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燒錢 二十年後中國還隻能是現在這個熊樣

來源: SLC58 2016-03-26 08:03: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04 bytes)

先定個調:錢不流入第二產業,是個大問題。

中國搞了許多年三農,發展了多年的第三產業,偏偏第二產業差點意思。
為啥呢?

中國憑借中低端工業,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內,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解決了極大的社會問題。這段時間裏,國家和老百姓透過GDP數字,得到了一個中國第二產業蒸蒸日上、要著力扶植另外兩大產業的結論。或者說,看到了一個那樣的假象。

從而忽視了對第二產業的結構優化和政策關注。

從而,中國商人在急功近利中,挑賺錢快的幹、挑別人已經賺了錢的幹、挑投入少的幹,在不斷刷新GDP的同時,吹出了一個巨大的第二產業泡沫——表麵無比光鮮、充滿朝氣,實則一捅就破。

 

為什麽這麽說?下麵我打個比方。

對於一個小企業家來說,我煉粗鋼,需要投資300萬建廠、買設備,每年投20萬雇傭員工、維護設備、維持日常運作,每噸鋼我雖然隻能賺幾塊錢,但隻要我賣得出去,我每年產10萬噸鋼,差不多也能收入小一百萬,幾年後我也就回本了,然後每年的收入將非常可觀。

但問題有三。
一,我一個小企業家每噸隻賺幾塊錢,利潤的大頭不在我這兒,而帶來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資源問題都留在了中國。對於我來說,我投入了大量的中國的能源(媒、石油)、資源(鐵礦石等)、金錢,給中國留下了大量的汙染,最終這些投入中可計算的部分隻能由售價勉強相抵,那不可計算的部分呢?我作為小企業家,雖然我隻是賺這些皮毛錢,但幹幾年我也能賺個千八百萬。對於我來說,足夠體麵地養老就行。我賺了錢就走人,誰管你中國以後變成什麽樣?爛攤子給政府收拾好了。
二,我們的資源拿去加工後,人家幾乎隻給了我們成本價;人家花成本價買了我們的粗產品後再加工,就可以拿高利潤(先不考慮賣還給我們這回事)。我們剛改革開放時,講“先富帶後富”,現在“先富”也隻拿著微薄的利潤,靠走量賺錢。你看我幾年賺了千八百萬,但我有什麽能量“帶後富”呢?隻能由著我先富,拉大貧富差距了。
三,我一個小企業家,花幾百萬幾千萬做點低投入低利潤的事,對國家來說也不算什麽大事。但當全國上下有幾千幾萬個我這樣的小企業家、甚至連大企業家也做著與我們同樣的事情、拿著微薄的利潤的時候,國家將呈現出一種病態——每年幾萬億人民幣計的資源、資金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幾乎零利潤的事情,我們中國人的錢與資源的投入產出比也太低了吧!回過頭,還是要外國人來賺我們的錢,我們相當於免費幫他們采了資源,做了粗加工。嗬嗬。

當第二產業泡沫破裂,國民經濟將直接崩塌。

為什麽2015年中國股市大漲又猛跌?大漲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能源價格走低,大家看好經濟的發展情勢;大跌是因為錢都在股市裏,沒有投入實體經濟中去,沒有足夠的支撐,所以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高樓蹋。

為什麽要提高第二產業的技術水平?說穿了還是那件事,同樣投入這麽多的人財物,我多獲得些利潤總是好的、能多幹件事情總是好的。費半天勁開采三噸鐵礦石,費半天勁煉出一噸粗鋼,我告訴國家我隻賺了幾塊錢,我對得起中國土地上這三噸鐵礦石嗎?

有中高利潤的第二產業做支撐,國民經濟才算真正有所支撐。當股市崩盤的時候,實體經濟的實在利潤才是定海神針。否則,第二產業注定隻是擺設、隻是流動資金,平時能給GDP刷刷數字,緊要關頭,資金一旦斷裂,就連數字都刷不出來了。

因此,要向第二產業投錢,尤其要向能提升相關產業技術的高校、研究所、企業投錢,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收緊對低利潤、高投入、高負麵影響的企業的支持,重新樹立第一、第二產業的主體地位,才是現階段中國的正道。

 



我想站在我的專業角度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麽我在這方麵的感觸非常之深。

2015年,北京的能源領域有一件大事——北京市轄區內燃煤電廠外遷工作圓滿結束。從此以後,北京市內不在存在燃煤電廠。那麽北京的供電怎麽解決呢?由燃氣輪機電廠為北京供電。自從最後一家燃煤電廠停運後,北京就成為了一個完全由燃氣輪機供能的城市(也許還有河北( ̄▽ ̄))。

