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關於古希臘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16-03-18 10:21: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096 bytes)

洋洋數百萬言的《亞裏士多德全集》最初用什麽工具書寫並保存的呢?為什麽有人懷疑《亞氏全集》手實際上是後世偽造的?



2006年張功耀在一本書
中對比古希臘文明與西亞、東亞文明之時,對古希臘著作極盡讚美,述及亞裏士多德時,亞裏士多德全集10卷本,280萬字。據黑格爾推測真正全集有1100
萬字。而中國古代著作則相形見絀,《老子》僅僅5000字,易經僅僅8000字。以當時的生活背景,中國是以竹簡,木犢、布帛為主要書寫載體,如果把亞氏
全集都做成竹木簡,不知道要費多少人工,砍掉多少竹子樹木?竹木簡又可以繞地球幾圈?



由此引起了我的一個疑問:
當年亞氏著作他的全集以什麽為載體?何以能記載300萬字乃至千萬字?為此我先後閱讀西亞、埃及、希臘的一些考古書籍,如《日出東方,蘇美尓文明考古》,
《埃及考古》,《東方化革命希臘古風時期考古》,《會說話的石頭—希臘考古》等。才發現ㄍ亞裏士多德全集》很難說是2000年前的著作。不知道後世誰才是
其真正的作者?



1、希臘地理位置地理條件



考古重要地區歐亞交匯處,
地中海西北,愛琴海邊,半島上多山,山勢傾向東南,港口大多麵向東南,與小亞細亞之間島嶼眾多,地中海風平浪靜,鹽度高於大西洋,海產不豐富。夏季熱少
雨,冬季冷而多雨。土地貧瘠。主要考古地點,南部克裏特島約4000年前米諾斯文明,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希臘本土雅典,小亞的特洛伊,米利都。



2、考古學中希臘文明來源發展



克裏特文明後來被命名為來
諾斯文明,其實它與希臘傳說米諾斯並無關係。考古表明克裏特島上文明發展自西曆前3000年,到前1500年突然失蹤了,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持續到
前1200年也消失了,前1100到前800年希臘黑暗時期考古學上沒有發現文字及其它文明資料一片真空。



後來的古希臘文明與它們繼承關係並不明顯。克裏特文明考古資料表明創造文明的人應該是埃及人的一支。邁錫尼文明同時受小亞地區影響。前800年到前6世紀為考古學上的古風時期,愛奧尼亞講閃含語係的人向西向南遷到希臘半島。這就是在希臘化之前,希臘的東方化革命。



3、地中海沿岸各文明的書寫工具(文獻載體)



一是粘土板,自兩河流域一
直到克裏特島曾流行使用到西曆紀元初。粘土版大約使用了四千年左右,到紀元開始後才逐漸消失。由於它能長期保存,故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僅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出土了廿多萬片。而在尼普爾Nippur、伍爾ur、啟什kish、尼尼微Nineven等地區還曾發掘出整座整座的收藏粘土文獻的
圖書館或檔案館。



1849-1851年,英
國考古學家幼拉德(A.H.Layard)在底格裏斯河上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對岸的尼尼微,曾發掘出古亞述帝國最後一個皇帝阿敘爾班尼波
(Assurbanipal,公元前668-前627年)的皇室圖書館,先後共發掘出楔形文字泥版近三萬片。這批文獻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數學、天文
學、動植物學等等。而公元六世紀至二世紀希臘地區考古挖掘文字材料較少且都是石刻。



二是紙草。一八五八年英國
考古學家蘭德(Rhind)在遊曆埃及時,曾發現了一本寫於公元前二千年的數學書。該書記載了豐富的算術、代數、幾何知識,有分數計算,也有一元一次方程
式。書長五百四十四公分,寬三十二公分,這是用象形文字書寫、用紙草紙作為載體的一種書。該書的抄寫人叫阿墨斯(Ahmes),而發現者又為蘭德,故人稱
此書為“阿墨斯紙草”或“蘭德紙草”。經專家鑒定,這本紙草紙書是埃及也是當今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本數學書。



但是紙草是埃及特產,紙草紙產量低,將原料製作為能夠書寫的工具之工藝極其複雜,成本很高,因此自古向外出口就有嚴格限製。紙草的製做工藝傳到地中海地區已是西曆前三世紀。



三是羊皮紙。羊皮紙由獸皮發展而來,西曆前三世紀小亞地區開始使用。希臘地區大約紀元前後開始使用,它是用小綿羊和山羊的皮除去毛和脂肪,經過鞣製加工而成的。這種紙呈白色透明狀,柔韌纖薄,可以兩麵書寫。



一部90萬字的《聖經》需要250張羊皮。在亞裏士多德時期,他能用的書寫載體隻有泥板,石頭,進口的紙草紙。他數百萬字的著作寫在哪裏真是個問題啊。希臘地區考古了幾百年了,發現的西曆前八世紀以後的泥板很少,西亞卻有幾十萬塊出土。



