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炮兒》裏的六爺是50後

北京的50後按說是紅旗下的蛋,像王朔、崔健那樣,但是六爺不是大院裏的孩子,而是胡同串子,所以也可以說是紅旗下的串子。

六爺手提鳥籠子,有北京二環以裏的房子,有自己的店,一輩子吃豬下水喝烈酒,不到六十身體已經是個棉花套子。有這些裝備的人,咱就當他是北京土生土長的人兒,北京的老理兒多是來自滿清的遺老遺少,所以,咱就當六爺祖上是旗人,這種人,可不是普通的胡同串子,跟那些遠郊進城的農民土老帽沒法比,六爺應該是以自己是最大個的胡同串子自居。我這麽自作多情地替《老炮兒》狗尾續貂,可不是要捧這部電影,而是想指出這部電影的作偽之處。

“爺”不是隨便人叫的,一個臭拉車的可叫不上爺,頂多是個“六兒”。北京稱爺的,都是有貴族身份的人,普通老百姓互相叫爺,不膽突臉紅嗎?這老炮兒逢人都給叫六爺,還是個共產黨統治下的皇城根的六爺,我替這部電影捏把汗啊,這吃葦子拉炕席一肚子胡編哪。電影裏的老炮還沒有六張,所以滿打滿算是58年的,文革他才剛剛上小學,改革開放1978年,這個老炮兒20歲,20歲差不多已經該找工作了,胡同裏掄板磚的營生也該歇菜了,可是不,六爺掄板磚一直掄到60歲,這典型就是個渾不吝的混混。

20歲了,趕上改革開放,北京大院的子弟忙著投機倒把,倒賣錄音機、電視劇、鋼材批件,胡同裏的雖然沒有這種挖共產黨牆角的關係,也練攤賣牛仔褲,去秀水街,然後開個酒吧,搞個桑拿洗浴,再不濟去出國人員服務部那條街上倒美子,總之,六爺活在北京,又趕上了個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自己又是個胡同一霸,人都稱爺的,總不能混一輩子懵小孩子冰棍吃吧。既然六爺載承著如此朗朗乾坤的道德正義,目光炯炯、深明大義,總不能啥也不幹還內心如此強大吧?尤其改革開放後,黑社會大行其道,六爺還是北京49城最大的胡同串子,您這是咋混的?這明顯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嚴重分裂嗎。這麽一個滿清遺少,坐吃山空,吃到自己快折了的時候,掄起大刀一路狂奔把自己撂在頤和園後湖,抹去自己的一切債務,這可不是什麽無產階級革命,這不過是個碰瓷。

 

所以,看《老炮兒》這部電影,就是一種作偽的感覺,雖然都是錢,可這是冥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