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愛國主義總是能令人熱淚盈眶?

2017-03-07 北京東書房

 

為什麽愛國主義總是能令人熱淚盈眶?

 

作者:埃裏克·霍弗  來源:中國好學者

 

在現時代,民族主義乃是群眾激情最豐富也最持久的源泉,任何大變革計劃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利用民族主義的激情。

一個人愈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愈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或他所參與的神聖事業。

一個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會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會丟下那些沒意義的事,轉而去管別人家的事。這種人喜歡搬弄是非、打聽試探、越俎代庖,同時對國家和種族事務表現出熾烈興趣。在逃離“自我”的同時,我們不是依偎著別人的肩,就是掐著他們的咽喉。

當個人的利益與前途看來不值得為之活下去時,我們就會迫切需要為別的事物而活。所有形式的獻身、虔誠、效忠和自我抹殺,本質上都是對一種事物牢牢攀附——攀附一件可以帶給我們渺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因此,任何對替代品的擁抱,都必然是激烈和極端的。我們對自己隻能有有限度的信心,但對國家、宗教、種族或神聖事業的信仰,卻必定是誇張和不妥協的。

要讓一個人產生自我犧牲精神,必須撕去他的自我同一性和特殊性。達成這個目標最激烈的方法,是把一個人完全同化到集體之中。被完全同化到集體裏去的個人不會把自己或別人視為同類,當被問到他是誰的時候,他會自然而然回答說他是德國人、俄國人、日本人或基督徒、佛教徒、某一組織或家族的一員。他沒有自己的價值、目的與命運可言,隻要集體存在一天,他就沒有死亡可言。

碰到苦難和死亡的威脅,個人是無法依賴自己的勇氣的。他僅有的力量來源不在他自身,而在於他隸屬某個偉大的、光榮的、不可摧毀的集體。這種信仰主要來自認同,通過認同,個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種永恒之物的一部分。不管我們是準備好為人類、後代子孫、某個宗教、國家、種族、政黨或家族而死,它們都不過是我們行將被消滅的自我所依附的永恒之物的具象化罷了。

謳歌“過去”可以作為貶低“現在”的一種方法。但除非同時抬出一個燦爛美好的“未來”,否則美化“過去”將會使一個群眾運動行事趨於謹慎,不會再肆無忌憚、勇往直前。另一方麵,又沒有一種矮化“現在”的方法,比把它視為光榮“過去”與燦爛“未來”的中間環節更有力。因此,盡管一個群眾運動一開始會厭棄過去,但最後卻會熱烈強調(往往是假惺惺地)一個遙遠而光榮的“過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川總就是因為高喊愛美國才當選美國總統。你有意見? -薛成- 給 薛成 發送悄悄話 薛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8/2017 postreply 19:07: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