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工匠精神"?我們欠中國工業一個道歉!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16-03-19 05:26:2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7343 bytes)

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寫新文章,但最近看了一些事之後,始終如噎在喉不吐不快。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國內突然開始刮起了一股吹捧西方更具備“工業精神”的分析文章,大有當年吹噓西方更具備“契約精神”之勢頭。而中國工業和製造業則慘遭各路人馬貶損為“缺乏工匠精神”,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如此嗎?未盡然。

一:所謂的“西方更具契約精神”到底怎樣?

關於西方人更具備“契約精神”這個老段子其實早已經酸腐發臭了,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就十分善於簽訂不平等條約,並隨時毀約,以圖謀更大利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了保住美國奧運金牌第一大國的寶座,奧委會不斷修改規則,把中國人最擅長的乒乓球和跳水等運動的比賽項目一再縮減,目前乒乓球和跳水均隻剩4個項目,遠遠低於世界錦標賽規定的項目。

而在美國人特別擅長的項目,如田徑運動上,則不斷瘋狂增加。從一開始的3個項目發展到今天的幾十個項目。分別有:男子項目: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鬆跑、3000米障礙跑、110米跨欄跑、400跨欄跑 、 20公裏競走、50公裏競走、4X1000米接力、4X400米接力,以及女子項目: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鬆跑、3000米障礙跑、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20公裏競走、4X100米接力、4X400米接力等…

坦白地說,如果說各項目稍微公平那麽一點點,那麽中國的金牌早就不知道超越美國多少了。(這裏補充一句,美國等國家也有相當多數量拿津貼的國家職業運動員,菲爾普斯等多數都是職業運動員,也是用舉國體製來參加比賽。)而這些隻是冰山一角,在國際經濟秩序上,商貿往來上,西方更是頻繁破壞規則,恣意違反合約。以至於俄羅斯普京有次在大會上嘲諷到:“美國還知道有國際法?”

可是每當我吐槽西方的所謂“契約精神”時,總有人對我說:“周小平,契約精神或許西方是不具備,但工匠精神有目共睹的啊? 你看德國的汽車多精密,日本的電飯鍋就是比天朝的精細啊,這就是“工匠精神”啊。”好吧,那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所謂的“工匠精神”到底哪家強。

首先我們這裏要建立一個常識,中國是工業後發國家,德國在1930年啟動導彈研發的時候,我們這裏還在軍閥混戰,我共正在被圍剿,手裏破破爛爛啥玩意也沒有。這就好像是一場5000米的長跑,英法德美日都跑了4500米了,中國還站在起跑線上沒挪步一樣。所以,走在前麵的國家,不可避免地在很長一段時間領先我們國家太多太多。但這種領先不是因為工匠精神,而是因為發展的時間足夠長。

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和製造業都是從山寨和低品質開始錘煉出來的。德國製造最早是山寨和低品質的代名詞,經常仿冒英國的縫紉機,慘遭嘲笑。美國在發展之初,很多武器幹脆直接抄襲德國的設計,甚至搶奪德國科學家。而美國製造過去也是低品質的代名詞,當年很多歐洲人都是看不上美國貨,認為美國製造都是城鄉結合部的品位。

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

但這些情況隨著他們產業鏈上百年的積累之後,逐步打造出了自己的口碑以及在競爭中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和門檻。這才讓他們從山寨貨的形象走向了精密製造的形象。 請注意,這裏我說的是工業產業鏈上百年的積累!而中國,建國才66年。

不過我周小平向來認為,西方人一百年完成的事,我們五十年就夠了。盡管建國才66年,但中國的工業領域和工匠精神正在全麵超越西方。這裏我舉一些簡單的栗子:

二:中國製造是否不如日本製造?

在我還小的時候,大約也就是十多二十年前吧,當時社會上流傳一個很憤青的段子。說是日本人很狡猾,從不砍自己國家的樹,隻從中國買樹去做家具,做筷子。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賣回給中國人,就能賺好幾倍的利潤,即賺走了中國人的錢,還破壞了中國人的環境。

可能在過去一段時間,也許曾經的確存在過這樣的情況。但其實很少有人想過,這真的是日本人聰明,中國人笨的原因嗎?是日本人有生意頭腦而中國人沒有生意頭腦的原因嗎? 當然不是啊。日本人有錢買木材,中國人窮到賣木材,這是總有原因的。日本人的本錢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了,總有個來源吧。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當年的日本製造很厲害。

