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的墮落始於教師隊伍的奴隸化

來源: SLC58 2016-02-03 09:02: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451 bytes)

           

作為一個教師,深刻地感受到,整個教師階層都在奴隸化,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已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
我們知道,整個中國社會奴性化非常嚴重。但其中最嚴重的,卻正是中國國民靈魂的塑造者——中國教師。
在教師中,奴性化尤其嚴重的是廣大的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稍為好一點,但並非沒有。

下麵分三個層次來討論中小學教師的奴性化問題。

首先,中小學教師是製度上的奴隸。
這個製度便是高考製度(對初中教師而言,便是中考,而小學教師以及幼兒園教師,則被高考與中考的餘威所驅使)。在這個製度下,中國的中小學教師最大的用處便是一個傳聲筒的用處,成了傳送教參知識與報答案的一個工具。失去了一切能動性。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能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啊。不錯,我們是可以發揮一點點,但也就一點點而已。稍不注意,離開了教科書的內容,不僅是學生會有意見(學生都很現實,一旦所講的內容與考試無關,雖然他們當時表現出很高的興致,當你一轉頭,他們就很可能已經跑到校長室去反映意見去了),家長也會有意見,領導也會有意見。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吃不了兜著走。

中國的中小教師的價值確實相當於一個傳聲筒。下麵舉一個例子:
何為教學?翻閱現代漢語詞典1996版,發現它是這樣定義的——教學: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但翻閱最近的一期《教學與管理》(一份在教育界算高檔次的期刊)時,發現在一篇題為《教學教育  教學的教育性》文章裏,作者是這樣定義教學的: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將一定的教材內容通過一定的手段傳播給學生。這個作者真有眼光,取消了教師的能動性,赤裸裸地把教師表述為一種工具。

而今,這種教師的工具化傾向更嚴重了。因為教師職業“鐵飯碗”被打破了,大多數學校都實行了聘任製,有的學校還實行末位淘汰製,實行所謂的優勝劣汰,而孰幼孰劣的標準隻有一個:就是看哪個教師教的班級的考分成績好。考分成績好了,這個教師就是優秀的。考分成績差了,這個教師就是差的。再沒有別的標準了,其他的如一個教師的人品、氣質、人文修養、道德修養全都是扯蛋。

俗話說:身正為範,藝高為師。在當今的製度下,那些“優秀”的教師並不需要身正(盡管辦補習班好了,盡管多收費好了),也不需要藝高,而隻要你教的班級考分高。至於你是用暴力手段逼出來的,還是用心理戰誘騙出來的,還是用題海戰役得手的,這,沒人來管。即使來管,也是過過場。你還是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如果你教的班級考分不高,那你就是一個差的教師。不管你有多少理由為你自己辯解。

其次,中國教師是校長負責製統治下的奴隸。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校都實行校長負責製,而校長負責製顯然是一種權利失衡的製度。由於校長掌握了一切權利:教育管理權;人事權:招聘權、續聘權、提升權、撤免權、解雇權;以及財務權。廣大的教職工根本沒有發言權。雖說工會與黨組織有監督權,但由於沒有實在性的內容,這種監督權隻能是空的。並且,由於校長不是廣大教職工自己選上去的,而是上麵任命的,校長也就沒有一種為廣大職工謀福利的緊迫性,在他的意識裏,也就不會有替廣大教職工負責的觀念。結果隻能是,大部分的教職工在校長麵前失去了發言權,而隻有保持沉默的權利。隻有逆來順受的權利。人格,精神,日益萎縮。

第三,教師是學生和家長的奴隸。
人們都以為學生是教師的奴隸,卻不知道教師也正是學生的奴隸。現在實行學生打分製,一旦學生覺得教師上課上得不好,這個教師就倒黴了。而學生的打分也並非總是公正。教師唯一能避免這一厄運的方法就是把考分提上去,當你考分夠了,即使學生的打分再低,學生也奈何不了你。

因為家長會支持你。現在的家長隻有一個唯一的要求,就是子女的分數高。
這就是一切。假如你做不到,家長就會從原先恭敬如奴仆的臉換成一張惡主人的蠻橫的臉。所以說,教師也是學生與家長的奴隸。他們時刻在監督著你,是不是在認真上課,是不是在講一些與考試有用的內容。

