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視野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現狀:不僅僅是崩潰
經濟寒冬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發明一個新名詞,叫新常態。然而,新常態
隻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中國經濟麵臨的,不是新常態,而是死亡的危險。
我之所以用死亡,而不是崩潰這個詞來形容,因為崩潰可能在幾年之後就重建了,
而死亡則意味著將失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有人會說,情況真的有這麽嚴重嗎?你是不是在危言聳聽呢?那好,我們從頭開始
說起。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經濟怎麽發展起來的?我在這裏,將避開一些專業,複雜的
經濟學原理,而是用簡單的話語,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明這其中的原因。
一說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有人馬上就會想到房地產,想到泡沫,但這不是中國
經濟發展的動力,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將來也不會成為,中國經濟騰飛,本質上來
說,靠的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強大的國家資本主義,前者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因素,而
後者是推動前者執行自身願望的鞭子。
因為廉價勞動力,通過全球化的資源配置,通過大量的血汗工廠,中國製造的廉價
商品充沛著世界各地的商場,賺取大量的錢,再將賺來的錢投入進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
設當中,然後就有了中國經濟起飛的奇跡。
南美諸國曾經是這樣發展的,日本是這樣發展的,亞洲四小龍都曾經是這樣的發展
,也都曾經有過經濟奇跡。但不一樣的是,早在四十年前,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經濟
起飛的南美諸國至今仍然在經濟泥潭中艱難掙紮,四十年止步不前,甚至是經濟倒退,
而日本,韓國,卻已經邁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原因何在?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不是GDP總產值,而是實際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和就業問題,就如同我們總是關注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一樣,與之相比,其它的(美國)
數據都不重要。
因為廉價的勞動力,讓我們成為了世界工廠,讓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就業,而這些
工廠又帶動了相應的服務業,交通,運輸,行政,稅收……隻要看一下春運的緊張,就
知道,我們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在血汗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或者為血汗工廠間接或
直接服務的貿易,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而支撐起這一切的,正是數以千萬計的血
汗工廠,沒有這些工廠,就無法解決大量的人員就業,不僅如此,與之相配套的餐飲,
貿易,住宿,交通運輸,房地產都會因此而死亡。
這一切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的可悲。
當低端製造業發展到一個瓶頸,而高端製造業技術又無法掌握的時候,那經濟發展
的天花板也就無可避免的到來。也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從本質上來說,經濟要發展,需要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即用更少的時間,更
少的人力,創造更高的生產價值,生產更多的商品。
比如,以前需要一百個人種田來養活一百個人,現在隻要一個人就行了,那剩下的
99個人就可以去生產其它的東西,人們的生活物資就會就變得很豐富,社會就會發展…
…不斷減少種田勞動力的過程,就是社會發展的過程。
說到這裏,相信馬上就會有人說——呃,這不就是科技發展和管理水平提高帶來的
嗎?
沒錯,其實很簡單。
中等收入陷阱其實也就這麽簡單。發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製造業轉型失敗。低端
製造業可以帶來中等收入,但是伴隨而來的汙染,低質低價,都是惡性循環。低端製造
改高端製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決,而高科技不是幾十年能追趕的,於是,問題就出現
了。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這一點,是幾乎所有經濟學家的共識,是
經濟教科書上寫得清清楚楚的基本常識。
因此,要知道我們國家會不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實隻需回答一個問題就行,我
們已經占領了低端製造業,同時也就意味低端製造業對我們來說,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潛
力,接下來,我們能否在高端製造業上與美日歐去進行競爭?
我們能否在汽車製造上打敗豐田,在飛機製造上打敗波音,在CPU製造上打敗英特
爾,在手機製造上打敗蘋果,在顯卡製造上打敗英偉達,在硬盤製造上打敗西數,在機
械製造 上打敗德國,在互聯網和軟件領域打敗微軟,穀歌,甲骨文,思科,IBM以及矽
穀的無數企業,比如開發photoshop,flash的Adobe Systems公司,開發 Auto CAD的
Autodesk公司……能否做到這些,決定了我們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做不到,那
