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去年進口8100多萬噸大豆 絕大多數是轉基因

來源: 東坡學士 2016-03-07 07:22: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647 bytes)

農業部長韓長賦二會答記者問實錄:去年進口8100多萬噸大豆 絕大多數是轉基因


  • 作者: 二會新聞(梁.江.青.果) [224735:28098], 10:05:11 03/07/2016: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華嶽論壇 - http://www.washeng.net/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3月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我國去年進口了8100多萬噸大豆,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個別農作物品種在我國個別地方有非法種植,但沒有發生大麵積濫種的問題。經過嚴格監管和查處,有效遏製了轉基因作物的違規擴散。

     


    韓長賦還談到國人赴國外搶購奶粉的問題,他表示,中國奶業發展飛速,目前人均占有量從2000年的8公斤到現在的人均30公斤。中國的嬰幼兒奶粉封閉化生產,質量標準有保障。“但我們的奶粉曾經出現過問題,市場缺乏信心了,大批國人國外搶購奶粉,你買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要奮起直追,要恢複國人對民族奶業的信心。”

     




     

     


    記者會現場 農業部長韓長賦(中國經營報 圖)

     


    據新華社北京3月7日報道,韓長賦表示,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技術上占有一席之地。國家和農業部對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方針是明確的,即研究上要大膽、推廣上要慎重、管理上要嚴格。

     


    “轉基因個別品種確實在個別地方有非法種植的情況,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檢查,我們的評估是,非法違規的種植是個別的、可控的。”韓長賦說,農業部及有關部門嚴把研發試驗關、品種審定關、生產流通關,嚴格監管非法種植現象、嚴格執法,有效遏製了轉基因作物的違規擴散。

     


    韓長賦表示,對於最近個別地區查處的個案,從查處結果來看,比如個別地方的轉基因玉米,被檢測出來的轉化體是獲得了國內外的安全證書的,並且在國外廣泛種植,安全性是有保證的。查處的原因包括違反了我國的種子法、專利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不是因為他種植這個品種不安全,而是因為他違反了‘兩法一條例’,所以我們要嚴肅處理。”韓長賦說。

     


    韓長賦同時表示,我國去年進口了8100多萬噸大豆,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包括從美國進口的,都是在其國內進行過安全評價,而且經過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價的。

     


    以下為記者會問答實錄: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此,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先生、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先生,圍繞上麵的主題,回答大家關注的問題,下麵有請韓先生。

     


    韓長賦: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有機會交流,也借這個機會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農業的關心和支持。2015年,農業形勢喜人,糧食實現了十二連增,農民收入超過了萬元大關。農業形勢好,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的“三農”工作作了全麵部署,提出了“十三五”的目標任務。我們將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更好地在“十三五”補上“三農”這塊短板。現在我和我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同誌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主持人:

     


    謝謝韓部長,現在開始提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國際在線記者:

     


    我的問題是跟糧食數量有關,剛才你也提到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是實現了十二連增,到達6.21億噸,但同時也出現了糧食庫存的數量也到達曆史高位,糧食進口量也在增長,像玉米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八成,稻米增長了三成。出現了這種比較罕見的三量齊增的現象,這是說明我們國家的糧食到底是太多了還是不夠用,未來是否還會追求這種糧食的持續增產?

     


    韓長賦:

     


    我認為糧食的問題,在我們13億人的大國,始終是重大的問題。我理解你方才講的問題實際是三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糧食生產怎麽樣,是不是增多了?我們國家糧食實現了曆史性十二連增,應該說我們中國人吃飯的保障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糧食多了,肯定就庫存也多了。現在我們的庫存充裕,供給也充足,也有的地方,特別是主產區,有的糧食品種裝不下了。我的一個基本的看法和認識,就是糧食豐收,糧食充裕,甚至多了一點,是好事。因為,我們在糧食多得裝不下和糧食少了不夠吃之間選擇的話,你說要哪個?我們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有三句話,這是我多年的一個體會,第一句話是糧食多了問題少,糧食少了問題多。糧食

     


    多了,可能一個直接的問題會增加財政負擔,但是如果糧食少了,發生供給問題,那就有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第二句話,糧食多了渠道少,糧食少了渠道多。

     


