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微讀中國:成衣變機電 小麥換大豆 趨勢樂觀(圖)
新聞來源: BBC 於 2016-08-16 11:40:48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觀點內容不代表本網立場!
(上海外灘附近一家壽司店內景) 高盛報告認為,分析中國進出口商品組成結構變化,可以更好透析中國經濟轉型成果如何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周二(8月16日)在一份市場報告中指出,在分析判斷中國經濟再平衡努力究竟成效如何時,應更多關注具體微觀證據,而不宜糾結於傳統的宏觀數據。
總部在紐約的美國跨國控股投資集團高盛自1990年代以來就把中國市場作為集團發展的一大重點,在大中華經濟圈中的業務十分活躍。
出口商品升級
在報告中,高盛從過去十年中國主要出口商品和進口大宗商品組成的具體變化著眼,主張從微觀層麵透析中國經濟從投資、製造和出口型為主的所謂舊經濟向消費與服務型為主所謂新經濟轉型具體成效如何。
報告說:“雖然中國對外出口所占的國民生產總額(GDP)仍與1990年代中期相仿,但是出口商品的組成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高盛分析指出,鞋類、成衣、玩具等占據了中國1995年主要出口商品的前五位,而2014年的主要出口商品位置已經被電訊設備、自動數據處理機械、熱陰極整流管、家具和首飾等取代。
分析進一步指出,從出口商品種類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的地位顯示出升級趨勢,正在從以低利潤、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產品組成向較高附加價值商品的組成過渡。
進口商品變化
鞋、成衣和玩具已經不再是中國出口商品主要類別
在出口商品種類和結構出現全麵升級的同時,高盛報告還關注到過去十年中國進口主要大宗商品種類發生的微妙變化。
分析說,在過去十年中,與所謂新經濟關係密切的,比如大豆、鎳和汽油等大宗商品,進口量都高速增長;而與所謂舊經濟相關的小麥、鋼鐵和柴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則變化不大。
高盛的分析認為:大豆主要被用於飼料生產,進口大增說明中國市場對肉、奶製品的需求猛增; 此外,鎳主要用於工業用和民用合金消費品的生產,汽油、液化汽等商品也主要以民用消費為主。
避免宏觀誤讀
分析報告中還指出,當下很多經濟學人和分析人士習慣使用投資所占中國GDP比例來衡量中國經濟轉型程度的方法存在誤區。
高盛認為,所謂舊經濟就是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並不全麵,因為中國目前的投資對GDP比例不大可能出現大幅下降現象。
報告借鑒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前例指出,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投資GDP比例不一定會因為經濟轉型而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高盛的報告也對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的,主要用鐵路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額三項指標來衡量經濟實際增速的所謂“克強指數”提出了保留意見,認為“克強指數”不能反映中國新老經濟轉型的實際情況。
高盛舉例指出:中國如今的鐵路客運量早已超出貨運量,服務業和家庭消費用電量增速遠高於工農業用電增幅,而股市和債市的融資作用也開始衝擊以往國有銀行放貸為主的模式。
不同觀點看法
在高盛的上述分析基本對中國經濟轉型的發展趨勢表示樂觀同時,也有分析人士對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前景不那麽看好。
就在上述高盛分析報告公布之前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分部主管、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自身經濟學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在接受美國財經電視CNBC采訪時表示,中國國企和地方政府債務激增已經對進一步推進改革構成嚴重的威脅與障礙。
普拉薩德稱,僅僅是國企債務一項如今就已經是中國GDP的1.5倍,而中國政府希望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就又很難避免繼續允許信貸額增長。
他認為,中國政府在既要發展速度,又要維持社會穩定;既要市場化,又不能完全放任市場等很多時常相互矛盾的執政主題夾縫中是否能走一條路來,現在很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