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回過頭,看看日本,當日本製造崛起於世界的時候,它並不是世界的低端製造代工
廠,而是擁有東芝,索尼,豐田,三菱、馬自達、鬆下,日立……等等一係列可以與美
歐製造企業相抗衡的高端製造企業,甚至將美國的企業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比如
豐田和通用的競爭)。
說白了,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技術天花板。因為,在此之前,將勞動力從農村解放,向城
市轉移,進入低端製造業,這是不需要什麽技 術的。隻要短時間的培訓,一名農民就
很輕鬆的成為產業工人,於是,GDP提高了,就業解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接下來
,要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要讓產業工人變成高級工程師,這就難了。
知道了這些,就已經很清楚的明白,中國能不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了,但這可能會
讓中國經濟停止發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並不足讓經濟死亡,為什麽說我們的經
濟麵臨死亡危險,我們可以接著往下看。
前麵講了危機的根本性原因,接下來我們講第二點——國家資本主義的推動。
前麵已經說了,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不僅僅是廉價的勞動力,還有另一個推力
,就是國家資本主義,高度集權下的國家資本主義,如果隻有廉價勞動力,那麽,經濟
仍然不能夠起飛,就像孟加拉國雖然人口上億,但在世界上根本沒有存在感一樣……這
也是執政黨經常引以為傲的——三十年經濟發展奇跡。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國家資本主義推動經濟發展,同時低端製造業推動到
了一個極致,將它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壓榨到近乎為零的程度,也就讓結構調整和結
構轉型,讓低端向高端邁進,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時間。
這一切,從很多年前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就已經將禍根埋下。
富士康在深圳本來有一家大型工廠,聘用了幾十萬工人,在東部其它地區還有幾家
工廠,也有著數萬或數十萬工人。然後,我們開始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於是,富士
康在鄭州、成都新建工廠,將本來在深圳的生產線搬遷到中部,西部,將本來在東部招
聘的工人放在中部,西部來招聘(實際上,以前,這些工人本來就來自中西部),然後
,因為新建工廠,建築業發展了,GDP提高了,道路修好了……
但是,但是,很少有人會去關心,富士康還是原來的富士康,生產線還是原來的生
產線,生產力水平還是原來的水平,能生產多少價值還是多少價值,該招聘多少工人仍
然招聘多少工人,實際上,一切照舊,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這就是所謂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將本來在東部的低端製造業轉移到西部和中
部來,將為製造業服務的貿易部門留在東部,在這整個過程中,生產力水平沒有一絲一
毫的提高,技術水平沒有一絲一毫的進步,一切照舊,除了因為建築工廠帶來的短期
GDP和短期建築工人就業以外。
當我們將外資企業從國外引進到國內來時,這對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但是,
將東部的企業,再搬到西部,將南方的企業搬到北方,將北方的企業搬到南方……這對
企業來說,是一種發展布局,對整個國家來說,因為沒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工廠還是
同樣的生產線),也沒有增加工人就業(工廠仍然招聘一樣的工人),所以,這一切,
根本就是做無用功。
然而,我們卻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告訴決策者————這是做無用功,至少我沒有看
到一個。
所有的經濟學家都集體瞎了,聾了,啞了!
於是,就是西部開發了,東部崛起了,低端製造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到極致,卻沒
有向高技術高水平邁進,沒有向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方向邁進,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反而積累了更多的問題,白白浪費了轉型和調整結構的寶貴時間。
三:強大的集權製度和落後的管理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清楚楚,因為前麵已經有無數國家給我們
做了示範。按理說,國家領導者應該早早布局,以避免發生這個問題。然而,強大的集
權製度和落後的管理水平,使我們不但沒有為解決這個問題做好準備,相反,卻給自己
挖了更多陷阱和坑,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陷得更深,傷得更重(我說死亡,是多方麵原
因加在一起)。
前麵我們說了,中等收入陷阱本質上就是技術天花板,低端製造業發展到極致,又
無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因此,陷阱來了。
這一點,大家都清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早在很多年前,我們就采取了一個自以
為有效的聰明的方法————大學擴招。
呃,要發展高端製造業,要掌握技術,這當然就需要人才了,理論上來說,隻要有
人才,那肯定能掌握技術。那麽,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多多培養人才,本科生,研究生
,博士生……
然而,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論。
缺少環境培養的人才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隻能製造更多的問題。
