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的 攀枝花 一座鋼鐵和多種金屬的生產和戰略基地】

來源: 弓尒 2016-01-02 03:01: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32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6-01-02 03:46: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九六四年,紅五月,豔陽天。北京中南海,萬木競秀,湖光瀲灩。

西樓會議室主席台,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居中,緊挨他左右的是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他們都穿的中山裝。會議由劉少奇主持。

劉少奇撚滅煙頭,正了正身子,顯得嚴謹地說:“同誌們,我們今天召開的是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內容專門講三線建設。出席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各中央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計委、建委、經委、國防工辦主要負責同誌,到會人數六十二人。現在正式開會。首先歡迎毛主席講話。”

掌聲雷動。

 

毛主席正吸煙,揮手招呼大家止住掌聲,往煙缸抖了煙灰,說:“我們正式開會講三線建設這是第二次,非正式會議講,倒有幾次了,今天規模大一點,主要是請大家談。會後國務院、各部委、各省還要開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我現在不過是簡單開個頭。我們這個社會主義中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太平,現在是越來越不太平囉。前幾天,我們的解放軍又擊落一架美蔣的U-2偵察機。”他看著周恩來,“加上以前擊落的,一共有七八架了吧?”“八架。”周恩來說。

 

蔣介石逃到台灣不甘心失敗,在美國支持下十幾年來不斷入侵大陸領空偵察騷擾,“U-2”是其中最先進的美製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可在一萬三千米高空對陸地目標進行偵察。毛主席說的“又擊落”是指第二次,第一次是去年七月,均為我國第二炮兵部隊地空導彈部隊二營擊落,它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現代化防空科技能力,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中央首長還親自接見了以嶽振華為首的這支部隊."

 

毛主席繼續說:“不得了啊!RB-57D、RF-101、P-2V、這幾年又是U-2,無人駕駛,萬米高空,全是現代化高科技,一個比一個高,轉悠了我們二十幾個省市,旅遊麽?不打招呼不對嘛!所以我們隻能用大炮歡迎。現在是天上有飛機騷擾,海上有軍艦侵犯,蔣先生要反攻大陸,老和我們過不去;兄弟鄰邦越南被美國鬼子欺負;中印邊境也不太平;中蘇邊境,老大哥三兩頭製造摩擦。看來是東南沿海掀風浪,西麵北麵刮寒流,‘帝修反’‘海陸空’齊上陣囉!不搞備戰備荒,不搞三線建設不行呐!我早先和有的同誌開玩笑說,你們不搞攀枝花,我騎著毛驢去那裏開會,沒有錢拿我的稿費去搞,拿我的工資去搞。那裏有金沙江,雅礱江,附近還有大渡河,都是豐富的水電資源;還有幾十種礦藏,有五六十億噸鐵礦,夠開采多少年?煉多少鋼?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什麽都好辦了。反正攀枝花搞不好,我是睡不好覺的。現在,我們政治局的同誌都認識到攀枝花重要,三線建設重要,不僅要搞,而且還要加快速度。”

 

毛主席有力地揮了揮手,每一位與會者都感覺到他“加快速度”的份量。他叭口煙,杵滅煙蒂又說:“其實,最先說搞三線建設是富春和羅總長他們,我是受他們啟發的。他們說,在敵人突然襲擊的情況下,我們的問題相當嚴重。後來我和少奇、恩來、小平、陳雲、先念,還有幾位老帥討論,他們都有同感。我們的工業布局,從軍事角度看很不合理,很脆弱,我們麵臨兩個超級大國的夾擊。東北的重工業,完全在蘇聯轟炸機一個小時航程和短程地地導彈射程之內;華東華南的工業,幾乎都暴露在以台灣為基地的美國航空兵和航空母艦之下。我們的工業過於集中在沿海十來個大城市,這些城市絕大部分沒有有效的防空設施和防空措施,很難應對突發的現代化武器攻擊。還有核武器,更厲害呀!有人總拿它來嚇唬人。這不是故作緊張、聳人聽聞。克格勃會搞情報,我們沒有克格勃也能搞情報。前麵說的甚麽騷擾、摩擦,還有我們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可能後麵還要來大的。多大?對我們搞核襲擊麽?有可能!我們掌握有他們的動態嘛。我曾經說過原子彈是紙老虎,可那家夥一爆炸就是真老虎了,日本人不是吃了大虧麽?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喜歡玩火,不玩就不舒服,就要鬧肚子痛,腳杆痛,本質決定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哩!”