很多品牌現在的90後也許聽起來都有些陌生了,比如日立電視、鬆下冰箱、東芝洗衣機什麽的。當年這些日本製造憑借自己的價格和質量征服了全球市場,賺取了足夠的利潤之後,當然就不需要賣樹換錢了。而當年的中國還沒有這個製造水平,所以隻能賣樹換錢。

然而到了今天,中國在全球小家電市場口碑鵲起,長虹、海爾、格力、美的、九陽,TCL這些中國製造把日本逼到了什麽地步呢?逼到他們的產品幾乎從市場大份額上消失了。我前天把這個發到微博上去,結果立馬有人跑來罵我說:“周小平你這是在胡說八道,日本的這些產品市場之所以被中國取代,是因為日本自願退出罷了,人家隻專注於更高端的家電!”

嗬嗬,我估計像這種無腦的話要是被日本企業家聽見了,估計都想抽死丫的:“你才自願消失,你全家都自願消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一個產業鏈連最基礎產品都不能成規模,又怎能堆積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產品呢?果然隨後就有媒體深挖曝光出,幾乎全部的日本精密馬桶蓋及部分日本電飯鍋,都是中國企業生產的。日本在這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呢?就是包裝和廣告的角色。這種投機心態與用心製造產品的工匠情懷有著天壤之別。

日本製造被中國製造擊敗,不僅造成了日本產業領域的基礎薄弱,更是日本經濟持續二十年的衰退主因之一。目前日本經濟窘迫到什麽地步了呢?請看一份來自日本的經濟數據,日本外務省早就發布過相關公告,2014年在日本木材出口中,麵向中國的部分增加了96%,也就是說現在日本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地。而這些木材一部分被加工為了包裝材料,一部分被製作成了精美的家具,中國消費一部分,另一部分返銷回日本。

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

怎麽樣,是不是有一種翻天覆地慨而慷的感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日之間這種貿易顛倒的過程,其實就是日本製造衰退和中國製造崛起的過程。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中國製造在這些大的經濟領域取代日本,絕非一日之功,而是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專研製造業的中國人,是從海爾張瑞敏寧願掄起榔頭砸碎不合格冰箱也不讓這些產品流出市場的那一刻起,一代又一代中國工業人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下催生出來的結果,是用質量和口碑征服了市場。

有人也許會說,小家電不算什麽,在更精密的電子設備、細分領域上,中國不如日本和歐洲。那麽在這裏我就再和大家講一下電子設備,比較常見的日用電子設備比如手機和智能手機,曾經是芬蘭、美國和日本、韓國的天下。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三星。然而今非昔比,很多品牌早已退出了中國90後的視野,隻存在於70後和80後的記憶當中。諾基亞、摩托、索愛幾乎已經徹底消失了,三星勉強還活著但市場份額急劇縮水,取而代之的是華為。包括在歐洲市場,華為的銷量和口碑以及工藝精細程度也超越三星不少。(歐洲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華為手機第三季度在歐洲五大市場(大不列顛、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份額已經由2014年的第六名躍居第二名,成為增長最快的勁旅。)

其實手機不過是通訊產業的終端設備而已,在這個領域中國有兩家企業的實力可以用可怕來形容,這兩家企業就是中興和華為。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家企業名字合起來的意思是:“為興中華”。一個國家在通訊領域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如同一個國家沒有了自己的空軍一樣可怕。 此前在全球市場上,也就是思科、IBM、惠普在橫行霸道。然而自從有了中興和華為,情況已經開始全麵逆轉。

如今中國通訊產業不僅在亞洲風生水起,更遠銷歐美甚至是拉美和非洲。走到拉美和非洲全是各種中興華為通訊網絡和基站,而美國對這倆家企業更是萬分警惕,多次對中興和華為實施製裁措施。用政府幹預市場的手段,多次終止中興華為在美國展開的業務,給我們中國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能在產業領域上把美國逼到這份上的,估計也就中國了。

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

最後客觀總結一下,日本製造目前最多在極少數細分領域上還掌握優勢,做得比中國更好,但卻都不成體係。並且這些細分領域優勢也正在快速地被中國逐步取代。

三:中國製造是否不如德國製造?