是的,大學培養了很多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並不是成熟的,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
人才,而這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到企業去培訓,去發展,去繼續學習。
但因為沒有環境,結果,他們都去了華強北研究如何山寨,如何盜版,如何進一步壓榨
低端製造業……或者去了國企和行政部門,研究如何混飯,如何潛規則去了……
因此,教育的發展,大學的擴招,民眾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無論你認為現在的大
學有多水,但比起當年的初中生水平總還是要高得多的),並沒有帶來技術的進步和生
產力水平的提高,反而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就業上高不成低不就,大量的理科生(大學專業以理科為主,理科招生人數遠高於
文科)在學了一堆理科專業知識之後,將專業知識仍到九霄雲外,去搞其它的了。
當年中國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也是一個擁有大量國有
企業的國家。本來,國家開始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發展低端製造業,讓農民進城就業
,經濟騰飛,引進技術,積累資本,這時候,就需要扶持起一批擁有高技術高水平的國
有企業,或者將這些國有企業私有化,但同時推動他們向高水平高技術企業發展,讓他
們承擔起高端製造業,掌握高端製造技術的重任。就像日本的豐田,東芝,三菱……韓
國的現代,三星一樣……日本本身有一些私企可以扶持,我們國家因為是從公有化向私
有化轉變,因此,需要國家去引導和扶持,但很遺憾,我們的決策者沒有去引導這些,
卻對行政壟斷企業情有獨鍾,搞了電信,移動,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這些壟
斷企業擁有最多的資本和資源,招聘了最多的高學曆人才,但他們不僅沒有承擔起去掌
握高端製造技術的重任,反而坐在行政保護的光環下不斷地吸人民的血……阻礙技術的
進步。這個禍根,從當初國企改革的時候,就已經埋下。當國企在低端製造業領域被民
企打敗的時候,決策者唯一考慮的事情是讓他們破產,下崗,擺脫財政包袱,卻沒有考
慮過怎樣將他們向高端製造業引導,無論是公有化還是私有化的。他們以為,隻要將大
學擴招,去培養人才就行了。他們對人才發展必須的不可缺少的社會環境毫不重視。
剩下的,剛剛從均貧富中走出來,白手起家的民營資本,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沒
有資本和金錢去進行高端製造業的研發。或者,他們早就走上了官商勾結的道路,不需
要如此去做。
所以,我們隻能產生百度,騰訊,阿裏這樣的企業,但在高端製造業上卻不行。實
際上,並不是因為大學沒有培養出人才(當然,大學的問題很多,但這屬於另一個問題
),而是人才根本就沒有發展環境。事實上,即使是二流大學培養出來的二流人才,如
果有適合的工作崗位,合適的發展環境,他們也可能成為非常有用的人才,甚至是一流
的人才。但是沒有這個環境,所以,大量的大學生白白培養了,十年後,他們不但沒有
從二流人才變為一流人才,反而變為了三流,四流,五流……
四:夢一樣的科技提高。
簡單點,進出口的數據很好看,似乎反映了技術水平的提高,但這種提高是假的。
比如富士康是高科技企業,它進口和出口都是高科技產品,從日本進芯片,從韓國
進口顯示屏,然後,在富士康組成,再出口到美國————高大上的產品,絕對的高科
技產品————蘋果手機!但是,如果真認為富士康是可以美歐日高端製造廠商競爭的
高科技產品生產商,那就要讓人笑掉大牙了。
富士康隻是一個代表,而類似富士康這樣的高科技企業,遍布各地,國家統計的數
據很好看。真正的核心高端技術仍然是零。比如機械製造業,看起來也是高大上,但三
一重工不是美國的卡特彼勒……事實,它已經無法發展了……連續三年的寒冬,一年比
一年厲害。
五:被封瑣的技術引進。
當年,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喊出了一個口號:“以市場換技術”,我們走出國
門,向西方去購買先進的裝備生產線,來發展自己的工業。當時,強大的蘇聯依然給西
方帶來嚴重的威脅感,所以,小平一再說,我們要建立全球反蘇反霸統一戰線。這時候
的美國也需要中國來對抗,牽製強大的蘇聯。於是,有了中美蜜月期,有了和平典範計
劃,有了黑鷹的引進,有了美國幫中國改裝殲8戰機的技術扶持,因此而我國戰機的
1553總線標準,第一次讓我們戰鬥機擁有了與西方先進戰鬥機相同的技術。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隨著那年學潮的來臨,對中國軍事技術的封鎖開始
了(包括大量軍民兩用技術),隨著東歐的劇變,蘇聯的解體,美國不再需要中國對抗
蘇聯,因此,解除這種封鎖,也就 變成了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這不是軍事技術封鎖,與民用技術和經濟發展還有很密切的
聯係嗎?
答案是——有,非常密切,因為大量被封鎖的技術實際上是軍民兩用技術。
我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名同學在一家日資企業做高級管理人員,他向我說起過一件
事,他們公司因為生產需要一台高精密的激光陀螺儀用來測量產品的精度,但這種高精
度激光陀螺儀屬於軍事敏感技術,禁止對華出口,雖然他們自己本身就是日資企業,也
確實是生產需要,但根本沒有辦法從日本將產品帶到中國來,後來,曆經周折,想盡辦
法,轉了幾個國家,最後通過巴基斯坦將激光陀螺儀帶來中國,這不僅耗費了長達幾個
月的時間,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正常生產,而且,最終買回來所付出的價錢,比在日本的
售價高了幾十倍……
可以看到,這種技術封鎖本身就給企業帶來生產和經營上的困難,越是高端產品,
感受就越強烈,然後,企業便隻能將高端產品的生產線放在其它國家,而不是中國。
再舉一個例子,中國和韓國都大力發展造船業,但中國的造船業雖然體量龐大卻長
期在低端徘徊,始終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利潤少得可憐,這幾年更是一年不
如一年……但與之相反的韓國卻擁有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掌握核心技術的
造船企業,雖然現在全球造船業都不景氣,但顯然韓國企業的抗打擊能力要強得多,中
國造船業早就是哭聲一片了,而韓國依然堅挺……
實際上,韓國造船業的大量關鍵核心技術,都是從歐洲引進的。然而,韓國可以引
