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尤其非基督信仰的中國人,慶祝聖誕節,是一種文化背叛,傳統價值背叛,也是一種徹底的自我矮化行為。
殊不知,在西方國家裏,聖誕節大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其是法定的公休假日,更是商家借機營銷的噱頭。許多人是不以此為節日的,特別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西方國家,人們之間的問候用的最多的是HAPPY HOLIDAYS,而不是MERRY CHRISTMAS ,因為在西方國家裏,人們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是極其尊重的,沒多少人去附會別的宗教節日,也沒有人去做販賣自己宗教信仰和節日的事,相互間談論宗教信仰更是一種忌諱。絕不像國內對西方文化的那種愛屋及烏的自我洗腦之風,儼然形成似乎有人不過聖誕節就不是現代人,就沒有文化一樣的現象,特別是在年輕人群裏,在高等教育領域裏。
這種崇洋之風自開放以來愈演愈烈,教育界的各種畢業生冠帶歐美的黑色平頂禮服,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現象,因為這種禮服幾乎完全傳承的是宗教儀式服飾,教育界不分青紅皂白地照搬照抄,實在奇異,令人費解。
即使在西方國家裏,聖誕節作為一種宗教節日,也隻是牽強附會的節日,而且聖誕老人的形象創造也僅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有心人上網一查便知,毫無懸念。
文化之根被異化是毀滅一種文化價值傳統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徹底的方法,移植異族文化是殖民化一個種族的基本方法。在中外曆史上,殖民地無一例外的都是被殖民侵略者,先以武力征服,隨之強殖文化,多少弱小民族和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因之湮滅灰飛。但近幾十年來,這種超乎尋常的主動被殖民化,在世界曆史上實屬罕見。相反,中外曆史上,為維護本民族生存延續,抵抗外族文化殖民的各民族英雄和傳說比比皆是。 日本入侵中國,多少仁人誌士灑盡熱血,隻為民族的獨立和生存;滿清奴華,必以發辮為標誌……
當代中國還有幾個人記得,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於1873年發表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愛國主義名作《最後一課》(法文:La Dernière Classe)?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阿爾薩斯的一個村莊裏。當時法蘭西在普法戰爭中失利,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劃歸德意誌帝國。德意誌帝國禁止該地區的學校教授法語,強製教授德語。小說通過主角小弗郎士的角度,描寫了一個周日上午學校裏不尋常的一幕。 法語老師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從此以後,大家就要改學德語了,因為這裏被德國人占領了。韓麥爾先生又告訴學生,“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永遠不應該忘記,因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隻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最後一堂課結束,德國士兵出現了,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然後頭靠著牆壁,沒說話,用手向學生和自發來聽最後一堂課的村民們揮揮手:“放學了──你們走吧。” 從此告別了法語……
我不知道這篇被至少30中種語言翻譯的經典小說,現在在中國還有幾個人記得,過去是在中文課本上的,那是無數先烈們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中華民族重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世界愛國愛祖愛本民族燦爛文化之心相通的一種高尚的教育,體現的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精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並不一定是民族的,隻有保持本民族的純潔的傳統文化,才是一個民族能夠屹立於世界的基石。 隨著世界文化的交往,多元文化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是,多元文化不是混種文化、四不像文化,西方提倡的多元文化,是各族群保持自有文化傳統,相互尊重,和諧並存,共同發展,絕不是文化欺淩和雜交!
把宗教內涵的文化,尤其是與中華本民族的根文化-道、儒體統完全相異的文化,移植並且普及於年輕幼稚後代,而且客大欺主,本民族文化凋零,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斯文難存。 何況自我放棄文化傳統,主動嫁接“先進文化”呢?
NU HUA文化的傳播者,就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