 

毛主席七十出頭,看去不過六十幾歲,精神矍鑠,聲音洪亮。他沒有講稿,三七開湖南腔普通話隨便說來,抑揚頓挫輕鬆自如,調侃而風趣。他端起茶杯喝口水,習慣地吮了吮嘴唇,說再抽支煙,拿起麵前的“中華”點上,深深地吸一口,又道:

 

“不過,我們不怕,天王老子也不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東條英機、麥克阿瑟,我們都較量過嘛;再大的戰爭也不怕,核訛詐核戰爭也不怕,我們馬上也會有自己的原子彈。中國人民敢於殲滅一切來犯之敵!但是,我們要把戰爭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吸取蘇聯衛國戰爭時的教訓,把工業都擺在歐洲,給德國人打得稀王八爛。我們不幹這種蠢事,不能把自己值錢的家當隨隨便便拿給別人糟蹋了,該藏的一定要藏起來,一定要加強戰備,加快三線建設。中央決定,早先西部的‘大後方建設’統稱三線建設;一二線的中央企業有些要搬遷到三線去,要擴張也擴到三線去。三線建設不是一般建設,是加強戰備,加強國防,同時也是基礎工業,它要有特權,從中央到地方,大家都要給它捧場;一二線的要支援人手、技術;東北的老工業、三線自身的老工業都要支援支援,拉兄弟一把。比如重慶是三線建設重點,也是老工業基地,鋼鐵、軍工、機械都有;新上的企業依靠老大哥的支持,搞起來速度就快得多。恩來說三線建設要什麽給什麽,我舉雙手讚成。三線建設是個大戰略,戰術問題很多,我也懂不了那麽多,還是請大家談吧。”

 

周總理發言,他肯定了毛主席的講話後,說:“同誌們,三線建設是毛主席、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加強戰備,逐步改變和調整我國的工業布局和結構,是我們今後幾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的基本方針。同誌們有的不一定了解三線的具體內容,我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簡單說,沿海為一線,中部為二線,陝甘寧、青、豫西、晉西為西北三線;雲貴川、鄂西、湘西、為西南三線,西北、西南叫大三線。還有小三線,指中部和沿海腹地山區。我們正在搞原子彈,取了個名字叫‘灰姑娘’,現在搞三線建設,我們叫信箱,叫指揮部。三線建設以西北和西南大三線為主要布局;以靠山、分散、隱蔽布點;以幾年前經濟困難時期‘大後方’停建下馬的企業為載體;以四川為先導;以重慶為重點;以攀枝花為中心;以鐵路建設為龍頭,尤其以成昆鐵路建設為重中之重……”

 

毛主席插話;“恩來,成昆鐵路現在進度怎樣嗬?”

 

“呂正操匯報說計劃進度正常,特別是鐵道兵負責的路段進展很快。但對自己內定的提前一年竣工他已經沒有信心了,說這條鐵路地質結構太複雜,環境又惡劣,能按時完成任務就很不錯。我曾說真提前一年了我請他喝慶功酒,看來這酒他是喝不成了噢!”周總理笑,眾人也笑。

 

毛主席亦笑道:“看來他這個鐵道部長也不好當嗬!修鐵路確實比打日本鬼子難,科學技術的東西太多了嘛。沒有把握提前也不要逼他,現在僅西南地區就有五條線壓著他,算上青藏鐵路西格段是六條,人家呂部長也隻有兩個肩頭呀。叫他盡量爭取就是,提前幾月是幾月,提前幾天是幾天。鐵路是先行官嘞,先行官就要盡量先行起來,那些沿線正在勘察的、籌建的、在建的,還有要搬遷去的項目,哪一個不是引頸企盼巨龍趕快騰飛呀。”

 

周總理繼續講話。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國家計委主任餘秋裏、建委主任穀牧也先後作了發言。大家還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形成多項決議。會議開了五天。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發生過一次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那是不願做亡國奴的人民追隨國民政府遷都四川重慶,蜜蜂婆子的爺爺就是那是帶領全家跋山涉水來到重慶的,據說當時有2500萬人來到四川、雲南、貴州。30年代其中有中國所有著名大學聯合而成立的“西南聯大”地質學家常隆慶初探發現攀枝花礦藏到60年代“三線建設”,經曆了30年漫長等待攀枝花市開始建設。這場新的建設大潮移民400萬,國家投資二千多億經曆三個五年計劃時期,80年代後期國際形勢根本改變,戰爭沒有出現不等於再不會出現。“三線建設”雖然進行過一些調整,關停和遷移部分錯誤的選點和項目,但是攀枝花市建設證明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

