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事·文采·抄襲

孔乙己說: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麽?

這句因魯迅的文學創作而現世,因魯粉老毛等而大行於世,但個中真意,理解的很少。

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說:吃書獸的事,借書也是偷。

讀書人,可以說:書非借不能讀也。原因古人已經專門寫過。

吃書獸,則會叫:借書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識產權,等於偷書,中東國家小偷偷東西要斷手。

讀書人,是分享,是傳承,是古道熱腸。

吃書獸,是獨占,是財產權,是西風東漸。

古時候有賣文,但靠文牟利,在“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下,有很多事情不屑於做。仁義禮智信中仁居首位,為了愛人,信僅居末席,財更蹤影不見。即使你真有不傳之秘,假若盜取者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那麽,如果從愛人的角度,該做的是分享。這和商業中保守秘密並不矛盾,因為如果是為牟利而盜取商業秘密,顯然已經是操縱企業對戰,類似於玩對戰遊戲,和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並無關聯。所以適用商業法規。而仁,就是現在沒文化的人翻譯的人權。

那麽,問題來了,讀書人不付錢,寫文人怎麽活?

古時候,寫文是士大夫的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無關。這是一種論述。

另一種論述是《論語》中所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按照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即做好本職工作,還有剩餘精力無處發泄,可以寫文。這種論述包括上一種論述。因為上一種論述中,士大夫多是因為父輩的積累,才讓士大夫階層有餘力(餘錢)來支撐自己的生活而寫文。

現在發達國家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生存問題(發達也該如此定義),社會保障讓所有人都可以實現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生理想,每個人都比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條件要好多了,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有餘力寫文。

而在不發達國家如中國,社會保障體係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多人並沒有獲得一個健全社會提供給人的安全感,有時候可能還不如古代。古代進可以求功名走科舉,退可以入山林守青燈。現在宗教也接受黨的領導,如果不實現人在沒有天災疾病的情況下滿足人們生存基本需要從而讓人有安全感,鋌而走險的人隻會更多。

發達國家的人和發展中國家的人交流的時候,經常有這種意識的錯位導致的溝通問題。例如有案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搶退休老人的錢並且殺人。這個學生如果知道有更好的途徑去謀生,他也許不會選擇這條殺人的危險道路。這就是鋌而走險。發達國家在吸收工業後進國的勞動力的時候,如果不能考慮到這種意識錯位,不能以過來人的姿態給渡河者淺顯易懂的入門指導,會有更多水土不服的人。英語的門檻、文化的差異都是要渡的河。

 

文采的采字,是采集的意思。在中文裏,有文采意味著必然要博覽而約采。能將成語用得出神入化,和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貼合得天衣無縫,那就是文采。這需要很好的記憶力,用以記住這些已有的珍珠,還需要將腦子用火烤熟融會貫通,把這些珍珠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下的苦功,功夫不到,沒法做到。這些珍珠就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包括成語、歇後語、詩詞、文章等等。

古代有采詩官。專門搜集普羅大眾的智慧。現在的作家的深入生活,用勞動群眾的語言,也是搜羅普羅大眾的智慧。但是大眾是膚淺片麵的,對事情往往是一知半解, 而且不能深入。一個作家在寫小說的時候使用莊稼漢的語言,最理想的就是原汁原味,如果忠實原著的話必然需要去抄襲莊稼漢的口水。但假若這個莊稼漢有點小聰明,看見作家名揚天下,想借機發一筆橫財,動了訛詐的想法,沒準會告作家抄襲。而且也許還能告贏。這是層次社會和混同社會的區別。在層次社會中,一個小百姓哪裏敢告采詩官,采你是看得起你,你不受寵若驚已經有點說不過去。在混同社會(也可以叫表麵上的平等社會)中,大家看似水平都一樣,這種表麵的等級製度隱身到暗處,變成了智商情商認知力理解力之類的階層。等莊稼漢告采詩官的時候,才發現也許法律規定,為了公眾受益而采的花,采了也白采。而社會的法律,多半是鼓勵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而中國的法律,照我設想,如果中共真象傳說中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的話,應該是鼓勵外國人抄襲中國人的原創的,因為這樣可以推廣漢語。此處莊稼漢的比喻也可指非作家的專業人士。攻城獅偶然間說兩句人話,雖然可喜可愛,並沒有變成人(仁),隻是有了人麵而已,鑄成獅身人麵像放在法老的墳頭前,已經尊榮備至,還想棺材裏伸手——死要錢,那就太對不起百獸之王的稱號了。

