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祭

老姚思考:沒有鄧老的20年,大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五年就可以造出一個世界小三日本出來,老鄧這個遺產是巨大的!因為在二十多年前,日本的實力是大陸的八倍!

這麽多年了,我一直在思考,【沒有他-我們可能還在貧困線上掙紮】,難道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這個水平嗎?靠一個人打天下,又靠一個人治乾坤?

鄧老不在的20年,尤其是本世紀,在批評著【先富論】的情況下,集體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跡,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自身的奇跡!

但是最偉大的奇跡,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一個的領導體係:一個不斷地自我檢討、更新、勇往直前的先進係統,不再是依靠某個人的體製,這才是讓世界刮目相看和學習的、最大的也是政治改革的成功地方!

難道老姚說的沒有道理嗎?

什麽鄧先生【開了一個門又關了一個窗】的憲政自由派,你們怎麽不論證一下如果6-4學生得手後,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麽樣的實力與現象?

因為鄧先生是從6-4後開始偉大的:老人家指明了方向又退休了,這就是集體領導的政治改革。

轉載一篇文章,用數據來說明這20年的巨變:

   不管日本有多發達,中國都能在5年內再造一個日本。

        2015年中國GDP是10.5萬億美元,日本GDP是不到4.2萬億美元。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保持6.6%的平均增速,經濟總量會比2015年增長37%左右,增量為大約4.2萬億美元,相當於在地球上新創造出一個日本這樣的國家。而且這個新創造出的4.2萬億美元GDP的“國家”在2020年還會以6%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日本的增速則肯定達不到這個速度。

      實際上五年再造一個日本並非隻是個預測,在過去的五年,這已經真實的發生了,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次超過了日本,而2015年,中國GDP總量已經是日本的2.44倍,過去五年中國經濟的增量等於1.44個日本。

  如果是美國呢?美國2015年GDP大約17.9萬億美元,如果未來五年美國保持2.5%的增速,8年就能再造一個日本。

  要知道日本是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中美兩國都可以在8年內輕易的在地球上造出一個世界第三。這也說明中國和美國已經把地球上的其他國家拉開了多大的差距,隻有中國和美國達到了10萬億美元級別,其他“經濟大國”全部在1萬億-4萬億美元這個區間。實際上,2016年中國如果實現了6.7%的增速的話,今年的GDP總量將幾乎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和。

  我們再看看體現一個現代國家力量的工業,我們對日本的優勢比GDP對日本的優勢更大。

  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228974億元,占GDP的33%,按照2015年平均6.5的匯率,就是大約3.43萬億美元。而日本2015年不到4.2萬億美元的GDP中,隻有19.5%是工業,工業產值大約8200億美元,中國是日本的4.18倍。

  如果中國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6.5%的增速, 那麽到了2019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將增長29.1%,增量為9980億美元,4年增加的工業產值就相當於一個日本工業的規模。

  中國工業4年的增量=1個日本工業的總規模, 4年再造一個日本工業。

  我們再看看中國工業的利潤情況。

  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為63554億元,折合美元為9778億美元,中國工業的利潤超過全日本工業的總產值。

  我們再看看代表著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科技情況,在你的腦海裏是不是會直覺一樣的認為日本科技實力比中國強?接下來的數據相信又會給你衝擊。中國的科技產出在幾年前就超過了日本。

  首先是代表著一個國家對科技投入的R&D;經費,中國2013年超過日本

  然後我們再看2015年的情況,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2015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已經是日本的兩倍了。

  投入超過日本了,甚至已經是日本兩倍了,那科技產出呢?

  2005-2014年,十年間世界前1%高被引論文數量中國世界第四,占全球比例11.9%,前三位是美國,英國,德國,中國超過了日本。

  如果我們再看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刊物上的文章計算,我們隻統計各學科排名第一位的科學刊物。2014年中國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也超過了日本。

  有人問,那為什麽日本這幾年能得十幾個諾貝爾獎,而中國除了屠呦呦,卻沒有獲獎的呢?

  其實非常簡單,諾貝爾獎得獎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成就,具有滯後性,日本2008年--2016年諾貝爾得獎人數增加,並非是因為最近幾年發生了科技爆炸,而恰恰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鼎盛時期他們GDP和研發投入衝到世界第二的結果。

  中國GDP,工業產值,工業利潤,研發投入和科技產出全麵超過了日本,但是這還不是讓日本人最絕望的,最絕望的是雙方的差距還在越拉越大,而日本永遠沒有追上的可能。

  中國的1%高被引頂尖論文和發表在世界頂級科研雜誌文章數量,2016年還在保持15%以上的增速,日本大約需要增長20%才有可能不被中國拉開。

  2016年,日本GDP要增長16.25%,工業產值要增長27%,研發投入要增長20%,科技產出要增加20%,才能跟上中國的腳步,日本有可能做到嗎?