 

 

自1958年大躍進,特別是1959到1961年的大饑荒後,毛澤東不直接參與經濟工作,恢複農業生產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中共中央曾設想1966年到1970年的“三五”計劃是調整和恢複國民經濟。在1962年2月的“西樓會議”,陳雲提出“三五”計劃要“解決吃穿用”。3月28日,周恩來在第二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要地位,按照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次序來安排經濟計劃”。1963年初,由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等8人組成中央計劃領導小組,研究編製長遠國民經濟計劃和“三五”計劃問題。講“解決人民的吃穿用”作為工作重點。

但是在1964年5月10日國家經委領導小組向毛澤東匯報“三五”計劃的初步設想時,遭到了毛澤東的反對。他說:“第三個五年計劃,原計劃在二線打圈子,對基礎的三線注意不夠,現在要不上,後六年要把西南打下基礎”。

他強調農業,國防工業是拳頭,基礎工業是屁股。“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毛澤東指出,在分配投資時,要重點考慮基礎工業,國防工業,然後才是農業。

1964年5月,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毛澤東說:“第一線是沿海,包鋼到蘭州這一條線是第二線,西南是第三線。攀枝花鐵礦下決心要搞,把我們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是不行的,要準備上山,上山總要有個地方。”

196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開討論“三五”計劃的中央工作會議,毛澤東指出要采取緊急措施加快攀枝花工業基地的建設。軍方認為當時的國際環境有可能爆發戰爭。而中國當時的工業布局過於集中在前線。

1964年5月總參謀部作戰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當時工業過於集中,14個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約60%的主要民用機械工業,50%的化學工業和52%的國防工業;大城市人口過多且集中在沿海地區,易遭空襲;主要鐵路樞紐、橋梁和港口碼頭,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所有水庫,緊急泄水能力都很小,易造破壞 。三線建設,就是試圖改變這個麵貌,在縱深地區,即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包括湘西,豫西,鄂西)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後方工業體係。

1964年7月15日,毛澤東對周恩來、彭真、賀龍、羅瑞卿等說:“如果材料不夠,其他鐵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條成昆路。”“應該把攀枝花和聯係到攀枝花的交通、煤、電的建設搞起來

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挑起並誇大與北越的武裝衝突。美國出動第七艦隊125艘軍艦和600餘架飛機,開始全麵介入越南戰爭,導致越戰全麵升級,並延燒到包括北部灣和海南島在內的中國南部地區。北部灣事件迅速導致“三五” 計劃從“解決吃穿用”為開展三線建設。

 

由周恩來牽頭,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主持三線建設的日常工作,薄一波副總理和羅瑞卿副總理兼總參謀長兼國防工辦主任協助。196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以加強對整個西南三線建設的領導。1965年3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批複》同意以李井泉為主任,程子華、閻秀峰為副主任。後來彭德懷、錢敏任西南三線建委副主任。成立以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為主任的西北三線建設委員會和中南局書記王任重為主任的中南三線建設委員會。1965年9月14日,國家計委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報送《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簡稱《匯報提綱》),最終確定了“三五”計劃以三線建設為主要任務。

 

即使在三線建設方針確定之後,關於是否會發生戰爭,三線建設是否必要黨內一直有爭議。1965年11月13日,毛澤東在天津考察時詢問當地負責人:“大三線建設,小三線建設,會不會浪費?”地方負責人答:“不會的,就是敵人不來,從經濟建設上說,也是有用的。”毛澤東聽了很滿意。事實上,三線建設一直受到當時國際形勢的影響。

 

出於國防的考慮,三線建設項目遵循“靠山,分散,隱蔽”的選址原則。這個原則原本是文化大革命前由周恩來等人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提出來的,用以指導部分機密性高的軍工企業選址。但後來成為一切三線企業的選址要求。而且這個要求也在不斷朝著更加極端的方向發展。首先在“靠山,分散,隱蔽” 的基礎上,提出對於某些敏感企業,“必要時要進洞”。後來就直接變成“靠山,分散,進洞”,即“山散洞”。大量項目被迫打洞,造成大量損失。由於時間倉促,很多三線企業遵循 “邊設計,邊施工,邊生產”的原則。毛澤東和周總理不可能 對每一個地址的選擇都事必躬親,下麵辦起來,走偏差 走極端,造成了一定成度不必要的的浪費和損失。