4、亞氏全集的神奇傳承史



下麵大段引用亞裏士多德全集漢譯本作者苗力田的話:



【關於亞裏士多德著作的坎坷命運】



“早在公元11世紀,就以傳奇故事的形式記載於著名的地理和曆史學家斯特拉波(Strabo)的《地理學》和阿加德米亞哲學家、傳記作家普魯塔克(Ploutarkhos)的《道德論集》中。



根據傳說,公元前322年
亞裏士多德歿後,呂克昂由亞裏士多德的學生和朋友塞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os)主持。後者在公元前288年逝世前,把藏於呂克昂的亞裏士多德
和自己的稿本托付於同事斯開普斯(Skepsis)的納留斯(Neleus),由納留斯帶回他小亞細亞的故鄉,公開展覽,任人抄傳。



後來珀加蒙王國的君主,為
自己的圖書館向民間征集書籍,為了避免被征用,這批稿本就被藏於斯開普斯的地窖中,一直沉睡了百餘年。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發掘出來,賣給了台奧斯的哲學家
阿柏裏康(Apellikon)重新帶回雅典。公元前86年蘇拉攻占了雅典,把這批書稿劫到羅馬,後來又轉手到文法學家提蘭尼奧(Tyrannion)手
中,準備編輯抄傳。



但經兩個世紀歲月的腐蝕,
播遷散亂,這批稿子已經麵目全非,又加上謄抄手文化不高、訛誤百出,所以稿件的內容次序、寫作先後完全不可辨認。直到羅馬呂克昂第十一任主持、羅得斯島的
安德羅尼可(Andronicus)收藏了它,並重新加以編輯,這大概是公元前60年左右的事情。



在當時,安德羅尼可已經無法查請這些著作的寫作年代,隻能用當時流行的分類歸納法,把它們按內容排比在一處。這樣一個傳奇故事,說來雖也淒婉動聽,但總難免啟人疑竇。



因為,呂克昂在當時已是古
代西方文明世界國際性的學術機構,自亞裏士多德後已存續了250餘年,很難想象在各地的學院裏連創建者的一份手稿也無保存,更難想象漫步派的門徒們讓其開
山祖的典籍受到如此惡劣的對待。不過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亞裏士多德著作的形式次序和每篇的標題,都應歸功於安德羅尼可,這已是人所公認的了。



更令人遺憾的是,安德羅尼
可所編定的《全集》後來也失散了,甚至連一份目錄也不曾保存下來。至少也可以斷言,第歐根尼·拉爾修沒能夠見到這份目錄,若不然我們就會從保存下來的第氏
目錄中,更多見到我們今日所見的亞裏士多德著作的標題。後來新興的基督教就來填補這一精神空位。基督教是一個以信仰為基礎的、排他性很強的宗教,它和把求
知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臘哲學針鋒相對。特別在公元4世紀基督教被宣布為羅馬帝國國教,對世俗的希臘哲學加強限製,終於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封閉了全
部非基督教的學校,希臘哲學在西方失去了最後的存身之所,亞裏士多德的著作幾乎不再為人所知。



直到12世紀初600年間,就沒有跡象表明,拉丁語世界還接觸過其他亞裏士多德著作。”(引文完)



亞氏著作文獻最初的文字載體究竟是什麽?如此失而複得,得而複失——苗先生其實在告訴我們,亞裏士多德著作實際上應當看作15世紀的再創作。



5、古希臘文明的創立人是歐洲白人嗎



希臘七賢之首泰勒斯是米利
都學派創始人,生於米利都,其主要活動在小亞細亞和埃及,從未到過雅典。他應該是猶太人或希伯來人或腓尼基人,不是希臘人,米利都不是雅典的殖民地。他究
竟如何成為古希臘七賢的呢?歐幾裏得出生為謎,其母親應該是埃及人,長期生活在亞裏山大城,考古資料已經證明古代埃及幾何非常發達,比畢達哥拉斯早
1500年就論證和使用了勾股定理。巴比倫考古發現有三角函數表。而《幾何原本》的經曆與亞氏全集一樣坎坷波折,撲朔迷離,很有可能是中世紀阿拉伯人的數
學教科書。



總體上,古希臘文明疑點重重。



克裏特文明,邁錫尼文明與
後來的古希臘文明沒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希臘本土考古幾百年來,在所謂古典時期並沒有出土太多文字資料,少量文字也以石刻陶刻為主。希臘本土上生活的人,黑
頭發黃皮膚或暗白膚色,黑眼睛深目高鼻,極少歐洲白人。以泰勒斯為代表的哲學家數學家其本上是小亞細亞人,埃及人,波斯人,呂底亞人。亞氏也不是希臘人更
不是雅典人,其全集沒有可靠的文獻載體,其傳承過程表明,無法確認這些著作是2000年前的文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