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在興十四村:六十年艱苦奮鬥演繹黑土地傳奇

沂蒙精神在興十四村:六十年艱苦奮鬥演繹黑土地傳奇

[提要]甘南縣興十四村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裏處,西臨內蒙古自治區,是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移民響應黨中央開發北大荒號召組建起來的移民新村。

 
 

當年開荒時居住的草房。(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當年開荒時居住的草房。(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當年開荒時所用的農具。(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當年開荒時所用的農具。(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興十四村現在的村貌。(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興十四村現在的村貌。(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齊魯網齊齊哈爾7月28日訊(特派記者 李淼)在黑龍江省西北部,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裏處的甘南縣興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移民響應黨中央開發北大荒號召組建起來的移民新村。

  從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的“三無村”到年總收入實現15.2億元的現代村,50多年來,來自沂蒙山區的幹部群眾,在這片黑土地上艱苦創業,努力建設美麗家園,讓沂蒙精神在這裏生根發芽,結出了累累碩果。

  初到“三無村”:無房 無地 無樹

  初到興十四村的428名村民中,隻有36個人留了下來。

  回憶起初到“北大荒”的經曆,村支書付華廷格外感慨:“1956年3月,山東省響應黨中央號召向黑龍江省移民26000多人,開墾北大荒。其中,臨沂縣洪瑞區和湯河區的56個村中有428名村民響應號召,自願報名來到甘南縣興十四村。”

  “剛到興十四村時,是一望無際的荒原,地上插著一麵小紅旗,還有一根木頭橛子,上麵寫著‘興十四村’,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的‘三無村’。當時由於條件太艱苦、太惡劣,有90%以上的移民返回了山東老家,最後,隻剩下8名共產黨員帶領著親朋好友、大人孩子共36人留了下來。”

  1956年—1970年,是興十四村艱苦創業、過苦日子階段。

  齊魯網記者了解到,1957年和1958年,臨沂縣又相繼有92名投奔親友的“掛鉤戶”來到興十四村,加上最初留下的36人,這128人成為了興十四村最早期的“拓荒者”。

  “留下的這些人住的是用葦子和苫房草搭成草窩棚,晚上冰冷潮濕,四麵透風,冬天零下40多度,凍得睡不著覺,早晨起來,全身、滿臉,連耳朵眼兒裏都灌滿了沙土;吃的是甜菜渣子、豆皮子、草根,用8斤玉米麵蒸出了240個窩窩頭,每個窩窩頭二兩重,隻有二錢糧食。”付華廷回憶。

  就這樣,他們用人拉犁、用人拉車、用人拉滾子壓場,開始了墾荒種地。興十四生產隊頭八年一分錢沒看著,連買張郵票的錢都沒有,在全縣是有名的生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

  艱苦創業:村民自己動手組裝拖拉機

  1970年,付華廷當上了村黨支部副書記,用人背肩扛買回零件,組裝了興十四村第一台拖拉機;1972年,鄉親們推選付華廷當了村黨支部書記。一上任,他就向鄉親們發誓:就是拚上身家性命,也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決不讓一個人掉隊,決不讓一戶受窮!

  1971年—1978年,是興十四村靠苦幹求發展階段。初步發展機械化、水利化,發展多種經營,搞畜牧業養殖。 

  在此期間,他帶領大家利用得天獨厚的草原資源養殖東北細毛羊,從養羊開始,形成了養牛、養馬、養羊、養鹿等“十三養”!賺到錢後,為了多開荒、多打糧,千方百計地多買拖拉機、改造農機具,初步實現了機械化。針對興十四村沙包地“跑風漏水”的情況,又全村動員,打井、修河堤、改良土壤,冬天冒著嚴寒打井,兩頓飯都在地裏吃,一天能挖7方土。1976年,全村耕地實現了初級水利化。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初步實現機械化、水利化後,付華廷發現想真正富起來必須走工業化的道路,走產業化的道路。

  於是開始在村裏辦起了小酒廠、小油坊、罐頭廠等五小工業。1983年籌建了甘南縣興十四乳品廠,1985年8月12日投產,日處理鮮奶10噸,當年就贏利65萬元。1988年,他們開始籌建年產600噸甜蜜素的甜蜜素廠,1989年4月1日投產。1990年進一步擴大產量,年產量達到2000噸,年收入在2000多萬元。1994年,他們當年考察、當年設計、當年施工,僅用了5個半月時間,就在年底建成年產3000噸的檸檬酸廠,年收入3000多萬元。1996年,他們利用檸檬酸廠的廢料玉米渣和農作物秸稈,又建起了年產量5萬噸的節糧飼料廠,年收入2000多萬元。2000年10月,在齊齊哈爾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20萬噸澱粉糖廠,年收入1億多元。他們用了短短的二十年時間,就使興十四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走上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快車道。

  現代農村:農民也搞資本運營

  多年跑項目,搞經營,付華廷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僅靠自己攢錢辦企業,一半會兒幹不起來,僅靠貸款辦企業,那也是傳統的經營方式。於是他又認清了一條路,就是搞資本運營,搞股票上市,搞招商引資。

  2002年9月16日,華冠科技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家農業板塊上市的股票。自2002年起,開始大膽嚐試搞資本運營,進行收購和兼並。2005年5月10號,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產業園引進建設了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工程、綠色食品生產等一批大項目,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的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他們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給村民建設了136棟花園別墅,村民還享受新型合作醫療等10項免費待遇。
  
  2008年至今,興十四村處於發展的第五個階段,全村現代化大農業、產業化項目、小城鎮建設以及旅遊等第三產業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2年,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總資產達到18.1億元,同比增長20.7%;總收入實現15.2億元,同比增長25.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億元,同比增長55%;利稅實現8800萬元,同比增長19.7%;年人均純收入6.58萬元,同比增長22.8%。

  “依托農業機械化和農田水利化,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實現現代化大農業;依靠科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化;同時吸納剩餘勞動力,帶動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通過一、二、三產業項目的迅猛發展,加快人口聚集,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這是付華廷的發展思路。

  這一發展思路,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發展思路高度一致,實踐證明,興十四村已經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市情的城鄉一體化道路。

所有跟帖: 

+1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4/2015 postreply 09:58: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