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張PPT告訴你2017中國新的消費趨勢是怎樣的(組圖)

來源: flyer 2017-03-05 10:35: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4406 bytes)
1.宏觀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成為新的熱點
2016年第三季度,我國GDP的數據是6.7%。這一增長目前主要是第三產業占比的增長。第三產業更多則是以服務業和部分製造業為主。可以看出,新增企業實現了28.5%的增長,新增就業機會也在不斷增加。
同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也非常明顯,是71%,表明消費的意願比較強列。
2.第三季度消費者信心強勁,各項指標繼續保持穩定
如果消費者信心指數超過100%,說明這個國家消費者的信心十足,市場會蓬勃發展。如果這一指數低於100%,則說明民眾對市場經濟,對這個國家的經營管理存在一些擔憂。
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14年到現在,一直都是超越100%的。雖然在2014年第三季度,經濟上有過一些波動,但是在2016年的9-10月份,這一數字又回調到了106%。這說明我們國家的消費者目前還是保持著蓬勃積極的態勢。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全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99%。說明了在全球整體的經濟環境下,大家對經濟的觀望態度。我們也看過美國和韓國的數據,他們的消費信心都低於99%,說明大家對經濟、對就業沒有很好的預期。
3.西部信心繼續提振,東部回升至曆史最高點
按照東南西北劃分,東部地區是上揚的發展趨勢,而且達到了曆史最高點的120%,說明這一區域有著非常強勁的信心。
西部地區的增長態勢也特別明顯。在過去的一年裏,西部地區有政府的扶持,有一帶一路的政策,這些都有效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北部和南部地區有一些回調。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簡單地分析,西部地區有外資的引進,有政府策略的調整和支持、投入,包括有一些自由度的貿易區等,都是非常強勁的,這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保證和活力。
而東西部的消費意願明顯上升,這些消費在哪裏呢?與其它地區有什麽不一樣的選擇嗎?
如圖所示。西部地區的人們雖然可能願意消費,但更多的還是用於基本生活日常,是日常用品的消費。在大家的認識當中,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優勢可能是由生活福利好、物資比較充足帶來的。同時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價格優勢和豐富的產品種類。購買起來也更加方便。東南沿海畢竟是貿易進出口比較繁榮的地區,所以對於東部地區的物資優勢、價格優勢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剛才說到,西部地區消費者的支出是以生活為基礎的。他的花銷主要用於日用品、水電煤、食品飲料這些方麵。而東部地區則以享受型、文化型為主,包括外出就餐,已經占了很大的一個比例,51%的人有外出就餐的習慣。另外還有服飾的要求、休閑度假的要求等等,這是非常明顯的。
這兩個部分的差異能說明什麽問題呢?西部地區更看重提高目前的生活狀態,而東部地區目前已經走向了另外一個台階,從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轉向了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所以,消費升級就體現在提高生活質量上。
4.北區銀發經濟:人口結構變化,老年品類領漲
同時數據也表明,北部地區有一些信心下降。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整個北部地區的經濟放緩,並使消費者信心受挫了呢。
首先是北部地區的人才流失嚴重。尤其是東北部地區,有很多的青壯年人不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創業;第二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第三是低出生率帶來的影響。大家可以看到,北部地區市場的線下消費最多,老年性的產品比較明顯。包括成人尿布、成人奶粉,這些消費都有所增加。
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沒救了,它隻是一個相對的數字。需要提醒的是,北部地區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整個消費市場的產品品類、銷售情況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5.信心分化,上線城市反彈,二線城市領漲
然後,不同級別的城市之間,即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信心也出現了分化:
一線城市一直處於領跑的位置。鄉鎮企業第二季度的時候出現了上揚,但是到了第四季度,消費者信心回落。這一變化與經濟的承受能力有關,與經濟的狀態有關。但是到了2016年末,當大家都在做總結的時候發現,人們的收入和之前的預期有很大的差別,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在之前的一個調研中顯示,南部地區的人喜歡存錢。他們有了錢之後,不太願意去消費。而且北部地區的人可能會預支性消費。也就是說,在第三個季度的時候,人們有提前消費的趨勢。但是到了年終,受到整個年限經濟的影響,大家可以看到,一三三線城有很明顯的增長。目前,鄉鎮以及四線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落差。所以,我們不能互聯網把所有的人群都聚攏在了一起,實際上,城市之間的區隔還是不容忽視的。
同時,大家對就業,對收入都有比較好的預期。從GDP上看,整個中國大部分二線城市的投資是較快的,高於平均值。但是到了鄉村這一級別,可能不僅僅要考慮到GDP,而更多地做出經濟能力的考量。
我們也發現,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除了鄉鎮這一塊,其他城市基本是平穩或者上揚的。實際上大家也可以回顧一下,把自己去年和今年的消費情況做一個對比,是不是花錢更多了?買的東西更多了?我個人是這樣的,因為各種各樣的節日促銷,所以買了很多沒用的東西。
那麽在二三線城市,有哪些商品的銷路比較好呢?如上圖所示,在一線城市,購房按揭、數碼產品、服裝服飾、美容護膚產品的消費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個人數碼產品,是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三線城市對於服飾、化妝品和個人數碼產品的消費也比較多。所以,我們說,很多企業,你的“戰場”不一定集中在一線城市。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錢都去了哪裏?
