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誤人子弟】

來源: 尋找無罪 2015-10-04 02:10: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764 bytes)
市場【誤人子弟】



在偶然的情況下,我【回想】起我之前的財經分析,及財經新聞,而發現,市場一直存在著【被誤解】甚至扭曲的【盲點】


因我發現,雖然一直聽到國際社會關於各種各樣的【市場波動因素】


或者關於什麽地緣政治風險,或者什麽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歐元貶值與其各國量化寬鬆策略實施等等等


但是所有的一切【市場預測】,或市場觀察,或市場評論都是【來源於】一個——基本軸心的錯誤,甚至可以說“像刻意扭曲”的【本質報導】


一切的市場風波或市場風險其實都出自於——關於全球經濟增速的下行壓力,與世界通縮風險加劇之間的關聯性——這樣一種【隱蔽敘事】


您們是否已經注意到【這種地雷區的隱蔽視角】


可是,請——有理性的分析的您們去【回想】整個從1997年到2008年我們時常聽的所謂【金融危機】的本質意義,其中——最簡單的形式是什麽?——關於【信貸泡沫】的破裂


其實你們應該會明白


之前信貸泡沫與經濟增長快速之間的關係,其實是與【通貨膨脹】有聯係的

那麽按照【簡單的推理】,不難就想到——信貸泡沫“破裂”之後,金融市場所【遺留的】債務危機,會是通縮風險嗎?

信貸泡沫下的通貨膨脹,破裂之後其實應該是一堆的【壞賬了的通貨膨脹危機】


也就是說——上次金融危機所製造的通貨膨脹【率】,因為沒有解決與甚至沒有麵對——才是促成了幾十年的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根本因素


所謂【通縮風險】威脅論調,若仔細“探尋回想”,往往是與——經濟發達體的量化寬鬆政策執行,所謂的【貨幣競爭】,或者,亞洲經濟債務風險惡化——這兩種論述模式之媒體報導,相互聯係的


用人性化的日常話語來說,所謂的通縮風險,與經濟下行壓力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意指——


我才不管你有什麽生活壓力,或困境,我隻知道您【欠了】我很多的錢,而我也是需要錢的,所以必須【為我印鈔票還錢】。要不然我就到處跟別人說你其實沒什麽【本錢】還債,已經【像個破產人士】一樣的沒能力生活,隻有【一堆壞賬】,讓別人再也不相信你而借錢給你——隻剩下您自己去【找錢出來】幫你自己的債務問題



其實這就是貨幣量化寬鬆所謂計劃意義的【心聲】


量化寬鬆其實就是——叫別人【拿錢出來】幫忙自己“之前的”問題


而其中的“計劃”或“政策”,內涵就是所謂的——隻管(理)自己需要成長的錢,而不管別人“缺乏的”錢


在以上日常話語中


所謂的——我隻知道您欠我很多錢,以及您沒什麽【本錢】還債——就是所謂,通縮風險惡化^O^


而所謂的——我才不管你有什麽生活壓力或困境,以及,沒有能力生活隻有【一堆壞賬】,使人不相信你的——就是所謂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O^


其實如果國家,與市場能夠【腦袋轉一轉】應該會聯想到,或洞察到


其實信貸泡沫,或相應的通貨膨脹其實不應【單純的】理解成——我們這裏有多少債務,欠了多少的錢

而也應該【同時理解】成——人家也缺乏我們自己的錢再消費,再投資與再生產


通貨膨脹其實並不是物價貴而上升的,乃是一個國家,或企業把自己的債務【加權分配】到我們的生活問題與其相關能力【花費分配】上

而債務就是,當別人借錢給我們的時候,別人也【等我們的收益】。



於是可以理解成——別人也欠自己的錢。甚至也【拖欠了】自己的等待與忍耐——投資風險的【風險】涵義就是,在時間中等待的回酬率


如此說來,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就意味著——不想管,甚至逃避以前的種下的【通貨膨脹風險】,隻考慮到別人有沒有【能力為你】賺錢,而催別人——趕快找錢出來幫你賺錢


