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術心態或“新聞解構”再探討美國加息

來源: 尋找無罪 2015-09-14 02:09: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634 bytes)

以學術心態或者“新聞解構”再次探索美聯局九月加息的概率

 
 
當女人因為壓力大而發脾氣,並且摔壞東西,基本上沒有人會漫罵那女人不成熟,或辱罵女人是流氓
 
可是當男人同樣壓力大時,如果發脾氣,甚至摔東西,說話囂張,那一般人會【看不起他】,說他實在不成熟,像個小孩子,甚至辱罵他是流氓哈哈
 
其實【市場的預期】,或市場分析也是跟以上生活矛盾“類似”。例如當股價激烈波動時,人心慌慌,新聞也會【趁機】大肆篇幅報導,然後市場紛紛要求各國的政府采取貨幣政策“拯救”股市等等
 
然而,當市場同樣【傳出】了世界經濟已經陷入了“通縮風險”時,雖然常常牽動著股市,債市,匯市,但仍然【隻是擔憂】,卻沒什麽任何的“批評輿論”,並沒有市場評論要求各國采取措施【拯救】通縮,反而隻是【首先】關注通縮對股市,或匯市的波動——但是,對其中【社會生產力】的“萎縮”,同樣是——按兵不動
 
同樣的,當新興市場被【市場評論】為具有通縮風險時——通常都是用債務佔比GDP的“比例”不斷增加這市場評估【來威脅人】哈哈——然後緊接著市場要求這些新興市場降息或者“市場預期”新興市場的貨幣貶值以便促進風險的降低,和提高出口配額
 
然而當中國今年連續四,五次降息或降準時,【所有的市場】隻一貫的報導——中國加入了全球貨幣貶值行列之中——要不然就以如同“中國威脅論”的【潛意識論調】,報道說中國的降息引發了世界經濟進入了貨幣貶值競爭的行列之中
 
其實以上兩種評論沒什麽本質不同的【敘事形式】,永遠是針對中國的市場政策。從哲學心得而言——當兩種,相近的,語言結構在【交叉使用】的時候,即使“意義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指稱】,卻由於我們的“說話語音”不斷重複,並且在諸如在報紙評論這樣的【語境上】已經從交叉使用——異化成——混合使用的【實用主義操作行為】,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語意同化效應
 
這就如同你們現在——不斷重複——【效果,效率】,直到千篇多以上,我肯定,【念久了】您們會絕對混淆了效果與效率之間的意義不同,反而——在腦神經疲憊操作中——把兩者本質不同的“概念”化作了,同等質,同等量的【語言形式】
 
看來要陷害一個人太容易了哈哈——因為人【隻利己】而太容易被欺騙了(欺負與瞞騙)哈哈
 
同樣的原理,難道您們沒有【印象的】發現——每一個新聞傳播所謂的諸如市場分析,市場觀望,市場預期等等的【陳述句】時,猶如西方模式般的“戰爭論調”,來表達對貨幣政策或股市,或匯市,甚至債券市場等的【擔憂】,或“批評”嗎?
 
綜合起來看,市場的這些擔憂或者批評,在我看來,骨子裏其實就是市場的——多管閑事。就像人一樣的【嘴巴壞】哈哈
 
於是我們就能曉得,為什麽當中國人民銀行大幅度【貶值】人民幣的中間價時,之後的股災幾乎所有的市場論調都隻是【集中批評】中國的人民幣貶值“引發了”全球股災這樣的【統一敘事】模式——好像人民幣貶值是不該有,或者出現的【市場政策】
 
可是股災過後,當【市場的預期】同樣擔憂——其實是厭惡——那美聯局九月加息時,為何市場隻是表現了【放話】,請求美國多加的考慮所引發的市場風險——卻沒有像對中國的市場政策那樣的【炮轟】,甚至否定?
 