  沒有絲毫的可能。這已經超出了日本民族能力的上限。

  而這一切就算做到了,也隻是保持差距不被中國拉開而已。

  實際上,日本2016年的工業產值和利潤為負增長。

  中國勞動力總量從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人口紅利已經在中國消失。中國現在的發展是靠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的教育紅利,資本紅利和勞動生產率提升實現的。

  首先我們要肯定日本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這個世界上,真正公認的西方發達國家總共22個,這些國家都靠著自己發展的科技,經濟和政治體係實現了現代化,其他180來個國家都是靠著向西方現代化國家學習來實現自身的進步,其中有不少佼佼者,陸續被認定為發達經濟體,例如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韓國,香港,台灣,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等等,當然我們不難發現,日本是在這些國家中發展最早,也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也就是說,在180個向西方學習的國家中,日本可以算是第一名。

  日本也在現代化進程中,在曆史上第一次壓倒了中國,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100多年的時間,日本對中國都處於領先地位。這也讓不少國人對日本產生了崇拜。在二戰時期,中國戰場中國兵死亡大約150萬,而日本陣亡僅為44萬,中國在有美蘇援助下,也要四條人命換日本一條人命。

  二戰後,中國在前三十年的發展速度盡管比世界大部分國家快,但是比日本卻相對較慢,進一步拉大了差距,到了1990年,日本的GDP是3.05萬億美元,而中國隻有3570億美元,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國,經濟總量卻隻有日本的八分之一不到,人均差了八十多倍,這種幾乎讓人絕望的差距,讓不少國人都感到,日本不僅在過去一個世紀領先我們,而且在以後的一個世紀也會繼續領先。知乎上70後,80後應該記得,彼時中國人家庭省吃儉用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購買一台日本生產的電視機。我家在1990年購買一台18英寸的用日本零部件組裝的長虹電視機,售價高達2500元,如果是日本品牌,價格更是達到驚人的3000元以上。而彼時國人月工資,普遍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這也側麵說明日本技術優勢的強大。

  中國人麵對日本是羨慕的,崇拜的,甚至是自卑的,日本幾乎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我們把中國人對日本和美國的態度對比下,美國比日本強大的多,中國人反而對美國沒有那麽敬畏,非常簡單,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中國都取得了勝利。而對日本,中國在過去日本強大的100多年裏麵,從來沒有真正的戰而勝之。甲午戰爭我們失敗了,一戰期間我們的山東省被日本占領了,北伐戰爭期間日本在濟南屠殺中國軍民,1931年更是四個月占領了東北三省,八年抗戰期間更是一直壓製著中國,如果沒有美國,今天的中國都不再是960萬平方公裏。因此中國人對日本普遍有一種敬畏甚至崇拜的態度。今天中文網絡上充斥的各種言論就是證明,例如“如果不是美國壓製,日本分分鍾造出XXX”,“日本科技世界第一”等等。

  然而今天已經時過境遷了。

  我們一點點來看:一個常見說法:日本海外淨資產高,日本好有錢。

  日本的海外淨資產確實是世界第一,有大約3萬億美元,德國是世界第二,中國世界第三,都差不多是1.6萬億美元,這樣看日本確實很強,有錢畢竟是好事。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把海外淨資產和國力強大掛鉤,海外淨資產主要是三個來源,一個是企業對外實業投資,一個是政府持有的國債,股票和存款,一個是個人和財團持有的海外資產,這其中隻有企業對外投資這一項最有意義,這才是真正的體現國力的數據。

  因為推動一個國家發展的力量是科技的進步和企業在市場競爭力的增強,而不是你在海外買了多少房地產,買了多少股票和債券玩金融業,單看海外淨資產,美國還是負的2萬億美元,能說明美國很窮很弱嗎?

  中國和日本都拿了大量外匯儲備買美國國債,例如日本大約持有1.1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收益率並不高,倒是美國因此獲取了大量的資金用於自身發展。

  由於日元貶值的預期和對日本經濟前景的不看好,日本的財團和個人投資者也持有大量美元資產,把錢都給別人用,這對日本有意義嗎?增加日本的就業率了嗎?促進日本的科技進步了嗎?提升日本的勞動生產率了嗎?中國國籍的有錢人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大量購買房地產,也是中國的淨資產,然而這對中國有多大意義?

