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白雲先生:別飄了,製造業的衰落會讓中國的一切折騰都成為一枕黃粱

本文內容已被 [ Twinlight ] 在 2016-12-06 06:59: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2016-09-13 香山居士

        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工業化國家的老大哥,在差不多整個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

        到了19世紀70年代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從蒸汽與紡織時代跨入到電氣與鋼鐵時代,美國、德國和日本強勢崛起。

        進入20世紀中葉,美國借助信息科技革命,進一步強化了其霸主地位。

        以上是過去兩個世紀,人類大致的行走路徑。近兩個多世紀裏,沒有看到中國的身影。中國去哪兒了?

        封建自閉,一枕黃粱。

        進入新世紀,全球產業競爭暗流湧動。中國製造麵臨著新的發展拐點,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新一輪發展中麵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麵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另一方麵一些勢頭強勁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謀劃布局。

        在工業強國麵前,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特別是當德國吹起嘹亮的衝鋒號角——德國的“工業4.0”時,惶恐的我們也快馬加鞭,奏出不甘人後的樂章——2015年5月,《中國製造2025》橫空出世。

        樂章有三節,第一節是2015-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但橫亙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整個產業資金流“脫實向虛”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但每次想起仍然感到沉重。傳統的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製造業不必多說,即便是高端製造業,目前還是國家 在主導,通過燒錢推動大基建,提出的PPP項目模式響應者甚寡。更可怕的是,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現已負增長。

        現在人們崇尚的不是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的發展,而是以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投資重點轉移到這些領域,脫實向虛急劇蔓延。這種現象的本質,是整個社會浮躁不安,人們信心散失、缺乏安全感,致使虛擬資本不擇手段追逐暴利。

        目前正在發生的,是脫實向虛後的一地雞毛。

        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很火。BAT是目前中國了不起的公司,但本質上隻起到了平台和管道的作用。我從不認為中國有了BAT就是王牌在手,因為它們本身不創造水——如果整個社會沒有了水源,管道長期空置反而會生鏽。因此,盡管BAT提高了社會效率、解放了勞動力,卻沒必要去拔高與神化,對製造企業嗤之以鼻。

        金融領域是亂象叢生,“土豪死於信托、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的段子成為最好的注解。盡管金融是社會經濟運轉的重要部分,但不容否認的是,許多逐利的機構本身沒有創造任何價值,隻是通過投機炒作在玩資本的遊戲,他們創造的價值體現在什麽地方?

        再來看樓市。從去年開始,當房市四小龍騰地而起時,整個房地產充斥著得意者的狂歡與失意者的悲歌。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表示,中國在2015 年底的居民房貨收入比已高達0.46,超過日本泡沫時期的水平;每一輪房價的上漲,都伴隨著居民杠杆率的持續上升。中國居民杠杆率從2005年的 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今年更是可能超過43%。

        錢是最聰明的,它會流向利潤豐厚的地方,資本用看似最合  理卻又最無情的方式在攫取著越來越小的蛋糕,威逼著人們不斷地加杠杆。這種感覺很酸爽,後果卻很嚴重。

        實業為本,金融為用。我們要回到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高附加值的製造產業。

        中國最缺的不是資本,而是對技術和創新的敬仰與尊重:一方麵,社會氣質驅使個體脫實向虛——社會越多地高談闊論“互聯網+”的神奇、一夜暴富的金融神話,能夠在試驗室裏埋頭鑽研的人就越來越少。

        另一方麵,中國企業缺乏明晰的研發投入體係,研發經費缺乏持續性;企業與高校產、學、研的結合,目前融合度並不高;企業的技術發明專利更多時候是為了拚數量或炒概念,實際價值寥寥;缺乏合理的實體產業政策規劃,體製問題始終嚴重製約著製造產業的轉型升級。

        雖然現在中國智造已在前進的路上,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依然任重道遠。中國製造企業雖然也有技術上的革新,但缺少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而任何缺乏核心技術的模仿創新,將無法根本扭轉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弱勢地位,更別說彎道超車。

        毫不誇張地說,國與國技術上競爭的殘酷絲毫不亞於戰爭。縱觀曆史,任何國家的崛起都是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優勢——不管是當初的英國,還是今天的美國、日本、德國,都是挾高附加值製造業睥睨群雄、傲視天下。製造業實力的強弱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

        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國一直在打盹。改革開放30年,中國利用“後發優勢”,采用拿來主義與模仿,外加中國人的勤勞,低成本且快速地創造了經濟奇跡,讓我們沒有被拉下太遠。但是,如今的我們發現無法再複製上述玩法時,必定會無所適從。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希望如今的中國,能夠自我革新,拋棄金融和地產泡沫,腳踏實地,以板凳坐得10年冷的態度做“中國製造”。否則,目前看起來熱火朝天的資本遊戲,以及所謂的中國夢,就一定是一枕黃粱。

 

================================

 

2016年09月20日 07:08:51 智友匯富
 
 
 

眾所周知,中國實體經濟現如今的處境可謂是異常艱難,幾近崩潰。而回顧根本,中國經濟的起步很成功,承載起了中國快速發展的數十年。但第二步走得不行,在製造業積累了資金後,通過四萬億、炒房潮,吃光用光了。

那麽曾經為中國經濟之崛起不斷添磚加瓦的實體經濟又是如何走到現如今的地步幾近崩潰的?中國實體經濟究竟是被誰打垮的?下麵筆者也是整理資料來說下自己的觀點:

 

1、承受不住的高稅費

社會保險33%,企業所得稅20%,增值稅17%,個稅累進,粗算10%,貸款利息10%,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動不動的罰款等。

2、各項成本不斷攀升

對於製造業而言,主要的生產要素都在漲價,唯獨是出廠價格持續下跌,小老板可謂是欲哭無淚。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是:黑白兩道的壓迫,銷售冷到冰點,知識產權保護低,合同無法履行,到處都是收費站。這種現實情況,怎麽可能產生大批優質企業?

