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精英在開曆史倒車,還是人民要走回頭路?
時下隻要有人說改革的問題,精英們就會質問:“難道還要倒退到僵化的毛澤東時代?”這種隻扣帽子不講事實的態度,其實是不可取的。而且,毛澤東本身就走了一條創新之路。我國已故的曆史學家胡繩,在毛澤東誕辰百周年時,發表了《毛澤東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一文,曾針對鄧說毛澤東犯過照抄蘇聯模式的錯誤,正確地指出:“毛主席恰恰是最明確地主張不要照抄蘇聯模式的一個領袖。”“他是要擺脫蘇聯模式的影響,為找到適合中國情況的新的道路進行探索。”
相比之下,改革開放的頭十年,倒是拋棄自己的獨立探索、向蘇聯式社會主義的回歸,比如:恢複種種蘇聯式的工業管理製度,恢複專家和技術官僚統治,取消政治掛帥,取消群眾運動,取消文化思想鬥爭,實行物質刺激,培養高薪階層等等。是誰在開曆史的倒車,經過三十年來的實踐檢驗,大家也心裏有數吧。
分田到戶被說成是中國農民的創舉,然而,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不就是這樣各人顧各人嗎?難道不是這樣反反複複地重演著治亂的悲劇嗎?如今真正的曆史創舉--農業合作化被破壞以後,治亂的悲劇又將重演了。不是經常聽人說,農村什麽也不缺,隻缺陳吳嗎!
現在大吹特吹的國退民進,一私就靈,難道是什麽新貨色嗎?近代以來,中國搞的不都是這一套嗎?如果真的那麽好,怎麽會惹來那麽多動亂?
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全球化,那是真正解決中國問題的靈丹妙藥嗎?去看看這些發展中國家,哪一個不是從六七十年代起就搞這一套了?哪一個不比中國更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全球化?卻有哪個真正解決了國內矛盾?哪個社會矛盾不比中國更嚴重?
按照精英的理由,企業私有化後,管理層成為企業的所有者,積極性確實提高了。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從企業的主人翁變成了奴隸,積極性從何而來?沒有絕大多數民眾的參與和努力,靠那麽幾個精英,難道就能發展起來?這真是荒天下之大謬。然而,精英們就是這樣看低小民的。
要我說呢,私有化也不是壞事,隻是要化得徹底。現在哪怕一個小小廠長或者處長都化得有頭有臉,而國家領導人反而化不了,拿阿扁來說,偶爾化了一下下,就鬧了個灰頭土臉,至今不得脫爪。這樣怎麽能調動領導人的積極性呢?所以私有化要徹底,就得把整個國家都化了,化為領導人之所有,化成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子領導人才有動力啊。
所以說,按照私有化的邏輯,不倒退到兩千多年前是不行的。
是誰走北洋軍閥的老路呢?反正不是毛澤東。他自始至終都是主張民主自由的。毛澤東說,隻有北洋軍閥才鎮壓學生運動,鎮壓學生運動絕沒有好下場。他說過,不要怕群眾批評,不要怕群眾鬧事。
毛澤東親自建議,把人民群眾的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權利,和工人的罷工權利寫進憲法。是誰把這些人民的民主權利從憲法中取消呢?
毛澤東從來都是主張用思想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軍事辦法解決政治問題。是誰采用宮廷政變的方式,由幾個政治局委員把另外幾個政治局委員抓起來?誰以普通黨員之身,垂簾聽政,把兩任總書記捧起來又打下去?這種封建製度,可不是毛澤東的發明!
近年流行一句民謠: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今,工人被剝削,被欺榨,被搜身,被日本人打耳光,被韓國人強迫下跪,除了抗議還是抗議,諸如此類的新聞不絕於耳,令人仿佛回到了晚清年代。跟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時代相比,這是進步呢還是倒退?
據說不爭論又是一大發明。其實二千多年前厲公就搞過這一套,當時沒有網絡,國人隻好“道路以目”,在路上打打眼色了!我依稀記得,厲公的結局有點不妙,沒幾年國人起義,厲公被“流於彘”了!
(百韜網劉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