 

采之以道。盜亦有道,采花也有道。如果規定采花犯法,那麽,可以采果,或者采種子。如果抄襲現代人有罪,那麽不妨抄襲古人。古人玩情感之類的玩藝,雖然和現代人玩法不同,萬變不離其宗,仔細看的話,脈絡依舊。有位沒啥心得的語文老師有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有點心得但同樣形式主義的人補了半句:看你會抄不會抄。那麽,按照這種缺心者的語言,那就有第一條:要抄就抄古人。抄古人我覺得原則該是讓死人死,讓生人生。意思就是,不用引用古人的原文,而是把它用自己的話說,結合自己的境況說,更顯機靈和生氣。

第二條:采花犯法,不妨攝影。攝影犯法,不妨作畫。這就是對原作進行足夠的改造。大眾看抄襲,一般類似於愚蠢的機器,隻看有多少字類似。而小眾看抄襲,則會看是否畫龍點睛。在大眾聚集的地方,化腐朽為神奇的畫龍點睛多半會招來庸眾的口沫飛濺。有個巨人說自己沒啥成就,隻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種點睛之筆,大約隻有業內人才能看懂。這就是同行評價體係。在爬山的時候,在山腳下看登上山頂的人,都是渺小如蟻。但在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人看來,最後那一點點距離幾乎等同於全部。這就是所謂的行百裏者半九十。

第三條:以道禦法。表達手法都有規律可循,總結出規律之後,可以反演成文。例如看一些句子,明白修辭手法是誇張,那麽就可以拿本字典做簡單置換,名詞換名詞,副詞換副詞,結果驢蠢對上馬醉,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趣。誇張不過就是量度級別的變化,那麽,如果胸中有溝壑——即有層次感,那麽就會分門別類地存儲了很多不同量級的詞匯,那麽,就可以選擇當量足夠大的詞匯來收到想要取得的轟炸效果。

例如這篇錢鍾書為何不選《正氣歌》。從藝術手法看,後人全可以看作是抄襲古人,懂得了藝術的規律,你覺得我在抄你,實際上,你隻不過是我的白老鼠而已。

http://people.com.cn/BIG5/14738/14759/21864/1909429.html

以上鏈接,照現在的商業用語,可以叫軟文,推廣人民網,給錢鍾書打廣告,給錢鍾書的《宋詩選注》打廣告,本文也可以看作是給魯、毛老大、孔老二打軟文廣告。他們按此說都該給我掏廣告錢。但是,如果我沒有掏錢買來讀,我又怎麽好意思問他們要錢?!隻可惜,現在的人,一邊偷著別人,一邊還義正詞嚴地譴責別人抄襲,也是咄咄怪事,難道抄襲是以名氣大小來區分的?這大約也源於傳說中的人心不古蛇吞象吧。

第四:師法自然。畫家寫生常不可少。人造自然和神造自然在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在最低境界人造自然需要模仿神造自然。而人作為高級猴子,模仿是自帶特技。

第五:師法自身。“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夫子的話,值得三思。而所謂的魯迅自我解剖,為魯粉津津樂道,不過是“吾一日三省吾身、“反身而誠”的一脈相承。

第六:師法來者。孔老二總愛羅嗦啥都是古時候好,給中國的知識分子總傻乎乎地以為美國就是好一個德性。對孩子則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一副受氣包的大豆腐模樣。這點就比不上德謨柯利特(一個希臘佬)之流孩子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老頑童作風。這個希臘佬好像就喜歡和孩子玩,但從孩子身上學的東西似乎見諸文字的太少。這種學習,和師法自然、師法自身、以道禦法其實可以歸為一類,即師法造物主


試抄一例說明:

見機器收割荷葉賦今
霧升霾落鎖神州
漢家王氣黯然收
鐵鑄河圖長沉底
血凝洛書未出頭
人生幾回出塵世
雪山依舊繞水流
東海為家扶日起
天末春暮蓮君秋


被抄者: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