看來人哦。。。。唉?!。。。。【欠揍的】。
 
 
(一)
 
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之後】,全球股災。現在“市場的預期”也擔憂美國九月加息。在我追蹤這過程,油價卻返回了40美元或45美元的水平
 
在這連貫發展的【複雜效應】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去詮釋以上陳述形式中,具有連貫作用的那個【之後】的發生原因
 
從學術而言
 
每個原因,一定是因果關係嗎?
 
每一個發生,都是具有原因的嗎?
 
所有的發生,一定來自於因果關係嗎?
 
市場的運作,一定會有【發生】嗎
 
市場的規律,就是市場的原因嗎?
 
市場,是否一定具有因果關係嗎?
 
即使市場是【各種關係】,每一個關係必然,必須發生了因果關係的市場連續性效應嗎?
 
市場的連續性,一定是市場的因果關係嗎?
 
美聯儲九月升息話,到底是市場的預期發生作用,還是隻是一種具有原因的【市場的關係】?
 
可是以上一連串的問題的結果,我卻領悟到——
 
投資既然有風險,那在風險的遊戲之中,沒有(真正的)關係,或者原因,或者“問題”——有的隻是您的獲取利益,或機會的【概率】,和我們【對市場】的預期
 
您的概率,加上您的預期,決定了您的問題,也引發了您對市場的【關係】
 
然而另外一個層麵,您對市場有了預期,市場也同樣是——對你有預期的哈哈
 
相互預期的結果,市場的預期已經不重要了,您的預期也是不重要了哈哈——這就是市場為什麽到處充斥著【對衝策略】哈哈
 
以上的【綜合論述】也能反映為何市場總是“有激烈競爭”的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人民幣貶值與全球股災的【關聯性】,
 
其實應該是【小過】——
 
全球股災,與其之後油價回升之間的“關聯性”
 
這是因為。。。。
 
當市場傳出,人民幣貶值是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放緩時
 
市場的“無賴”卻忘記了,人民幣貶值之前,中國的,甚至全球的,經濟已經【放緩】了
 
當市場認為人民幣貶值加速了全球通縮風險時
 
市場也忘記了,人民幣貶值【之前】,就已經被市場傳出或者“評估”說什麽希臘債務風險已經反映了全球通縮風險的嚴重性
 
更何況,希臘債務風險嚴格說隻是全球通縮風險的【一個影子】,而在此之前,市場的評估或“預期”已經敘事了——關於全球通縮風險,全球貨幣貶值,與亞太地區債務率上升等等——這三者之間的【基本框架】
 
甚至是,當市場在分析人民幣貶值將衝擊著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和金融市場的動蕩時
 
市場的“毀謗”真像個【自閉症兒童般的】忘記了自己“早前”就提到了——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已在油價蹦跌,及其隨之而來的【銅價】也暴跌下,已造成了“大宗價格”的曆史低位
 
另外,衝擊金融市場的,與其說是由於全球經濟低迷,倒不如說——是油價連跌,加上【美元強勢】,而造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走軟”,以至形成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可是問題的是——大宗商品市場其實就是【金融市場】的主要框架,或基礎。
 
因為都是以“期貨市場”的方式表現了價格市場的波動
 
如果把金融市場,【簡化為】貨幣市場的話
 
那麽,嚴格而言,是【貨幣價值的波動】衝擊了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震蕩,然後“再循環”回到金融市場的定價權機製之中,而定價權機製也就是所謂的——貨幣價值波動的形成機製。
 
有了這樣的【金融循環】,才會有我以上文章的所有評論敘事的基礎視野觀察
 
這才會形成了,我寫文章動機的【金融背景】——沒有市場,我就不可能“想象”出我的財經分析
 
於是乎,所謂的人民幣貶值對金融市場的衝擊,隻是【喧賓奪主】的戰略罷了哈哈
 
因為不論人民幣貶值所造成的市場波動,或美國升息對全球貨幣貶值的衝擊
 
這一切【隻不過是】金融市場之中原來的“一種功能”的——部分關鍵的市場“形象”——而人,隻是在【操作功能】,以化作在市場上的【人為因素】罷了
 
從這個意義上論證
 
不論是“人民幣貶值—全球股災”這樣的關係抽取
 
還是“美聯儲升息—全球股災”的關係分析
 
它們的【波動功能】,隻是這金融市場價格波動中的“循環功能”的一種平行發生的【時間點融合】罷了
 
就好像天空下雨時,有時不同的【雨滴】會同時【落在同一個】水池一樣——然而即使同時落在同個水池,也會存在【不同的掉落部位】,或者,同個部位卻時間差不同所形成的【集中點】
 
