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最好注明, 給來源出處, ------ 另 隻知其一 不知其二, 例如: 子推饃,,,, 很有來由的:

來源: 弓尒 2016-04-04 11:06: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7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6-04-04 11:12: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清明節的九個食俗凡凡2016-04-04 06:04:26

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又稱介子介推春秋時期晉國人(今山西運城)人,生於聞喜戶頭村(今山西運城市聞喜縣),長於夏縣裴介村(今山西運城市夏縣),逝世於介休綿山(今山西介休市)晉文公重耳的輔臣,驪姬之亂發生後,他跟隨重耳出奔,曆盡艱辛,忠心輔佐重耳得以返國,介子推卻淡泊功名,歸隱山林。因其“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高尚品行,深得世人懷念。

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避難奔,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此後,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輾轉周折,備曆艱難險阻。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成為日後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 據載重耳逃入衞國國境時,頭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饑餓難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成就了忠義之名,史稱“割股奉君”。

,,,,,,,

另一些民間傳說,得知介子推隱居綿山後,晉文公非常懊悔,親自去綿山尋找,但介子推始終避而不出。於是晉文公下令焚山,企圖逼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卻堅不下山,最終抱在一棵柳樹上死去。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此後,“足下”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