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士梁興揚:最先發明疫苗是個道士,俄羅斯到中國學習疫苗

最先發明疫苗是個道士,俄羅斯到中國學習疫苗
全真道士梁興揚  2016-03-26 10:01:09
閱讀數:4035
全世界都是從中國學習的疫苗接種,首先是俄羅斯,傳播到歐洲和印度、日本等國

屠呦呦是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其靈感來自於葛洪的《肘後方》,成功地從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瘧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這被認為是抗瘧史上的一次突破。

而近期,我國爆發了疫苗事件,引起全民的關注和討論,其實,貧道告訴你,世界上最先發明疫苗理念的是道士,還是那個名字——葛洪。

同時,全世界接種疫苗的方法都是從中國學習的,俄羅斯、歐洲、日本,都是中國的學生。

 

 

天花是一種曆史上最可怕的一種瘟疫,世界上對天花最早的記錄見於中國史書,就是由道教的祖師葛洪。

天花是由東晉時期匈奴人的俘虜傳入中國的,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

同時,《肘後備急方》記載了狂犬病,並提出了治療方式:被狗咬了後,殺死它,取瘋狗的腦子敷在傷口上,可以預防狂犬病的發作。

雖然看起來可笑,卻是當時最先進的方法,同時,也是中醫免疫的萌芽,疫苗理念來源於中醫,這也直接促使中國首先發明人痘接種術。

 

 

宋代的時候,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

《痘科金鏡賦集解》:“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

乾隆時期醫家張琰《種痘新書》:“餘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以上說法眾說紛紜,但是可以看出,最遲到明代,中國已經將人痘接種術係統化,到了17世紀,我們就在接種疫苗了。

關於疫苗的學習,首先是1688年,俄羅斯人到中國學習,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

然後,由俄羅斯傳報到土耳其和北歐,隨後傳播到歐洲各國、印度、突尼斯。

公元1744年種痘法傳到日本。公元1796年,英國人貞納(E.Jenner)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之後的疫苗發展和深化,其實就是中醫思路,疫苗是中醫在現代醫學上的貢獻。

 

 

對於我們關心的疫苗問題,25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第三次回應中國疫苗事件。世衛組織稱,該組織的專家正在全力以赴對中國公眾關於疫苗的問題進行回答。

世衛組織建議,若接種了過期疫苗或不當儲存疫苗,應當重新接種。然而,如果兒童已經過了該疾病的風險年齡,就不用重新接種,也不用檢測。

其實,疫苗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其他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出現問題暴露問題後,積極處理和預防,疫苗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哪裏出現問題就從哪裏解決。

如果因為此時排斥國產疫苗,花費更多的錢去購買外國疫苗,隻因為恐慌就放棄物美價廉的國產疫苗,而轉向價格高昂的外國疫苗,實在是給人一種人傻、錢多、速來的感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