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勤:一個民族的落後,首先是知識分子落後

來源: 世事滄桑 2017-03-07 16:22: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499 bytes)

 

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文化傳統中確有很多糟粕,但沒理由一股腦兒徹底否定它。“五四”片麵否定的後果就很明顯。反過來講,傳統也是個活的東西,在全球化的今天,它也會吸收很多外來的因子。文化保守主義與現代民主並不衝突,台灣就是一個例子:它的轉型恰恰是在文化保守主義的土壤上成長起來的。台灣的例子已經說明,五四時代“實現民主轉型,必須打倒傳統文化”的觀念不能成立。

把文化保守主義和憲政民主對立起來,是“五四”餘緒造成的一個困擾。好像在中國要建立憲政民主,非得破除中國傳統的文化,我不這麽看。政治製度和文化傳統之間當然有聯係,但更多的是相互獨立。一個製度需要一定的文化條件,但更多的是一個利益安排,是利益覺醒、利益博弈的結果,而不是文化觀念博弈的結果。

羅素曾有一句話:“在先進的國家,革命引起觀念;在落後的國家,觀念引起革命。”這話耐人尋味,但在中國難以被人注意。“五四”以來,中國走的就是後一條道路。一個民族的落後,首先是知識分子落後,知識分子落後的表現之一,就是埋怨民眾落後,總在責怪阿Q、小D、吳媽,要改造他們,改造他們的魯鎮、未莊,乃至改造社會,改造國民性,不在製度上著力,卻要去百年“樹人”,樹新人,破舊人。

二戰後不止一個民族由於政治分裂,在分界線兩邊出現不同的走向,如東西德。在邊界線的這一端,總是在強調破除舊文化,建立新文化,肅清舊社會,改造新人;在邊界線的另一端,對社會、對文化取保守主義態度,不觸動、不破壞,在既有的文化傳統上嫁接憲政民主法製。如此競爭50年,結果怎麽樣?離我們最近的是香港,在既有文化傳統未被觸動的情況下,嫁接了現代文官製度、廉政製度、法治體係,它運作的結果是好還是差?

30年來,我們如果有進步,是改造文化的結果,還是製度變遷,甚至製度未變、僅僅是政策變遷的結果?是魯迅式的改造成功改造了阿Q、吳媽,才有上世紀80年代的農村進步?恰恰相反,是那種“改造”破壞了社會有機體,魯迅的弟子學生首先被送進牛棚“改造”,此後天怨人怒,方改弦易轍,再不談改造,再不問“姓社姓資”,而是向社會讓步,向阿Q、吳媽的本性讓步,手一鬆,才會有此後的社會進步!難道是因為魯鎮覺醒了,未莊啟蒙了,阿Q革命了,才有了改革開放?門裏門外、三十年前後,有這麽多的對比在,我不懂有些知識分子為什麽還要抱著五四式的文化改造話語不放。

一個民族好談文化,尤其好談文化決定製度選擇,不是民眾出了問題,而是這個民族的知識分子出了問題。一個民族的文化乃至社會,是要被這種文化話語折騰壞的。例如法國之所以是空想社會主義源頭,與知識分子的惡習不無聯係。

我們是落在曆史皺褶裏的一代

作為早期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胡適在政治上要求民主憲政,在經濟思想上曾短期彷徨,羨慕統製經濟即計劃經濟,在文化上卻持激進主義立場,欲除傳統文化而後快。但胡適的可愛之處、令人尊敬之處在於,晚年以後他開始反思、調整了自己在經濟和文化上的立場。魯迅從來不是自由主義者,他有一些可貴的東西,但他那個精神方向存在更大範圍的隱患。他對民眾、社會的悲憫與傲慢,既有“閏土”式的懷舊,也有尼采式的改造衝動。他那種“啟蒙”、“樹人”,與“改造”話語僅一紙之隔。

上世紀50年代前,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一要民主,二要計劃經濟,三要文化改造,再加政治激蕩,才會有40年代整個知識分子的左翼化。這與“五四”的真實麵貌被遮蔽,遲遲沒有得到梳理有關。到了現在,知識分子大部分人過了市場經濟關,但在文化上,厘清文化和政治、傳統與製度之間的關係這關還沒過。今天從官方到民間,為什麽“文化大師”層出不窮,醜聞不斷?除了那些“大師”本身有“文化劣跡”,90年來中國始終沒有擺脫“五四”話語的大環境,也讓這些所謂的“文化大師”鑽了空子。