  真正最能反應一國國力的是企業對外投資,到2015年底,對外投資存量第一位是美國,有7萬億美元,日本大約1.5萬億美元,中國1萬億美元。而增量方麵,2014年中國超過日本了,由於中國驚人的對外投資增長率,日本隻會被遠遠超過。

  2015年中國對外非金融投資是1180億美元,日本是多少?日本2011年到2014年的海外並購交易金額分別為670億美元、512億美元、640億美元和534億美元,一直在低位徘徊,2015年因為日元貶值,日本企業出於避險海外並購創造曆史記錄達到900億美元,仍然比中國少。

  2016年前8個月,中國對外非金融投資就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總和,今年預計增長達到70%,遠遠超過日本。

  即使計算總對外投資金額存量,今年中國超過日本也沒有懸念。

  中國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是一個全麵能力型選手,日本是一個局部能力型選手。

  日本傳統優勢產業逐漸被中國等侵蝕液晶麵板產業,1995年,日本占據了全世界液晶麵板90%的出貨量,而2015年已經迅速下降到10%以下,韓國占有率39%,台灣30%,中國20%。這不是失去的20年是什麽呢?

  夏普在2015年已經以35億美元價格被富士康收購,日本麵板產業隻剩下JDI一家還在勉力支撐。

  看看下圖全球液晶產業的利潤,韓國的三星+LG獲得了整個行業超過一半的利潤,剩下的利潤第三和第四是台企,第五,第七和第八是中國企業,日本利潤份額最小,已經不如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

  半導體製造業產值已經被中國和台灣超過,台灣不用講了,這是台灣最值錢的行業,中國中芯和華虹營收合計為29億美元,富士通僅為8.45億美元(這是日本入選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富士通公司)。

  筆記本電腦日本已經徹底潰敗,全球前五已經看不到日本企業,日本NEC的筆記本電腦已經被中國聯想收購。(NEC也是2015年入選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公司)

  2016年聯想不僅在全球市場占有21%的市場份額,在日本本土,聯想電腦占有接近30%的市場份額,比VAIO+富士通+東芝三家日係企業加起來市場份額差不多。是的,以前中國人習慣在本土看到索尼和東芝筆記本,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現在日本人已經習慣在本土看到聯想。

  家電行業日本的鬆下,索尼市場份額已經急劇萎縮,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家電三巨頭格力,海爾,美的,以及韓國三星,LG的急劇發展。三洋家電被海爾收購,東芝被美的收購。

  10年20年前,中國市場上家電都是日本貨,現在不僅中國市場上日本貨極少,日貨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經跌到了可憐的3%-5%左右。在日本市場也開始出現中國貨,中國已經反攻到了日本,華為平板電腦是日本市場占有率第二名,市占率9.2%。

  海爾日本2014年營業額人民幣26億元。

  美的2016年3月收購日本東芝之後,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達到多少了呢?

  嗬嗬,東芝也是被評選成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是的,不僅30%的日本人購買聯想筆記本,現在連15%-20%的日本人冰箱和洗衣機也買中國的。

  日本的家電三巨頭,夏普已經被收購,我們看看鬆下和索尼(這兩家是日本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2015年鬆下淨利潤是16.3億美元,索尼淨利潤是12.3億美元。而2015年中國三巨頭淨利潤海爾集團是29億美元,美的是20億美元,格力也是大約20億美元。

  我們要看到,鬆下索尼的淨利潤還是包含了汽車零部件,遊戲,手機,音樂等業務的結果,而中國三強則主要是集中在家電業務,足見日本公司運營情況之糟糕。

  我們再看看2016年上半年的情況,美的淨利潤增長14%,格力淨利潤增長12%,海爾淨利潤增長21.2%,都獲得穩健的增長。而反觀鬆下2016年第二季度淨利潤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淨利潤下滑75%。

  我們再看看世界份額情況,2016年上半年,中國三大家電廠家海外銷售額,美的50億美元,增長15%,海爾22億美元,增長31.3%,格力17億美元,增長24.5%,都獲得高速增長,注意這是上半年,那麽日本的索尼,鬆下呢?以鬆下為例,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整個財年,其海外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

  高鐵+軌道交通曾經,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多麽強大,日本在2007年世界市場份額是22%,2015年隻有9%了,下降了一半以上。這兩家都是2015年被評選進世界百大創新企業的日本公司。對比之下,中國中車的世界市場份額2015年占到70%。

  日本高鐵技術在海外輸出目前為止隻有台灣高鐵項目,而且連年虧損。 中國已經完成了土耳其高鐵(讓土耳其的高鐵長度進入全球前十,位居全球第八),已經中標印尼雅萬高鐵,建設了巴西奧運會輕軌項目,製造了波士頓地鐵車輛。中日已經在同一起跑線上。