長久以來,中國人都認為德國製造是最精密的,比如德國車的質量就是好,德國車床機工的確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我們不否認德國產品的質量,但是正如我所說,這僅僅是由於其工業發展更早得多的緣故,這種製高點並非不可超越。隨著中國製造基礎的不斷夯實,事情正在起變化。去年德國克努特公司再次向中國大連光洋購買高端數控機床,德國還欲申請大連光洋在歐洲的獨家代理銷售權,據悉這些由中國人自主設計製造的高精度機床葉輪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均優於德國機床,但價格卻比德國製造便宜一倍。這家德國公司過去是高端數控機床的生產商,但如今卻成為了中國製造的經銷商。

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機床是什麽,機床也叫工業之母,製造之母。機床就是製造機器的機器! 機床的精密程度直接決定了製造出來的機器精密程度。而大連光洋絕非中國唯一,在青島還有數家數控機床企業,在產品指標上遠超德國同類產品。機床的難度和工藝複雜程度,遠非一輛德國汽車可比。因為汽車隻不過是機器造的,而機器又是機床造的。

這也就意味著,也許在將來你去買一輛德國原裝的進口車,盡管製造這個車的機器也是德國製造的,但這個製造車的機器,卻很可能從中國機床上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才真正雄居於整個產業鏈的最頂端。

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

當然目前來說,還有許多其他型號領域的車床德國製造的水平依然淩駕於中國製造之上。但這些隻不過是他們的老本而已,以目前中國製造的崛起速度,他們百年積累下來的這些工業底子就會像烈焰下的冰山一樣慢慢消融。

2015年法蘭克福匯報相關報道稱:德國將在中國采購高鐵列車,而這就意味著德國西門子的高鐵製造技術全麵落後於中國。2015年我到南車研究所去采訪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師談起此事時說:“當年外媒,甚至包括國內的媒體,都不肯相信中國高鐵是自己製造的,非要說我們是抄襲的德國的,抄襲的法國的,但那根本不可能。我們頂多是采購了部分配件,但核心技術都是我們的。”,“比如法國的高鐵,雖然測試速度創下了570公裏時速的世界紀錄,可完事之後好多零部件都出現了毀損,大多數時候隻能跑300-350公裏時速,而中國的高鐵可以以350-400公裏的實際運營時速長期運營。”“德國高鐵實驗速度也還行,但他們的實際運營時速隻有200-250公裏”……

平論 | 誰在鼓吹西方

其實不僅如此,中國的高鐵還可以適應全世界最複雜的氣候環境。我們可以在漠北高寒狂風地帶行使,也可以在雲南廣西亞熱帶地區馳騁,還可以在穿越雲貴川密集山洞隧道的時候保持不減速運行。而這當中有許多技術難題都是西方同類公司所不能做到的。 中國能做到,就是依靠一代又一代工業人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

四:那怎麽解釋中國不能製造優質單反相機、優質汽車,甚至製造不了優質的圓珠筆芯?

每次在講中國製造話題的時候,都總有人質疑我說:“周小平,如果中國真像你說的那麽好,為啥連優質單反、優質汽車甚至優質圓珠筆芯都無法製造呢?”。對此我隻想說,中國不是什麽都應該造得比外國好,中國也不是什麽都想造得比外國好。許多事情無關技術,而是市場培育是否值當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圓珠筆芯。的確,世界上最好的圓珠筆芯是德國製造的SENATOR。但這玩意,目前不僅是中國不能製造,日本,美國也同樣做不出這麽好的圓珠筆芯。 為什麽呢?就是因為不值當,而不是做不到。

首先是產業積累。SENATOR是個很老的企業,在圓珠筆領域做了很多很多年,技術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每年投入的研發成本不多,但慢慢積累起來,時間足夠長就形成了可觀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壁壘。其他企業要想去追,就需要在短期內投入更高數倍的成本,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好處啊,因為圓珠筆利潤太低了。

其次就是夕陽產業問題。圓珠筆有它的獨特之處,但隨著水性筆,中性筆,簽字筆的不斷發展,圓珠筆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被切割,所以更沒有企業願意去研發它了。舉個極端的例子就是,盡管美國摩托羅拉的傳呼機質量最好,製造水平最高,但中國也不可能投入海量的資金去研發和製造更好的傳呼機,因為這玩意是夕陽產業,無利可圖。

