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以前已經討論過了:產業升級必定命運多舛,甚至失敗

回答: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國發展戰略soccer882016-12-15 16:20:08

光伏通訊高鐵案例說明海龜創業必定命運多舛,甚至失敗 原創

國內這些年想要搞產業升級。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

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必定會在國際市場上遭到連續的慘重挫折,直到無法前進為止。

為什麽這麽說?國內的人對產業升級有個很大的誤解,以為隻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產品質量過硬了,成本下來了,產品性價比上去了,物美價廉,就一定能暢銷全球。陳經甚至還信心滿滿地寫了篇《即將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中國》。

是那麽回事嗎?美國農產品比中國農產品也是物美價廉,而且幹淨安全,為什麽沒看到中國放棄口糧生產,專門從美國進口口糧呢?

因為眾所周知,這裏麵存在經濟安全的問題。

那麽問題就來了:中國有經濟安全問題,難道歐美日就沒有嗎?

中國的產業升級,說到底就是跟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搶奪高端產品市場。而歐美日本來就是高端產品的生產者。本國的經濟大半都是靠著這些高端產品支撐著。如果這些市場被中國占據,那麽歐美日發達國家必定失業遍地,經濟崩潰,徹底淪為中國的原材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國狂奔而去了。那麽問題就來了,為什麽這些發達國家會傻到主動放棄本國的市場,心甘情願的讓中國升級後的企業摧毀本國
的經濟呢?你想跟我說,中國就可以捂著口糧市場不放開,歐美日就得規規矩矩開放本國的高技術產品市場?

有人說,因為世貿組織規則在,這些國家不接受也得接受這個現實。可實際上呢,這些發達國家又是世界規則的製定者,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成員國。歐美日攜手,可以完全左右規則的製定。那麽問題又來了,為什麽這些發達國家會傻到放著自己手裏的權利不用,心甘情願的讓把本國市場拱手相讓給中國呢?

2011年10月,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Solar World要求對中國75家相關企業展開“雙反”調查,當年美國即開始立案調查。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

2012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主要是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額反傾銷稅。

美國2012年11月對中國晶體矽光伏電池片等產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介於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今年1季度,中國加工製造的光伏電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國市場。”

 2015年8月6日,歐盟認定中國太陽能玻璃企業以遠超底線的價格在歐洲市場傾銷產品,對中國的光伏玻璃產品開征臨時反傾銷稅,實施期限6個月,反傾銷稅率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歐盟又提高了對中國光伏玻璃的反傾銷稅,從此前的最高38.4%上調至最高達75.4%,上調了近一倍。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歐盟對中國光伏玻璃征收反傾銷稅,將影響多達200家光伏企業,隨著稅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數有產品出口歐盟的光伏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2013年3月18日,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正式宣布破產。

再來看通訊產業,今年美國政府3月表示,中興通訊及其三家關聯公司因向伊朗轉出口美國管製貨物,違反美
國相關出口禁令,將這四家公司列入美國出口限製名單。

美國商務部最終在3月底聲明稱,向中興通訊及其子公司中興康訊發放臨時許可,暫時解除對兩家公司的出口限製措施。臨時許可的有效期從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興通訊複牌首日,H股一度狂瀉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國商務部已經向華為美國分公司簽發了一張行政傳票。如果調查發現華為對上述幾國的出口違反了美國的政策,觸及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可能限製華為獲得關鍵的美製零部件和其他技術產品。華為許多產品都在使用美國部件和技術。如果對華為采取限製措施,可能對全球無線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影響。

再來看高鐵。過去5年高鐵出口全線流產:中鐵跟墨西哥的高鐵項目流產了,跟泰國的高鐵項目流產了,跟委瑞內拉的高鐵項目流產了,跟美國的高鐵項目流產了,跟蒙古的高鐵流產了……前腳放貸款,後腳就流產!泰國的高鐵項目已經交給日本了。

實際上從過去10年的曆史來看,光伏也好,通訊也好,高鐵也好,基本上,歐美日是不可能允許自己的本國高端產品市場被中國占據的。性價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價廉也得一邊涼快去。