這就如同以下生活時常發生的新聞


一個【賭徒】風風光光拿了家裏的錢,進入賭場【賺錢】,因很多錢而別人“讓你賺錢”。結果在某個時刻別人【再也不想】——賺您的錢,而設局了一個“牌麵”,讓你輸光光。您雖然可以在【賭場上借錢】,但是欠了太多次的錢,賭場的人就要您回家【拿錢還債】

結果你跑回家【伸手要錢】(QE),家人如果不給你錢的話,您就【發脾氣】(社會動亂或政治改革運動等等),結果你鬧出了【一條命】(股市震蕩,或匯率暴跌等等)

但你【鬧事】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您的家人——拿錢來幫你——繼續進入賭場,一麵還錢,一麵賭錢(所謂【投資】)


其實,我以前也有一個更好的比喻表達了,通縮與通脹之間關係的【本質關鍵】——


《 對市場發展的簡短猜想》

你們隻要懂得通貨膨脹率是如何形成的話,就能明白匯率波動,所代表著貨幣交易之間的【聯動性】。而我對通貨膨脹的理解,在我以前吃晚餐時有全新的認識

那時我母親煮了三道菜,全部都是“肉類”,雞肉魚肉豬肉。而雞肉是過夜,所以搞到最後,我隻喜歡吃魚肉,以及豬肉這道菜裏麵的【苦瓜】。剩下的我都不愛吃

可是當我吃到一半,或在吃的過程裏麵,我突然間明白了什麽叫通貨膨脹?因為【同樣三道菜】,我卻隻能“愛魚肉”,所以造成了——在我這邊【求不應供】,但是在我母親那一方卻發生【供不應求】哈哈

但是更讓我震驚的是,無論是我的求不應供,或母親的供不應求——我竟然沒有發現或忽略了,【還是三道菜沒有變】

這樣一來,為什麽母親的供不應求卻是一種通貨膨脹的現象,而我的求不應供卻變成了【資源短缺】(而現在在我這裏是表達了【通縮風險】的稱謂)了呢?

這種語言的理解,讓我看到語言的真實性,也讓我看到語言的詭異性

我之前一直強調的市場信息不對稱性,也許就表現在這種形式吧哈哈


從以上分析,衍生了這樣的問題


為什麽市場隻看到【現在的】通縮風險的【敘事格局】,卻洞察不到金融危機以來【之前的】通貨膨脹的【本質事件】呢?


另外,【難道】市場看不到之前的通貨膨脹危機?難道市場隻“覺得”或在意通縮風險,及其——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

如此這樣的【轉移視線】,是不是像國家的政治人物用社會上的某個課題,而轉移了眾人對自己的貪汙指控輿論的【政治模式】呢?

這也可以【側麵見證】了一個事實的洞察形式——市場就是“政治態”,因為市場需要“外交”來促進或促成了【金融化】的資本流動方向

舉兩個曆史事實。一個是關於石油戰爭之下美國,與中東之間的關係發展的曆史。這是我從網絡上搜尋過程中【綜合出來】的“個人知識”

另外一個是美國在幾十年來對全球金融戰略佈暑的曆史。是文章轉載的。

第一個曆史事實——
美國石油外交戰略


二戰時,全球石油供應短缺,美國在當時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二戰後,隨著技術的發展,全球範圍內開采了大量的石油資源,由於全球石油儲備分布的不平衡,世界產油中心由美洲轉移到了中東地區。中東的可探明石油儲備量增加了66%,達到56.48億桶,而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產油國的美國,可探明的石油儲備量隻有3.34億桶。

