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一個值得你記住的真實聖誕故事

來源: 懶風 2016-12-24 13:16: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760 bytes)
《平安夜》——一個值得你記住的真實聖誕故事
 

已故美國總統裏根在紀念二戰勝利40周年的演講中,講述了一個感人的真實聖誕故事。

1944年的聖誕平安夜,德國阿登山區的一座小屋子裏,母子二人極其盼望在鎮上工作的父親休伯特回家團聚。突然,小木屋門前傳來了一陣梆梆的敲門聲。
 
 小弗瑞斯
 
12歲的小弗瑞斯以為父親回來了,跑過去開門,但母親伊麗莎白很快吹滅蠟燭,攔住他,自己上前把打開門,兩名戴著鋼盔的士兵站在門前,另一名則躺在雪地上,像死去一樣。其中一名用他們不懂的語言企圖和他們溝通。然後,指著躺在雪地的人說個不停。伊麗莎白意識到這是敵方的美國兵!

原來這三人是美軍第8師第121步兵團的士兵, 在滿天風雪中與部隊走失,他們一麵躲避德軍的追擊,一麵尋找己方陣地,已經在森林整整徘徊了三天三夜,饑寒交迫,身上滿是凍傷。其中一個美國兵大腿中彈,失血很多,能否活下來還是個未知數。他們有槍,可以強入民宅,但是他們卻禮貌地敲門請求小木屋主人留宿。

伊麗莎白雖然聽不懂對方的話,但她明白美國兵的意思。她站在門口聽著美國士兵的懇求; 沉默了一陣後,請他們進屋。她將傷兵安置到小弗瑞斯的床上,將床單撕開做成繃帶為傷兵裹傷。她讓兒子去弄一桶雪,為凍傷的士兵揉擦手腳,又讓他去把他們家的雞赫爾曼捉來殺了,另外多拿6個土豆做聖誕晚宴。

不久,小木屋便彌漫著烤雞的香味。同時,伊麗莎白發現她可以和另一位美國兵用法語交流,緊張的氣氛立刻緩和下來。

不一會兒,又傳來梆梆的敲門聲。弗瑞斯想,多半是其他迷路的美國兵,走去開了門,結果發現4名德軍士兵站在門口。弗瑞斯頓時僵在哪裏“我被嚇得動彈不得。”後來的他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站在那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盡管是孩子,但連他也知道納粹德國規定,收留敵軍者格殺勿論。
 
伊麗莎白冷靜地出來對帶隊的德軍下士說,“聖誕快樂!”下士說明他們與自己部隊走失,在森林中迷了路,希望借宿一晚。伊麗莎白說,“歡迎進來暖和身子,也歡迎和我們共享聖誕晚餐,不過我們還有其他客人,這些人不是你們的朋友,希望你們容納他們。”

德軍下士馬上警覺地追問,“裏麵什麽人,是美國人嗎?”伊麗莎白問答說是,並說,“今天是聖誕之夜,誰也不準在這裏動幹戈,請將武器放在門外。”德軍下士死盯了伊麗莎白一陣,放下了武器,走進小木屋。

小木屋內的美國大兵緊張起來,連忙掏槍。一名叫拉爾夫•布蘭克的士兵已經亮出了手槍,準備射殺進門的德軍,但伊麗莎白喝住了他們。她用法語說了同樣的話,“今晚是平安夜,不準殺戮,把槍給我。”伊麗莎白從布蘭克手上收繳了他的手槍。
 
然後,她安排狹路相逢的敵對士兵坐在桌前,因為房子狹小,美、德士兵不得不緊緊地擠在一起,肢體碰觸,氣氛仍然緊張。他們彼此提防著,誰也吃不準會發生什麽事情,伊麗莎白麵帶微笑一邊和他們說話,一邊忙來忙去準備聖誕晚餐。

幾分鍾後,小木屋的溫暖,食物的噴香,尤其是主人的熱情,讓對立雙方緊繃的神經慢慢鬆弛下來。隨後,美國兵將自己的香煙盒掏出來,請德國士兵抽煙,德國兵則從背包中拿出一瓶紅酒和一塊黑麥麵包與大家分享,另一名美國兵則分享了速溶咖啡。
 