    現在糧食充裕,進入市場收購的企業就少了,老百姓存糧也少了,糧食主要是國家糧庫來收購,所以現在庫存多,主要是國家糧庫庫存多。具體來講,主要是玉米這個糧食品種庫存偏多。

     


    第三句話,我們國家曆史上來看,還是糧食多的時候少,糧食少的時候多。

     


    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生產,我覺得這句話非常重要,而且我體會,任何時候也包括豐收之後,老話講了,“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所以糧食生產問題始終不能放鬆。

     


    從中長期看,我以為,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未來“十三五”,還有更長一段時期,要看到,有三個明顯提高。第一是我們的人口總量還要明顯提高

     


    這是對庫存的一個看法。而且,特別是全麵“二孩”政策之後,有關部門測算過,未來五年要多生一千多萬人。,有的說城市人口吃飯吃得少啊,直接吃飯吃得少,但是城市人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得多,我們算過,一個城市人對於農產品的消費,是大大高於農村人的。所以,人口總量,城市人口比重,還有消費水平升級,這三個明顯提高,就是我們國家在人口峰值到來之前,我們的糧食需求還是剛性增長的,我們還必須始終保持糧食穩定生產。

     


    既然糧食豐收了,糧食不少,為什麽還進口?確實進口在增加。去年我們糧食大概進口了1.2億噸,接近我們自己生產量的五分之一。進口這麽多,有一部分是結構性需要,有的品種我們缺,比如說大豆,確實我們缺。比如說麵包粉,我們高質量的還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國內外價格差別的原因。一個是結構性需要,一個是價格性競爭,國外的糧食確實比我們便宜,便宜很大一塊。我們國家因為農業生產規模小、成本高,所以我們在糧食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力,因為這個原因,我們進口了很大一部分糧食。去年1.2億噸,從結構上來說,大體上是大豆8000多萬噸,穀物3000多萬噸。我們要提高糧食的競爭力,為此我們要搞規模經營,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推廣新的農業技術。

     


    “十三五”我們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十三五”中央的方針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一定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

     


    我們已經實現了“十二連增”,下一步,還追求十三、十四連增嗎?這事兒我也講一下。為什麽要產能?產能上去了,隻要有需要,隻要缺了,很快就生產出來。在具體的戰略上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耕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而且要推廣高新技術。第二句話是抓好主產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我們國家的糧食70%以上是主產區生產的,特別是商品糧,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強主產區的建設。另外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效率。

     


    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糧食從中長期看並不是真正過剩了,所以回到你的問題,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我覺得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問題,所以技術性問題還得服從於戰略性問題。謝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去年我國糧食價格出現下跌,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增大,農民工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請問韓部長,在這一形勢之下,農民收入如何實現持續增長?能否實現持續增長?農民工能否同步步入小康?謝謝。

     


    韓長賦:

     


    農民收入問題對於“十三五”來說,是“三農”當中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的福祉和農民能不能同步進入全麵小康。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5年,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長了9.6%,而且很可喜的是,連續六年農民收入增幅高於GDP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十二五”我們農民收入還是不錯的,,這“兩個高於”,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所以這個成績是非常可喜的,而且也使我們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十三五”,現在是多數農產品價格在走低,因為整個經濟下行壓力大,農民打工的人數增長比較困難,特別是工資水平增長就更難一些,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這兩塊是農民收入的兩個支柱,最大的比重。因此我也坦率地說,“十三五”農民收入增長不容樂觀,所以我現在也是很操心這個問題。

     


    那麽怎麽辦呢?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會議印發的“十三五”規劃草案,草案當中25項指標,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關於收入,“十三五”期間農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長6.5%以上。我們也算了一下,6.5%以上,就是說和GDP同步或者高於GDP。另外,根據到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要求,6.5%以上完全可以實現農民收入的翻番,所以應該說這個目標是合適的。怎麽實現呢?農業部正在和有關部門根據五中全會建議研究製定農民收入增長的支持政策體係。

     


    一個是節本增效

     


    具體講是五個方麵,或者說爭取五路進財,支持農民收入增長。,現在農產品價格大幅提升比較難,節本也是增收,所以我們要調整我們的技術路線,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比如說節地、節水、節油、節肥等等,來提高家庭經營的效益。當然我前麵講到了,規模經營也會提高效益。

