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中國的真實事情,非常感人(多圖)

來源: ur3180 2016-07-06 11:20: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85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ur3180 ] 在 2016-07-06 16:07: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清華教授1500餘萬捐給西部 癌症晚期舍不得用藥(圖)

文章來源:
 
這是一次等待了4年的采訪。

2012年,記者偶然得知,“一位清華大學退休老教授”傾畢生積蓄1500餘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他是誰?為什麽這麽做?職業敏感激發起記者“追”下去的衝動。可幾次溝通,清華校方均因尊重老教授生前“不要張揚”的遺願而婉拒了記者。

但時間沒有抹去他的痕跡,細節在口口相傳中愈加清晰:他捐出所有,卻在癌症晚期舍不得“上”進口藥;他在美國做客座教授,薪酬不菲,一家三口每月生活費卻隻有100美元;甚至,退休後在深圳某著名企業擔任顧問,都自帶鋪蓋、炊具,租住普通民房……
 


趙家和在清華園留影。

功夫不負苦心人。4年,記者沒有放下寫他的執念,他的“接棒者”們也覺得,應該把他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今年5月,我們終於啟動了這次采訪,天南海北,近百名被采訪者為他而聚攏。一次次與高尚靈魂接近,每個人都在經曆心靈的滌蕩……

今年,是這位老師,這位平凡的共產黨員捐資助學十周年,讓我們一起認識他,記住他。

一縷暖陽打在臉上,趙家和享受了一個“最幸福”的下午。

窗外,綠意蔥蘢,清風微拂,小鳥撲棱棱飛過——這是他出生、求學、執教,依偎了七十八載的清華園。

淡淡的笑意,在寫滿皺紋的清瘦麵龐上化開。“推我出去看看。”趙家和輕聲對護工說。癌細胞早已轉移到了腦部,可這位一輩子為人師表的教授,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依然端方、謙和。

幾個月後,他走了。什麽都沒留下。就連最後飽受病痛折磨的身體也被捐獻了。那是2012年7月22日。

又一個月後,蘭州。一路夜車,一群高中生奔波而至。第一次見到這位在“最要勁時拉了自己一把”的“趙爺爺”,他已定格在追思會上的遺像裏。

很長時間,“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是趙家和的代稱,連他從未離開過的清華園,都沒幾個人知道其中的秘密。從2006年開始,這個一直在教學生追求“邊際效用最大化”的金融學教授,默默做了一筆大“投資”:傾畢生投資所得1500餘萬元資助西部貧困高中生,卻決不允許泄露半點兒他的個人信息。

不輕易折斷、熱值高、雜質低,是人們判斷一塊好木炭的標準。而已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這位有著51年黨齡的平凡共產黨員,就這樣做了一輩子“雪中炭火”——

他是“清華園裏頂級聰明”的人,卻兩次放棄已有建樹的專業,在空白處墾荒,迎難而上、從未退縮

清華園外,一套十幾年未曾變樣的住所,是趙家和的家。房間裏,最值錢的物件——那台幾年前學生送來的液晶電視,已然顯得笨拙。

“最愛教書”“最高興的時候,就是講一個問題,別人聽懂了”……

滿頭白發的吳嘉真坐在那把老舊的轉椅裏,安詳而沉靜。暮春的微風不時將紗簾撩起,記憶中的影像一個個閃回,但幾乎有關丈夫趙家和的一切,都離不開教書、講課、討論問題,離不開學生……

趙家和當了一輩子老師。可別人教書,是學一門、教一門;他一教,就跨了工、理、文三個學科。
 


趙家和金婚紀念日在清華園和老伴兒留影紀念。

1955年,拿到清華大學第一屆“優良畢業生”獎章,無線電係畢業的趙家和留校任教。起初他從事本學科教學;1977年,籌建電化教育中心;1979年,到科研處搞管理;1985年,年過半百的他再次“轉行”,籌建改革開放後清華大學第一個文科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三次調動,都是因為學校建了新專業或新機構,需要去開墾拓荒。但,每次轉行談何容易,幹不好,還丟了老本行,豈不得不償失?