所以。人民幣貶值,全球股災,與美聯儲升息之間,沒有所謂的是誰決定誰的【因果關係】
 
有的隻是
 
三者【同樣是】從金融市場中循環出來,又對金融市場【返回去影響】的一種——集合交錯綜合發生的幾何效應
 
也就是說——金融市場的循環衍生了大國的博弈,但大國的博弈也造就了金融市場的循環
 
所以我【有時候】隱隱覺得人民幣貶值,與美聯儲升息之間,如果從對股票,債券,與匯率的【同等質影響】而言,兩者卻往往是——協同合作“大過”博弈與競爭,甚至鬥爭
 
因為是“資本流通”決定了人民幣貶值
 
也是因“資本流通”決定了美聯儲升息的【預期矛盾】
 
如此,我們也可以形成這樣的推論或者【洞察力】
 
並不是人民幣貶值對股災影響
 
也不是美聯儲升息對股市影響
 
實際上,是人民幣與其美元之間的貨幣價值的【協同性競比】,形成的——對油價下跌的“作用”,而首先不是其影響——
 
才導致了,兩種貨幣間的匯率波動才【傳導到】股票與債券的價格
 
原因是容易推理的
 
油價的波動反而證明了,油價本身就是【資本流通】
 
人民幣與美元【同樣是】作為資本流通,而對價格市場“波動”
 
於是【這樣三種】資本流通都“集中的”在金融市場的循環功能中,必然發生著——是貨幣價值的波動主導了油價的波動
 
因為正如在金融市場的【基本循環】之中,貨幣價值的波動形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的市場波動
 
這就形成了——人民幣貶值,與美元走強之間的匯率關係,【協同】在油價波動上的話
 
必然【引導了】油價波動,傳染到股市與匯市的價格波動上
 
這也可以證明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美元走強,與油價走軟之間的關聯性,【代替了】曆史上美元與黃金之間,價格走勢上的【兩極化現象】
 
然而,人民幣貶值後,也影響美元升值的壓力。這也意味著市場上又出現了——美元強勢,與人民幣貶值之間的【兩極化關聯性】
 
如果把這樣的【市場模式】框架在油價走軟—美元強勢的關聯性中,
 
您們就能明白,為何我會覺得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關係,是與油價的波動【具有】協同效應的
 
因為如果“三種市場”僅僅由於追求著自身的【市場收益】,而——博弈
 
那麽今年的——市場波動——就不會僅僅是人民幣貶值造成的股災,或希臘債務風險所形成的歐元區通縮威脅——這樣【簡單的災難效應】了
 
三種市場的博弈,必然導致,甚至形成——價格的崩盤,市場的當機,股票的無交易性,債券的虛無
 
 
(二)
 
當我繼續追蹤跟美國是否九月升息的【相關市場波動】時,陸續發現以下的市場消息
 
第一,香港證監會已經連續向港股注入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據說是為了“抑製”港元的走強壓力
 
第二,以上信息過後幾天,市場就傳出中國已經不斷【拋售】美國的國債
 
第三,以上兩則【市場關注】之間的時間差之中,中國也提出了對A股的——熔斷機製。表明如果A股在某區間內大漲大跌至5~7%就必須暫停半小時(不知道我有記錯嗎?)
 
不過我比較【在意】港元強勢這則市場“波動”——因為以前我聽新聞或報紙,根本沒有聽過
 
不過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在整理三月份的星洲財經,發現其中有篇報導說,當時新幣走強
 
那在我的腦海中,從以前到現在的【市場秩序】竟然是
 
從美元強勢,到三月的新幣強勢,而【現在】卻是——港元強勢
 
這是【純粹的市場偶然】嗎?
 