 

燃氣輪機電廠是什麽東西?簡單說呢,就是燒天然氣的電廠。不過,燒煤和燒天然氣,文字上看起來差不多,但工作原理有著極大差異。

簡單地說,燃煤電廠是把煤磨碎後把水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由水蒸氣進入汽輪機推動汽輪機葉片做功,然後帶動發電機;而燃氣輪機電廠中,燃氣輪機的結構與汽輪機大致相似(其實隻是形狀相似,細節差異很大),我們把天然氣點燃、直接灌到燃氣輪機中去,讓這一股熊熊的燃氣在燃氣輪機中膨脹、推動燃氣輪機葉片做功,然後帶動發電機。


我們站在汽輪機、燃氣輪機葉片的角度感受,二者差異大嗎?

大。

燃煤電廠進入汽輪機的是水蒸氣。現在燃煤電廠先進的很多,可以把主蒸汽(汽輪機入口蒸汽)參數搞到27 MPa、600 攝氏度以上,而國際上正在攻關的700℃電廠關鍵技術暫時還沒有下文。所以我們最先進的燃煤電廠汽輪機葉片要承受的最惡劣工況,也就是在27 MPa、600 攝氏度這兩個數字附近了(核電站、太陽能電站之流還要低得多),隨著汽輪機做功,蒸汽的參數是逐漸下降的。

 


而燃氣輪機把燃燒著的天然氣扔了進去——火焰和熱蒸汽的差異,想一想肯定會明白。隨著持續的燃燒放熱,燃氣輪機葉片周圍持續的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局部達到一千六七百度也不是問題。

這就造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燃氣輪機葉片(及轉子)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比最先進的汽輪機轉子承受的還要惡劣得多;
這又造成了下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人造不了這個東西——燃氣輪機葉片與轉子(當然它們是在一起的,下文簡稱轉子)。

燃氣輪機轉子技術,被我的一個老師稱為“現代工業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皇冠”都不行,還得是“皇冠上的明珠”。可想而知。

不過對於這種事情,中國網友有特殊的處理技巧:造不了,就買唄!

我在這裏對網友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貶義,事實也的確應當如此。但你要知道,“皇冠上的明珠”一定是不會便宜的。剛剛我提到的那位老師,給了我們幾年前一個轉子的報價:500萬美金(合0.3億多人民幣)。每個電站至少兩個機組,光轉子就得1000萬。算上安裝、服務、檢修,錢海了去了。天價檢修費聽說過沒有?幾年前文中一個燃機電站的檢修費用在一億人民幣/年左右。問題是不讓人家檢修都不行。這都是因為國外技術壟斷不得不掏的腰包。(要知道,建廠的其他花費通常並不比轉子錢高太多)

如果按質量算,一個轉子也就是唐山一個小鋼廠幾天的產量。而唐山人拿這些鋼鐵,賺不到幾百元。

為了北京及周邊人民的環境安全,北京現在全盤由燃氣輪機供電。大家可想而知,需要多少個500萬美金的轉子?每年需要多少億的檢修費用?不僅北京,燃氣作為一種柴靜同學支持的新興能源、清潔能源,已經在不少城市投產。但遺憾的是,一個又一個500萬、一億又一億都是給外國人賺的。

下麵說“買得到就不算造不了”“能賺錢的地方多了去了”的那位答主,我的這個例子是不是啪啪打臉?賣同樣那麽多鐵,不發展技術=賺幾百塊錢,發展技術=售價0.3億+每年服務費0.5億。“能造”“不能造”差距有多大,仔細想想吧!要我說,拿國家有限的資源,就為了往自己腰包裏揣那幾塊幾毛錢,這是犯罪!

這就是中國第二產業的尷尬。大到幾百萬的轉子錢,小到幾分錢的圓珠筆滾珠,真正算得上利潤的利潤,中國人都拿不到。

有一個答主說得很好:材料並不是投錢就能有成績的,當然不投錢肯定沒成績。
推廣起來也不錯:第二產業的技術領域不是投錢就能有成績的,當然不投錢肯定沒成績。

當然,材料的確是現在限製中國工業發展的大短板。所以上麵那句話,不推廣也罷。

但理兒是透徹的:研發的確燒錢;但現在不燒錢,二十年後中國還隻能是現在這個熊樣!

——————————————————————————

作者:孫楊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84149/answer/86135170
來源:知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