三線的戰略決策是絕對正確的,重要成果是主要的, 三線建設不是也不可能是 十全十美的,教訓要反思總結記取,大盤要肯定。

 

 

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作出了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在中國中西部的十三個省、區進行一場以備戰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工業和交通建設,即“三線”建設。這是新中國處在各種強大外來勢力包圍下,舉全國之力所進行的一場盛大的自強運動。“三線”建設,凝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的戰略眼光與構思,使新中國有了安全的戰略後方,也在客觀上造成了新中國第一次對西部的開發。 做到即使在核戰爭情況下也打不爛、炸不垮 所謂“三線”,是按戰略地位把全國地域劃分為前線、中間和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三線”。

 

“三線”地區位於中國腹地,該區域離海岸線最近點也在700公裏以上,距西麵國土邊界約上千公裏。“三線”地區四周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呂梁山等連綿的山脈作為天然屏障,在準備打仗的特定形勢下,“三線”地區是理想的戰略大後方。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周邊局勢嚴峻。在對中國的一係列威脅中,手中握有核武器的美蘇對中國威脅最大。麵對威脅,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書記處討論“三線”建設的會議上提醒大家: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他不無憂慮地說:“現在,工業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戰備。”他批評中央主管工業的負責人:“沿海搞這麽大,不搬家不行!……四川、雲南、貴州是‘三線’,都搬去嘛!”他同時提出“中國也要搞一點原子彈”。他將搞原子彈也合並到“三線”建設這一大框架之中。從中可以看出,“三線”建設處於毛澤東戰略決策的核心地位。 毛澤東是著重從戰爭,特別是打核戰爭的角度來考慮“三線”建設布局問題的。他看到我國東北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基地,全部在蘇聯核打擊範圍之內,沿海工業城市也處在美蔣航空兵力的打擊範圍之內。一旦戰爭爆發,即使敵方不使用核武器,我國大部分工業基礎也將被摧毀。而西部地區則居於蘇聯和美蔣軍事火力打擊之外(當時,無論是蘇聯還是美蔣的武器裝備,都還打不到西部地區,特別是打不到西南地區)。 根據毛澤東“三線”建設的構想和中央的部署,“三線”建設的企業要適應現代戰爭需要,遠離大城市,分散布點。做到即使在打核戰爭的情況下“三線”建設的企業和項目也打不爛、炸不垮,成為能長期支持戰爭的牢固的後方基地。

 

黨中央、國務院先後確定西南“三線”建設由李先念、周恩來具體實施領導。許多重點項目放在四川,部分項目放在貴州和雲南。 “三線”建設從1964年至1980年,曆時16年,其核心時間段為1964年至1972年,橫貫了“三個五年計劃”。

在“三線”建設中,國家在主要的13個省、區的中西部地區投入了2052.68億元巨資,涉及60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重建、搬遷、合並,整個工程規模空前。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西部成功爆炸,在“三線”建設史上寫下了最濃重的一筆。

 

按計劃,從1964年起,中央先後把在沿海的一些工業企業向西部、西北部轉移。當年和以後幾年的新建項目也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區。到1965年,中國的戰略資源大多已向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區轉移完畢。 在“三線”建設期間,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知青、解放軍官兵和成千上萬人次的民工建設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他們露宿風餐,肩扛人挑,用了十幾年的艱辛、血汗甚至生命,建起了星羅棋布的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他們在西部紮下了根,奉獻青春甚至生命是他們留給曆史默默無聞的注解。 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覺 攀枝花鋼鐵廠,是西南“三線”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

 

1964年5月至6月,在中央工作會議討論全國第三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暨國家安全等問題時,毛澤東在不同範圍內多次講話,提出對全國地區要作一、二、三線設防的戰略決策。他說:“攀枝花鋼鐵廠還是要搞的,我們的工業建設要有縱深配置,不搞,我總是不放心,打起仗來怎麽辦?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覺。”

 

早在 1958年春天成都會議時,毛澤東就批準了建設攀枝花的設想。在隨後幾年間,經過對西昌、德昌、米易、攀枝花幾個地區的比較,認為攀枝花地區蘭尖鐵礦最容易開發,應當先開采。而寶鼎煤礦就在鐵礦附近,可以就地供應,加上又有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沙江水可資利用,實在是一個建廠的好地方。而西昌地震烈度係數大,太和礦儲量雖豐富,但開采難度比較大,水源也比較緊張,所以決定舍西昌而選攀枝花。 但攀枝花地區沒有平坦的地方,建一個150萬噸的鋼鐵廠,起碼要具備5平方公裏的廠址,而這裏連1平方公裏的平地也沒有,這就成為一個大難題。但我國的技術人員是具有創造性的,他們在金沙江邊上一個叫弄弄坪的山坡上,左測量右比較,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要在2.5平方公裏的山坡上,依山勢設廠,采用台階式布置,把一個大型鋼鐵廠建在狹窄的山坡上,這在世界鋼鐵工業建設史上也是無先例的。攀鋼後來被人們稱為“象牙微雕鋼城”。

