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去中國和中國政府討論這個問題。當時的匯率可是比現在高多了。
美日之間的廣場協議就是逼日元升值,使日本的經濟失去國際競爭力,到今天還翻不了身,日本吃了虧,牢記教訓,當亞洲金融危機時,率先貶值,轉嫁矛盾,被全亞洲痛罵自私自利。
其實對大多數國內生活的老百姓,隻要不追進口貨,匯率的變化對生活影響不大。國家壓住基本生活用品的價格,讓人民幣貶值,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辦法。隻是不能走的太快,使國家購買力下降太快,要收支平衡,收大於支罷了。
至於大搞基建問題。知道曆史上羅斯福大搞高速公路建設麽?美國的交通到今天還受惠於此。其實貨幣隻是一個虛擬的財富,勞動力的解放才是實實在在的創造。隻是要把握一個度罷了。與其大麵積失業,不如國家投入搞基本建設,及解決了勞力過剩,人民的生活問題,又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後勁。高鐵就是最好的例子。與其讓失業人口吃救濟,不如國家借錢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