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麗的母親一個人居住,從年初開始,就開始大手筆地購買保健品。薑麗從桌子底下拉出的硒片就有一整箱。據說,這種硒片對於抗癌有奇效。所有的保健品加在一起,足夠吃三十年。
馬文的母親最近非常神秘。
“她天天很有規律,早上七八點鍾就走了,然後回來吃午飯,過會兒又走了。”
馬文今年50歲。他的母親已經快要八十歲了,退休多年,生活平靜。馬文覺得媽媽一定發生了什麽事情。
馬文決定跟蹤母親。母親走在前麵,馬文小心地跟在後麵,左右躲閃,像是特務。
![](/data/news/201610/16/87d5b26f2b888f965f24bff0f27173da.png)
跟隨母親走進一家菜場後,馬文已經隱隱約約預感到了什麽:母親不是來買菜的,她是來聽課的。因為馬文已經漸漸能聽到一陣陣老人的歡呼聲。
“阿姨,來了,快請進!”
看到這裏,馬文立刻明白了。母親走進的這家店是賣保健品的。這個不到五十平米的房子破舊不堪,但招牌卻嶄新鮮豔,上麵寫著“幸福之家”。這個幸福之家裏麵擠了五六十位老頭老太太,正在跟隨店員喊著口號。
![](/data/news/201610/16/feac0ce01982a4abbac3be90544aec36.png)
“叔叔阿姨,你們知道我們董事長的故事嗎?他在上海世博會,三進三出,發現了什麽啊?”
“阿姨,你來說。”
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兒,把話筒遞給了一位老阿姨。老阿姨轉過身,把話筒顫顫巍巍地湊在嘴前。
“發現了硒,這是抗癌之王!”
馬文很無語,他也立刻明白了家裏一天天堆積起來的保健品是怎麽來的。但是,馬文很費解,母親勤儉節約一輩子,怎麽會突然著了魔似的買買買。
母親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隻有兩千塊錢,而現在不到兩個月,已經花費了近一萬塊錢用在買保健品。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跟隨馬文記錄了這樣一個過程。但糟糕的是,正在聽課的老人看到了記者的攝像機。頃刻間,一屋子的老人蜂擁而出,圍住了攝像機。
“你們拍什麽拍,拍什麽拍!”
![](/data/news/201610/16/c67c8dac4011c37ede78df23b59432f4.jpg)
老人激動的情緒,令人錯愕。不過賣保健品的店員卻無比鎮定。
“我們不要亂了自己的陣腳,不要管他,我們來唱歌!”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看到馬文後,他的母親隨後離開。而馬文與母親的“戰爭”也從此開始。
“勸了無數次,我媽都不聽的。也不知道他們給我媽灌了什麽迷魂湯!”
“原先家裏都很和睦,但現在基本上就是冷戰!”
馬文的經曆並不是個例,看看新聞Knews記者在上海對外服務熱線962288上搜索“保健品”,兩年之內,竟然發現有近200條投訴。
![](/data/news/201610/16/2a080d812a94a6897f790cdc84847a7c.png)
趁著87歲的老母親不在,薑麗悄悄帶著我們來到了母親的住所。保健品已經成為子女和老人之間的禁忌話題。
“一談到這個就吵架!”