因為香港與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兩個中心】(有意思)是與——美國——有“金融往來”的。即香港股市如果波動,勢必影響中國股市,以及東亞市場的波動
 
而【新幣】是與美元“掛鉤”的,如果新加坡的——金融(不僅僅是股市)——出現了狀況,或波動,也必影響東南亞市場,以至新興市場的波動
 
而亞太地區的市場,與其新興市場之間,其實是【有重疊的】哈哈
 
如果再配合考慮——美國戰略上是以南海問題為“牽引線”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就會洞察一個【格局藍圖】,亞太地區與新興經濟體之間,如何與其美國勢力,有所【牽連】,至少是某種的“關聯”
 
所以香港市場,在——美國是否九月升息的【預期】——這樣的市場波動之下,竟然出現了——港元強勢
 
這是一種——既偶然,又似乎必然的——作為市場動蕩中【諸多因素中的】,一個有著“模糊風險”的效應在起作用
 
不過我並沒有,或者【無意】采用中國威脅論的“市場意識形態”,猜忌美國的【陰謀論】
 
對於知識,我不愛甚至“厭煩”所謂的【對號入座】——因為我曉得知識是充滿——矛盾的。尤其是在人的【嘴巴壞】這樣的判斷基礎上來分析,更是如此哈哈
 
我隻是從——財經分析——的視野來觀察。
 
分析的基礎乃是。。。。
 
既然之前我的財經分析我都遵循著以【市場信息不對稱】,作為基礎原理
 
那市場波動中的【秩序並列】,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湊巧意外的必然性”的,但也或許是出於【計劃性】
 
而我所作的,隻是把——相似卻又有關聯性的【可能性】——排列在一起的,以提供一個,沒有知識意義的【知識性】而“全新洞察”市場隱蔽的動向,與未來發展
 
這也是【市場信息不對稱】給予我在財經分析之時,“解構市場”的市場自身的【啟示】——我可沒有什麽新的知識創意哈哈
 
然而港元強勢,也讓我在尋找市場的相關矛盾時,發現【更有意義】的事情
 
當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之後,一連串的市場報道中,我發現8月13日周四的星洲財經在名為<聯儲局不因人民幣改弦更張>這篇【轉引】《路透社》報導中,論述了。。。。
 
人民銀行的在匯率貶值行動中,“有助於人民幣匯率,與其它貨幣走勢一至。在聯儲局準備收緊政策之際,其他貨幣已經走貶。”
 
可是我在整理六月份星洲財經中,卻意外發現6月25日在《經常賬盈餘增,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強》的報導中,星洲財經卻表示
 
美國利率一旦上升,可能增加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壓力。隻有像韓國和台灣市場那樣,若【具有經常賬順差增加】,那其貨幣對美元匯率因而——維持強勢
 
這裏的矛盾非常突顯,甚至【激烈衝突】
 
又說,美國升息【之前】,亞洲的貨幣已經走貶
 
又說美國一旦升息,亞洲市場貨幣會進一步貶值
 
可又反映,美國利率上升【之前】,台灣與韓國這樣的“新興市場貨幣”,因為貿易經常賬的順差增加了,導致台幣與韓元【兌美元】的匯率,是——維持強勢
 
那麽,我【質問】市場——在此之前的各個市場的貨幣,尤其是亞洲與新興市場的貨幣,到底是貨幣貶值,還是各個貨幣兌美元都【維持強勢】呢?
 
可是另外諷刺的是——如果因為貿易經常賬順差,能使貨幣對美元維持強勢
 
但【之前】已經是——美元強勢了
 
那麽,在美元強勢的壓力,或壓製之下,【亞洲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有可能是——都維持強勢的嗎?
 
這樣豈不是可【想象得到】,全球貨幣都“同時”與美元強勢展開了——【協同強勢效應】了嗎?
 