正如商品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是金錢關係一樣,現在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一種赤裸裸的分數關係。學生分數考得好了,就會對教他(她)的老師有好感。反之,則差.老師也一樣,喜歡分數高的學生。
在這樣的製度下,學生與老師都成了一種工具。一種為分數拚搏的工具,當一個人成了工具以後,他(她)離奴隸也就不遠了。

從某種角度說,正是生存資源的緊張,導致工作機會的稀少,正是工作機會的稀少,導致高考競爭白熱化,正是高考競爭的白熱化,導致了分數的極端重要性。分數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其他的一切在它麵前都相當於無。

再說大學裏的教師。雖說不用受製於分數,但他們現在也早已失去了儒雅的風度,他們被劃成了不同的等級,如浙大,教師分成九等,每等的教師工資都不一樣。而把教師分等的主要根據就是看教師發表了多少論文,何等級別。結果,大學教師們都在那裏忙著互抄論文,對上課馬馬乎乎。學生在一所著名大學裏學了四年,看到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拿著一些半黃不白幾十年不變的講稿在上課,就像當官人做報告似的,既無生氣,更無激情.
他們已經成了職位、級別、名利的奴隸,在他們身上,也同樣找不到人格魅力,找不到人生的閃光點,再無激情與生氣可言。

教師,作為人類知識和人文精神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本來應該是最有人性味的、最有人文思想、最有人格力量,最起楷模作用的,但由於這個社會製度和倫理精神的畸形化,教師已毫無精神優勢可言,毫無楷模意義可言。

而中小學教師則已完全蛻變成了一種教學工具,失去了主動性與能動性,除了傳送教參知識這一價值以外,再無別的價值。

中國的教師,再也不是道德的楷模了,再也負不起傳播人文精神的重任了,因為這個社會已經勢利到這個地步,以至於再也不會有哪個家長會打聽你的人品道德如何如何,因為這個社會已現實到如此地步,以至於人們除了考分外再也想不出別的東西去衡量一個教師與學生了。


一個民族精神的衰亡始於知識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識分子精神的衰亡則始自教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中國當權者不喜歡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人。他們隻需要“西學為用”。所有的人都奴隸化了,豈止是教師。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16 postreply 10:34:50

看來亞洲鯉魚是“西學為體”了?我覺得那也是一種“奴隸化”。 -東坡學士- 給 東坡學士 發送悄悄話 東坡學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16 postreply 10:41:48

我人在西方,當然西學為體。如果什麽都是奴隸化,那也就無所謂了,是這樣嗎?我看這種說法騙不倒人的。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4/2016 postreply 05:20:06

我也在西方多年,但是裏裏外外還是中國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雖說都是奴隸化,人家是沒辦法,你是自願的。 -東坡學士- 給 東坡學士 發送悄悄話 東坡學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16 postreply 07:19:59

你願意給西方當奴隸而不是回國作主人,也是你自願的呀。我在加拿大行使公民權力,不是連選票都沒有的奴隸。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4/2016 postreply 09:04:11

你根本搞不清別人在說什麽。我說的是精神上文化上的奴隸,你就是一位自願的。 -東坡學士- 給 東坡學士 發送悄悄話 東坡學士 的博客首頁 (143 bytes) () 02/04/2016 postreply 09:30:04

你死抱著毛僵屍不放,才是作了那倆西方人的精神奴隸,他們的共產黨宣言把蘇聯,中國和朝鮮的人民都害慘了。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5/2016 postreply 05:11:01

認為西方的製度更先進,有什麽不對嗎?這裏不僅指經濟層麵,社會層麵人家也是先進的,不是嗎?要對比嗎?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128 bytes) () 02/05/2016 postreply 05:18:58

中共用西方的馬列主義消滅了中國的傳統精神與文化, -歡顏展卷林中坐- 給 歡顏展卷林中坐 發送悄悄話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博客首頁 (236 bytes) () 02/08/2016 postreply 14:18:59

資老太這類人精神才墮落了。 -Xfollower- 給 Xfollow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16 postreply 11:21:06

教師在哪個朝代不是馴化奴隸的幫凶 -wuzhe12- 給 wuzhe1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16 postreply 18:33:12

教師在中國是馴化奴隸的幫凶,在歐美是鼓勵你自己思考。 -歡顏展卷林中坐- 給 歡顏展卷林中坐 發送悄悄話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博客首頁 (1392 bytes) () 02/08/2016 postreply 13:24: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