談了圓珠筆芯,我們再來看看單反相機。最近有一個好消息是,中國將發射類似哈勃“光學艙” 視場是哈勃300倍。這個新聞背後,所代表的是中國光學技術領域的真正水平,誰也沒想到在光學領域不顯山不漏水的中國居然搞出這麽個神器。如果拿日本德國的單反鏡頭和中國的這玩意比技術水平,就好像拿雞蛋碰石頭一樣可笑。然而為什麽中國沒有企業願意把這些技術遷移到民用設備上來呢?是因為中國商人想不到這一點嗎?當然不是。

單反產業的生產線相對複雜,搭建它的成本極高,並且從國家大型技術轉化為民用設備技術還需要投入更多的適應性開發成本,這就意味著投資風險很大。此外不僅是技術的問題,在快速消費品領域還存在“B格”的問題,也就是品牌效應的問題。 舉個栗子,你可以很容易做一個比LV,普拉達更漂亮,質量更好很多的手提包,但你賣幾萬肯定賣不出去,你隻能賣幾百塊,因此你絕不可能向LV和普拉達那樣去瘋狂投入廣告,因為“B格”這玩意需要時間的積澱,需要幾代人慢慢去強化它。

而目前在單反相機領域,德國和日本已經把“B格”做得很高很高了,你即便製造出一個質量差不多甚至更好的單反來,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會買賬的。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會輕易涉足這個領域。所以這不是技術門檻問題,也不是具不具備工匠精神的問題,而隻是一個商業問題。

至於汽車行業同樣如此。前幾天奔馳寶馬互打廣告,惺惺相惜130年和100年紀念日。還是那句話,中國建國才66年啊,建國之初大閱兵上拖炮的都還有馬車啊,馬車,指望這麽短的時間就全麵超越德國汽車,顯然是對中國不公平的。做汽車的難度會比造火箭更難?當然不是啦。那麽中國可以製造出全世界一流的火箭,為什麽不能製造出全世界一流的汽車呢?

畢竟汽車和單反、圓珠筆不同,它的市場廣闊,利潤豐厚,許多人都願意去投資,願意去承擔這個風險。可為什麽中國的汽車製造業目前還是不如德國呢? 其實原因很多,這裏麵不僅僅有中國工業起步晚的問題,因為在所有工業領域中國起步都比西方晚,但許多領域我們都超越西方了,獨獨汽車行業發展依然滯後。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中國的汽車製造行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被國家政策壓製的。中國大量批準德國日本法國來中國開辦合資汽車企業,同時又大量進口德國、法國的汽車,並壓製國產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我們不希望歐洲經濟垮得太快。

歐洲在失去海上貿易主導權之後經濟就一直萎靡,主要靠吃老本和奢侈品。但坐吃山空,奢侈品也無法維係這麽多人的開銷,於是汽車產業就成為了歐盟唯一的經濟支柱。

中國號稱“發達國家粉碎機”,中國製造做什麽,西方製造就垮掉什麽,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對中國更大的國家利益而言,一個完整的歐盟十分有利於減輕中國的國際壓力,否則如果歐盟垮掉,那麽中國就將獨自麵對美國的壓力。而如果歐盟可以保持穩定,那麽在中國、歐盟、美國之間就可以形成巧妙的三足鼎立關係。在中國不斷試圖把美國的勢力驅出亞洲的過程中,一個活者的歐盟比一個死了的歐盟更有利,所以完全可以說是中國政府在刻意“保護”歐洲的汽車產業。

其實大家也能看到,這幾年國家政策稍微對國內汽車製造業好一點點,國產車就就立刻四麵開花,長城的SUV係列簡直賣得不要太火爆,口碑蒸蒸日上。而隻要中國進一步強大,歐盟存在的意義對我們相對變小之後,中國汽車產業全麵取代歐洲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五:中國製造目前到底有多強?

對這個問題,我隻想說:“今日第二,明日第一。”下麵就讓我們細數一下中國製造有多強。

中國有全球最好可控核聚變技術,難度指數10+

中國有全球唯一的”完整工業鏈“,難度指數10

中國有全球最好的量子通訊技術,難度指數10

中國有全球最強超高音速飛行器,難度指數10

中國有全球最精密暗物質探測衛星,難度指數9

中國開建全球最先進的強子對撞機,難度指數9

中國大推固燃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難度指數9

中國有全球最強陸基導彈打艦係統,難度指數9

中國全球安全和效率最高航天工業,難度指數9

中國有全球最佳核彈維護保存技術,難度指數9

中國有全球速度最快技術最好高鐵,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最大射電鏡(周長1.5km),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最精密”原“引力波探站,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唯一鴨翼隱身4代半戰機,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第二海軍艦艇製造技術,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第二空軍裝備製造技術,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第二陸軍裝備製造技術,難度指數8