  沒錯,日本在係統的份額下降了,還可以向中國賣高鐵零部件,然而不幸的是,中國高鐵的國產化率在逐年提高,這同時意味著日本零部件的市場在不斷萎縮。

  核電毫無疑問,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在尋求對外輸出,中日核電技術已經在同一水平線上競爭。日本核電技術自從2011年福島事故之後,基本喪失了輸出海外能力。

  入選了日本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日立公司的核電技術,在和中國中核集團的海外競賽中全麵處於下風。

  世界上投資最大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於2016年9月15日批準,中國出資60億英鎊,大約500億人民幣。

  造船日本造船曾經在二戰後穩坐世界第一半個世紀,一度世界份額占到40%以上,然而世界市場份額在2000年被韓國超過,又在2009年被中國超過。市場份額一度大幅跌落到10%以下,日本從2000年-2016年沒有新建過一個船塢。下麵是2016年上半年新接造船訂單,日本隻占8%左右,而按照修正總噸計算中國占了38%的世界市場份額。

  入選了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三菱重工,在民航領域技術競賽比不過中航工業,在造船領域上半年隻能拿到幾條船的訂單。

  機床產業曾經的日本是世界機床產業產值第一大國,產值占全世界25%。

  我們看下中國,德國,日本機床產業產值的變化,日本占世界機床產業產值比率從最高峰的25%下降到了20%,而中國從不到10%,增加到了30%。

  沒錯,中國2015年機床進出口仍然是逆差,然而我們要看創造的總價值,日本相比中國在不斷下滑,已經低於中國。

  有人會說了,日本機床高端,中國機床處於中低端,這句話確實是沒錯,然而100元裏麵,以前中國賺走了10元,日本賺走了25元,中國那10%確實是低端,而現在100元裏麵中國賺走了30元,日本賺走了20元,已經不能簡單把中國生產的機床就叫低端了。中國在逐漸往上升級,多賺了20元,其中有10元本來是日本的,那麽請你告訴我,這從日本轉移到中國的10元產值是高端還是低端呢?

  日本現在僅存的優勢較大的大型行業,如果說機床算一個,那麽剩下的就是汽車和機器人了,從規模來說,主要是汽車行業。然而實事求是的說,日本的這兩個行業也麵臨著中國的挑戰。

  機器人產業目前是個小型產業,2015年作為世界最大機器人市場的中國,市場規模也就是109億元人民幣,2014年機器人四大公司發那科,安川,庫卡和ABB來自機器人業務的營收加起來也就是55億美元,全球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僅110億美元,跟手機產業4000億美元,家電產業超過5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比較。日本目前機器人技術的領先,對其帶來的收益還沒有那麽大,更何況中國機器人產業也在迅速發展。

  即使在這個小產業,中國也在迅速進步,2012年國產品牌機器人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僅有8%,可謂慘不忍睹,到了2015年,國產品牌機器人占有率就上升到15%了,三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到2016年機器人四大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公司90%以上股份被中國美的公司收購。

  汽車產業以及相關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可以說日本工業最後的支柱,正如半導體製造的台積電和聯電是台灣最後的光榮,如果汽車產業跨了,日本將會徹底沉淪。

  汽車行業對日本有多麽重要呢?我們看下2015年福布斯評出的日本上市企業2000強,我們篩選出淨利潤高於30億美元的日本企業,總共有13家,其中以軟銀為代表的金融投資類4家,煙草公司1家,房地產公司1家,電信公司2家,製造業五家。

  這五家日本淨利潤最高的製造業企業是誰呢,按照淨利潤排名,豐田,本田,日產,三菱,日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製造業淨利潤前四名都是汽車公司,即使利潤在第五的日立集團,也有卡車業務。其中豐田汽車淨利潤高達191億美元,高居日本所有企業第一位,也是日本唯一一家淨利潤過百億美元的製造業企業。

  可見汽車工業是日本實實在在的支柱產業。如果汽車產業跨了,日本淨利潤在30億美元以上的製造業企業隻有日立一家,其他全部在25億美元以下。

  2015年日本淨利潤在10億美元—25億美元的製造業還有24家,除掉采礦和石油,隻有22家,我們耳熟能詳的信越化學,小鬆機械,佳能集團,普利司通,立邦塗料,愛普生,富士重工,三菱重工,新日鐵,日本鋼鐵,發那科,大金工業,村田製作所,久保田機械,武田製藥,住友電工都在這裏麵,可以說是日本製造業的精華。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22家公司裏麵隻有佳能和愛普生兩家還屬於消費電子領域,這也充分表明了作為日本支柱產業之一的家電和電子工業的衰落,夏普,索尼,鬆下,奧林巴斯,京瓷,尼康,東芝,NEC…….都退出了盈利大戶行列。轉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