這塊文化土壤被翻騰多次,已堿化、沙漠化。正常環境下可能是一代人能積累起來的精神進步,我們要花幾代人的時間。曆史被切割成碎片,沒有連成一條線,每一代人總在原地踏步,事倍功半。這也是中國社會有進步但仍未取得應有的更大進步的一個原因。社會有進步,但進步很慢,而知識分子的進步比社會更慢,已經落在社會進步的後麵。對此,我沒有那麽樂觀,可以說悲觀。悲觀的一部分,是對知識界的“憤老”思維感到可悲可歎。

曆史上生活過無數代人,更多的人是生活在曆史的皺褶部位,向下凹進去的部位,少部分人能夠生活在曆史鼓出來的部位。大凡被摁在曆史皺褶裏的一代,都是難以自拔的一代。

“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苦蒼生”

我接受哈耶克的社會自發擴展理論。什麽叫自發擴展?第一,社會不應改造,傳統不可切斷;第二,社會傳統自發擴展的結果,能夠滋長起民主法製憲政,而不是反過來。反過來的路數就是“五四”的負麵話語,改造社會、改造文化、改造傳統,改造的最後結果,欲樹立的民主自由卻越來越遠,改造者反過來被改造、被侵蝕。

這一百年的製度選擇,幾起幾落,凡是“落下”部分,都是打著“社會”的旗號,與“社會”為敵,反社會,改造社會;凡是“起來”部分,都是與社會言和,向社會讓步。隻有向社會讓步,才能讓社會進步。社會進步更多的是要依靠社會自己的生長,市場經濟的健康成長,新社會階層的出現。知識傳承、觀念變革是知識分子的職業本分,但很容易由此而輕輕一滑,滑向人性變革、社會改造,那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知識分子的職業本分、價值堅持,是社會進步的合力之一,但沒理由誇大。你到一個正常社會看看,一些知識分子還在堅守他們的價值立場,但自我感覺要謙卑得多,他們與大學門口修鞋、補車的人沒有高貴低賤之分。我母校複旦大學編漢英大辭典的陸穀孫先生,經常到門口買報紙,報販有事離開,他能為報販朋友守攤子,這樣的知識分子才是知識分子,而不是念念不忘知識貴族身份,端著個人上人的架子。這個“世界是平的”,知識分子與其他階層的關係是平行結構,隻有病態環境下,知識分子與其他階層的關係才是垂直結構,要麽被壓製在下,要麽被高抬在上,兩端都不正常。

當然,在病態社會,知識分子的作用相對要大一些,但這隻是暫時的現象,是被不正常的製度逼出來的,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出來說幾句,就是為天下代言,是社會良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語出宋人張載,我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這樣的話,這是中世紀“政教合一”的追求,不穿袈裟的袈裟語言。一個有現代視野的知識分子可以把這些話語當史料來讀,但如果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那就可悲了。

12年前我第一次到台灣,訪問紫藤廬。廬內掛了一副對子:“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苦蒼生”,這是紫藤廬前主人周德偉留下的。周即五四時期北大人,他偏偏不喜歡北大“五四”人,厭惡林道靜們的“憤青話語”。林道靜活到現在,該是“憤老”了吧?血緣不同,後來的選擇自然不同。周德偉後來去台灣,成為引哈耶克古典自由主義進中文語境第一人,也是殷海光的引路人。殷海光經他點撥,才知道“五四”之外還有如此道理。也是周德偉給殷海光推薦《走向奴役之路》,殷海光就在紫藤廬開始翻譯此書。

可以說,沒有周德偉,就沒有《走向奴役之路》的漢譯本。但到殷海光臨終,還在為自己是“五四”後裔,卻沒有分沾“五四”光澤而抱屈。殷海光的硬骨頭精神是應該繼承的,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旁人難以取代的,但相比周德偉,他的思想深度還是差了一層。他到死也沒有想明白“五四”式的文章功業,與“五四”之後的蒼生之苦有什麽背反聯係。這個局限,當為我之戒,或也能與當今“憤老”引為共同之戒?

來源:獨立評論,讀者推薦

所有跟帖: 

首先是朱學勤落後,論文抄襲。從朱永嘉那兒學了些曆史知識,到處吹,說是自己的,也不感謝朱永嘉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16:30:27

哈哈! 先吹吹, 看能把北京霧霾吹散嗎? 也算一件功德. -saisai2008- 給 saisai2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20:18:35

做管理的都知道,人的天性是維持舊習慣。香港過去的繁榮不是由於文中提出的原因,這已越來越清晰。 -Santaiyang- 給 Santaiya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7/2017 postreply 18:09: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