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兒子對話李政道兒子:我們的頭要比150年前還低

來源: 東坡學士 2015-11-17 07:13: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243 bytes)

下崗工人兒子對話李政道兒子:我們的頭要比150年前還低

 

來源:破土首發  2015-11-17 10:08   點擊:480次 

【破土編者按】改革開放初期以前,超過40%的教育精英是工農子弟;改革開放中後期,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有產家庭。這是李政道之子李中清教授最近的研究成果。知識是沒有邊際沒有階級的,這句話是句廢話。底層孩子進入高等學府到底要經曆多少艱難?每個底層孩子都有相似而不同的故事。

下崗工人兒子對話李政道兒子:我們的頭要比150年前還低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兒子,香港科技大學的李中清教授對精英教育的階層傳遞感上了興趣。最近,他公布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過去的150年中,中國的教育精英,即受過良好教育、最具優勢的職業群體有四個階段的轉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廢除科舉之前,超過70%的教育精英是官員子弟,來自全國各地的“紳士”階層;

1906—1952年,超過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專業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區;

1953—1993年,約超過40%的教育精英是來自全國的無產階級工農子弟;

1994—2014年,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各地區的有產家庭,與特定的重點高中。”

報告還表明,21世紀以來中國的精英大學中來自農民家庭的學生比例與人數均有下降,在自主招生體係中這一轉變更劇烈。但在普通高考體係中,來自藍領階層家庭(農林牧副漁水利生產人員)的學生總體比例則相對穩定。而以蘇州大學為例,幹部子弟的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轉變,越來越多的幹部是商業或企業幹部,而非傳統認為的行政管理幹部。

擁有資本優勢,就擁有了教育優勢,幾乎成了當代社會的常識。很多人說,中國當代的教育公平水平滑落到了150年前。

破土查到了六年前的一個數據:在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農民與農民工、產業 與服務業員工家庭子女就讀 “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和22%,而就北大這樣精英學校而言,2013年,北大新生中隻有14.3%的學生來自於農村。同時,有學者對無錫某職業技術學院2007、2008級1250名學生的家庭階層進行了考察,發現該高職院校學生大都來自社會較低階層,父親職業屬於農民、個體工商戶、工人的約占總調查數據的65%,母親職業屬於農民、無業、失業、半失業、個體工商戶的約占總調查數據的70.9% 。精英學校的門為誰打開,一目了然。

底層孩子到底差在哪呢?

小剛來自一個西南邊陲的“四五線”小城市,爸爸原來在銀行裏當保安,媽媽是紡織工人。90年代中期,父母都雙雙下崗了,現在隻能在菜市場租個攤位賣豬肉。和他的許多同學比起來,他是努力而且幸運的,因為他最終考上了大學,雖然也不是什麽重點大學,但畢竟不是留守兒童的命運。

“我是我們高中成績最好的,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卵用。”小剛說,“即便是在我們小城市,一個人應去哪所學校上學,根據的是其所屬的學區而定。但是,重點學校的房價往往都高不可攀,在我們那個小城市,學區房的房價也要7、8千一平米,隻有當官的或者是很有錢的人才能在買得起那裏的房子。我們家不算有錢的,不過也不算最差,但隻能到這樣的學校讀書,畢竟,到重點中學要交借讀費,我們交不起。”就這樣,窮人在城市拆遷和遷移中被“趕”出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主城區,其集中的郊區和貧民區幾乎沒有重點學校。

小剛也有在重點中學的朋友,是媽媽原來工友的孩子。“她成績也不錯,上了‘自費線’(重點中學在招生時都有高、低兩個錄取線,達到高錄取線的隻需要繳納政策規定的學費,而達到低錄取線的學生需要以“捐助”或交納“擇校費”等形式才會被錄取),她媽媽還是努力花了一些錢讓她進了重點中學。但是她也沒法像更多她的同學一樣,花更多的錢上輔導班,成績也是一般般,分數沒有比我高多少。”小剛說。

城市中,重點高中集中了更多的社會上層子女,有數據表明,重點高中來自精英階層的子女比例是城市非重點高中的 1.7 倍,是重點高中內下層階層子女的 1.6 倍,在非重點中學中,來自下層的學生比例最高。如果將社會群體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社會階層,高層家庭的子女約 62%在重點中學學習,而低層家庭的子女恰好相反,約 60%在非重點學校就讀。即在不同的高中,學生家庭背景的趨同性在增強。

但就算底層有運氣好的孩子,聰明、勤奮、成績好,真的就能脫穎而出進入重點大學學習嗎?另一個數據又要震驚你:從進入高校時的錄取線來看,有一項對某學院 2000 級新生的一項調查表明,父親的社會地位不同,大學生入學的實際錄取分數是不一樣的,農村子女入學的實際錄取分比幹部子女的錄取分高約 20 分,工人子女的實際錄取分比幹部子女的平均分要高出約 4 分。從大學生的學科專業的分布來看,也越來越具有階層的屬性。上層社會的子女更多地選擇了熱門專業和藝術類專業;而工人、農民等低階層的子女選擇冷門專業的更多。原因通常與高考層出不窮的加分政策相關。

當教育成為商品和市場的時候,自然是錢多的就能買到更多,進而成為教育精英,毋庸置疑。李政道是商人的兒子,在近百年以前,經過這樣的階層傳遞,他的兒子也同樣成為了教授,中國的教育卻依然沒有變化,甚至,在對教育市場“無微不至”的開發之下,如今底層要成為教育精英,要走更為艱難的路。下崗工人的孩子尚且如此,更多農民工的孩子呢?他們或許隻能進職校,早早地成為新一代工人吧,繼續為精英教育出來的老板們打工吧。




http://groundbreaking.cn/shehui/guoji/4418.html

所有跟帖: 

政府應為家庭困難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助學金 -天愚- 給 天愚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07:25:44

這個數據有點莫名其妙. -花椒- 給 花椒 發送悄悄話 (1931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09:01:35

大學生入學的實際錄取分數是不一樣的,農村子女入學的實際錄取分比幹部子女的錄取分高約 20 分……屬實? -安雅雲- 給 安雅雲 發送悄悄話 安雅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19:48: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