這就是因為中國的產業已經動了歐美日的蛋糕,歐美日不會允許中國產業升級後的企業侵占自己的市場份額。就在今年,歐洲議會5月12日以壓倒性數票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指中國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為歐盟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後果。7月14日,美國官員稱,無法在12月WTO會議上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相信這些信號已經足以說明歐美對中國產業升級的態度了。

不難預見,中國其他正在升級的產業,諸如大飛機、機器人、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石墨烯電池等等等等,最後的命運也不會離開太陽能、高鐵和通訊產品多遠。美國新總統當選以後,對華關閉美國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我在6年前批判郎鹹平和宋鴻兵的時候就說過了,發展到了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產品技術和成本的問題了,而是世界規則的問題了。這個規則的改變,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須通過戰爭來進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201004/21178.html

類似的事情在曆史上已經發生過了,這就是英帝國實行的帝國特惠製

20世紀,為了製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戰者德國,英國不得不在美洲實行戰略收縮,而原本已經在工業實力上超過英國的美國乘機填補了其權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了這個過程。大戰過後,英美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美國 從英國的債務國上升為債權國。一戰時,英國的債務累計達12.85億英鎊,主要來自美國,而同時英國還借給盟國約14.19億英鎊。

  但是,俄國革命爆發後,新生的蘇維埃政府拒絕償還以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欠下的債務,但美國卻要求英國全額償還債務。過慣了不差錢日子的英國可是被急壞了。

  身為債主的美國覺得搶班奪權的時機終於來了。於是在分配戰後利益的巴黎和會上,“貿易自由”和“民族自決”成為了美國總統威爾遜極力揮舞的兩杆 大旗。這些主張表麵上看是理想主義,但實則卻都是衝著英國去的。因為身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國,貿易自由將消解英國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戰”的優 勢,至於民族自決,則幹脆是想將英帝國肢解。

  手握金融財權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按說美國人的計劃本是完全之策。不過,兩次世界大戰間期英美博弈的最終結果,卻證明了“薑還是老的 辣”。在表麵上逢迎美國人的同時,英國為維護其霸權及時實行了一係列應對之策,其中最見成效的殺手鐧就是曾被羅斯福詬病為“舊時代古董”的“帝國特惠 製”,該製度要求英國下屬的各殖民地以英鎊作為貿易的基準貨幣,帝國內部各地區之間進行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對外則征收高達30%以上的高關稅。

帝國特惠製(英語: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個互惠關稅製度,旨在減免大英帝國與其自治領和殖民地,及自治領和殖民地之間的互相進口關稅。早在1900年左右,帝國特惠製就已經成為平衡大英帝國各領地的貿易關稅製度,旨在提高其與德國和美國的競爭、鞏固英國殖民製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約瑟夫·張伯倫。

在當時,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國,到192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占了當時世界總量的48%(想想我們中國引以為豪的工業產值,也占到了世界總量的一半了?),此時 整個世界市場驟然向其關閉,美國經濟頓時陷入失速的危機。到二戰爆 發前的1937年,英國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勢,當年英國的工業產量與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實際工資上漲20%,工作時間減少10%。 整個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國人稱為“黃金時代”,而美國此時仍然深陷大蕭條之中苦苦掙紮。如果不是納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國在兩次大戰間期對英國的“搶班奪 權”,基本上鐵定以徹底失敗而告 終。

美國人運氣還是極好的,有本身就是工業強國的元首國和天皇國為自己出手攪局。中國就沒那麽幸運了,因為發達國家已經全部納入美國戰後的世界體係了,俄羅斯冷戰後工業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個擁有核武器的大號沙特。沒有其它發達國家攪局,中國的崛起怎麽進行下去?進行下去的道路在哪裏?哪裏還有什麽進行下去的道路?

沒有國際市場的開放和支持,中國產業升級必定命運多舛,甚至失敗。最好的結局,恐怕是恢複到禁海令時期的清朝,關起門來自己玩。(我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貨物。 ----- 乾隆皇帝)

尚德的施正榮的人生和最終破產的結局,其實已經為海歸勾勒了大致的輪廓,可惜大批的海外技術精英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注定的命運,欣欣然向往著海歸創業撈一把。

不懂曆史真可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