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月回國見聞 - 經濟轉型期的陣痛

來源: dddlll 2016-01-31 06:33:0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710 bytes)
一月三號下午到達上海,PM2.5是180多。13天內跑了六個城市,包括兩個地級市,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都看不到藍天和太陽。PM2.5普遍在200左右,其中一個省會城市高達500多,看來霧霾已經全麵擴散了。
 
在上海和一個經營一百來號人企業的朋友吃飯,他去年一年幾乎沒什麽生意,固定開支700多萬,收入隻有400萬,淨虧300多萬。去年美國投資移民批下來了,便將上海的房子賣掉,在舊金山買了房,女兒也在美國讀書。問他16年怎麽辦,他說不知道能撐多久。
 
老家一親戚做服裝批發生意,前幾年曾笑眯眯地說:“都不知道錢是怎麽來的”。這次見麵站在店門口哭喪著臉:“你看,一個客人都沒有”。三年前在市開發區買了個新房,一年半前交房,至今未搬進去住,原因竟是沒錢買家具!
 
山東一親戚是當地最大的一家電器批發商,資產有幾千萬。因為許多年前電器批發已經競爭激烈,利薄,便考慮轉型,投資了一醫療設備生產,還參股了一小額融資貸款公司。去年夏天,融資公司一股東逃跑,設備投資也無法回籠,資金鏈開始斷裂。前幾天老本行電器批發做活動,忙了三天三夜,幾乎不睡覺,才掙了兩三千塊。兒子在美國留學,還有一年半才畢業,愁著學費的錢無著落。告訴我再撐半年,不行就關門算了。
 
從北京到上海的火車上買了份財經雜誌,新年第一期的封麵文章是“4S店”。讀後才知道全國已有“4S"店8000多家,相當於全中國肯德基麥當勞快餐店的總數。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現在國內是產能嚴重過剩,不僅僅是製造業,也表現在各行各業。全民經商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首先經濟不可能總以百分之十或八的速度發展,以前是因為基數低,今後能維持百分之五左右就不錯了。其次是中央政府在控製轉型。如果真是認識到幾十年片麵強調GDP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成本和代價,轉而向全麵均衡發展,糾正價值,完善體係,重建社會公平和公正,保護環境,樹立誠信,從長遠來看也不失為一幸事。但問題是我們的社會能經受得起這一時期的陣痛嗎?
 
如北京一官員朋友所言:“現在有利的是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中央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問題是中央果真能掌控一切嗎?誰又能保證資金的正確使用?或者政府有足夠的能力和專業技能人才來掌控這一切嗎?看看最近的股市吧!
 
人民幣貶值,股市暴跌,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陣陣陣痛,反應在許多企業和家庭,這個社會的承受能力有多強?
 
最後再分享幾個這次的親身經曆吧:
 
1.在老家一餐館吃晚飯,親戚是女性,在停車場開車出來慢了點,後麵車不停地按喇叭,我隻說了句“起碼的禮節要有吧?”兩個中年人便跳下車來要動手。是呀,在他們眼裏我是個弱者:文弱書生,年紀又大了。他們也許心裏有氣,不欺負你欺負誰?
 
2.在北京出租車上,司機一路大聲罵個不停:從霧霾,堵車,到政治反腐等等。
 
3.在北京五星級酒店電梯裏,上來兩個貌似喝了點酒的中年人,其中一個嚷嚷:“這國家是TM黨的,不是我們企業家的!”

所有跟帖: 

你的親戚朋友都是富人,生活水平遠超普通中國人,也遠超大部分西方人,還有什麽可抱怨的。 -hxn9988- 給 hxn9988 發送悄悄話 (128 bytes) () 01/31/2016 postreply 12:24:49

你那朋友投資移民是敗筆。他那點錢在國內夠養老了,拿美國來,養老可能不夠。 -薛成- 給 薛成 發送悄悄話 薛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16 postreply 14:38:25

90年代中國最富的是個體戶,賣黃魚的,賣牛仔褲的等等,現在這些人如果還幹本行,早就落伍了,大浪淘沙,就是節奏太快了點。 -團圓- 給 團圓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1/2016 postreply 12:29: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