     


    二是推進產業化

     


    ,包括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還有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家樂這些產業,延長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增值的效益。,很多時候農村的問題要到城裏找辦法,城裏的問題有時候要到農村找辦法。一方麵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另外一方麵是深化戶籍製度改革,讓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還是要完善國家財政對農業、對農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收入方麵的補貼力度,包括打好脫貧攻堅戰,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問題。現在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農民的收入,40%是靠政府補貼的,當然我們國家農民多,底子薄,不可能補助那麽多,但是我們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農村集體資產,特別是經營性資產,要進行評估搞股份合作製的改革,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得到更多的財產性收入。按照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安排,農業部正在牽頭製定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的意見。總之要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中央電視台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我們發現,在剛剛出爐的“十三五”規劃草案中有這樣一句話,“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其實我們也發現,發展現代農業,早在十年前的“十一五”規劃中就已經提到了,這次說“要取得明顯進展”,您能不能描繪一下什麽叫“明顯進展”?同時我們也看到,剛才您也提到了,其實我們國家農民未來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難度越來越大,而目前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而我們也看到土地、水這些資源的約束也是越來越緊,而在國外還有更多比我們國家價格還便宜而且質量也不錯的農產品,也就是說我們國家農業的國際競爭挑戰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取得明顯進展”可能有多大?農業部又有什麽招兒?

     


    韓長賦:

     


    謝謝你的問題,我覺得你也是很敏感。這句話確實是個重大提法,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這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來的一個目標要求。那麽現在怎麽樣?“十三五”是什麽樣的狀態?我們還有什麽辦法?現在的情況是這樣,大家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的農業發展還是長足進步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十三五”的回顧,他講了一句話,說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總的來說,就是要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我前麵說了,糧食生產去年實現曆史性“十二連增”,總量是12429億斤,此前2013年、2014年,連續三年在12000億斤以上了,這說明我們綜合生產能力確實有了提升。生產力其他的指標,我們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去年達到了56%,這就說明我們主要的增長動力是來自於科技的。我們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63%,這說明我們田間作業主要是靠機械化的。還有,我們農田的有效灌溉麵積比重達到了52%。這幾個指標說明我們“十三五”推進現代農業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的。但是,正如您所說的,“四化”當中農業現代化較之城鎮化、信息化和工業化,還是短腿,反映在方方麵麵,“十三五”很重要的就是要把這條短腿加長補壯。

     


    我們想,在推進的方略上,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或者叫三個轉型升級。第一個轉型升級,就是我們農業的經營體係要轉型升級。我們現在是千家萬戶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對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第二是農業的生產體係要轉型升級,要加快農業的科技創新推廣,發揮物質、技術、裝備的支撐作用,也就是說,要全麵實現農業增長動力的轉換。第三是農業的產業體係要轉型升級,無論是種植業、養殖業還是農產品加工業,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實現這三個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使我們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能夠顯著提升。

     


    在工作布局方麵,因為我們國家大,各地的條件差異很大,總的是全麵推動,但是要局部率先,有條件的地方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想,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國家墾區,還有國家確定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十三五”末要基本上實現農業現代化。

     


    但是我可以講,重點是要保證實現三個目標,或者說三個任務,就是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裏人搞綠。

     


    這是我們推進的方略。如果說達到什麽樣的目標,我們也有很多的數量計算,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講了,特別是保生態的問題,大家都關心農業的麵源汙染,我們要破解資源環境兩大“緊箍咒”,解決農業的麵源汙染問題,緩解現代農業的資源和生態的壓力,這也是“十三五”要實現的重要目標。經過未來五年的努力,2020年我們全麵小康社會建成的時候,我們老百姓的“米袋子”會更滿,“菜籃子”會更優,農民的“錢袋子”會更鼓,農業會更有魅力,農村會更有活力,農民會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麵小康。謝謝。

     


    中國網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農產品食品安全方麵的。我們都能感受到食品安全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農產品食品安全案件近年來時有發生,請問韓部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到底怎樣?農業部將會采取什麽措施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謝謝。

     


    韓長賦:

     


