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不再是首都?中國首都特區或悄然問世(組圖)
5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顯然被很多人忽略了,但對古老的北京城來說,卻是其命運的重大轉折。
智穀趨勢丨嚴九元
新華社發布的會議公告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專題)主持會議。”
看似稀疏平常,但敏感的人馬上意識到:十八大以來曆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主題多集中於反腐、黨建和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而本次會議卻聚焦於一個特定城市的建設,實屬罕見。
事實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一個城市的建設規劃。從會議公告來看,不僅信息量大,且留下北京城未來命運的大膽推演空間。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甚至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新北京”呼之欲出,首都特區悄然問世。
1從行政副中心到城市副中心
為疏解北京城壓力,在通州建副中心,在2012年就被北京定為發展戰略。但最初通州的定位局限於“行政副中心”。
紅圈即通州,在六環之外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便提出,“聚集通州……加快推進市行政副中心建設”。
但是,在本次政治局會議公告上,“城市副中心”出現了整整五次,“行政副中心”卻一次沒有出現,這意味著,“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已經被“城市副中心”取代。
這是一次質的躍升,對通州的未來城市定位更高級。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陳劍分析稱:
行政副中心主要是把行政功能搬過來,城市副中心則是把幾乎所有的城市功能都搬過來。中央政治局新的提法顯示,不僅是行政中心搬過來然後建點配套,而是非首都功能全麵搬遷,讓通州成為北京的第二個中心,並且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心節點。隨著時機成熟,北京城市副中心或許將會升格為新北京城市中心。
2建設城市副中心和國家戰略
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北京副中心建設,說明副中心建設不僅是北京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認為:“京津冀,一盤棋,建設副中心不僅關乎北京,更關係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首棋落子,便旗開得勝。”
中央十三五規劃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國家三大發展戰略之一,而北京副中心建設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示範工程,這是高層重視的一大原因。
3通州未來可期
5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時,通州宣布實行京籍人口落戶臨時性限製措施。這兩條消息迭加,讓人對通州區下一步的發展產生無限遐想。
5月5日,通州也宣布對該地區的商務型公寓和商業、辦公項目也將執行限購政策。這在國內尚屬首例,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限購措施。
從限製落戶到限製購房、通州已經成為資本圍獵的肥肉。
目前劃定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通州新城的範圍,麵積約為155平方公裏而整個通州的區域麵積是906平方公裏。這意味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擴張空間是巨大的。
陳劍認為,這片155公裏的土地將不僅是北京副中心,而且是新中心:
“副中心155平方公裏可能容納200萬人口。作為副中心來說,這155平方公裏或許是階段性規劃。考慮到未來人口和資源聚積,規劃麵積還可能增加。
如果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副中心,這樣的規劃麵積已經十分龐大。如果規劃麵積還可能增加,唯一的解釋就是,副中心最終將升格為新北京城市中心。”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規劃委對外發布,行政副中心規劃基本確定:到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遠期將帶動約40萬人疏解至通州。
2017年,不僅是換屆之年,權力中心的地理分布也會微調。
4北京將不再是首都?
5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公報中,隻有“北京”、“非首都”兩個表述,沒有“首都”的表述。且在公報中,使用了“不僅是調整北京空間格局”這樣的表述。
在人們以往的觀念中,北京即首都,首都即北京,幾乎不存在疑義。但從會議公報微妙的措施來看,北京和首都之間的重合性似乎在悄然消解。
陳劍分析認為:
研讀5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公報,“北京”與“首都”或許已經分離。一個“新北京”正在醞釀之中,未來以通州區潞城鎮為核心方圓幾十公裏之內,經過與周邊河北省各城市地區的融合、發展,那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北京”。
與此同時,首都特區或許也悄然問世。原有的老北京中心城區,一個在特定區域內由中央政府特殊管轄、這一概念與個別國家的設置有類似之處,如華盛頓和堪培拉,即是在一個特定區域內設置的,由中央政府特殊管轄的區域,或許將成為現實。
屆時,北京東西城合並,這已寫進中央製定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合並的東西城為核心,在目前北京城六區基礎上打造首都特別行政區。屆時,首都是首都,北京不再是首都,而隻是中央政府的一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