 

1965年冬,攀鋼基地建設進入高潮,已投產的電力不能滿足需要。為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戰爭,經國務院批準再建一座水電站。上級要求再建的這座電站要依山、靠水、隱蔽。承建該項目的建設者們憑借堅強的意誌曆時4年,在大山心髒鑿出了一個底麵積為22419平方米的洞室,安裝了兩台5000千瓦的高溫高壓雙水內冷發電機組,建成了國內罕見的地下電廠。前來視察的彭德懷好奇地問:“這是火電廠,冒出煙,目標暴露了怎麽行?”技術人員回答說:“電廠沒有高大挺立的煙囪,煙塵通過埋設在地下的涵洞將煙氣運送到了山外,由多個排煙口釋放,不會暴露目標。”彭德懷連連點頭說:“‘三線’建設就是為打仗做準備的,平時考慮周全了,戰時就會少流血。”

 

1970年7月1日,攀枝花鋼鐵廠第一座高爐流出了鐵水。

1974年從礦山到軋材,基本建成了第一期年產150萬噸鋼的大型鋼鐵基地和煤、電、鐵路、建材的全部配套設施。

再後來,曆時近20年,攀枝花兩期工程全部建成。最終在一片荒涼幹熱的河穀間,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鐵路用鋼、釩製品、鈦原料和鈦白粉生產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工業城市———渡口市(後改為攀枝花市)。

 

“北有大慶,南有攀枝花”,它們都是在國家最困難時期(大慶在三年困難時期,攀枝花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最艱苦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建設起來的。兩個大項目的建成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怕任何困難的最偉大、最寶貴的精神。 主席同意,修建成昆路使用鐵道兵修 1964年秋天,“三線”建設拉開了帷幕,以四川為中心,眾多與國防相關的工程紛紛啟動。

 

四川“三線”建設頭三年的最重要項目就是“兩基一線”建設。“兩基”就是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和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基地,為戰時軍工生產的核心。“一線”就是修建成昆鐵路幹線。它的建設,對於改善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建立機動靈活的戰略大後方,開發西南地區資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甚至被提升為關係到整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 毛澤東高度重視成昆鐵路建設,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周恩來在總參謀長羅瑞卿關於鐵道兵工作的一份報告上批示:“修建成昆路,朱委員長提議,主席同意,使用鐵道兵修。”於是,中央軍委決定調遣鐵道兵5個師,擴編到18萬人,參加成昆鐵路大會戰。隨後,又有大批部隊及民工加入,一時間,30萬人的築路隊伍迅速集結,施工全麵展開。 成昆鐵路建設使我國的鐵路修建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人類在險峻複雜的山區建設高標準的鐵路創造了成功的範例。 成昆鐵路穿越地質大斷裂帶,設計難度之大和工程之艱巨,均屬前所未有。沿線山勢陡峭,奇峰聳立,深澗密布,溝壑縱橫,地形和地質極為複雜,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曾被外國專家斷定為“修路禁區”。而成昆鐵路的修築,堪稱世界築路史上的輝煌奇跡。 成昆鐵路所經地區,由於受曆次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有500公裏位於烈度為7度到9度的地震區,其中8度到9度的有200公裏。沿線各處僅隨時可能爆發的泥石流溝就分布有249道,分布長度約740公裏。滑坡分布有183處,危岩孤石、淤泥軟土、崩塌、滑坡等隱患全線總共達830餘處,平均每1.3公裏1處,是中國沿線災害最多也是最密集的一條鐵路。 為跨越地形障礙,成昆鐵路全線建有橋梁991座,總長為106.1公裏;開鑿隧道427座,總長344.7公裏,其中3公裏以上的長隧道9座。穿越全線最高點小相嶺(海拔2244米)的沙木拉打隧道全長6379米,是當時全國最長的隧道。1992年5月,國際隧道學術會議在成都舉行時,成昆鐵路被各國隧道交通專家稱為“地下鐵道”,堪稱“世界一大壯舉”。

