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嗩呐
這篇原來準備寫“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史”,不過既然網友提出了人均壽命變化這個課題,這屬於醫學統計學的範疇,也算和醫學有點關係,我先就這事說幾句。
實際上我需要回答的有兩個問題:
1、中國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到20年後的70歲是不是真的?
2、如果是真的,原因是什麽?
類似的問題我還遇到過:
1、60年代的大饑荒死了四千萬是不是真的?
2、如果是真的,原因是什麽?
本人雖然嬉笑怒罵,冷嘲熱諷,但骨子裏卻很認真。對於各種小道消息,我的態度是不聽、不傳、不信、不引用。凡是我提出的證據,都是板上釘釘的東西,比如40年代研製青黴素,我用的是Nature雜誌的資料;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是人民日報社論和國外學術雜誌的論文;伍連德獲諾獎提名,是諾獎官方網站的公開資料;衣原體之父的證據我用的是世界眼科學會的金質獎章;全麵落實《廢止舊醫法》的事實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正因為如此,在跟帖中提出有份量的爭論並不多。隻是和合網友質疑清朝進士伍連德的國籍,我馬上出示了諾獎官方網站的公開資料,上麵清楚地寫著“China”,他又追問推薦者的國籍,我沒有回答,因為我知道,這樣下去,“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典出《毛主席語錄》)”。最有趣的是“他妹妹的”網友,我寫這個係列主要就是他的“毛主席帶領開發青黴素”引出來的,可拙作出來後,他小人家跟沒事人一樣,沒任何反應。我怕人家忙,或者咱比不得老蘆,文章進入不了人家的慧眼,特地到他的主貼下麵說了這事,到現在也沒見有什麽反應。而且我觀察了一下,他並不忙,招招這個、惹惹那個,是個找茬打架的主,也不知為什麽沒理我這碴。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三年自然災害”這檔子事。
就拿1959-1962年的“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來說,我看到的有N個版本的數據。我看其中比較靠譜的還是所謂國家解密檔案,而且能相信的隻有這個,其餘的都是估算。所謂解密檔案就是2005年2月、7月,中央政治局二次討論,對1959年至1962年的檔案,下達命令解封。但遲至9月中旬才正式執行解封命令。這是因為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雖然收到解封命令,但有諸多清規戒律的限製手續,如規定要專業部門對口,經省委宣傳部核準,省政府新聞辦、人事部門核準;並規定解封檔案材料一律不作新聞、政論、宣傳用途;還規定獲準審閱解封檔案部門、人員要登記備案,還嚴格限製在廳局級或以上幹部,等等。
這裏的數字是:五九年至六二年期間,合計全國餓死3748.8萬多人。
據說這是由於自然災害、蘇修逼債和政策失誤等綜合原因所致。
自然災害肯定是不錯,但問題是能有多大影響。在1959-1962年三年期間,從甘肅到廣西這些鬧災的地方一定會有自然災害的發生,但中國畢竟不是馬爾代夫,絕無任何可能這麽大麵積、如此嚴重旱災同時發生,這與冤死竇娥許下的第二個願望“六月下雪”的發生概率差不多。
蘇修逼債也確實存在,因為這三年期間,我們確實出口了一部分糧食和肉類。例如在山東、甘肅等省出現嚴重糧荒的1959年,中國派出了以彭德懷為團長的軍事代表團訪問東歐,在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總理烏布利希希望彭德懷替他轉達並爭取一下,要中國向他們大幅度增加肉食出口,使東德人均肉食量能在年內接近七十公斤。彭德懷聽後沉默許久,說“轉達是可以辦到的,但能否爭取到滿足你們的需要,我看是很困難的,你也不要抱過大的希望。”。這次對話後來成了彭德懷百口莫辯的“罪名”:在國外攻擊汙蔑中國大好形勢。這些為滿足東德人民和蘇聯人民“人均肉食量能在年內接近七十公斤”而出口的糧食和肉類,是不是統統算成了蘇修逼債,我沒看到出口糧食和肉類的具體分類,不敢肯定。
至於政策失誤,那絕對存在。除了大躍進瞎折騰,地裏糧食沒人管,造成經濟損失以外,也與戶籍製度限製了人們的自由有關係。沒有了流浪討飯,沒有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剩下的就隻有就地等死。“流浪,流浪,整日在關內流浪”(典自《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雖然曲子悲傷了一些,但這就是為何有統計說,中國曆史上大饑荒發生的次數不少,但曆朝曆代餓死人口的總數都到不了這個數。而且那時候人們確實是老實膽小,地裏的糧食打下來以後馬上就給收走,老百姓餓死也不敢動。我們老家從1962年以後就沒有再餓死過人了,原因是允許人們“搶地”。也就是凡是荒地都可以自己種糧食,包括路邊、地頭,房前屋後。其他地區怎麽個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
關於49年以前的人均壽命,恐怕就永遠是個爭論的話題了。因為無國家統計數字可利用,所有的數字都是推算。因為老蔣連三大戰役都搞不掂,根本沒時間去做什麽“全國人口普查”。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解放前(49年以前)中國人的人均壽命不大可能是35歲,我的依據有以下兩條:
一是90年代初,廣西衛生廳的統計學專家遊金生老先生發表了論文《從生命統計史料看解放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該論文獲廣西科協優秀論文二等獎;合作課題《1937-1987年廣西人口壽命動態分析》獲1993年中國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這等於都是國家認可的科研成果,他在論文中提出,解放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應該是47歲左右,而不是通常所說的35歲。這可不比老蘆在網上胡說八道,人家衛生部三等獎可是國家級的成果,按現在的標準可以破格提拔教授,晉升一級工資或獲得一次性獎勵2萬元。
http://www.zgmyw.net/definepage.asp?id=528
二是1957年,統計學專家李光蔭根據北京市的人口死亡登記資料編製了北京城區1950年及1953年生命表,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官方公開發表的第一個生命表。根據該作者的計算,1950年北京男性平均壽命為53.38歲,女性為50.22歲。這些數字在宣傳建國以來偉大成就經常引用,是國家承認的數字。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1401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振奮人心的報道:我國的人口平均壽命與解放前相比,幾乎增長了l倍。1935年,南京市人口平均壽命39歲;1949年,全國人口平均壽命約35歲;1950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壽命為52.1歲;1957年11個省、市、部分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達57歲;1981年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已達68歲;1991年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為69歲。
http://www.lzry.com.cn/expert_reminds.asp?id=2147
1949年北京市人口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呢?全國人口平均壽命約35歲,北京稍高些,最多也就是37歲吧。
1949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實際上在樓子上原話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雖然現在有人不同意,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不過是“換了個體位”,但新中國成立的時間是在1949年國慶這大概沒什麽疑問,盡管當時雲貴川、新疆、西藏什麽的還沒有解放,江姐、小蘿卜頭們是在國民黨的監獄裏聽到的消息,20年後又住進了共產黨的監獄。
1949年北京市人口的平均壽命是37歲,1950年就成了52歲!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什麽樣的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就換了個體位,一年的時間人均壽命就增長了15歲!可能嗎?
這就是我們的醫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