    這個問題也是老百姓都關心的問題,坦率地說也是我們農業部門感到壓力很大的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包括農產品質量的安全,關係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全社會包括媒體界的朋友高度關注,這也是農業部的工作重點和應盡的責任。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從農業主管部門來講我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我們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是我們要堅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問題,也要盡100%的努力去解決。

     


    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由於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力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是在提升的,總的還是穩中向好的,我們對蔬菜、對糧食、對肉類、對魚類都是有監測的,監測的指標是穩定向上的。但是問題不能忽視,因為我們人口多,我們有13億多張嘴,每天吃的農產品數量非常大,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比例數有問題,都可能是一個很大的絕對數。我們一天吃多少東西呢?我曾經粗略地算了一下,我們全國一天要吃40多萬噸糧食,10多萬噸肉,50多萬噸蔬菜,20多萬噸水果,還包括其他的東西,所以加起來是非常龐大的數字。因此,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十三五”的目標是要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怎麽辦呢?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老百姓能吃得放心,我們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

     


    具體的措施有這樣幾條:一是落實屬地責任,任何一級政府,都要對它屬地內的食品安全負責,所以我們在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一個縣一個縣地抓,一個市一個市地抓。二是開展專項整治,對非法添加、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還有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絕不手軟。三是管控生產源頭,我前麵講產出來,就是要在產地推廣標準化生產,同時控製藥殘。農業部從今年起要推行高毒農藥的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製度,這個藥誰賣誰買要登記,要開展獸藥抗菌藥的治理行動。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重點是抓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他們都是規模化生產主體,要使他們逐步按標生產,將來要逐步擴大到全國“菜籃子”主產縣。五是建立追溯體係,從產地到銷地,從農田到餐桌,建立追溯體係,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搞,比如規模化的養豬、養雞等等,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搞。另外對那些地理標識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要率先實現可追溯。通過這些措施,一方麵抓生產,一方麵抓監管,我們要努力在“十三五”使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謝謝。

     


    俄羅斯塔斯社記者:

     


    在“十三五”框架下,中國和俄羅斯的農業合作,您覺得哪些合作發展內容更重要,中國對哪些領域更感興趣?謝謝。

     


    韓長賦:

     


    謝謝,你的中文講得很棒。中俄是友好合作的夥伴國家,而且我們是鄰居,農業合作是兩國雙邊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麵,而且兩國的領導人都非常關心支持這方麵的合作。現在我們的合作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下一步雙方應該加大農業合作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熱情,因為農業合作是互利雙贏的,會給兩國的農民以及兩國的消費者帶來好處。

     


    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麵加強合作,比如雙向農業投資,支持兩國的企業到對方投資發展農業。從中國來講,我們已經有不少的企業,特別是東北,尤其是黑龍江的企業,到俄羅斯特別是到遠東地區投資農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方麵是繼續擴大貿易,因為我們有些農產品可以互補,我們也很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向俄羅斯出口,我們也歡迎俄羅斯優質農產品到中國的市場來豐富中國的餐桌。第三方麵是加強科技合作,因為俄羅斯在農業科技方麵也是很老牌的,研究的實力也很強,中國農業科技水平、隊伍、條件,特別是近年來應該說有很大的突破,兩國可以在農業科技方麵加強合作,包括開展聯合研究,開展成果技術的轉讓,包括相互培養人才,我想這些方麵我們都可以合作。總之,隻要是對兩國農業發展有利,對兩國老百姓有利,這些合作我們都願意。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我的問題是,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一號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內涵是什麽?下一步農業部會推行什麽樣的措施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謝謝。

     


    韓長賦:

     


    謝謝,你這個問題確實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提出來的一個重大的戰略任務,一般人想到供給側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更容易想到工業方麵要調整,實際上農業的供給側也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革。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業連年豐收,庫存充裕,目前來講,我們供給的能力和總量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的突出問題也是在結構方麵,比如說我們有的農產品品種多,比如玉米,年度性、階段性供大於求了,有的品種缺,比如說大豆。還有農產品的質量,應該說大路貨還是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還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農業也要進行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個是使我們的農產品能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也就是提高農業供給體係的質量和效率。第二是通過改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我們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第三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揚長補短,一方麵使我們的生產能力得到鞏固,另一方麵使我們的資源環境壓力得到改善。從這三方麵來講,我們都需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第一件事,調減玉米。

     


