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和G20峰會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用柳永的這首望海潮來形容G20峰會的情景,雖不能盡言,十之二三總是有的。張藝謀設計導演的G20閉幕晚會,說實話,從策劃,到場景,到每一幕演出的細節,每一個改編,每一個演員的選擇,都可以說是盡善盡美,每一秒,每一幀畫麵都是美輪美奐,給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中西文化的交流,古典與現代的融合,都實實在在,活靈活現地寫了一本實景教科書。真的,不可能再好了,我也實在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了。從演出一開始的第一聲琵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著。本來想著在油管兒上隨便看看,結果翻來覆去整個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可是看著看著,問題就來了,總覺得有點哪兒不太對勁兒。每一次到最後,那“G20”幾個字母被演員推著出來的時候,就覺得不對。但是想找個恰當的形容詞,有找不出來,所以就把心裏邊想到的一些文字,碼出來跟大家分享下。

G20應該是個工作會議,對吧?說好聽點,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在一起討論並解決全球麵臨的經濟問題。說得通俗點就是世界上幾個高級俱樂部的土豪在一塊兒計劃下一頓飯吃什麽,怎麽吃。但是不管怎樣,還是有活兒要幹,有問題要解決。有沒有關鍵問題要解決呢?太多了。環境,氣候,全球債務,增長緩慢,等等等等。這些主要國家和經濟組織的領導人聚在一起兩天,時間很短,問題很多,幹活都來不及。 G20的重點應該在會議的內容與成果,而不是會議的形式,是不是?怎麽這個事情一到中國就變成了一個萬國來朝,歌功頌德,千騎擁高牙的大爬梯了呢?

再看看整個會議的準備和細節,就發現,這可不是一點點小功夫。從會場,迎賓送客,餐具準備,菜品選擇,說是傾國之力,可能也不為過,至少是傾浙江省,杭州市之力了。要不然杭州城的百姓也不能來一個萬人空巷,是吧?這個萬人空巷實際上是萬人被請出去空巷了,可能沒有什麽自覺自願的因素在裏邊。有沒有人問過,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如此隆重地準備這樣一場會議,目的是什麽?是幫助各國領導人盡快達成工作協議和計劃嗎?是在這個會議之後,中國的經濟情況能夠更好地改善嗎?還是什麽借機彰顯國立,振興什麽民族精神?我怎麽就感覺這個會議的主題和這些會議形式的準備從哪個方麵講都匹配不到一起去呢?這個會議不是像達沃斯論壇一樣的務虛交流會,也不是像上合組織的地區聯合會,更不是像奧運會一樣的慶祝全人類體育文化交流的盛會。但是這個會議的形式和準備怎麽越看越像杭州市舉辦的奧運會加達沃斯論壇呢?我個人感覺,如果把這個會議的準備形式,放在博鼇論壇這個會議上,更加恰如其分。但是,可能海南省的領導沒有像浙江省的領導這麽心有靈犀吧。畢竟,蘇軾被流放的地方和蘇軾當知州的地方還是要有一些差別的。

所以中國古人所說的這個“好事者”還是有他的存在價值。當這些好事者看到中國終於成為G20的一員,然後這個G20終於輪到中國舉辦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一定要大幹一場。全世界,最主要的國家元首,總理,還有家屬,都要不請自來,那肯定要好好招待。隻要是最上邊的那個人一點頭,我們就可以撩開膀子去幹了,不計成本,不計回報,中國人要想把事情幹好,那肯定就是最好的。為了兩天的會議,我們要準備兩年。用最好的餐具,做最好的中國菜品,找最好的導演,請最好的演員,保證最好的會議環境,沒有人真正關心會議內容和結果。新聞上報道一句本次會議達成最多成果就行了。然後,好事者們都可以邀功進爵,荷包滿滿了。

張藝謀無疑是整個會議的贏家。很難想象,有哪個國家或者機構能夠給張藝謀提供這麽大的一個舞台,然後一切綠燈地讓他在整個西湖上,整個杭州城中準備這樣一場演出。可能張藝謀也需要這麽大的一個舞台去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天賦。我相信“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商女也是有才的,要不然也不能輕易打動像杜牧這樣的才子佳人。可是,有沒有人真正關心中國的曆史是不是會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呢?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