隨著美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日趨增加。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在十年內增長了4%,從1968年到1973年的五年中,石油日消耗量從1308.5萬桶增加到1687萬桶。為了保證工業上的競爭力,美國必須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國外廉價石油成了美國的首選,中東地區工業係統不發達,對石油的需求很小,所以石油出口成了中東的支柱產業,這正合美國的意願。世界並不總是平靜,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給美國的石油安全敲響了警鍾,1969年9月26日美國外交文獻的備忘錄,就可能的石油供應中斷進行了探討。專責小組報告中指出對外國石油資源的過分依賴不利於美國在戰爭或緊急情況下維護自身的利益,並指出了美國應當注意的有關對阿拉伯國家石油依賴的問題:一是阿拉伯國家可能會同時都切斷對美國的石油出口。二是阿拉伯國家有足夠的財政儲備來限製石油出口,同時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三是在可預見的未來,阿拉伯國家仍然是石油出口市場的主宰者。四是從阿拉伯國家進口的石油份額空缺不可能全部從西半球來填補。

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爆發於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為聲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埃及和敘利亞,對以美國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行了禁運,使得油價暴漲(原油價格由危機前的3.01美元/桶提高到11.65美元/桶)。這次危機長達5個月,導致了美國工廠倒閉、失業率增加、燃料緊缺、交通困難。這次危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OPEC對國際市場具有絕對的控製力。

石油危機的爆發,徹底改變了美國無需考慮石油安全問題的狀況。美國政府開始對石油問題持積極幹預的立場,這種幹預是全方位的,包括在內政方麵的措施和外交上的幹預與協調,而在外交上的措施從源頭上解決了能源的穩定問題

十月戰爭發生後,美國繼續援助以色列,致使沙特一改往日友好的態度,號召阿拉伯世界拿起石油武器,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實施石油禁運,美國對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政策也因為石油危機而發生了改變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的產油量和出口量對國際石油供應和國際油價的影響舉足輕重。能源危機後,沙特一直是維護市場穩定的領導者,在OPEC內部,沙特利用其作為主要石油出口國的地位操縱石油價格,除了在石油上的主導作用,沙特在伊斯蘭世界也承擔更加廣泛的義務,並在伊斯蘭世界具有相當高的地位。美國政府清楚認識到中東的和平進程,離不開沙特的支持,希望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起著主要的調解穩定作用。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到20世紀70年代是美國霸權相對衰落的時期,它在中東的外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這時,尼克鬆在關島講話時提出由“亞洲國家自己來處理”安全問題,將美國置身亞洲包括中東地區的事務之外,減少在亞洲承擔的軍事義務。這一時期,美國的中東政策是“雙柱政策”(TwinPillars),即將沙特和伊朗視為美國在波斯灣的主要夥伴,提供給他們大量的武器,使伊朗成為軍事支柱,起警察作用;沙特主要成為經濟支柱,通過運用其龐大的經濟誘導力量,起到穩定器的作用

美國通過武裝扶植伊朗和沙特,保證了對海灣地區的間接控製和穩定的石油供應。石油危機前,美國人沒有想到沙特人真的會對他們使用“石油武器”,一直以為與他們保持友好關係的沙特不會使用武器,沙特帶頭的針對美國的這次“石油禁運”給了美國一次“震懾”。這次石油武器的成功運用,大大提高了沙特的國際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即便是石油禁運解除之後,美國的能源供應依舊存在問題,美國急需調整能源政策和能源結構,以應對長遠的能源問題。石油危機期間,美國認識到了中東能源對美國的重要性,因此,美國調整在中東一邊倒地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而更重視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美國調解獲得了埃以、敘以協定,使得阿拉伯國家同美國的關係密切起來,而蘇聯在中東的實力在十月戰爭,和石油危機中被大大地削弱。

1973年11月8日,基辛格飛抵沙特,會見費薩爾國王,要求結束石油禁運,但是失敗了,基辛格並沒有說服沙特。同年12月3日,尼克鬆寫信給沙特國王,表示美國一直在為達成埃以協議努力。8日,費薩爾在回信中表示,隻有在以色列撤出阿拉伯土地並實現巴勒斯坦自治後才有解禁的可能。12月14日,基辛格再次訪問沙特,會見費薩爾,雙方在兩個小時的會談中,在解除禁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沙特國王對美國的處境表示理解。在基辛格這種穿梭外交的攻勢下,解除禁運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卻沒有真正解除,所以效果不是很明顯。

