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6日 星期二 雨
◎10月5日北京時間下午5點半左右,一道驚人的消息橫空爆出,中國中醫研究院85歲高齡的屠呦呦研究員,與愛爾蘭和日本兩位科學家,同時獲得2015年生物與醫學諾貝爾獎。
◎屠呦呦1971年10月4日,經曆了190多次的失敗後,從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得到靈感,在實驗室中終於從青蒿葉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製率。幾十年來,這種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反諷的是,現年85歲的屠呦呦在大陸境內被稱為“三無學者”,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更無中國兩院院士頭銜。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研究成果40多年在國內未獲認可。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表示:“這麽長時間得不到公認,我想,對任何一個科學家來說,都會覺得不公平”。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對中科院的挑戰,而且,也是對中國科學研究的反思。清華大學魯白教授說:目前中國院士製度是利益導向,而不是榮譽製度。是權力、利益、人際關係的交織的產物。屠呦呦必需通過諾貝爾獎才證明中國院士製度的根本缺陷,而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像屠呦呦這樣優秀的科學家,被中國的人才評價體係所埋沒?這個,誰也不知道。
◎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曾描述屠呦呦的率真直言:“她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或個別談話也好,她同意的意見,馬上肯定;不同的話,就直言相見,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 她(屠呦呦)平時沒有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所以落選院士,而獲得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