可是這樣,為什麽早前市場說由於美元強勢,導致了新興市場的貨幣都出現了【貶值】呢?
 
這也無法解釋——美元強勢到底是指【美元也大幅度貶值了】呢?
 
還是指,美元匯率其實處在【曆史的高位】??
 
我們是否已經——把美元匯率與美元指數【混為一談】了呢?
 
當以上報紙讓我鉤化出【激烈衝突】時,同樣是8月13日星洲財經在轉載一篇報導時,也【更催化】了以上衝突的——高潮
 
當路透社表示,聯儲局希望人民幣貶值不會是一連串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開始,但人民幣貶值不大可能會分散聯儲局對國內經濟關注。美國經濟看來對加息的準備已經越來越充分
 
但《華爾街日報》卻報導,人民幣走弱意味美元走強,使美國輸入型通膨麵臨更大下行壓力,從而導致兩項因素都不利於聯儲局結束近10年來接近零的利率政策
 
哈哈。大人世界像個小孩子般充滿好笑又諷刺——因為一個擔憂人民幣貶值會牽動其它貨幣貶值,但另外一個卻【僅僅擔憂】人民幣貶值是壓製美元強勢的——走軟
 
一個認為美國經濟對升息的準備是越來越充分
 
但另一個卻由於【隻是考慮】美元強勢對美國市場的影響,而評論說不利於結束近十年來的——利率政策
 
看來,在【市場預期混亂】中,誰相信美國的利率政策——誰就是準備讓【自己】精神錯亂。哈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相信自己的貨幣購買力,而不是【匯率】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匯率其實與【貨幣購買力】完全沒有關係
 
匯率,反而更多的是【與股市】的收益,相互形成——市場關聯性
 
因為,資本主義體係從來就是追求無限的“利潤”,其【市場運作原理】就是——以利潤為基礎的
 
資本主義,從來“不關心”貨幣購買力的。而對消費人的關心,或者關係都是,來自對自身利潤的【憂慮】
 
所以,當人民幣貶值與股災形成了聯係時
 
當馬幣已經貶值到4.0以上,牽連到馬股動蕩時
 
我卻發現,我生活的處境,三塊錢的雞飯還是三塊錢。四塊錢的湯麵還是四塊錢。而搭巴士到購物廣場還是一樣【一塊錢】。水費與電費,一樣是三十多塊錢。衛生紙也沒有起價的哈哈
 
不要忘了——股市基本麵,完全脫離經濟基本麵的哈哈
 
除非當各國的政府都在媒體麵前,對社會公共宣布——將會調高油價,或者水電費
 
過不了幾天或幾個星期,外麵吃喝的【消費品】才會——跟著漲價哈哈
 
 
(三)
 
文章到這裏其實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論述任務。隻是補充,或增加一些知識性的,讓大家【深層思考】
 
當之前國際油價連續暴跌時,市場總是【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石油的供應都——供過於求
 
其實這是騙局
 
因為資本主義形成以來,都是以【供過於求】而循環發展的
 
其實想想也是簡單的推理——隻有是【供過於求】,資本主義才會有【利潤】的基礎創造
 
因為所謂的“市場”,實際上是根據了【供應】——來決定著社會生產的【需求】
 
有了社會生產的“需求”,才有人民的消費意義的【需求】——這本身就是反映市場的【供應原理】
 
也許在我們“模糊的常識”中,一路來都會認為。。。。。
 
供過於求,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而【求過於供】,也就是需求多多但“來不及供應”,反而是【昂貴】的代名詞
 
然而,隻要我們想到——資本主義是以【利潤】衡量“生產的需求”,就能曉得——其實是,利潤推動資本生產的【供過於求】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本來就是推動了【供過於求】的市場情況——否則什麽叫作,資本家以生產的【剩餘價值】為原則??
 
