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是漢奸,張學良是不是呢?。。。

微信群裏談起了中國的一個曆史人物汪精衛,群裏有人對汪是否漢奸有點遲疑,另有一人曆史知識比較淵博,被稱為或者自稱為老師,老師稱汪是漢奸那是無可置疑的;此時有人向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請評價一下張學良。老師說:張學良也是一個大漢奸,就憑他一槍不放把東三省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附帶著老師把張學良引發的“西安事變”講解了一番,這一番講解就把我搞蒙了,因為與我從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不一樣啊,但是好像也有道理耶。

後來我好好地想了一下,評價曆史人物與每個人的出身,生活背景,經曆,知識,世界觀有關;立場不一樣,評價結果就不一樣。這幾天,一篇極其反動(按照在中國學到的說法)的恩來周的評價文章也在某網站的首頁出現,看了這篇文章,我的三觀又被毀了。唉,明辨是非不容易啊。

一個人三觀的形成大多取決於他的青少年時期,如果生活環境不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三觀是不會改變的。對於那些博覽群書,勤於思考的人,三觀容易改變,比如,我剛剛在微信群中看到的一篇介紹偉人奧古斯汀的文章奧古斯丁:從情欲的俘虜到真理的傳遞者,他的三觀變化可真大啊。

人有一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當在生活中出現與自己的三觀相違背的事情時,都會產生抵觸情緒;當與其他人語言交流時,如果與自己的三觀相抵觸時,會為自己辯護,會出現爭論。中國人在三觀事情上互相包容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在學校學的都是二元人際關係,非敵即友,雷鋒說過一句話:對敵人要狠,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移民來到了加拿大,這裏言論自由,各種觀點思潮都有,五花八門,輿論媒體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三觀的一個反映,所謂文如其人。有些文章觀點非常隱晦,不細加思考是不可能領會作者意圖的。就像典型造句:雖然。。。。,但是。。。,這後麵的但是。。。就是作者要表達的。現在有一個單詞非常時髦:洗腦,常說某人被洗腦,就是指思想被灌輸或者後來被改變了。思想是人類行為的引導者,當思維方式更多地以事實為根據,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比如:國家,人類,那麽行事為人就會比較正確了。有時候被洗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從前天天看新聞聯播,如今三觀一朝被洗,同誌們,要小心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汪精衛漢。奸的思維方式是這樣形成的。 -boxhead- 給 boxhead 發送悄悄話 boxhead 的博客首頁 (1605 bytes) () 01/12/2017 postreply 10:27:15

愛國不分先後,抗日不分先後,這兩句話就是答案 -547788- 給 547788 發送悄悄話 5477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2/2017 postreply 11:57:39

別人說什麽,到你那裏就是什麽,你的思考能力應該開動了 -vikram- 給 vikra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3/2017 postreply 06:20: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