3、創業貸款難

為什麽銀行不肯放款給中小企業?原因很簡單,你的生意不能穩賺錢,銀行不想借給你。貸款100萬元給小民企和貸款一個億給大國企,花費的成本是一樣的,銀行自然沒有心思理會中小企業了。

現在的情況是,中小企業拿不到貸款,國企拿到了資金後無處投資,於是資金在國企手裏轉個彎,高息放貸給中小企業。國企成為貸款的二道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層皮。中小企業雪上加霜。著實無奈!

4、經濟收入導致的勞動力不斷流失

中國製造業不是和歐美日製造業競爭,而是和有天量貸款的國企基建競爭資金實力。建築工地開出的超高工資,普通製造業根本無力對抗。你培養了多年的熟練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誰去競爭?

所謂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資的,否則沒人來。而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是國企主導,根本不考慮投資收益,也無所謂勞動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資,通過 高工資誘惑製造業、服務業的人到工地砌磚。基建的資金來源於貸款,且無所謂還貸,製造業要考慮成本和利潤,隻好收攤了。許多高速公路給農民工發高工資,但 本身虧損。

5、房地產可謂是摧毀實體經濟的重要因素

房地產已經占領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2015年中國GDP是67萬億,其中全國賣地收入是3.4萬億。在房價構成中,地價約占30%,也就是說房 地產創造了11.3萬億GDP,再加上中介、裝修、家電家具,估計30%的GDP直接由房價而來。另外,3.4萬億的賣地收入,又拉動了鐵公雞,杠杆率至 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賬算下來,房地產投資在GDP的占比超過45%。

但房地產經濟有個最大的惡果,就是利潤由寡頭分享,其他人很慘。農民工辛辛苦苦拿了萬元月薪,包工頭賺了20萬,一轉身又交給老家縣城的房產商了。由於房地產抽走了所有的消費資金,老百姓隻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費,這就導致各行各業的很多產品賣不出去了。

 

問題是房地產經濟不需要技術,不需要效率,隻要有本事去貸款,有本事去蓋章,就可以賺大錢,這是最壞的結果。

6、四萬億的衝擊

中國在2009年的時候,製造業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來經濟危機能夠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剩下的做大做強,走上良性發展道路。結果,四萬億來了,把 房價推高數倍,實體全部屌絲,於是,中國製造業就回頭走,往人工高成本、產品劣質化、規模作坊化、價格低價化的初期模式道路上走了。

四萬億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秩序,現在走不回去了。2009年之前私企暴富了,但大部分老板沒有去吃喝嫖賭,想的是繼續研發創新,走向世界,那時候成功學非常流行。後來是,先倒黴的關廠買房,反而發財了,堅持不懈的老板,全部不行了。

嗯,怎麽說呢,從另一方麵來看,不能說實體經營者自身沒有問題;現如今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競爭優勝劣汰的社會,也許是有所滿足,不進則退,被迅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所打敗。但也確實也有受大企業的壓迫,至少是資金上的強勢碾壓。

那麽現如今幾近崩潰的中國實體經濟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

可以說實體經濟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會對未來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現在的改革,好改的基本改完了,剩下的都是傷筋動骨的項目了。一刀下去,必然刺痛當今社會,尤以房產商、大國企為重。

 

其實整個社會都存在著機遇,怎麽把握住?那就得從自身挖掘優點見縫插針抓住機會:

中國製造業品牌建設麵臨著由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機遇和挑戰

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然而,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製造業在發展質量、創新能力、品牌塑造上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仍然是中國 製造業亟須突破的瓶頸。麵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製造業已經開始在全球視野下謀篇布局,踏上尋求質量增長、塑造中國品牌、邁向中國製造的新征程。唯有努力 提升自己才能占有主動權!

房產泡沫不戳破難以挽救經濟的平衡

房產泡沫不戳破,實體經濟的生產要素不會出現明顯下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戳破房產泡沫,把一二線城市房價調整到目前的1/5~1/6是必須的。上 一次類似情況是1998年。98年國企大下崗之前,當時有兩個可能,一是繼續印鈔維持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國企,二是不再輸血,國企員工下崗。朱總理沒有選擇 印鈔,是真正的調結構,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朱總理的改革是真刀真槍,觸動靈魂的。國企幾千萬人真就下崗了,北海和海南的房地產泡沫真的就破了,精簡機 構真的就減下來了,真的入世了,匯率真的改了,價格雙軌製真的取消了。幾刀下去,刀刀見紅。朱總理的改革雖然讓很多人利益受損,但是中國經濟一下子就起來 了。所以還是得有壯士斷腕的魄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