經過這次石油危機,美國清楚認識到了與沙特搞好關係的重要性。1974年3月沙特宣布結束石油禁運。美國總統尼克鬆4月訪問沙特,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訪問沙特的美國總統。美國希望通過與沙特建立特殊關係來帶動溫和阿拉伯國家推動阿以和平進程順利向前發展,利用與沙特特殊關係影響沙特的石油產量和價格;繼續在中東實施“雙柱政策”,在國際政治和地區安全領域更加重視沙特的作用,鼓勵沙特發展軍事實力,以維護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戰略利益。

美國為防止沙特再次動用石油武器,1974年6月,成立了“美國-沙特阿拉伯聯合經濟委員會”,通過這個委員會,美國與沙特在石油、貿易、政治、軍事等領域廣泛地展開合作。聯合經濟委員會的成立,對美沙特殊關係的建立起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麵,美國大量吸收沙特的石油美元,而美國財政部還允許沙特大量購買美國債券。1974年末,美國財政部與沙特貨幣署達成協議:沙特貨幣署可通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告知沙特關於美國政府的交易日期和數量及相關信息,隻要沙特貨幣署願意購買債券,它將處於不可競爭的優先地位

這樣,美國在實現美元回流時,也使沙特的資產回報率與美國的經濟興衰息息相關。另方麵,美國利用沙特急於改革單一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多樣化的迫切需求,支持美國的跨國公司積極參與沙特的經濟和國家建設,大舉投資沙特工業市場,使沙特經濟現代化進程對美國投資者的技術和市場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通過聯合經濟委員會完成了吉達等國際機場的設計建造和吉達、達曼的城市計劃,建成了延布和朱拜的石化企業、連接了延布和東部油田的輸油管、吉達和朱拜的淡水化廠等一係列大型工程

再者,中東局勢不穩定因素較多,沙特急於加強軍備的需要,1974年4月,石油禁運剛結束不久,美沙雙方決定擴大雙方經濟和軍事合作,6月簽署了正式協議。1975年1~2月,兩國又簽訂了一係列向沙特提供大規模軍事援助和進行軍事人員培訓的協定

1973~1980年,美國向沙特出售武器的金額共計340億美元,僅在1975~1980年,美國賣給沙特的武器裝備以及維修設備的價值就在150億美元以上,另外還有14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在“商品供應線”上。尼克鬆在20世紀70年代對沙特的政策主要還是實施援助,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石油資源的開發集中於中東,石油的運輸和提煉以及消費市場控製在非歐佩克成員的工業國家,主要是由美英等西方國家跨國石油公司主導。梅爾文·科南特曾指出,1973年的石油危機後,國際石油形勢出現的新要素就是“石油的開采集中於少數欠發達國家手之中。與此同時,當前能源地緣政治麵臨的挑戰是:在石油仍占據主導地位,且其位置被限製在一個地理區域的情況下,世界如何滿足其能源需求”

通過加強美沙關係,美國首先獲得了沙特對美國中東政策的支持,幫助美國走出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後阿拉伯國家極端排美的困境。從相互依存理論的角度來看,依賴如果是單方麵的,那麽依賴的一方一定是感覺到不安的;如果依賴是相互的,那麽兩者利益息息相關,雙方都有安全感,也就不會單方麵破壞規則。美國對沙特援助也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構建沙特對美國的依賴,把石油武器變成一種對雙方都有利害的雙刃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美國東移與中國西進:中美博弈下的中國戰略選擇(轉載)
來源: Twinlight 於 2015-05-03


克林頓是美國民主黨政府的總統,他是個非常厲害的政治家,它的能力很強,也很有政治手腕,也很有人格魅力,他是我在當今世界上佩服的人之一。那麽在他剛當總統的時候,美國政府有 二千多億財政赤字,他卸任總統時財政變成了盈利一千多億美元

克林頓政府時期主要目標是對中國和歐盟的——對付歐元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把剛剛誕生的歐元打得快不行了,2000年10月,歐元跌到了0.82的曆史低點,如果克林頓繼續當下去,說不定歐 元就解體了;他對中國也是戰績顯赫,通過台海危機逼迫中國按照美國的標準加入WTO,讓中國的經濟按照美國的規則進行了。那時候美國隻差控製中國的金融,應該說那時候美國是比較強大 的時候