“趙老師有過猶豫嗎?”吳嘉真慢慢搖頭,“沒覺得”。這位公認的“清華園裏頂級聰明”的人,每一次都回答:“好!”

“做起事來極其認真。”83歲的清華工物係退休教授桂偉燮歎服同窗好友的“韌勁”和“拚命”。他尤其難忘的,是趙家和在科研處時一次“瘦脫了形”的采購: “當時世界銀行提供給清華第一批無息貸款,趙家和外語好,就被派到國外選購計算機和先進儀器設備。那是清華老師第一次體驗到了電化教育的優越性,大家都很興奮。後來才知道,這次采購,讓他瘦了十幾斤。”

那是一次怎樣的“采購”,趙家和從沒說過,但封閉已久,初出國門談判的艱難必定超乎想象。趙家和既當領隊、翻譯,還當技術顧問,白天談判,夜裏與國內商討如何應對突發狀況,20多天連軸轉,最終帶回的計算機幾乎是市場價格的一半。而他卻因此落下了失眠的頑疾。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很多人這樣概括趙家和,而在“行勝於言”的清華園裏,平凡的趙老師,卻有著令人佩服的不平凡。

“開會,懂就說一二三,不明白就直截了當問。”85歲的邵斌是和趙家和一起開創經管學院的“老戰友”。他眼中的趙家和“從沒半句廢話,卻總能說到點子上”。在那個“兩手空空”的年代,全院隻有一個係,院辦公室4張辦公桌,這邊坐兩位副院長、那邊坐書記和副書記,一個個與中國經管教育息息相關的決策就在這狹小空間裏產生,而其中不少“好主意”都是趙家和提出來的:他主張加強金融專業,為國家對外開放輸送人才;他建議多開些公司財務類課程,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急需的;後來金融係的整個教學大綱,具體到上什麽課、講什麽、誰來講都是由他主筆起草的——此後的事實證明,他這些“急國家所急”的判斷是正確的。

他總能在關鍵時候“透過現象直指本質”——經管學院副教授張陶偉年輕時曾被趙家和攔下,“趙老師直接來了一句:‘小張,金融很有前途,以後可多做些這個’。”“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啊,國內連本像樣的金融書都沒有。”

他從不“掉書袋”——在那個信息不通暢的年代,如果講講出國的信息,學生會很歡迎。可他卻時刻提醒,做一名經濟學者,要有全球視野,更要紮根中國大地、不能脫離實際。

他對現實的關切細致入微——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是趙家和的研究生。2002年,已經退休的趙老師擠公共汽車,給他送去一套台灣證券法大全,“摞起來有一尺厚,他讓我好好讀,‘因為大陸和台灣的文化背景相近,學學他們的東西沒有壞處’。”

並非學術大師,沒有著作等身。今天,很多人慨歎,趙家和“逼”後輩積累學術成果比自己寫不寫書還上心;趙家和在名利麵前常常“畏縮”,連辦公室都給自己選了個“暗房”,卻對分不清“份內”還是“份外”的工作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以他的聰明,留在無線電係,奔個院士不是沒可能。可讓轉他就轉,一點折扣都不打。”邵斌感慨,這樣的人太難得。“他就像炭火一樣,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燃燒,恪盡職守,無聲無息。”

他一輩子節儉幾近慳吝,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穿了十多年,卻積蓄起全部的生命熱能映照他人

1998年,趙家和退休了。他去了美國,應邀擔任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經濟改革實踐。大家以為,趙老師頤養天年的好日子開始了。

但短短三年後,不顧美方一再挽留,趙家和放棄待遇豐厚的工作,執意回國。好友劉尚儉問他為什麽突然要回家?趙家和答,“信美然非吾土,田園將蕪胡不歸”。

此時,誰也不知道趙家和心裏暗藏著怎樣的“玄機”。

2001年6月,剛剛回國的趙家和把在美國講學積攢下的20多萬美金,交給了從事金融投資的學生劉迅“打理”。自己繼續在外講學、給商業機構做顧問,馬不停蹄。

一輩子節儉幾近慳吝、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穿了十多年,此時,趙家和賬戶上的資產一筆筆累積著,美元、人民幣、外匯券……“可他從沒問過投資收益怎麽樣,每次打電話就是解答我的問題,他看得很準,很透徹。”這讓劉迅頗有壓力。“也許老師是要做個大項目?也許是犧牲當期消費,獲取長遠利益?”