 
其中一名德國兵看見受傷的美國兵,走過去為他檢查傷口,並用自己的急救包為他處理包紮槍傷。這位德國士兵幾個月前曾是海德堡一所醫學院的學生。他能用英語與美國兵交流。他告訴美國兵說,因為天氣寒冷,傷口沒有感染,僅是失血太多,並無生命之虞,休息和營養會使他恢複健康。此時,彼此的疑心已開始消失。
 
畫家再現當年美德士兵同桌聚餐的情景

晚餐端上了桌,伊麗莎白開始做飯前祈禱,她含著眼淚禱告說,“感謝主的恩典,讓大家能在這場恐怖的戰爭中和平地共聚一室;在這個聖誕之夜我們承諾不分敵我,友好相處,分享這頓並不豐盛的聖誕晚餐;我們祈禱盡早結束這場可怕的戰爭,讓大家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鄉。”
 
 
話音未落,士兵們已淚流滿麵,他們為伊麗莎白的禱告深深打動,戰場上結下的仇恨已經煙消雲散,心中向往著家鄉和親人,充滿著對和平的期待。

隨後,曾相互殊死廝殺的7名士兵在一個屋簷下共眠,溫暖舒適地度過了平安夜。
 
第二天早上,伊麗莎白給美國傷兵喂了雞蛋湯;德國下士用地圖告訴美國兵他們陣地的所在地,並特意告訴他們不要去蒙夏鎮;因為德軍已重新占領該地區,去那裏等於自投羅網,又送給美軍士兵拉爾夫一個指南針。德國兵還做了一副擔架,給美國傷兵使用。

 
雙方再三感謝伊麗莎白和弗瑞斯之後,握手告別,朝不同方向離去。

此後,弗裏茨的母親伊麗莎白再也沒有見過其中的任何一名士兵。但她每次回憶起這件事時,她總是說“上帝和我們一起在吃晚餐”(God was at our table)。

但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1958年,當年的小弗瑞斯已經長大結婚,並移民到夏威夷開了一家比薩餅店。他的父親於1963年去世,母親伊麗莎白則於1966年去世。在美國朋友的敦促下,他把這個經曆寫了出來,投稿給《讀者文摘》發表。
 
 弗瑞斯·維肯
 
多年來,弗瑞斯一直想與7名士兵重逢,但遲遲不能如願。
 
1995年3月,美國電視節目《未解之謎》將他的故事製成視頻播出。
 
不久,馬裏蘭州弗雷德裏克鎮一家養老院的一位工作人員打電話告訴《未解之謎》,他那兒的一名二戰老兵和朋友家人多年來也在講述同樣故事。
 
1996年1月,弗瑞斯來到了馬裏蘭州,相隔50年後的弗瑞斯和當年的美國兵拉爾夫再次見麵。二人相擁,喜極而泣。
 
 拉爾夫和弗瑞斯50年後的重聚
 
拉爾夫對弗瑞斯說,“你母親救了我們的命!這是生命意義中最崇高的。”弗瑞斯回答道“我現在死也可以瞑目了,畢竟我母親的勇氣沒有被遺忘......”

後來,弗瑞斯又聯係上了另一名當年的美國兵阿爾弗雷德,但他卻未能找到德國士兵。
 
弗瑞斯·維肯於2002年12月8日在美國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9歲,距1944年“平安夜事件”57周年紀念日的到來隻差16天。同年,好萊塢出品了一部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影,片名叫《平安夜》(Silent Night,又譯《寂靜的夜》《平安夜遭遇戰》)。
 
最後一名經曆過那次事件的士兵阿爾弗雷德·安德森則於2005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109歲。

其實,不僅在1944年平安夜,30多年前,當1914年的平安夜,英德法等國家的士兵也曾走出戰壕,共同慶祝聖誕......

愛是全人類的語言,無關膚色,宗教,國籍。祈願世界和平。
 
總有一天,親曆者會全部離我們而去,請記住這些故事,為逝者、為我們自己,也為後人。
 




電影的兩個鏈接:
 
 
 

所有跟帖: 

有些人隻提仇恨,是不是另一種洗腦? 哪一種洗腦更好呢?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4/2016 postreply 16:42:28

對方都是迷路的士兵,不是偵查兵。俘虜或消滅那幾個人也沒多少軍事價值。共同的宗教,平安夜彼此放過一次,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32 bytes) () 12/24/2016 postreply 16:48:22

美徳無仇。徳沒有侵略美國本土,沒有掠殺美國人民;美國也沒有對徳有世仇。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379 bytes) () 12/24/2016 postreply 16:36: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