 

今天,從曆史角度看,雖然成昆鐵路是作為國防“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而誕生的,但實際上,它所起到的作用遠不止是備戰。

一位社會學家評稱:成昆鐵路和攀鋼建設至少影響和改變了西南地區2000萬人的命運,使西南荒涼地區整整進步了50年。

“三線”建設是一筆寶貴的曆史遺產 曆時16年的“三線”建設,不僅為新中國構建成覆蓋三分之二國土的戰略大屏障,而且對中國國力的提升發揮了巨大作用。客觀上改變了我國工業東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狀況。

 

從1964年到1980年,“三線”建設共建成了了成昆、湘黔、襄渝、川黔、貴昆、青藏(西寧至格爾木段)等鐵路幹線,使整個西北、西南地區建成了交通網。同時配合鐵路建設,還建成許多公路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西部地區交通運輸落後的狀況。 在鐵路交通建設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諸省的工業進行全麵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備的鋼鐵、能源、有色金屬、電子、化學、機械等重工業體係,奠定了西部今天的發展基礎。其中一部分成為西部的脊柱,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鋼鐵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葛洲壩、劉家峽等水電站,六盤水、渭北煤炭基地,川西核工業基地,四川、江漢、長慶、中原等油氣田,重慶、豫西、鄂西、湘西常規兵器工業基地,湖北十堰中國第二汽車廠、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鍋爐廠等製造基地,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這些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布局。 在國防科技工業方麵,形成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以成都為中心的航空工業基地、長江上遊的船舶工業基地以及以綿陽為中心的國防尖端科技研製基地,足以為現代化軍隊提供種類齊全的武器裝備,形成了堅固的戰略大後方———大西南成為“中國的避難所”。 此外,“三線”建設也造就了不少優秀人才,如“文革”期間分配到劉家峽水電站工作的胡錦濤、分配到湖北十堰二汽工作的王兆國等一大批幹部。

 

1991年1月26日,劉華清在國務院“三線”辦第八次成員會上對“三線”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4月,江澤民在視察“三線”建設重點項目攀枝花鋼鐵公司、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西南物理研究院後指出,從當前國際形勢來看,特別是海灣戰爭之後,我們對“三線”建設的重要性應當有進一步的認識。總的來講,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的這個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攀枝花市:自然資源

 

攀枝花礦產資源豐富,有鐵、釩、鈦、煤、石灰石、白雲石、粘土、石墨、苴卻硯礦石、矽藻土等。其中,釩資源占全國62.2%,居世界第三位;鈦資源占世界11.6%,居世界第一位;中壩石墨礦床基本囊括南方所有石墨資源,為中國第二大石墨礦床。矽藻土尚未得到開發。攀枝花鐵礦的朱家包包、蘭家火山、尖包包3個區段已建成年產1350萬噸釩鈦磁鐵礦的大型露天礦山。

攀枝花位於金沙江、雅礱江匯合處,水力資源非常豐富,具有開發梯級水利的優勢。在雅礱江上建成的3300兆瓦二灘水電站已經持續穩定地為全國各大電網輸送電力達十年之久。

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達2500多種。珍貴稀有動物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種:牛羚、雲豹、豹、白尾梢紅雉、四川山鷓鴣。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0種。國家重點保護的一級、二級珍稀瀕危植物14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攀枝花蘇鐵舉世稱奇,成片生長,達10多萬株,且年年開花,雌雄競放,與恐龍、熊貓一並被譽為“巴蜀三寶”。

 

成長數據:

1958年,531地質隊提交了第一份《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勘探報告》;

1965年2月,中國第一個特區——攀枝花特區成立;

1970年7月1日,鋼鐵基地煉出了第一爐鋼;

1987年1月23日,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2008年,攀枝花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27.6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96.31億元;

2005年10月,新鋼釩成功進行股權分置改革;

2007年10月31日,四川第一爐約5噸重的海綿鈦出爐,標誌攀枝花鈦產業全流程全線打通;

2008年,“中國釩鈦之都”花落攀枝花,至今全市擁有釩鈦企業達數十家;

2009年8月,攀鋼曆史上氧化釩產品年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攀鋼和攀宏釩製品廠分別一舉成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產釩企業和單廠產能最大的釩製品廠。

 

(資料來自網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說毛不懂經濟的才是不懂真正的經濟 -三笑- 給 三笑 發送悄悄話 (137 bytes) () 01/02/2016 postreply 09:08: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