進,我們卻不能引進,因為造船業和高鐵不同,造船業的很多技術都屬於軍事敏感技術
,屬於禁止對華出口的東西……
很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成為世界老大,卻已經和世界老大成為了對手,因此,要
解除這種技術封鎖幾乎就是不可能事情,不僅如此,美國實際上不允許企業將高科技生
產線放在中國。雖然美國是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但美國有其自身的社會輿論壓力,迫
使企業不得不考慮這樣做的政治後果。
所以,西數硬盤的生產線可以在泰國,英特爾CPU的生產線可以在馬來西亞,蘋果
手機的芯片生產線可以在日本,AMD芯片的生產線可以在德國,但是,不能在中國,中
國隻能夠組裝蘋果手機,做名義上的高科技產品的組裝工人。再比如,可以在中國組裝
豐田,本田的汽車,但關鍵零部件來自日本,而不是在中國生產。
在我們極力擴展低端製造業,是否解除這種封鎖無關緊要。至少在民用工業,在經
濟上無關緊要,但當我們需要向高端製造業邁進的時候,這種封鎖就是橫在前麵的一道
大山,我們麵臨著既無力在短時間內自己獨立掌握技術,又無法從外部引進技術的雙重
困境。
六:沒讀書的工人和迫在眉捷的考試
正如前麵所說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要解決,都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十幾年
,幾十年的時間積累。需要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想到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沒有技
術天花板的問題,也就沒有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日
本順風順水的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當日本經濟出現問的時候,日本早已是發達國家了
。(日本出現問題的原因很複雜,以後有空再說)
1990年,日本的人均GDP甚至一度超過美國。
而我們現在麵臨的情況是什麽呢?我們的目標是要考上研究生,努力成為博士生。
即掌握高端製造技術,成為發達國家。但我們目前的現實是,我們仍然是一個隻有高中
文化的農民工,雖然打了很多年的工,賺了不少錢,但還沒有開始讀書,卻馬上麵臨著
研究生入學考試。考不過,那就隻能繼續當農民工。而讀書這種事情,本來就應該在工
作之初,一邊賺錢一邊讀書的。更要命的是,考試的機會並不是永遠都有的,錯過了這
個時間點,再想報名參加考試就難了。這也是為什麽南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後,三四
十年過去了,仍然無法從陷阱中走出來的原因所在。
我們錯過了讀書的時間和機會,現在想的是怎樣臨陣磨槍,臨時抱佛腳,看能不能
以高中生的文化水平,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當然,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有些人會說,我們的技術積累已經在起步了,隻要有時間,再過幾十年,就一定會
趕上去。但是,沒有時間,真的沒有時間了,考試就迫在眉捷,錯過了,那就再等三十
年,或者五十年吧。
為什麽沒有時間呢?問題就在於,為了讓經濟高速發展,為了全麵占領低端製造業
領域,我們給經濟注入了太多的資金,給這艘前進中的大船加了太多燃料。這是幾乎所
有發展中國家的通病,並非隻有我們是如此的。
問題還在於,當考試迫在眉捷的時候,中國這個學生兼農民工,卻會忽然發現自己
連買書去學習的錢都沒有了,自己需要去賺錢,養家糊口,以保證家人不被餓死。這樣
一來,情況就嚴重了。有人會問,這是為什麽啊?
有人會說:我們隻要穩住低端製造業,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然後,就可以慢慢向
高端製造業發展,再有幾十年的積累,再去考試,不就可以了嗎?讀了三十年的書(改
革開放)我們已經是一名優秀的高中生了,隻要接著再讀幾十年,成為一名優秀的本科
生,再去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考上研究生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嗎?為什麽不行啊?
是的,這不行,根本就不行。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這個問題說起來可能比較複雜,也是很多人難於理解的,我會
在接下來一章中竭盡可能的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講述。
七:過大的生產規模和惡性循環的危機。
當低端製造業處於擴張階段,它的利潤其實也是非常高的,因為這時候的成本還很
低,產品價格也相對比較高。因此,在早期,當一家新建在中國的工廠向歐美出口中國
製造的產品的時候,利潤是非常高的。正因為有非常可觀的利潤,因此,這時候,工廠
的老板決定進一步擴大生產,以賺取更多的錢。於是,工廠的規模就不斷擴大,老板賺
的錢越來越多,創造的就業崗位也越來越多,於是,經濟開始騰飛。另一個人看到老板
賺了很多錢,他也跟著開了一家工廠,也做同樣的產品,然後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
…好了,現在大家都開始一起做了,於是,工人成本,原材料成本被抬高,為了搶市場
,產品的價格一步步降低,於是,利潤迅速降低。到最後,老板們發現,已經無利可圖
了。按理說,這時候應該停止生產(或者說減少生產),然而,出現了一個問題,應該
由哪一家工廠來停止生產,哪一家工廠來減少生產?
當然,沒有一家工廠的老板會希望是自己,大家都希望是別人,大家都在等別人退
出,等別的工廠垮掉,大家都想挺過去,打敗競爭對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甚至可能
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包括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並向銀行借貸更多的錢來維持繼續
生產。
於是,生產規模被做到極致,做到遠遠超出市場需要的規模。可能是市場隻需要
100件產品,但生產廠家卻生產了150件……
看到這裏,有人會問:“咦,你說的不就是教材中學過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嗎
?生產過剩而產生的經濟危機?”