    關於這方麵的原則、方針,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和這次“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有深刻的闡述。我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重點抓三件事,或者在產品結構上重點抓三件事。現在糧食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們現在小麥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餘,主要是玉米多了一點,要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廣輪作休耕試點,把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麵積適當調減下來。我們是大豆原產地,我們的高蛋白大豆還是有優勢的,做豆腐、生豆芽,還是我們自己的大豆好。現在大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我們進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難免的。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知道,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全中國人均2.6公斤油,現在人均20多公斤油了,我們還要把國產大豆的優勢發揮出來,具體講要搞好目標價格試點,另外開展大豆品種攻關,還有要提高大豆生產效益,包括產業鏈建設。牛奶大家都很關心,近年來我國的奶業得到長足發展,我們人均奶製品占有量,從2000年的時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現在的近30公斤,就這麽十幾年的時間,質量也在明顯提升,90%以上是機械化擠奶了,基本上沒有擠奶姑娘了。嬰幼兒奶粉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然後封閉的冷鏈運輸,所以保證質量,保證安全。各項的營養指標、奶牛品種、飼草的質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們奶製品營養和衛生指標也都符合國家的標準,有的是和世界標準接軌。

     


    但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奶業曾經出現過問題,而且偶爾在局部地區還出一點負麵信息,所以市場對牛奶缺乏信心。當然我們的情況在變化,但是大家還是缺乏信心,媒體也有報道,大批國人到國外搶購奶粉。你買人家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振奮,要奮起直追,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質量,要恢複國人對民族乳業的信心。所以我們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幾個方麵我們要下大功夫。總而言之,我們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使我們農業的生產更加符合市場、更加適應消費、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競爭力,使我們的生產和消費兩端,使我們的農民和市民兩方麵都能夠得到好處。謝謝大家。

     


    香港大公報記者:

     


    我們知道,轉基因農作物的非法種植問題備受關注,昨天中農辦陳錫文先生坦言,在我國局部地區確實出現了未經國家標準的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流向了一些農地和市場。我想問一下具體集中在哪些地區還有哪些農作物?您如何評估當前轉基因農作物非法種植的現狀?這肯定暴露了我國在監管方麵有一些問題,農業部門將采取怎麽樣的措施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韓長賦:

     


    轉基因問題,每次記者會都有人提問,我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我想說,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也是一項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這個高技術上占有一席之地,為此,國家在2008年就批準設立了轉基因重大專項。關於轉基因,國家對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方針和農業部在具體做這項工作中的方針也都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概括說就是三句話,一是研究上要大膽,要堅持自主創新。二是推廣上要慎重,要堅持確保安全。三是在管理上要嚴格,要堅持依法監管。方才你提的問題實際上是監管的問題。

     


    轉基因個別品種確實在個別地方有非法種植的情況,但是你剛才問,我們有沒有評估?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檢查,我們的評估是,非法違規的種植是個別的、是可控的。關於這方麵的監管,農業部以及有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應該說我們是高度重視轉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在重要的環節,關鍵的時間,包括嚴把研發試驗關,包括品種審定關、生產流通關,也包括你剛才提到的這種非法種植現象的監管,嚴格執法,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通過這幾年來的監管措施,有效遏製了轉基因作物的違規擴散,包括你說的種植問題。

     


    對於最近個別地區查處的個案,我們和地方政府聯合起來,對有關媒體包括有關人士反映的問題線索進行調查,隻要有問題線索我們馬上就調查,如果問題屬實,就馬上處理。從查處的轉基因,比如說個別地方的轉基因玉米,有個案,被檢測出來的轉化體也是獲得了國內外的安全證書的,並且在國外廣泛種植的,就是說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但是為什麽還要查處呢?首先,因為它違反了我國的《種子法》。《種子法》規定,你所有的種子,向農民銷售,要到田裏去種,都要經過審定的,你不可以私自濫種的,也不可以私自濫製種和濫賣品種。第二,違反了專利法,你種別人的轉基因品種,人家還沒有允許種,你不是侵犯了人家的專利嗎?還有一條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這是國務院製定的,這個條例對轉基因種子,從研發到試驗,到製種,到種植,有一套管理規則,所以不是因為他種植這個品種不安全,而是因為他違反了“兩法一條例”,所以我們要嚴肅處理。概括來說是兩句話,一個是個別地區、個別品種的極少數的個人和主體有這種行為,沒有發生大麵積濫種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可控的。第二個,我們依法管理,隻要發現他是違法違規的種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我們也歡迎媒體,也包括社會有關人士向我們反映,你們提供線索,我們一定會給你們交待。謝謝。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我們知道,確保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有兩部法律,一個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一部是《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今年正好是頒布實施十周年,我們知道《食品安全法》去年在實施五年以後進行了修訂,請問韓部長,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食品安全法》的銜接是否有修訂調整的工作安排?包括去年有關於豆芽菜的爭議就涉及到了它是食品還是農產品。謝謝韓部長。