中國有全球第二核彈產能以及裝備,難度指數8

等等……

那麽日本有什麽呢?除了在中國生產日本包裝的馬桶蓋和部分電飯煲之外,似乎就隻有個照相機了。而德國呢?似乎隻剩部分機床和汽車技術比中國更好。英國還有飛機製造技術比中國強,可英國卻要向中國求助鐵路和核電站技術,而且還是用原油利益來和我們交換。當然目前美國還是有許多技術比中國強的,比如宇航技術、戰機、戰艦、陸軍裝備等,尤其是軟件和文化軟實力領域美國更強得多。但美國自身的工業門類不完善,中國擁有全部的500多個,美國隻有100多個。

這也就是說,”中國今日第二,明日第一“才是符合事實情況,且一點也不誇張的客觀結論。

因此每當聽人念叨說,日本單反比中國強,所以中國製造就是不如日本製造。德國汽車比中國好,所以中國還落後德國一百年之類的話時,我就很反感。我們不放換位思考:

如果我們把中國的日本德國的處境對調一下,假設今天的日本德國有世界最強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有完整工業產業鏈、有量子通訊衛星、有暗物質探測器、有”原初“引力波探測站、有超高音速飛行棋、有強子對撞機、有世界第一的高鐵、有更強的隱身四代機、有僅次於美國的艦隊、空軍、陸戰隊,有世界最強的大型望遠鏡,有比美國哈勃視場強300倍的深空望遠鏡,有比三個足球場更大的射電裝置,而再假設今天的中國卻隻有部分電飯鍋、相機、或汽車造得比他們更好,那麽你會認為那樣的日本和德國反而不如那樣的中國嗎?你會認為那樣的中國才更具備”工匠精神“嗎?

顯然你不會。

我們中國的產業技術人才不是不偉大,不是沒有工匠精神,也不是沒有技術水平,而是我們的媒體欠他們一個道歉和正眼相待。正如日本隻有極少數東西比我們好一點卻被吹上天,而我們在許多工業領域幾乎是碾壓西方卻總被視而不見,甚至反被貶損一樣。糟糕的不是中國的技術人才,而是中國的文化領域。

有人說,工匠精神體現在細節,那麽我就再講講細節: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絕大多數國家小包裝的飲料和牛奶都不帶吸管,桶裝泡麵不帶叉子。但中國人認為,顧客在購買小包裝飲品的時候肯定是更希望隨身攜帶和飲用的,因此都配有一個小吸管。而顧客在購買桶裝泡麵的時候,大多數時候也應該是在非家居環境下食用的,所以應該配個小叉子。 細節決定成敗,為獨具匠心的中國人點讚。

當然也許你還會說,某XX日報微博曾發稿稱:“中國製造落後西方一百年”,對此我的回答是:“嗬,他們當年還說過畝產三萬斤呢。”

又或者你會說:“周小平那你怎麽解釋兩會上工信部長說的中國技術還落後西方三十年的表態呢?” 對此我想說的是:“這一方麵是一種謙遜的態度,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而另外一方麵則是灌點迷魂湯給西方,最好讓西方繼續盲目自信,最好讓西方繼續以為我們毫無威脅,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悶聲發大財,這是中國古老的政治智慧。” 就像上一任總理某次在和非洲國家領導人開會的時講到:“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時,下麵的各國領導人直接笑場了一樣。盡管許多人已經不信這套說辭了,但戲還得繼續演下去。

我國最擅長搞“戰略忽悠”,絕非江湖傳說。

周小平

2016年3月16日於西直門

所有跟帖: 

這個周小平說的這些全是意淫而已。歐美的創新遠超中國,當今我們所用一切,特別是科技最前沿的東西,哪個是中國首創? -speedingticket- 給 speedingticket 發送悄悄話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16 postreply 07:45:53

文中討論的是製造業,中國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製造業的第二梯隊水平,2035年達到第一梯隊,不過一旦以中國工業產品的性價比來看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631 bytes) () 03/19/2016 postreply 08:08:20

這“誰“是指誰?比貨又罵大街了。 -自由者2014- 給 自由者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9/2016 postreply 16:39: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