對,確實如此,但我當然不是為了向你講在初中政治時就學過的內容,我們來看看
這中間發生了一些什麽事情。
第一件事,大家都將賺來的錢都放大擴大低端製造業規模上麵,而沒有去研究,去
掌握高端製造業的技術;第二件事,繼續生產已經無利可圖,企業已經沒有什麽利潤了
;第三件事,生產的低端產品已經太多了,超出了市場需要;第四件事,為了維持生產
,企業向銀行借了很多錢。
好了,終於有一天,有一家工廠的老板發現問題所在了————需要向高端製造業
發展才能賺錢,而不是繼續在低端製造上麵與別的廠家惡性競爭。他想這樣去做了,但
卻突然發現自己沒錢了,原來製造低端產品賺來的錢都用在擴大低端產品生產規模上麵
了,不僅如此,他還欠了銀行很多債,這時候,他雖然知道自己的企業需要投錢去研究
,去開發,去掌握高端製造技術,但卻根本無能為力了。
他能做的,隻能是繼續維持低端製造業,惡性循環開始了。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的
行業都已經開始體現,從鋼鐵冶煉到造船業,到機械製造,到各個行業……莫不如此。
————好,說到這裏,我們已經知道,危機是不可避免了,而且是惡性循環的危
機,但這仍然不足以造成我說的經濟死亡,為什麽說是經濟死亡,我們接著往下看。下
麵會講國家和工人的問題。
八.借了太多錢的國家。
在低端製造業擴張的早期和中期,國家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擴展低端製造業的
生產規模,需要建更多的工廠,更多的生線線,更多的公路,鐵路……而這,不僅僅要
有大量廉價勞動力,還需要大量的錢。與此同時,國家的管理者發現了一件事,低端製
造業是賺錢的,是能夠解決就業的,隻要投錢(包括直接投錢和間接投錢)給他們,去
扶持這些產業的發展,就能夠獲得回報,促使國家更快的發展。管理者同時還發現,投
更多的錢,經濟就發展得更快,投的錢少了,就沒有錢去擴張低端製造業,經濟發展就
會慢下來,就業就不能充分解決。
但這時候,國家也很窮,國家的手中也沒有錢,龐大的低端製造業還處於發展的早
期和中期,不能給國家帶來足夠的收入,怎麽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管理者想了一個辦法——借錢。
理論上來說,這種做法並沒有什麽錯誤,在經濟起步之時,借錢確實是促進經濟騰
飛的好辦法,擴張的低端製造業在當時還有很高的利潤,有足夠的能力來償還國家借的
錢。問題產生在後麵。
注意,這裏說的國家借錢支持企業發展,包括間接和直接兩種方式,而且以間接為
主。間接主要是指借錢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低端製造業生產提供環境……直
接就不用說了,由銀行給企業提供貸款。
好了,我們說了,國家自己的錢也是借來的,我們先看看國家是怎麽借的。
國家借錢的辦法很簡單——印鈔票。通過大量的印鈔,大量的資金投入,經濟迅速
騰飛,因此也就有了三十年經濟發展奇跡。
但是,有一個問題,企業向銀行借錢要付利息,國家借錢其實也要付息,這個利息
就是通貨膨脹。
印了更多的鈔票,當然就會通貨膨脹,物價就會暴漲,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明白。
所以,從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物價就一直是漲漲漲漲……瘋狂地上漲。90年代初期到
達頂峰,92年的物價簡直就是一天一個樣。
終於有一天,決策者發現要還的利息太高了,不行了。於是,決策者決定減少印錢
,以減少利息負擔。與此同時,低端製造業已經結束瘋狂擴張早期和中期,不需要這麽
多錢來支持擴張了,而且,高度發展的低端製造業和由此帶動的周邊產業給國家財政提
供了足夠多的錢,國家開始有錢了,情況似乎一片大好。隻要將以前還的利息慢慢付清
,前途就是一片光明了。
時間到了2007年,那一年的年末,財經工作會議已經定調,要在2008年實行適度偏
緊的財政政策,要結束印錢。然後,2008年年中,一切突然改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來
了。
九.九.被迫繼續借錢的國家。
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決策者忽然發現自己麵臨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他們曾經
為金融危機做了一些準備(比如,準備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然而,當金融危機真的來
臨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準備根本用不上。
國家麵臨的,不是外匯短缺的危機,而是就業的危機。大量工廠的訂單在一夜之間
消失,工廠無法再繼續生產,隻好關門,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被迫蕭條,當湧向城市的
農民工大量返鄉之後,城市就變得一片蕭條,所有的行業都開始受累,很多地方的稅收
,財政收入幾乎是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減少了30%,現在怎麽辦?
想來想去,最後隻想到了一個辦法,繼續借錢,擴大投資。但這時候,低端製造業
已經不賺錢了,而手中又沒有高端製造的技術,借錢支持哪一個行業的發展呢?