直到2005年的一天,劉迅的疑問突然有了答案,“那天我在電話裏隨口告訴趙老師,賬戶裏的錢已經超過500萬了。趙老師沉吟片刻,重重地說,‘嗯,可以做點事了’。”

做什麽事?劉迅並沒有猜到,但接下來的“劇情”讓他感受到一位卓越經濟學人的嚴謹、紮實——在怎樣賺錢上從未表現出半點“理性經濟人”特質的趙老師,在如何花錢上拿出了看家本領。

做了一輩子“雪中炭”,72歲的趙家和再次點燃自己,他要把能量輻射到更廣闊的大地上。這一次,不再是組織安排,而是醞釀已久的自主選擇——捐資助學。

先搞實地調研。為了解貧寒學子的生活狀況,趙家和搭公共汽車,一趟趟跑到北京的遠郊延慶考察,每次回來都疲憊不堪。老伴心疼,勸他包個車,他卻不舍得。

再搞模型論證。奔波大半年,趙家和告訴劉迅:從小學到初中有義務教育,上大學有國家助學貸款,要花,就花在窮孩子“最要勁”的高中,這是“邊際效用最大化”。有句話他常掛在嘴邊,“我們也沒有多大本事,熱鬧的地方就不去了,就做一點雪中送炭的事吧,錦上添花的事情,就不做了。”

2006年,第一筆助學款從北京寄出,江西、湖北、吉林、甘肅……中國的版圖上,多少在困境中拚搏的貧寒學子在趙老師的助推中重燃希望。

2009年,由於資助學生過於分散,為避免“四處撒錢”,趙家和決定改變捐助方式,從白銀市實驗中學整班資助開始,把捐助範圍從全國多地向西部聚攏。

助學走上正軌,趙家和卻在例行體檢中查出了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向脊椎和腦部轉移。

晴天霹靂!

“老天爺太不公平了,怎麽能讓這麽好的人得絕症?!”驚悉消息,劉迅憤怒了,“我又突然慶幸,趙老師的賬戶上已經過千萬元了,可以保證最好的治療。”

可趙家和又做出了驚人決定:保守治療,捐出全部積蓄助學,並醞釀成立基金會,讓助學更加長久和規範。一場與生命的賽跑就此展開——

2011年,他找到了“學生兼同事”,清華經管學院原黨委書記陳章武,委托他籌建基金會。2012年初,由趙家和捐資倡導建立的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華池一中、環縣一中、鎮原二中等甘肅省10所高中共1000名優秀寒門學子成為資助對象。

整整6年,劉迅、陳章武一直為趙老師保守著秘密:捐資助學不留名。一如他從來的平常、踏實、熾熱、悄無聲息。此時,炭火快要燃盡了,卻在最後的時刻,依然奮力溫暖每一個弱小的生命。

當“理性經濟人”大行其道,人們習慣用經濟學思維權衡、取舍之時,他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標準就是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究竟在哪裏”

整齊的白發,高高的額頭,睿智的眼睛裏盛滿笑意——趙家和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彬彬君子。可他的衣著,真不咋地:“永遠是那件破罩衣,小皮帽,全身行頭不超過100塊”。清華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回憶起恩師充滿敬愛。

趙家客廳裏,至今掛著兩幅在秘魯和西藏拍攝的風景照,構圖堪稱專業。攝影,恐怕是趙家和這輩子除了當老師外唯一的愛好。可直到去世,他一直在和家人合用一台破舊的卡片機。

在美國講學、在歐洲開會,吃最便宜的雞腿,啃法棍麵包,都是他們家生活的常態。一輩子精打細算的日子,老伴從不以為意,在美國絞盡腦汁省錢留給她的後遺症就是,“再也不愛吃雞了”。

