裏也就搬自己的書,來說明一下。
自從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動用核武器之後,蘇聯快速發展的核武力,以及英國、中國和法國的跟進,導致了核武平衡,是處在恐怖的互相毀滅的戰略均勢下,才避免了第二次的核武器的動用。雖然後來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都威脅使用核武器來進行戰略訛詐,以及古巴導彈危機中間,美蘇差點走向核戰爭,但是這種互相毀滅的原則,基本上防止了人類互相動用核武器,而讓國際社會把關注點集中在戰爭中的貧鈾彈的使用(比如美國在伊拉克),以及生物和化學武器的使用。畢竟人家兩隻羚羊打架,都不願意向同類下死手,避免不管是打贏的一方還是打輸的一方,都變成獅子和群狼的美食。而人類解決自己內部分歧的時候,也沒有必要來個大規模的核戰爭,把人類自我毀滅掉。因此,保持現有的核戰略平衡,是維護人類生存的基本原則。
但是在2006年3-4月期的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後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通過希拉裏的文章在這個雜誌上宣布的),美國戰略界推出了一篇名為“美國核力量獨霸的崛起”的文章,向全世界發出了這樣的警告:“核子武器互相毀滅的時代已經接近結束,今天在幾乎50年裏頭一次,美國差不多接近獲得核子獨霸的地位。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具有了在第一打擊下,就可以徹底摧毀俄羅斯或者中國的遠程核子武庫。俄羅斯和中國,以及其餘的全世界所有國家,將在未來的許多年裏,隻能在美國核子獨霸的陰影之下苟且偷生。”那麽在這種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建立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反導係統,就是建立美國核子獨霸,打破互相毀滅原則的必由之路。
美國核子武器進攻能力的提升,要感謝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的豐功偉績。在蘇聯垮台後,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器也像其經濟一樣,受到了致命打擊。俄羅斯的遠程轟炸機數量下降了40%,遠程彈道導彈數量下降了60%,最要命的是,可以在第一次核打擊下生存的核反擊力量,發射遠程導彈的戰略核潛艇,數量下降了80%。而同時,美國的核武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美國開發出了新一代的射程為3500公裏的戰斧導彈,這些導彈高速而精確,幾乎是不可攔截。僅在2003年到2006年的短短3年間,美國已經在各類軍艦上安裝了6000個發射裝置。以美國那個時候的實力,基本上可以在第一波的攻擊中,徹底打擊俄羅斯的所有戰略目標。
美國在這種核武力的強大攻擊的背景下,決心在波蘭和捷克,安裝針對俄羅斯的“薩德”防禦係統。這個係統,可以幫助美國在對付俄羅斯的時候,彌補原來對俄羅斯導彈早期預警不足的缺點。在沒有這個新係統之前,美國需要幾分鍾的時間,才可以計算出俄羅斯發射的彈道導彈的各種數據。在捷克安裝監視雷達之後,這個過程可以縮小到幾秒鍾。因此在反導係統落實之後,美國打擊俄羅斯的核計劃,就是這樣進行的:首先由巡弋在波羅的海和白令海的美國軍艦,發射第一波的巡航導彈。其目標是摧毀俄羅斯遠程核武器的井底發射架、移動發射車、核潛艇、戰略空軍、指揮中心、導彈防禦係統、軍用機場、海軍基地和通信中心。第二波的攻擊,則由遠程轟炸機群和航母戰鬥機群,打擊俄羅斯的地麵軍事力量。這些目標包括陸軍的坦克和裝甲部隊、軍事工業等。在小規模的戰爭期間,比如美國針對阿富汗、伊拉克和塞爾維亞,已經開始做小規模的戰術組合演練。
所以針對美國所說,波蘭和捷克的反導係統是針對伊朗攻擊歐洲的說法,普京的反應是你當我是傻X嗎?
普京的建議是,你要防止伊朗,我歡迎你到阿塞拜疆的俄羅斯雷達基地來做啊。
對普京的建議,美國的反應是,你當我傻X嗎?
