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工資上漲的真相——被!迫!還!債!
【破土編者按】最近以樓繼偉、張五常為代表的一眾人等高呼: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推高了生產成本,導致經濟下滑。必須刪改甚至廢除《勞動合同法》,遏製工人維權,降低用工成本。本文作者通過大量曆史事實證明,工人工資上漲是通脹推動的,是資本家被迫補欠債,而經濟下行是內需不足、生產過剩導致的,強行壓低工資隻會導致更大的災難。
圖片來源:銀魂
最近有個段子,“現在中國經濟不行,大概是本屆人民不行”,道出了某些官員學者的心聲。在經濟上行期沒有分享到實惠的苦逼勞工,卻在經濟下行時被揪出來當替罪羊了,以樓繼偉、張五常為代表的一眾人等齊聲高呼: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推高了生產成本,導致了中國製造業競爭優勢盡失。所以,如果要恢複經濟增長的話,就必須廢除《勞動合同法》和最低工資規定,遏製工人維權,降低用工成本。
現在各地紛紛開始降低企業給職工繳納的社保,廣東率先凍結最低工資標準2年,甚至出現了公審“非法討薪”的現象。想起2007年-2011年期間的“通脹”一些專家也說是工資上漲推動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說工資漲得快不快,要有個參照係,按照主流(庸俗)經濟學的做法,那就是人均工資增速跟勞動生產率(統計局是按照GDP除以從業人數,這本身就不科學)增速比,或者工資總額增速跟GDP增速比。
樓繼偉認為,最近八年工資增速明顯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影響了製造業的競爭力。
那麽問題來了,是《勞動合同法》導致工資上漲嗎?是工資上漲導致經濟下滑嗎?
工資上漲是通脹推動的
按照樓繼偉的邏輯,工資必須和產出同步增加,但他沒有說明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通貨膨脹率,而通脹對於工資的影響和產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物價上漲會導致名義工資上漲,但未必造成名義產出同步增加,甚至可能出現物價上漲GDP停滯的現象,就是滯脹。
樓繼偉等隻是籠統地談工資,但中國的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平,各階層工資基數和增速是不一樣的,然而凍結最低工資和刪改《勞動合同法》最受影響的還是處於底層的農民工,所以我們主要考察農民工工資上漲的路徑。
樓繼偉們認為,工資增速明顯快於GDP或勞動生產率增速是最近8年的事。
對於農民工來說,大範圍調工資開始於2010年。2010年全國30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 按照國家統計局農民工監測報告,外出農民工工資名義上上漲了19.3%(注意,是名義工資!),“加薪潮”開始成為媒體熱詞,一些資本家開始威脅要把資本轉移出去。2011年之後一直到2014年雖然GDP增速下滑得比較快,外出農民工名義工資還是相對上漲的。
要知道,之前十幾年農民工工資就沒跑贏過GDP,現在如此反常原因何在?
請注意,早在加薪潮之前,通脹就已經開始了。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一場罕見的大範圍物價上漲就席卷全國,2007年出現了物價全麵暴漲,包括股市樓市。到了2011年,CPI指數上漲至5.4%,是1996年以來的最高值。“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糖高宗”之類的新名詞也在那段時間流傳起來。
2007年,重慶家樂福促銷菜籽油打八折,2000人搶購引發踩踏慘劇,造成3死 31傷。2006-2007年,中國食用植物油批發價格大幅上漲逾40%。2007年10月,北京超市每周就漲3%左右。
這麽高的CPI是個什麽概念呢?國際上一般把2%作為一道紅線。美國幾輪量化寬鬆後,CPI也就0.2%左右,2012年台灣的經濟部長揚言,“今年台灣的CPI突破2%,我就下台!”
物價上漲工人的生活成本上漲了,工資才被迫上漲。
馬克思認為,工資是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是由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格來決定的(包括養育子女和獲得培訓技能)。從2003年房地產被定為支柱產業之後,到2013年主要城市房價上漲了近4倍,帶動了一係列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持續上漲,造成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生活成本的急劇上升。
2013年研究機構莫尼塔指出,過去十多年的經驗數據顯示,房租同比增速大約領先城鄉居民收入超額增速9個月左右,無論用統計局CPI中的房租分項,還是用民間中原地產的租金指標。
工資上漲,還源於錢發多了,錢不值錢了。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貨幣的發行是由外匯占款決定的。外貿企業賺到美元,不能自己留著,必須把手裏的美元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央行每買入1單位美元,理論上就需按即時匯率投放等值的人民幣。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大,滾雪球一般上漲到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占世界外儲的1/3!