誰也沒想到這樣的趙老師有“1000多萬元”,而且“全都捐了”。直到基金會成立的消息在清華校刊上曝光,常與趙家和在小區裏嘮嗑的邵斌才“猜出來了”。

那時的趙家和已經臥床不起。在陳章武赴蘭州出席基金會成立儀式前,他反複叮囑,在基金會的名稱和章程中一定不要出現他的名字,他的家人今後也不在基金會擔任任何名譽或實質性職務。基金會成立當日,趙老師又從病榻上給陳章武打電話,“嚴肅強調”:不要向媒體透露他的姓名;不要帶回任何禮物。萬般無奈,新聞稿上隻好寫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清華退休老教授”捐的錢。

但陳章武回來還是“挨了訓”:“你還是沒經驗,身患癌症、清華退休老教授,明眼人一看不就知道是我了。”

“興華”助學,“他鍾愛這兩個字:一是與眷戀了一輩子的‘清華’音近;二是取‘振興中華’之意。”劉迅這樣解釋。

生命垂危還為了省錢堅持吃便宜仿造藥的趙老師,讓劉迅這個每日與“錢”打交道的投資人領悟了“錢”的真諦,“他知道怎麽賺錢,可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怎麽把錢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他教給我們什麽才是最好的投資。”

“什麽才是最好的投資?趙老師的人生追求是什麽?”

我們問吳嘉真。這個與趙家和攜手走過金婚的溫婉老人微微一笑:“就是做事吧。”

隻求做事的趙老師似乎從沒在意過名利。在經管學院工作期間,為了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他先是主動從常務副院長轉為副院長,後又幹脆回到係裏做係主任。多年之後,他當年引進的後輩、同為清華經管學院教授的李子奈也“辭官讓賢”,別人不解:“哪有主動辭官的?”李子奈笑笑:“趙老師不就是例子?”

這麽多年,在老搭檔趙純均的印象裏,趙家和幾乎沒有什麽“私人”的事。唯一一次,是最後一次病重入院,校醫院床位緊張,找他幫忙協調。

“校醫院的條件又能好到哪去?幾個同學一再說,咱換個條件好的。可趙老師總擺手,‘我都這樣了,別給大家添麻煩,也別浪費國家資源。’”潘慶中感慨。甚至直到現在,趙家和的兒子還是清華一位沒有固定期限編製的實驗員。

趙老師做事唯一看重的是“標準”。潘慶中回憶起2003年在美國工作時接待趙老師的場景:“當時矽穀集聚了不少中國高才生,有不少清華人,卻隻能做‘碼農’。大家湊在一起,難免有些抱怨。趙老師鄭重告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標準,就是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究竟在哪裏’。”

這是他心中的秤,也是他的人生指南——對整個國家、民族有益的,就是最好的投資。

他捐掉了所有,隻剩下一套自己住的房子留給兒女,還特意在遺囑裏囑咐:“要賣房,隻能賣給學校。”

即便是安排最後的歸宿,他也把“標準”揣在心間。臨終前幾個月,潘慶中和同班同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一起去校醫院看趙老師。“當時他整個下半身都不能動了,腿上紮滿了針。稻葵愛琢磨,就跟他討論,‘這針灸從表麵上啥也看不出來,可還能治病,到底是什麽樣的工作機理’。趙老師樂了,‘我到時把自己捐出去,讓醫生好好看看,它們到底是怎麽work(工作)的。’”

謹言的趙家和沒有留下什麽“豪言壯語”。老伴兒隻記得,臨終前,麵對前來探望的老友,他眉目舒展:“求仁得仁,了無遺憾。”

