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假貨節?
在中國準備迎來“光棍節”、即全球最大的網上購物節之際,常駐北京的職業打假人王海也在為迎接創紀錄的案件量做著準備。
王海處理虛假廣告和假冒商品投訴案件已有20年時間。去年光棍節,阿裏巴巴(Alibaba)和京東(JD.com)等電商的線上商品銷售總額超過了100億美元,而這個節日也成了中國最大的“假貨節”。
王海尤其關注淘寶(Taobao)——阿裏巴巴旗下類似於eBay的C2C市場。美國服裝零售商正呼籲美國政府將淘寶列入反盜版黑名單。
2014年,中國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受理網絡購物投訴數量比上年增長356%。中國國家工商總局(SAIC)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表示,網購商品非正品率超四成。
2014年全年,中國全國網上零售額大概在4500億至5000億美元之間,其中阿裏巴巴占比65%到70%。該公司堅稱自己正在改善監督和退款政策。阿裏巴巴表示自己雇傭了2000名巡查員,還擁有5400名誌願“影子購物者”,共同負責線上巡查打假。阿裏巴巴旗下網站還包括為較大商家提供的零售平台“天貓”(Tmall)。
阿裏巴巴表示,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所統計的不斷增加的投訴數量是“關於我們競爭對手的,不是關於我們的”,並認為自去年以來投訴數量一直“顯著減少”。阿裏巴巴表示,現在它的平台上與假冒商品有關的投訴占比不到萬分之二。
但根據王海和其他打假人的說法,阿裏巴巴及其電商同行會把保護大型線上商家放在首位。電商的傭金和廣告費收入大多來自這些商家。
王海說:“這些大商家的利益優先於其他一切事情。”
中國消費者常年抱怨阿裏巴巴的一件事情是,消費者往往需要提供商品為假貨的證明,阿裏巴巴才會對商家采取行動。但這類證明很難或無法獲得,因為許多公司不提供。
田軍偉也是王海所在機構的一位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人士,專門負責處理針對電商企業的假貨案件。他表示,這類證明是消費者想獲得退款的最大障礙。他說:“我們收到很多客戶的投訴,但很難采取行動,所以大多數消費者放棄了追究。”
阿裏巴巴堅稱,公司把消費者擺在第一位。該公司表示,“我們非常重視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投入了大量資源打擊意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人”,並補充道,發生爭議時的舉證責任總是由賣家來承擔的。
然而,幾名買家表示,退款階段的第一步就是要求他們提交假貨鑒定證明。
麵對這方麵的詢問,阿裏巴巴周二表示,盡管在淘寶的政策下,舉證責任由賣家承擔,但“在天貓上,由消費者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商品是假貨”。
一名顧客向英國《金融時報》展示了他與一名天貓客服代表之間的對話消息。這名顧客認為自己購買的一套價格不菲的品牌塗色書是假貨,並於9月要求退款。天貓客服代表告訴他,“隻要您能提供附有檢驗結果的假貨證明,並對假冒品牌發起保障維權,您就能獲得退款”。
《新京報》今年3月的一次調查發現,消費者在中國幾乎不可能取得假貨鑒定證明。記者們表示,給50個不同的政府機構和辦公室撥打電話後,他們依然沒能拿到一張鑒定證明。
在塗色書的案子裏,賣家最終主動承認商品是假冒的,並同意退款。買家是蘇州的一名股票經紀人,他要求被具名為宋先生,他表示:“我很幸運,遇到了一個沒有經驗的銷售代表,自己承認產品是假的。如果他們否認,我根本沒有辦法收集證據。”
目前這個商家依然在天貓上銷售商品。
阿裏巴巴並非唯一備受矚目的商家。京東的自營業務受到的投訴較少,但是仍然遭到批評。該公司還運營著類似於網上集市的服務,上麵是更難以監管的第三方賣家。上月京東因向北京工商局派駐員工而受到指責。王海稱,該員工在電話中“冒充”工商局公務員處理投訴,盡管京東表示其員工隻是“既不處理也不裁決消費者投訴”的聯絡員。
並非隻有消費者對假貨有所抱怨。被中國的仿冒品搶走銷售額的外國零售商對阿裏巴巴也多有指責。
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厄妮塔•達根(Juanita Duggan)稱,零售商若想讓假貨從淘寶下架,其必須走的流程猶如“噩夢”一般。
首先,零售商必須在阿裏巴巴上注冊其品牌,達根稱這一過程“充滿拖延,要反複提交、再提交品牌認證文件,並遭到原因不明的反複拒絕”。
“假設你成功注冊了品牌。現在,你可以提交讓假冒商品下架的請求,”她稱。
但她表示,這類請求通常都會石沉大海。同時,如果零售商要求索賠,這將損害該品牌“在阿裏巴巴的‘誠信報告者’分類,削弱其未來戳穿造假者的能力”。
達根稱,即使假冒商品從網站上刪除,“隔天也會有帶有同樣照片的相同商品再次銷售,不過會帶有遮住品牌標識的黑條,表明該商品是仿冒品”。
“但是阿裏巴巴稱不能將該仿冒品下架,因為不能證明它是品牌商品。”
阿裏巴巴稱,其正致力於改進處理假冒商品的方式。“我們繼續與來自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的很多客戶成功合作,保護其知識產權。我們仍致力於保護知識產權,繼續為根除可能出現在我們集市上的假冒產品打持久戰。”
然而,王海表示,隻要假貨還有市場,就會有假貨。
April Ma補充報道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