李克強2014年訪問非洲時直言:“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
中國工人靠低工資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竟然成為了國家的負擔。出口越多,工人手裏的人民幣反而越不值錢,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2008年以後四萬億刺激經濟,錢更是越發越多,廣義貨幣M2的規模超過美日成為全球最大,但是每一塊錢產生的GDP卻越來越少。
圖為廣義貨幣M2比GDP, 可以看出每新增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已經顯著上升。
這麽多的錢推動了工人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所以工資被迫上漲,但因為產能過剩(下文將會談到),這麽多的錢並沒有創造出相應的GDP,所以出現了工資上漲超過GDP的現象。
那麽扣除通脹工人的實際工資到底漲了多少?主流經濟學家喜歡用官方的CPI數據來計算,但其實,官方統計的CPI是麵向所有階層的,沒有專門給工人編製一個物價指數。不能反映工人生活成本的變動情況。
而且官方CPI的真實性飽受詬病。按照國家統計局編製的CPI定基指數,從1978年到2014年,30多年消費品和服務價格居然隻上漲了5倍多!
難怪2007年國家統計局受到了媒體的炮轟和全社會的質疑, 甚至連發改委都看不下去了。據新華社報道,2007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 一些物價局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編造數據,導致一些產品價格不準確,影響有關部門決策。
即便是大打折扣的CPI,從很多現象我們也可以推測出,大多數工薪階層的實際工資並沒有上漲。根據兩岸三地高校師生組成的“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調研組”的調研,2011年至2015年以來的四年間,深圳廠區的富士康員工基本工資漲了11.4%-12.8%,而同期CPI漲了14.8%,並沒有跑贏CPI。而深圳富士康算是全國待遇比較好的企業了。
2010年甚至出現了深圳居民去香港“打醬油”的奇特現象,赴港買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成為新潮流。
最近,廣東省宣布凍結兩年最低工資標準。但深圳的房租你知道漲了多少嗎?今年2月份全市租賃均價達每平米72.8元,年後,戶型為3房以下的租金平均每套上漲200-500元!深圳富士康的一些員工希望公司出麵與政府協調,監管園區周邊的房租不合理上漲,但集團相關部門表示,已經向政府反映,但政府稱房租上漲是市場行為,他們不便也無權幹涉!
看來是凍得住工資,凍不住物價啊!
工資上漲是被迫還債
樓繼偉們隻看到最近幾年工資增速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速,沒看到工資上漲是在何其低的基數上。
馬克思認為,工資總是圍繞勞動力價值波動。工人應該在經濟好的時候理直氣壯地爭取漲工資,以補償經濟差的時候被降工資,否則在整個資本主義生產周期內甚至拿不到與其價值相對應的工資。但中國的情況在於,在經濟上行的時候,由於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資本家並沒有動力給工人漲工資,隨著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再加之通脹加重,所以才出現名義工資的補償性上漲,否則資本再生產將無法正常開展。
2008年以前的一輪投資過熱,工人並沒有分得相應的好處。這段時期公認的是,勞動者報酬的增速低於GDP的增速,工資增速低於勞動生產率增速。
據野村證券估算,我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達20.8%,而同期製造業的工資年漲幅僅為13.2%。
2004年8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表的《關於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稱:“珠三角”地區12年來外來工月工資隻提高了68元!
相對的,就是資本家和政府分的蛋糕蹭蹭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同期企業盈餘占比則提高了10個百分點。1996年開始到2009年末財政收入增長率一直高於勞動者報酬增長率,在2001年、2004年兩者的差額分別高達15.4%和12.8%。
而同期工人的工資甚至被壓到生存所需的最低標準以下。
李鍾瑾等學者測算出2003-2009年,各類私有企業長期不支付工人生存工資,其差額達到4.6萬億元,相當於2009年GDP總量的14%!哪怕把生存工資定在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水平上,在私營非外資的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也還是低於生存工資水平30%。
自2004年以後,我國經常性出現“用工荒”,真相就在於,資本家給出的工資已無法維持城市生存,工人隻好用腳投票。
馬克思認為,工資的最低限度是由工人生存和繁殖的生理要素來決定的。但在中國,由於工資太低,農民工出現了結不起婚、養不起孩子(以及留守兒童現象),甚至活不下去的現象!