1.國務院喊你去消費
我們知道,政府也在鼓勵居民去消費。那麽消費應該在哪裏呢?除了政策推動的養老、教育、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看到,旅遊產業是非常大的一塊。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在有了錢之後,旅遊成為一個首選。
我們在一二三線城市訪問,問到大家會傾向於什麽樣的假期選擇,有90%的人都會回答選擇休假、旅遊,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休假的目標。還有休閑健身也成為了一種趨勢,不論是去健身館還是參加各種運動團體,這類人群都比以往有明顯的增加。在2015年的某一天,全中國有134場馬拉鬆比賽在同時進行,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同時有這麽多人在跑步,這可能在以前是很少見到的場景。
除了消費者信心指數發布的情況,我們再來看消費的增長。大家花的錢都“增長”到哪去了?網購是一支很主要的推動力量。不得不說,網購是促進經濟的一個很大的動力。但是當我們把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結合在一起去看,線上是增長的,對線下來說,就會有一些危險。大家知道,目前的實體店生存非常艱難,受到了線上很大的衝擊。
2.貴有貴的道理,消費者青睞於健康、安全、方便、專業的產品
如果我們去買貴的東西,那麽消費者願意為哪些貴的東西去花錢呢?什麽樣的產品符合消費者需求?當然,安全、健康、便利性、專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這說明了什麽問題?說明消費者願意為這種便利性,為這種專業性多花錢,花更多的錢。
3.成功新品高端化趨勢,帶動品類的消費升級
所謂的便利性,不僅僅是指使用方便,還在於快速,在於它能夠使消費者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盡管消費需求中存在對高端性的期待,但他並不會僅僅為了高端性這一個元素去多付費。所以,我們做產品的朋友,應該慎思,何為高端,如何去講高端的概念。
4.非食品創新升級,在保證現有功效下做加減法
在創新、新產品領域,也有些數據。對於快消品領域來說,有89%的企業在過去的兩年裏都進行過非常快的創新,尤其是非食品類的創新是非常快的,它占到了74%的比例。創新能帶來什麽?創新能帶來的是銷售額。創新產品可以增加1.2倍的價格或者銷售量。隻是,創新很重要,但是存活是非常艱難的。盡管創新產品能夠帶來更高的價格,但是她存活率是非常低的。市場上,隻有5%的創新產品能夠存活到一年以上。
如果我們要做創新,創新在哪裏?剛才講到了方便、輕鬆、安全、舒適,但是應該怎樣去溝通?還有就是要“加之有道”。如果做一款牙膏,應該做哪些方麵?我想,不應該隻是基本的清潔、護理、美白,更多還是要講功效、講科技,甚至在原材料上做文章。根據我們的統計,如果企業能夠在宣傳方麵做一些創新,做出一定是差異化,新穎、別致,那麽可以增加1.3倍的銷售價格和1.5倍的銷售均價。按照宣傳創新的方法獲得最高增長量的產品比如卸妝水,它可以增長29%的銷量。當然,這隻是一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還需要針對個案進行分析。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宣傳上的創新,它對銷量、銷售額都是有幫助的。
90-00後,未來的消費者群體
今年,尼爾森一直在專攻千禧代,即90後到00後的消費者。他們對我們來說,就是明天的消費人群。隻有更好地了解這個消費群體,才能夠提前做好市場預測。
1.90後信心領先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中國的消費信心指數是106%,這是比較高的。但是從數據來看,90後的消費指數更高,甚至達到了110%。這說明了什麽?說明90後群體更有花錢的欲望,更有消費的衝動。通過我們對身邊的90後的了解,我們是否能夠理解這一點呢?