     


    韓長賦:你提了兩部法律,都是很重要的法律,因為它和社會公眾千家萬戶都有直接的關係。《食品安全法》已經進行修訂,重新頒布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2006年頒布實施的,也十年了,所以無論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角度看,還是和《食品安全法》的銜接來說,都需要盡快修訂,所以我們農業部已經啟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的前期準備工作。因為這個法很多條文還是實用的,需要修訂主要是從四個方麵進行完善,一是貫徹產管並舉的原則,能夠促進兩手抓兩手硬。二是要注意和已經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來銜接,能夠兩法並行、相互補充,同時各有側重。各有側重我也講一下,因為《食品安全法》覆蓋到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個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更多的是講農產品和生產環境,有所側重,當然也不能截然分開。

     


    現在從部門分工和執法的分工上,簡單地說,農產品在進市場、進工廠之前都是由農業部門負責監管的,對它的質量安全負責,如果進了市場、進了工廠以後就由其他部門負責,因為我們是分段管理的。第三個是推進全程監管,從農產品來說產地環境要管,還有投入品,比如說化肥、農藥,還有生產過程的控製,我前麵講的標準化,另外是產地的檢驗檢測,產地準出製度,從田裏拉出來,現在海南的蔬菜出島都要檢驗的。還有,前麵我講了,產地追溯,包括產地證明,建立全程監管體係。第四,貫徹四個最嚴的要求,強化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從嚴懲處違法違規的行為,你不能賺黑心錢坑老百姓,我們對不講良心的生產主體要嚴格懲處。總的來說,一個是修好這部法律,另外和有關部門搞好銜接,使農產品的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謝謝。

     


    美中時報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中美糧食貿易的問題。剛才您在談到糧食進口這一塊,請問我們所進口的美國大豆每年的總量是多少?其中有關轉基因的占多大的成份?另外,你剛才談到關於對土地、高毒農藥的問題,這個問題我進行過調查,主要表現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因為高毒農藥使用基本上在大豆、蔬菜方麵,它與南方的輪作,一年四季不間斷地耕作有很大的關係,抗蟲、抗病能力明顯下降,所以請問韓部長,我們如何在根本上使南方的土地從技術方麵能夠扭轉土地的使用效率問題?

     


    韓長賦:你實際上提了兩個問題,我先回答關於土壤的問題,然後請我們新聞發言人回答美國大豆進口的問題。土地是莊稼之母,地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土地是農業上重要的要素。我們在土地問題上的基本原則是兩條,第一條是嚴格地保護數量。習近平總書記講,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第二是不斷地提升耕地質量。確實有你說的這種情況,南方有,北方有些地區也有。由於耕地連年種植,特別是南方,確實有的一年種兩季,個別地方種三季,兩季半的也有,比如說水稻,收了之後再來半季的再生稻,所以我們中國人口眾多,用有限的這點耕地養活了十幾億的中國人,我們的民族了不起,我們的土地貢獻很大。糧農組織的總幹事見到我,他感謝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他五分之一的任務,如果中國不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你想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天到晚就得忙活這邊的事兒了。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

     