挑來挑去,最後隻剩下一個行業————房地產。
雖然決策者搞了十大支柱行業,口頭喊了很多口號,但這些措施,口號,都無力阻
止資金瘋狂地進入房地產。
為什麽會這樣呢?理由很簡單,一是想要支持的行業,他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程
度,發展空間已經不大了,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持他們發展,更何況還是在金融危機的大
背景下發展。二是也沒有技術積累,技術上無法支持他們去進行發展,僅僅有資金是不
夠的。三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要刺激內需,刺激消費,但本來就已經是金融危
機了,已經大量失業了,已經一片肅條了,人家憑什麽還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消費呢
?人家都傻了嗎?瘋了嗎?四是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企業倒閉,工廠關門,民工返鄉
,百業肅條,地方政府發現自己的財政收入一夜減少,但地方政府早就習慣了大手大腳
的花錢,現在沒錢了,怎麽辦?地方政府的領導人發現自己的手中還有一樣稀缺的資源
——土地。這些土地可以用來做什麽啊?當然是建房子了!五是國家無力去支持高端行
業的發展,國家投入隻能進入基建領域,而進入基建領域的資金無疑會帶動鋼材,水泥
等支撐建築行業的企業發展。
於是,這一輪的印秒根本就沒有能振興實業,而是都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將房產泡
沫推向了新高。
但這輪危機持續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很快就結束了,2009年的外貿進出口短暫回落
之後,2010年很快又刷新了新高,似乎中國經濟風景獨好。
為什麽會這樣呢?國外的經濟危機還沒過去啊?
事實上,正是因為發達國家還在金融危機中,美國的老百姓發現危機並不是一天就
會過去的,但生活還必須要繼續,消費還是繼續,不可能不消費了,但因為金融危機,
收入降低了,太昂貴的東西買不起了,然後,他們發現還是中國製造最便宜。為了省錢
,為了減少經濟支出,為了渡過金融危機,還是買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吧。於是乎,這
就形成了歐美經濟危機,中國經濟風景獨好的奇特景象。
現在,對於中國來說,失業危機過去了,農民工又返城了,低端製造工廠又有更多
的訂單了,廉價勞動力似乎都慢慢開始供不應求了,工廠為了完成訂單生產任務,不得
不開出更高的工資來招聘農民工……一切是多麽的美好!
好,說到這裏,我們現在回到房地產上麵。經濟好轉了,但投資者,地方政府卻發
現房地產可以賺大錢,賺到比製造業更多的錢,多很多倍的錢,他們當然都不願意就此
退出,而迅速恢複的經濟又給房價上漲提供了更多的動力
於是乎,房價被進一步抬高……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擴大……
舉報 | 5樓 | 打賞 | 回複 | 評論(8) | 讚
逍遙做神仙:
2016-10-27 13:23:23 評論
評論 中國確實在改革之初就犯了一個巨大錯誤,就是把東北工業基地給滅亡了。
大量的高技術產業工人下崗,而全國沒有對口的高終端製造業,國外的大公司等著合資
合作,中國政府堅決不同意,當然有以前的政治鬥爭的遺留,鄧不想毛的東西超越他。
逍遙做神仙:
2016-10-27 13:24:11 評論
幹掉東北就是幹掉毛的舉國體製快速技術進步的體係。否則東北一個遼寧沈陽的鐵
西工業區就能創造出整個廣東省的GDP,還會讓中國邁進國際中高端製造的市場,並且
會擁有和提高龐大的高端技術的產業工人。中國的大飛機,發動機早製造出來了。
十:強大的集權政府
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集權政府,當然,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集權往往意
味著更高的效率,因為很多事情的批準,審核都隻需要領導的一句話,而不需要複雜的
民主程序。這在很多時候是非常有效的。曾經看過一個關於胡佛水壩的紀錄片,胡佛水
壩於1931年動工,1936年正式完工,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跡。在紀錄片中,主持人解讀了
現在重建胡佛水壩需要的最少的時間,據據民主程序,重建估計至少需要十六年,其中
十年進行環境論證,五年進行會議討論,程序審議,一年時間進行建設。當然,這是美
國。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名字叫中國,如果由中國來重建,那肯定隻需要一年。這就
是強大的集權政府帶來的高效率。
不僅僅如此,高度的集權還會將大量的企業,行業,綁在一起,擰成一根繩,讓企
業垮不了……
是的,很強大,非常強大,也非常有效。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要讓船不翻,捆綁在一起是有效的,但我們現在問題是要
讓船前進,經濟要發展,捆綁在一起其實是無意義的。否則,當年的國有企業也不會搞
破產,搞下崗了。
為了追求高效率,我們製造了很多問題,本來是不會產生的問題;為了追求高效率
,我們拚命地掩蓋了很多問題,本來是應該迅速解決的問題……
有一句話,叫“一美遮百醜”,隻要經濟發展始終以非常高的速度前進,那就是一
美遮百醜,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
一旦經濟發展停下來,慢下來,長期積累的問題就會爆發……一旦爆發,就是山崩
海嘯!