2.就業、收入和消費的態度更樂觀
90後人群對於就業、收入和消費的態度明顯是樂觀的,他們比80後、70後可能更加積極向上。最近,社會麵臨著很多年輕人就業的問題,他們不願意在大牌公司就業,這對我們來說是困境,但對年輕人來說是機遇。我們必須要接受目前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角色的更新與變遷。
3.有獨特的個性和訴求
90後有哪些特性呢?一方麵,他們普遍注重自我空間,普遍以自我為中心,判斷性的開放。另一方麵,他們非常有個性,同時也注重尋求有個性的產品。在我們的另外一項研究中發現,90後更願意花兩倍的價格去購買有創新的、有個性的產品。第三個方麵,他們會尋求共鳴,有一種“獨而不孤”的感覺。90後群體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對號入座,喜歡給自己貼標簽。所以要有合適的產品去打動這些人。剛才高總說到圈子文化,“圈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一群體特點的空間,是能夠促進這些消費者有消費衝動、有消費意願的一種平台。
4.態度開放,對新品和消費升級意願強烈
90後具有開放的態度,對新產品和消費升級的意願更強烈。他們希望嚐試更多的新產品。所以,那麽多的新產品上市以後,由誰來買呢?90後。他願意去做一個“小白鼠”,去檢驗這個產品是不是好用。
5.更習慣和依賴網絡購物
再來說說網購的人群。數據顯示,73%的90後都有網購的行為,其滲透率是非常高的。在過去的三個月裏,有93%的90後都曾經進行過網購,這其中,還有71%的人有再次網購的意願。這說明了他們使用網絡的習慣。90後和00後出生於網絡的年代,他們本來就屬於網絡世界的。如果要想贏得這一群人的話,一個很重要的技巧是“贏在掌上”、“贏在網上”。要隨時隨地地溝通,時時刻刻都能夠與他們保持連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6.對品牌忠誠度下降
90後還有一個特性。包括1986以後一直到2000年出生的人群,他們這群人對品牌的忠誠度已經弱化了。比如,00後和90後的人在網上買手機與我們就不一樣。我們買手機,可能會直接搜索蘋果6s,有自己的傾向意願。但是我們發現,這些年輕人卻沒有自己的品牌意願,可能會按照他所注重的功能去搜索。現在所有的產品,都會給大家一種雷同的印象,隻有哪一個產品能夠給他提供不一樣的體驗,他才會願意去選擇哪一個品牌。
7.以偶像與動漫引領的多元興趣
為什麽90後很喜歡貼標簽?我們對90後和00後做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這裏說的00後,指的是1996到2005年的這群人。很有趣的是,這群人喜歡為自己的興趣買單。任何事情如果跟與自己的興趣有關,他都願意去花錢。在我們整個統計當中,16%的00後都是二次元的愛好者,30%都有追星的習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粉絲經濟,有了網紅的現象。
他們對這種事物的喜歡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金白銀的消費了出去。在00後中,很多人為自己所喜愛的明星送花、送禮物,甚至沒有見過的明星,他也會在網上的虛擬環境中買禮物給他。而當年的80後和70後,可能買一張海報還要糾結一番候。
從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一個增長情況來看,消費的新常態是整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非常強烈,而且有更開放的心態接觸創新的產品。而創新從實質上,其實也是為了迎接未來的,90後和00後的消費者。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本文根據尼爾森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霖女士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7新年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整理編輯而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