所以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係統來防止朝鮮彈道導彈攻擊的說法,國內有幫人說,不如你美國不要搞,我幫你搞定朝鮮——人家美國人會笑著說,你自己是傻X,別把我也當成傻X,好不好?
因此俄羅斯必須有實打實的應對方法,才可以化解美國的攻勢。俄羅斯首先依賴的是當時全球獨特的白楊M型洲際導彈。俄羅斯的這種導彈,牛逼之處在於導彈加速到超音速的同時,每一分鍾之內可以兩次變換方向來逃避雷達探測。這種導彈也可以用於短程發射,令美國的反導係統無計可施。而利用其多彈頭再入分離係統,這個導彈可以同時攜帶10個針對不同攻擊目標的核彈頭,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
看到俄羅斯白楊M彈道導彈技術指標的同學們,不禁有種好熟悉的感覺——啥飛行器不斷變軌,啥可以攜帶10個攻擊不同目標的核彈頭,當然還有啥打漂漂的超高音速飛行器等等,這幾年在中國都磨出耳繭了,有沒有?
俄羅斯的戰略考量,就是互相摧毀的核子平衡戰略已經被美國核科技技術的領先而打破。那麽俄羅斯的唯一選擇,就是在對攻擊方產生完全不可接受的損失之下,逼迫美國坐下來談判。
可是一旦開戰,很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喪失核武能力,對美國不再形成威脅。而對應的損失隻是捷克和波蘭等幾個歐洲國家被摧毀,美國可能損失的隻是在歐洲的軍事基地和人員,美國本土毫發無損,不失為一筆值得做的買賣。
這種買賣,中國人叫做“死道友不死貧道”。如果同樣的思路用在了東亞,如果美國在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和菲律賓都可以部署“薩德”係統的話,那麽中國全方位的核打擊力量,尤其是太行山脈裏麵的發射井,都被美國雷達監測。而如果中國的核力量被摧毀,交換的成本隻是韓國、日本、台灣、琉球和菲律賓被核平,美國覺得“死的都是你們劣質的黃種人,關老子毛事啊?”
當然美國要付出的小代價就是美軍基地裏麵的美軍,那麽也可以在可能開戰的時候能撤走多少撤多少。美國這種思維路徑,完全是繼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讓你們歐洲人殺得屍橫遍野,最後階段,老子出來摘桃子”的玩法了。
美國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玩法,俄羅斯之前的反製方式顯然效果不好。那麽俄羅斯的新思路,有好幾個做法。
第一個,就是退出和美國的核控製協定,大規模發展新型核武器,從質從量上麵大幅提高核武水平。
第二個,就是放棄和美國簽訂的限製中程彈道導彈協議。因為美國攻擊俄羅斯的巡航導彈,會從波羅的海和白令海過來,那麽部署在俄羅斯腹地的中程導彈,射程可以覆蓋歐洲的美軍基地和反導係統,而距離又離美國的導彈發射點最遠。這樣顯然對俄羅斯較為有利。
第三點,就是還等啥開戰,現在就直接出兵波蘭,打他丫的。不過看到這種風險,美軍立即派出四千兵馬進駐了波蘭。當然俄羅斯可以集結更多的兵力,來包美國的餃子,而美軍在德國的軍力也不小,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
說到這裏,想起波蘭以前那個老司機總統,一方麵強力推進“薩德”係統落地,得罪了俄羅斯;另一方麵,又對美國要價200億美元作為“薩德”落地的對價,得罪了美國——然後,他的飛機就掉下來了。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在位於俄羅斯斯摩棱斯克機場附近墜毀的飛機中失事身亡,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難,其中包括總統夫人以及很多波蘭高官。
因為美國這次的“薩德”遊戲,隻是在自身衰落過程中應對中國崛起的一個動作,與之前希拉裏的重返亞太和“踢屁屁”,都是一係列遏製中國的大博弈中間的一個小步驟。
中美之間這種和而不親、鬥而不破的競爭性博弈,將會是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常態,所以大家一定要淡定地處理。
因此美國一定會強行落實“薩德”係統,並在其落實中達到自己的戰略意圖。而中國也必須在應對中達到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如果不搞懂這個,就變成無頭蒼蠅,瞎撞來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