與某些一心追求民主的理想人士說的相反,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強大的集權政府並
不會阻礙經濟發展,相反,還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專製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有高層是
一個瘋子,傻子,而底層又無力反抗的巨大風險,這會給國家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曆史
上的瘋皇帝,傻皇帝,殺皇帝為數不少,給國家帶來的災難也是毀滅性的)二是當
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治理國家,社會,發展經濟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需要
高超的技巧和科學論證,簡單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問題。在治理好一個現代國家肯定比在
封建社會當一個好皇帝要難更多(不說那些禮儀之類的東西),需要更多的知識,更高
的眼界,更高超的管理手段。
比如說,很多人認為腐敗是專製造成的,但這是錯誤的。腐敗與專製無關,隻與腐
敗的成本有關,即腐敗帶來的收益和被發現的風險。如果收益很高,風險很低,就會腐
敗橫行。如果收益很低,風險很高,腐敗就很少會產生。美國也曾經經曆過嚴重腐敗的
時期。(當然,在民主製度下,通常都是收益低,風險高,因此腐敗比較少;在專製製
度下,通常都是收益高,風險低,因此腐敗比較多。這有點扯遠了,以後有空再專門談
吧。)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治理國家仍然是比較容易的(僅從經濟上來說),這時候的國
家有很多經濟發展點,任何一個點都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這時候,國家發展最需要的,
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強大的動力。而集權政府就可以用手中的鞭子為發展提供最大的
動力,促進經濟的騰飛。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前麵就會有陷阱,有暗礁,就需要有高超的技巧避開陷
阱,避開暗礁,而不能一腳踏進去,一頭撞上去,然後,我們的決策者卻缺少這種技巧
。特別是,長期的發展,已經讓他們形成了簡單、粗暴的思維。
————這裏賣個關子,在後麵接著說。
前麵說了胡佛水壩的例子,現在接著說。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因為太需要胡佛水壩
了,過多的驗證,論證,審核,實際上就是做無用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為什麽會
這樣呢?因為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
比如花十年去論證建胡佛水壩的,付出的成本是1;五年去討論,審核,付出的成
本是1,再用一年時間去建設,付出的成本的也是1。因此,建胡佛水壩的總成本是3。
在集權政府下,省略了前麵的論證,審核,因此,建胡佛水壩的總成本是1.
現在,可以看到,在集權政府領導下,建胡佛水壩節約了很多成本,這就是集權帶
來的高效率。
但是,有一個問題,這個建設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如果是錯誤的,它可能帶來10點損失。
注意,錯誤的可能性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在早期,因為一切都需要
,建這些東西,90%的可能性是正確的,有10%的可能性是錯誤的。而在後期,因為一切
都可能不需要了,建這些東西,90%的可能性是錯誤的,隻有10%的可能性是正確的。
早期,在集權領導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壩,一座是錯誤的,損失10個點。9座是正確
的。因為減 少了民主程序的論證環節,節省了20個點的投入。節省的開支大於損失,
集權帶來了好處。
在後期,在集權領導下建了十座胡佛水壩,九座是錯誤的,損失了90個點,一座是
正確的。同樣還是節省了20個點的投入。但節省的開支遠遠小於損失……集權帶來了壞
處。
這就是集權的問題所在了。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我們隻需要前進的動力,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東西,強大的集權
可以提供足夠的動力。這時候,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飽飯的問題,是比較簡單的問
題。領導拍腦袋決定,並不會產生太多的錯誤。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解決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經濟發展的難度越來越
高,要繼續發展經濟,就要尋求最優解。
比如將錢投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能刺激經濟增長,但究竟將錢投向哪裏能帶來最高
收益,能最大的刺激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反複衡量了。
比如,建高鐵建房子當然對國家的經濟有好處,但它是不是最優解呢?是不是將錢
投向另一個領域會更好呢?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這並不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各個領域都急需,投向哪
一個領域都不會是什麽錯誤,最多是先發展和後發展的區別而已。
這就好比你去做生意,因為剛開始大環境很好,做什麽生意都能夠賺錢,因此,花
大量時間去考慮我做什麽是不值得的,你需要行動,行動,行動就行了!