在客廳的一個角落,密密麻麻堆滿了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硒片、魚肝油、納豆、鈣片,層層疊疊,堆積如山。
![](/data/news/201610/16/6dfb56e5456d173536e5da0e662f1bb3.png)
“八個月,花了十幾萬買了這麽多,客廳裏堆得到處都是。”
薑麗的母親一個人居住,從年初開始,就開始大手筆地購買保健品。薑麗從桌子底下拉出的硒片就有一整箱。據說,這種硒片對於抗癌有奇效。
“看服用說明,三瓶吃一年,這裏起碼六十瓶,可以吃上20年,加上其它這些,吃個30年也吃不完。”
而這些保健品的,保質期都隻有兩年。
“老娘都快90歲了,不知道是怎麽想的,她退休前還是大學教授。”
薑麗的母親曾經是上海一所知名高校的教授,退休工資有八千元。自從老伴過世後,三個子女都想接母親回各自家裏居住,但遭到母親的拒絕。薑麗說,母親越老越糊塗,因此非常不放心她一個人住。據她回憶,母親被騙是三天兩頭的事。比如有一次,母親說自己買過一份保險,但薑麗向保險公司查閱單號,發現卻並不存在。
“又不花你們的錢,你們不要管。”
每次薑麗對母親的保健品提出不同意見,母親的回答都無比堅決。
“花錢沒問題,但是我們覺得媽媽正在上當受騙,而且一天要吃好多保健品,不同種類的,會吃出毛病的。”
盡管如此,薑麗並不打算和母親發生正麵衝突,畢竟已經是快九十歲的老人,經不起折騰。但保健品卻橫亙在母親和女兒中間,吞噬著老人的養老金,也攪亂了家庭的和睦。
保健品機構的魔力到底來自哪裏?它是如何讓老人心甘情願將自己的養老金掏空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隨即在上海各區展開了調查。記者發現,這些保健品門店主要分布在菜場周圍。道理很簡單,菜場是老人的活動區域。看看新聞Knews記者將上海國和路的勤海菜場作為一個典型樣本,進行了蹲守觀察。記者發現在勤海菜場方圓500米內,就分布了6家保健品機構。
![](/data/news/201610/16/9f2a7c027e749f61584972b2947c2e88.jpg)
所有的保健品門店大門上幾乎都寫著一天的課程表以及獎勵機製,招攬老人。每天進出這6家保健機構的老人達到數百人。
這些保健品店,每天平均要舉辦兩場互動,上午一場,下午一場。所謂的活動就是講課、做遊戲。而吸引老年人的利器就是小禮物。
“前天是雞蛋,昨天是大米,今天是洗臉盆。”
這樣的地點,這樣的活動對老年人確實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們退休在家,有了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打牌、聊天、做遊戲,還有小禮物可以拿,這裏簡直就是老年人之家。
![](/data/news/201610/16/6e3671ef431d3408ba42494e7ef67200.png)
“正好自摸!”
“哇,阿姨好手氣啊!”
有人陪打麻將,有人陪聊天。老人非常享受這個地方。更況且,所有的保健品店員都無比熱情,對待老人的態度看起來比子女還要好,還要有耐心。
“感覺老人在這裏玩得開心,我的工作就是要照顧好他們。”
![](/data/news/201610/16/cdc969c69163166cb418034791365da7.png)
對著攝像機,這名店長用雙臂攬著兩位老人,說話時,就好像是一家人。
實際上,在這個菜場,有六家保健品店,很多老人並不是隻去一家,而是九點鍾去這家,十點鍾去這家。
“我們時間錯開呀,這一場做好了,就到隔壁一家。”
這些保健品店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老人。不過,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保健品的買賣。
在業內,這種銷售方式並不獨特,它被稱為會銷,是指通過尋找特定顧客,通過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會的方式銷售產品,老年人的警覺性不高,很容易被說服購買。
因此,看看新聞Knews記者跟隨馬文拍攝保健品店時,遭到老人們的強烈反感和抵製,也就有情可原了。
![](/data/news/201610/16/aba9b0ae19e7c4ca98438d07e87a426e.jpg)
老人們是在維護他們的活動場所不受侵犯。而他們背後的一個個子女卻心急如焚。子女們覺得老人花幾萬塊錢買保健品是上當受騙。而老人們覺得這裏有朋友,有溫暖。即使花幾萬塊錢買保健品也心甘情願。
所以,回到原點,有一個問題一直令人懊惱。你可以很堅決地不讓老人去保健品店,你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個騙局,你甚至可以告訴他這些保健品的價格虛高,誇大宣傳,但是在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老人都會說,我在家裏沒事情做,來這裏玩兒玩兒挺好的。所以,在這個保健品的迷局中,到底誰是受害者呢?
在拍攝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data/news/201610/16/8712f6fb1a09ff1f5e81c9ba29604406.png)
國和路的一家保健品店下午兩點鍾才開門,而這位老人一點鍾就到了。她在這裏站著,等了整整一個小時。
“你為什麽來這麽早啊?”
“我在家裏沒事做啊!”
“我丈夫死了,我一個人在家。”
(文中的人物,馬文、薑麗應采訪對象要求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