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歲維族老人終圓夢:參觀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城樓唱《東方紅》
昨日,106歲的維族老人古萊外爾·麥麥提敏,登上天安門城樓。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昨天上午,106歲的維吾爾族老奶奶古萊外爾·麥麥提敏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這是她多年的願望,登高望遠,她激動地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高舉雙手。他的兒子阿卜杜拉·圖如普站在她身邊也激動地頻頻抹淚。
“100年了,我終於來到了北京。剛上城樓的時候,我想起了過去的生活,我激動地想唱首歌。”
古萊外爾老人生於清代宣統年間,經曆了清代、民國和共和國三個曆史時期,堪稱世紀老人。同時,她也是新疆地區曆史變遷、萬象更新的見證者。
老人夢想來電視裏的北京轉轉
1910年,古萊外爾老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舊社會不能上學,常常吃不飽飯,破籬笆圍成的土房子漏風漏雨。新中國成立以後,她親眼見到村裏來的解放軍幫助農民們開荒種地。這些年來,村裏修了馬路、家家蓋了新屋,生活越來越好。她從心裏感謝政府,向往北京。
當援疆幹部告訴她可以去北京時,兒女們擔心,北京與和田距離超過8000裏路,身體吃得消嗎?古萊外爾眼神堅定,擺擺手說我的身體沒問題,就算回不來了,我也沒有遺憾。
昨天上午10點,古萊外爾老人被親人用輪椅推著登上天安門城樓。
老人非常興奮,不說累也不覺得冷。走到二層中央時,她騰地一下從輪椅上站了起來,舉起雙手高唱:“北京,亞克西!”“首都,亞克西!”
隨行的領隊洛浦縣婦聯主席阿依努爾·阿布拉解釋,“亞克西”在維語裏是特別好、特別棒的意思。阿依努爾介紹,老人來北京的第一天,由於飛機延誤,她們淩晨1點才在北京機場降落,淩晨3點鍾才到酒店。
第二天早上7點多,阿依努爾聽見有人敲門。她開門一看,正是古萊外爾奶奶。奶奶隻睡了4個小時,但依然很精神。很著急地問她,我們什麽時候出門呀?我好不容易來一次北京,一定要好好看看。
來北京,看天安門是古萊外爾老人多年的願望。她的兒子阿卜杜拉當時站在母親身邊,幾次用手拭淚。
“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講起她的願望。現在我已經50多歲了,看到她的願望實現了,我們全家都很激動。” 阿卜杜拉說,母親這次能來北京,要感謝北京的援疆幹部。
今年10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盧宇國總指揮在當地調研,了解到老人的心願就是想來電視裏的北京轉轉,看看天安門。沒想到這個援疆幹部“走心”了,很快確定了隨行人員,聯係了相關單位。1月16日,古萊外爾老人帶著兒子和孫女真的踏上了到北京的旅程。
天安門城樓用維語唱“東方紅”
全家人都能理解老人激動的心情。當她在天安門城樓上突然唱起一首紅歌時,大家還是吃了一驚。50多年前,她學會了這首歌,今天竟然還記得。
那是個熟悉的旋律,雖然是用維語唱的,老人唱了兩句大家就會心地笑了。她唱的是維語版的“東方紅”。
“那個特殊年代在普通老百姓心裏種下的情懷,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難以理解。” 阿依努爾說,奶奶常跟她說,自己是個“文盲”,連名字都不會寫,現在新社會男女平等了,她的孫女都可以上學,參加社會勞動,這很讓她高興。
1月17日,日壇小學的孩子們特意趕到賓館,看望古萊外爾老人。她很高興,不斷重複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學業有成!”孩子們懂事地答應著,老人在那個舊社會成長留下的遺憾卻很少有人能理解。
手捧故鄉沙子贈國旗班戰士
昨天下午3點,護理人員安排古萊外爾老人上床休息。她先進屋睡下,不一會兒又悄無聲息地走出來了。
“我們的國旗呢?拿出來疊整齊放好。”
原來,古萊外爾老人要去北京的消息傳出去以後,他們家每天來的人就越來越多。老人的孫女圖爾蓀妮薩·阿卜杜拉說,臨行前,鄉親們都來看奶奶,讓她到北京要多拍照片,一定要帶回一麵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過的國旗。
昨天,古萊外爾老人也完成了鄉親們的囑托。從天安門城樓上下來以後,她去看望了國旗護衛隊的戰士,把兒女從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采集來的純淨沙子送給戰士們。武警天安門支隊贈送給古萊外爾老人一麵國旗。
昨日,武警天安門支隊官兵向老人贈送國旗。 新華社發
“我親愛的兒子們,感謝你們保衛家園”,古萊外爾老人用維語親切地稱戰士們為兒子。拿到國旗後,她一直平攤在腿上放著,睡覺時放在自己枕邊。
下午,老人的孫女圖爾蓀妮薩為來看望老人的客人們準備了來自故鄉和田的紅棗和核桃。用木碗、木盤盛著,一看就是新疆特色的用具。
“這些是我們從新疆帶來的禮物,我們還準備了10公斤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子”。新疆是祖國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但是奶奶說沙漠就是新疆的海洋。臨行前,他們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采集了10多公斤的純淨沙土。
“奶奶把這些沙土送給北京的人,希望民族團結一起建設美好的新疆。” 圖爾蓀妮薩家在當地是民族團結的模範家庭,幾年前,她正是在奶奶的支持下,嫁給了一個維漢家庭的男孩。她的公公是漢族人,母親是維族人,現在她已經有兩個孩子,生活幸福。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陳瑤
相關鏈接:122歲維族老人最大的願望是去北京看毛主席畫像
2014年7月16日,中國老年學學會副秘書長王峰和《生命時報》記者從北京出發,經6個多小時的飛行,到達千年古城———新疆喀什。來不及欣賞喀什的美景,記者一行便驅車一路南行,200多公裏後,我們來到莎車縣阿熱勒鄉塔熱木博依村,這裏住著一位遠近聞名的老壽星———圖如普·艾麥提
戶籍信息顯示,圖如普生於1892年2月5日,算下來已經122歲,是目前我國最長壽的男性。看到我們來了,圖如普從屋裏走出來,熱情地迎接我們。圖如普看上去格外精神,頭戴一頂白帽子、嘴下一把絡腮胡,皮膚紅潤緊致、腰板硬朗,實在難以相信他已如此高齡。隻有脖子上布滿的密密麻麻的細紋,像“年輪”一樣,在訴說主人經曆的漫長歲月。
閑聊中,記者驚奇地發現,圖如普在80歲的時候,還先後擁有了一兒一女。圖如普一共結過三次婚,和前兩任妻子均未生育,直到79歲時娶了年僅35歲的第三任妻子,三年中一鼓作氣就生了一雙兒女,完成了當爹的夙願。如今,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對老人非常孝順。
臨別前,記者問圖如普:“您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麽?”老人爽朗地笑起來:“有生之年,我想去北京旅遊,去天安門看看我敬愛的毛主席的畫像!”
詳細報道見《生命時報》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4-07/25/content_1456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