而對於更多的人,角度不同,品出的滋味也各不一樣。

陳章武感佩趙家和對金錢的態度:“很多人隻看到‘理性經濟人’的假設,認為人生來自私,學經濟、搞金融就是為了算計、賺錢。但在他身上,學經濟是在學如何‘經世濟民’。經濟學不隻是討論資源的有效配置,還研究收入的公平分配。”

劉迅看重他身上貫穿始終的“一致性”:“每個人在某些階段可能都有很出彩的時候,但是能像趙老師那樣永遠用一個原則對待人生,卻是非常罕見的。這種骨子裏的豐沛,讓他一生都充滿愛、一生都是行勝於言的踐行者。”

史宗愷更期許後人的傳承。這位做了幾十年學生工作的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堅信,在名家輩出的清華園裏,趙家和有著別樣的價值和意義:“他以平凡人的心態,過著普通人的日子,心裏卻始終保持夢想,並用夢想去激勵學生。這樣有品質、有情懷的老師,撐起了大學的脊梁。”

一團炭火如此平凡,又如此高貴。一如他的歸宿,意蘊深長——在北京城郊的長青園公墓,趙家和的名字與眾多遺體捐贈者一起刻在一塊碑上,隻有仔細看才能找到——他燃盡自己,了無遺憾;剩下那抹至純至淨的灰,仍滋養後人;而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

所有跟帖: 

“求仁得仁,了無遺憾。”感人之至! -匆匆客- 給 匆匆客 發送悄悄話 匆匆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1:52:57

了不起。 -bedrock29- 給 bedrock2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2:17:55

感人至深。做人、做事的標準就是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究竟在哪裏”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2:37:30

他燃盡自己,了無遺憾! -不細說- 給 不細說 發送悄悄話 不細說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2:57:32

老先生非常令人敬佩,但政府在基礎教育方麵的作為令人氣憤。 -speedingticket- 給 speedingticket 發送悄悄話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3:19:11

美國的基礎教育不是聯邦政府辦的,是由各個地方Town出錢辦的,即當地納稅人的錢。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8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3:55:04

基礎教育和有錢沒錢沒有關係。基礎教育沒有利潤,應該是全靠政府支持,而不是靠個人愛心奉獻或紅十字會。 -speedingticket- 給 speedingticket 發送悄悄話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11:01

我想這也是當年批武訓的原因之一。 -speedingticket- 給 speedingticket 發送悄悄話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11:50

非常同意! -- 給 五 發送悄悄話 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19:21

+2。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5:55:23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南國鐵樹- 給 南國鐵樹 發送悄悄話 南國鐵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3:55:43

要化感動為認識,文革中趙家和因其父是清華的教授,所以家中被多次抄家隔離審查。認識到四人幫和毛為什麽要將好人打成牛鬼蛇神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3:59:30

這就我感動之後的反思。光感動而不反思=白感動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09:21

+1。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6:05:41

當你又一次在為文革投讚成票時,你同時也正在扼殺另一個趙家和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15:27

趙老師是台灣來的?香港來的?木經曆過文革?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6:08:06

你總是以文革中的個案來批文革。假設以當時8億人0.1%的犯罪率來說,你就可以舉80萬個案件,天天講也將不完,但這有意思嗎? -研究研究- 給 研究研究 發送悄悄話 研究研究 的博客首頁 (179 bytes) () 07/07/2016 postreply 08:23:19

大愛 -hz82000- 給 hz82000 發送悄悄話 hz820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06:33

他確確實實做了“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無私者無畏。能坦然麵對病痛,了不起! -方家胡同- 給 方家胡同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09:44

不要管政府做的如何,不要擔心捐款亂用,愛心付出就可。尊敬的人。 -上海大男人- 給 上海大男人 發送悄悄話 上海大男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4:50:16

人是好人,事是好事,但,為什麽我看了隻有傷心的感覺呢? -大文嚎- 給 大文嚎 發送悄悄話 大文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5:09:42

金鼎!和美千家萬戶……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15:53:25

儒家傳人 -kingofhearts- 給 kingofhearts 發送悄悄話 kingofheart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6 postreply 21:00: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