但是,“911”事件之後,小布什政府陷入了反恐的局麵當中去,用了大量資源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去反恐,放鬆了對中國和歐洲的遏製。這時候歐洲、中國、還有俄羅斯都陸續恢複元氣, 開始挑戰美國。歐元成長迅猛,一度歐元的發行市場份額都超過了美國。中國也是一種綜合的挑戰,對美國形成了一種新的壓力。俄羅斯也在挑戰美國的政治權威,最典型的是“斯諾登”事件

2008年美國為什麽發生危機?因為當時小布什一定要打伊朗,導致石油價格漲到147美元一桶。同時美國逼中國人民幣升值,帶動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兩個通脹之下,形成了美國的通貨膨 脹,引發次貸危機。那麽同時歐元分流美元的流動性,導致美元金融體係開始崩塌。本人在2005年底就預測了美國將要發生金融危機

奧巴馬上任之後,我們明顯看到美國在迅速擺脫小布什那時候的沼澤,重新回歸克林頓的路線。尤其是2011年5月份,美國擊斃本拉登之後,他主要目標轉向對付中國、歐洲和俄羅斯。從美國 自身而言,美國也是采取一係列措施進行救市,首先拯救銀行和股市,再接著拯救財政係統。由於其利率極低、股市屢創新高推動了科技創新和企業融資、實施了再工業化、能源獨立革命大 獲成功,推進TPP等,美國的競爭力得到再造

我講一個具體的情況,美國的石油過去是對外高度依賴的。在2006年的時候,美國對外石油依賴還有60%,由於美國實施了近海石油開發,尤其是油頁岩氣革命的成功,在2015年美國的石油對 外依賴度已下降到了21.3%。其實美國現在的能源基本上可以自給了,這非常了不起的轉變,美國的天然氣價格非常便宜,隻有歐洲的1/5,中國的1/7

對外是美國先利用希臘跟高盛做假帳引發歐債危機,使大量歐元流到美國;他也成功說服中國,救美國就是救中國,讓中國買美國大概2億美元債券和資產,幫助美國複蘇

之後美國在政治上重返亞太以遏製中國;挑動擴大烏克蘭危機。烏克蘭是俄羅斯和歐盟的結合部。這個矛頭是指向俄羅斯和歐洲的。目前美國經濟率先複蘇的情況下,退出了 QE,準備加息。一切條件具備了。主要目標是中國,也包括俄羅斯和歐洲。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周期率,那麽, 根據這個周期率及美國人借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現在輪到中國了。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 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 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而過去十年裏,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 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麽,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岩島爭端之後,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 窮,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鑽井平台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港“占中”事件。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去年5月,我陪國防大學的政委劉亞洲將軍到香港 去考察時,已經得知“占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什麽 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麽?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去年年初,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 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隻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 直到去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布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占中”爆發。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岩島、981鑽井平台、香 港“占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 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 國。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結果直到現在,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水,也就一直沒有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舉著加息的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麽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就在一棵樹上吊死。在推動香港占中的同時,美 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烏克蘭。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 會。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隻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 一桃殺三士的理想目標。於是,一場貌似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實現了: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借機收 回了克裏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製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 壓力。

美國人為何這樣做,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其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 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製裁俄羅斯的結果,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裏撤出。據有關數據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 手設計得逞了。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回流美國。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實現了,但第二 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數據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複蘇。而寧願 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

這是其一。其二是中國政府在去年宣布了要實現“滬港通”,全球的投資人都熱切地 希望通過“滬港通”,在中國撈一把。過去西方資本不敢進入中國股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進行嚴格的外匯管製,寬進嚴出,你可以隨意進來,但是你不 能隨意出去,所以說他們一般不敢到中國來投資中國的股市。“滬港通”後,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掙到錢後可轉身就走,於是上萬億的資 本滯留在了香港。這就是去年9月之後,也就是香港“占中”開始直到今天,“占中”勢力及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罷休,總想卷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因美 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