    現在,在我們的農業生產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我們有能力,有這個機會更多地關注土地問題。這個怎麽辦?我想,通過科技的措施,通過改善投入品的措施,通過調結構的措施,來緩解土地生產承載的壓力。另外,要進行治理,要進行土地質量下降或者土地汙染的治理,但是我也談一下,我們現在土地汙染存在,通過點位調查,重度汙染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們也要很好地治理。關於南方的一些地方,菜田也好,甚至稻田,包括湖南局部地區的大米鎘超標的問題,我們都在治理。具體的辦法,一個是控製我們的投入品,二是對汙染土壤進行治理,農業部、財政部和湖南省政府都在共同采取措施。三是進行耕地的輪作和休耕,來緩解土地的壓力。最近環保部、農業部和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的部署,正在製定土壤保護和治理的具體措施,我們叫“土十條”,就是想把土壤問題更好地保護和治理。下麵請葉貞琴先生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

     


    葉貞琴:農業是中美之間最早開展合作的領域,中美農業的合作這些年來呈現非常良好的態勢,包括雙向的投資和雙向的貿易,以及科技方麵的合作。雙向投資這些年發展很快,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累計超過百億美元,涉及到種植、養殖、加工、農產品貿易多個方麵,特別是農產品貿易之間的高速增長,有一個數字,近十年來,兩國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15%。2014年,美國對華出口的農產品達到288億美元,是2001年的10倍,特別是一些大宗農產品,我們國家也是美國非常重要的銷售地。中國進口的玉米、小麥主要來自於美國,剛才講的大豆,美國25%的大豆是銷往中國的,因此我們兩國之間農業的合作,貿易的合作,是非常廣泛和深入的。當然,中國也有很多產品出口到美國去,互相之間配合得很好。

     


    去年9月份,習近平主席在訪美期間,兩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兩國農業部長也共同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都充分顯示了兩國政府對中美農業合作的重視和繼續加強合作的良好願望,我們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贏,優勢互補的,希望我們的合作更加順利。

     


    韓長賦:我補充兩句,你方才說的大豆,我們國家去年進口了8100多萬噸大豆,第一數量多的是巴西,第二數量多的是美國。剛才新聞發言人講了,從美國進口大豆,應該說大多數是轉基因的大豆,包括從巴西進口大豆,也是轉基因大豆。因為我們國家去年進口八千萬噸大豆,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包括從美國進口的,都是在他們國內進行過安全評價的,而且又經過我們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價,也是向其他國家出口的,一些國家也在種植。所以你關心的這些情況,我也補充說明一下。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非常關心台灣的問題,我們知道近年來在大陸出現了很多台灣農業創業園,請問部長,在下一步,未來兩岸之間在農業技術和生產模式上麵會有哪些具體的合作?另外,我們現在中國大陸這邊一直在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您覺得台灣的農業觀光休閑產業有哪些經驗模式可以借鑒到大陸這邊來?

     


    韓長賦:謝謝你提的關注兩岸關係的問題。關於兩岸關係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參加上海代表團的講話中有非常深刻的、全麵的闡述,你提到的關於兩岸農業貿易關係問題、合作關係問題,我想請我們的新聞發言人回答。

     


    葉貞琴:兩岸的農業交流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成效最明顯的領域之一,也是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這些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兩岸農業交流的合作順應時代的潮流,也符合兩岸人民的期待。近三十年來,兩岸人員的交流、農業人員的交流在不斷增長,科技的交流在不斷深化,農產品的貿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包括台商投資大陸的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台創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可以這麽講,兩岸農業的合作發展都為兩岸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應該說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麵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挑戰。我們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牢牢地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繼續推動兩岸農業、漁業方麵的合作,我們想為台灣同胞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台灣同胞能夠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推動兩岸農業的合作。剛才你講的台創園,就是台灣的農民和企業到大陸來投資,辦一些高科技現代農業的示範園,應該說台灣在一些品種、技術乃至營銷方麵都很有一些優勢,到大陸來,特別是在福建等地開展台創園的建設,給當地農民也帶來了技術上的示範和營銷理念的示範,同時也給台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將來兩岸的農業合作前景應該是非常寬闊的,不僅是農產品貿易,還有科技的交流,包括你講的兩岸休閑農業、鄉村旅遊,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想,隻要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繼續保持這種兩岸合作交流的態勢,兩岸農業的合作將惠及更多的兩岸基層民眾。謝謝。

     


    主持人:謝謝韓部長,謝謝葉主任,謝謝各位記者的配合,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再見。

所有跟帖: 

人均60公斤 -free2005- 給 free2005 發送悄悄話 free200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7/2016 postreply 09:06: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