2010年媒體曝光的富士康13連跳(始於2007年)舉世震驚,其實這隻是揭開了農民工生存條件惡化的冰山一角。富士康在私企中算是待遇還不錯的,其他小企業對農民工的壓榨遠比這更黑暗。有人認為是富士康13連跳的蝴蝶效應引發了珠三角的加薪潮,這隻是表麵現象,而其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勞動者甚至到了以命抗爭的程度,意味著勞動力的再生產已經無法正常進行,進而威脅到了資本再生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出口猛降,2000萬農民工被當做皮球踢回家。不過沒想到2009年四萬億計劃之後,投資規模驟然擴大,資本家又想把這些人召回來。由於勞動力得不到應得的補償,很多人並不想回來,就顯得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了。用工荒再次出現,這才促成了2010年開始的加薪潮。
2009年,中國工人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時代》評價稱,中國經濟順利實現“保八”,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最快的發展速度,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複蘇,這些功勞首先要歸功於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
全世界都在感謝中國工人拯救了資本主義經濟,樓繼偉們卻認為,2007年後GDP進入下行期,是加薪潮導致的,並把它這歸咎為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
然而他們不明白,任何法律法規的出台都是滯後的,《勞動合同法》出台的內在動力,其實是資本積累的需求,這並不以資本家、政府的主觀願望為轉移。加薪跟GDP、勞動生產率也沒有必然的關係。
其實2008年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其草案送審稿2005年之前就開始擬定了,大家知道2004年出現了民工荒,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再不補償之前的欠賬,勞動力再生產將無以為繼。你總不能說“老鄉,別跑呀……再跑開槍了”!
換句話說,資本家給工人漲工資是迫不得已的還債。如果強製取消《勞動合同法》,將帶來更大的災難。
工資太低導致生產過剩
樓繼偉們看到GDP下行,工資上漲,便庸俗地認為工資上漲造成GDP下滑。然而事實證明,反而是工人實際工資長期被壓低,導致了中國經濟的痼疾——內需不足、生產相對過剩。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征是居民消費增速低於經濟整體增速,導致內需不足,所以愈發依賴出口。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出口受到影響,政府也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政策,但卻是通過住房、醫療和教育市場化實現的,這無異於涸澤而漁殺雞取卵,透支了民眾實際收入,造成投資的作用還超過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2002年十六大,開始提出要“調整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係,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總值中的比重”但實際上沒有執行,居民消費率逐年下滑。
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外國人買不動了,政府才傻眼了,發現還要靠中國老百姓啊!
於是2008年11月份,據多家財經媒體報道,發改委起草了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麵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涉及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等領域。然而社保部卻發出一則精神相反的通知,稱要暫緩最低工資標準,強調要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局勢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後來2009年果然凍結了最低工資。
兩個部門打架其實蘊含著中國經濟最深層的矛盾:一方麵需要增加收入刺激消費來解決生產過剩,另一方麵,卻要維持廉價勞動力來“穩就業”(救企業)。
這兩股力量交錯進行,使得中國政策呈現極度扭曲。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名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和“兩個同步”,2015年提出農民工消化庫存化解過剩產能,然而樓繼偉們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偏要壓低工人工資福利。
汙蔑工資上漲導致經濟下滑的人,其實根本不了解曆史。事實證明,早在漲薪潮之前就出現了生產過剩,企業利潤增速下降的苗頭已經顯現。
生產過剩是投資過熱、消費不足的必然產物。早在2004-2007年那一輪房地產拉動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就已經出現了。從2004年開始,國務院就開始調控過剩產能,奇怪的是幾輪調控不見效果反而越調控越過剩。
2006年 3月 底 ,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 》就說 :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不良後果已經顯現 , 產品價格下跌 , 庫存上升 , 企業利潤增幅下降 , 虧損增加” 。
2008年初國家本想壯士斷腕加大治理,結果次貸危機來了,所以僅僅幾個月後戲劇性地180度大轉彎,出台了四萬億計劃,繼續刺激,導致了後來更大的過剩。
請問這跟2010年後的加薪潮有關係嗎?
其實工資上漲並不必然造成經濟下滑。十八大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就是想效仿日本。 1960年,日本宣布啟動為期10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采取了包括充實社會資本、實行最低工資製、推行社會保障、增加農業勞動者收入、削減個人收入調節稅等一係列措施,僅用7年就使國民收入翻倍。其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結束時,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1.6%,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1.5%,實現了國富與民富同步。
不過人家日本人加工資能帶來經濟繁榮,到了中國卻把企業“壓垮”了。可見不是本屆人民不行,而是本屆資本家不行啊!
(本文為破土首發。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有轉發請注明出處。責任編輯:柳焱 圖片編輯:Negati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