如果大環境不好了,做很多生意都可能會虧本,這時候,該去做什麽生意,你就需
要考慮考慮再考慮,慎重慎重再慎重,然後才能行動。
個人一樣,國家也一樣,但很遺憾,我們的決策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各級地方
政府領導人就更不用說了。
十一:到底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
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講清楚。經濟危機來臨,到底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為什麽會經
濟死亡,這本來應該在更後麵來講,但已經講了兩天了,有些人可能已經等不及了,我
將這部份提前講一下(講一部份),這屬於非常重要的內容。
我們前麵講了技術天花板的問題,講了管理和決策的問題,現在來推理一下。
前麵說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生產力水平提高
主要通過技術和管理來實現。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來看一下種田的問題,原來需要100個種田來養活100個人
,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需要一個人去種田,就足以養活100個人。剩下的99個
人就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就會極大的提高。100個人減少到1個人
的過程,就是經濟發展的過程。
現在問題出現,當低端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碰到技術天花板的時候,也就是發
現已經無法再減少種田的人數了,現在,需要20個人來種田,80個人去幹其它的。注意
,不僅僅這20個人,另外的80個人,該幹什麽事情,也基本上都穩定了。生產力水平基
本上都無法再提高了,也就是經濟發展停下來了。
呃,這似乎不會有問題,大家該幹嘛幹嘛就好了,最多是生活水平都原地踏步而已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為了便於理解,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開了一家商店,第一年,他每個月可以
賺300塊。他很高興,這比他以前賺的錢要多。
第二年,他增加了商品種類,生意更好了,一個月可以賺400……就這樣,一年一
年,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賺更多的錢,他開始向銀行借錢,在他的
預期中,因為明年賺的錢會比今年更多,因此,借錢是不必擔心的事情。與此同時,他
需要娶老婆,養孩子。
好,三十年過去了,現在他的商店規模很大了,一個月可以賺10000元,他也規劃
好了,這10000元該怎麽開支,一部份用來養老婆孩子,一部份來養父母,一部份用來
還以前借的債,一部份用來保證生活必須的開支,一部份來保證商品運營——實際上,
當所有的開支扣除之後,他就會發現,雖然賺得比以前更多,但仍然沒有什麽結餘,不
過,開支還是基本平衡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經濟騰飛階段)
很快,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商店賺的錢無法再增加了,因為這個地方(地球)隻有
這麽大的市場,而有些商品,被別的商家占據了,他不能賣,他競爭不過別人。(經濟
發展停頓,原地踏步階段)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出現了,他家旁邊也開了一家商店,和他賣一模一樣的商品,
將他的生意搶走了一部份(國際競爭),他不但不能賺更多的錢,反而開始減少了。
再然後,第三個問題出現了,他的父母老了,需要他瞻養(國家老齡化)
————他的支出擴大了,收入減 少了,他很快發現這些開支都是無法裁減 的,
老婆孩子該吃什麽東西,該買什麽衣服,都不能降低。父母不可能不養,銀行借的錢是
一定要還的……開支不平衡了。
——-他想了一個辦法,去向銀行借更多的錢,以維持繼續經營商店和保持生活水
平不降低,他期待對商店經營進行改革,以賺更多的錢(國家印鈔票)。
————他的改革碰到了難題(高技術困境),失敗了。他的商店現在一個月隻能
賺9000元。
———他的收入減少了,開支仍然不能減少,他不得不向銀行借更多的錢來維持(
國家繼續印鈔票)
————他雄心萬丈,幹脆借更多的錢,將商店規模擴大,同時開始經營一些更賺
錢的商品(產業結構調整)
——他被迫向銀行支付更多的利息。
————隔壁商店的生意越來越好,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終於無法繼續維持家庭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但老婆孩子卻不同意。
————他也無力償還已經欠下的高昂債務。
——他終於破產了,30多年的努力,30多年的奮鬥全部付流水……一切終歸是一場
空。
問題還不止如此。
現在,他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有父母親要養,如果給她們的錢少了,她們還要他鬧
(老百姓鬧事)……
我們看看曾經的上世紀70,80年代的南美發生過什麽事情吧。1981年的阿根廷通貨
膨脹率高達600%以上,薪資卻隻增長了19.2%……然後,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
你能想象如果物價漲了6倍,但工資卻還是差不多,接下來,你該怎麽生活嗎?
對了,以後上街買菜,就得帶這麽多人民幣了
從國際視野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現狀:不僅僅是崩潰
所有跟帖:
• 不是奔潰的問題,是最後分裂成幾個國家的問題。 -Woomaa- ♂ (61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08:45:20
• 五六個國家,新疆,內蒙,西藏,香港,台灣,中原。 -五刀口- ♂ (0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4:52:52
• 崩潰分裂的可能性不大。兩個原因 -刁小山- ♀ (247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5:56:48
• 疆獨是例外,但漢族對此是一致反對的,所以沒戲 -刁小山- ♀ (0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6:18:20
•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統一的南美洲,就是一個歐洲共同體,就是一個美國,自身內部的市場就足夠大了,和日本,和南美各個國家 -五刀口- ♂ (290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5:01:19
• 不會崩潰,但拉美化可能性最大。除非 -刁小山- ♀ (134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6:02:37
• 經濟差了,了不起再發糧票布票 -刁小山- ♀ (68 bytes) () 11/16/2016 postreply 16:04:57
• 發展軍工,就是一個打破高技術壁壘的途徑。 -古三通- ♂ (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08:27:15
• 手機已經打敗蘋果了,CPU在超級計算機上打敗了INTEL -危言- ♂ (53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09:05:38
• 獐家敦的馬甲吧。除了標題,一個字也不想看。洋洋灑灑的,掙個塊兒八毛的,也不易。 -老馬識途- ♂ (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09:19:22
• 看了一半,實在看不下去了 -寒江孤影- ♂ (107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11:57:32
• 本文羅列的內容,天朝早就知道,中國 2025, 2035, 2045 都有布局。 -路邊的蒲公英- ♂ (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12:38:42
• 中國的製造業體係已很完善,隻要安定,即使原地踏步,百姓過日子沒問題,因為它本身市場極大,關起門來也是1/5國際市場! -少年老成- ♂ (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19:33:18
• 隻要共黨的爪子繼續掐著經濟各領域,文中所說的就一定能實現 -雲本無心- ♂ (0 bytes) () 11/17/2016 postreply 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