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會認知度之認知者的差別

來源: 華人lee 2016-12-10 02:50: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66 bytes)

對社會認知度之認知者的差別

社會認知的過程是根據認知者的過去經驗及對有關線索的分析,在社會生活或社會實踐中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過程,在社會交往中,認知主體對各種社會對象所形成的看法、意見、態度和評價。

一個人一生中會經曆很多故事,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時間越長見識東西越多,這點讀書再多文化再高也是無法比的,在各個年齡段各種事物會侵入腦海中,永遠也不會忘記掉,一生中讀書能有幾年,更何況書本上是理論東西,明確的說跟現實生活中是有所不同的,球地是圓的時刻都在動,永無休止,事物也一樣永遠在變化,讀書隻是進入社會的開端,隨著環境的變化書本上的東西己不大適用,所以才有科學研究再研究,永無止境。

古言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走得地方多自然見識廣,一生之中隻在一個地方生活或隻在一間公可工作。所接觸到的事物也隻局限於一個地方一間公司。所見東西有限,就算閑時讀讀書報、看看新聞又能了解多少。走多幾個地方、跑多幾間公司自然見識比較多,對於打工仔和自搞事業見識層麵也大不相同,工作所見的事物也隻局限於公司那些人和物,出來搞事業就太不相同了,事業無論大小接觸到人和物都比打工要多,這些人認知度自然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認知度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不是由讀書多少文化高低來決定的,窮則思變,窮苦人家要生存下去自然要想辦法解決困難,所以窮人適應環境能力比富人強,坐在公司辦公室收入高生活環境優越有滿足感、,有滿足感就不會有思變想法,隻要有滿足感,人就不會另有所求,所以對社會認知度就有限。

所有跟帖: 

小留學生們,同意老李指導員意見的,就不要讀書了,開上車,滿美國轉去吧。哈哈哈哈。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0/2016 postreply 09:35:48

書本知識隻是知識體係中的一小部分,目的是在實踐中應用。實際中獲得深化和運用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毛開門辦學的理念是正確的 -Ownthought- 給 Ownthought 發送悄悄話 (200 bytes) () 12/10/2016 postreply 10:51: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