所以,是資本主義【創造了】市場的供過於求,才創造了“市場的利潤”
 
對於資本主義生產而言——供過於求才是,也才能【創造】不間斷的——利潤
 
看看以下的評論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中國研究《資本論》者看中國情況:zt:金融泡沫急劇膨脹的市場經濟就是債務膨脹經濟 2015-09-01
 
來源: 青鬆站 於 2015-08-31 21:46:14 
 
社會生產的本質不同,不在於生產什麽,也不在於交換什麽,而在於怎樣生產即生產方式的不同。生產方式的不同決定經濟基礎的不同,經濟基礎的不同決定社會製度的不同。
 
“在商品經濟中,由於貨幣債務的存在,庫存必須要變現才能體現經營成果,但這要依賴於消費者的購買,即消費需求是唯一的最終需求,投資需求是為更多的貨幣利潤”
 
“加杠杆,經濟增長;去杠杆,經濟衰退。如此周而複始,也就是經濟周期,其內在的推動力即為債務,一句話,市場經濟乃為債務拉動”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剩餘價值規律,沒有利潤,生產就不能持續,就總是在周期危機中進行 ,而“消費需求是唯一的最終需求”,資本主義生產又總是供大於求!不僅商品供大於求,甚至資本也供大於求!最後供大於求的資本在股市裏沉澱下來,並且在股市裏越滾越大,以致引發 資本主義最後總危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對於市場自身的【運作機製】來說
 
資本主義的“供過於求”,才是【昂貴的】代名詞
 
而,求過於供,才是市場對【廉價】的意識。——這也是資本主義對【市場通縮風險】的恐慌
 
因為——太過廉價的需求,就是太過廉價的“利潤”——這會導致市場無法繼續【花成本】運作下去的基礎
 
更何況,太過廉價的產品,是沒有剩餘價值規律的生產效應,隻具有了【最低成本】的——無限製造,與複製性“連環生產”。
 
這樣反而會導致【市場沒有競爭】
 
另外一方麵
 
如果你們注意新聞,或者報紙,就會【記得】,每當市場表達了股市或匯率在上漲,或下跌時,都會用——下降或上升了【xx基點】,或跌至xx.xx點水平——這樣【術語】
 
那所謂的“基點”或者股市上的“點”,代表什麽含義?
 
我後來【憑著興趣】上網找了google搜索,結果。。。。
 
基點(Basis Point,BP)是指衡量債券或期票利率變動的最小計量單位,1個基點等於0.01%,即1%的百分之一。基點經常被縮寫為“BP”。
 
基點的內涵
  外匯牌價小數點後應當采用多少位數字,可以任意確定的
 
  在具體的匯率標價中,小數點後的最後一位數通常被稱為基點(point)或點(pip)。
 
  在匯率標價中,一個基點是指US$0.0001或1/100的美分。在US$1=¥122.50的匯率標價中,一個基點是指¥0.01或1日元的1/100。
 
基點價值[3]
  基點價值(price value of a basis point,PVBP)是一個在實踐中廣泛使用的衡量債券價格彈性的指標,也稱為基點美元值(dollar value of all 01,DV01),其含義是相對於初始價格,如果市場要求收益率上、下波動1個基點時,債券價格的變動值。由於一個基點值很小,所以在定義中,忽略了1個基點的變化是上升或下降,並認為二者沒差異
 
  其實基點價值隻是久期的一個特例,其特殊性無非在於收益率的變化值為1個基點,而不是100個基點。如果知道債券的久期,也很容易計算出其基點價值。例如當收益率為10%時,其價格為589.658 9美元,當利率變為9.99%時,其價格為590.113 5美元,相差0.454 5美元,以久期計算,則為589.658 9×0.000 1×7.707 8=0.454 4美元,相差很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以上描述中,您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辭匯】
 
第一,衡量債券,或期票【利率】變動的最小計量單位
 
第二,外匯牌價小數點後可以任意確定的
 
第三,在實踐中廣泛使用的衡量債券價格彈性的指標,也稱為基點美元值(DV01)
 
第四,相對於初始價格,【如果市場要求】收益率上、下波動1個基點時,債券價格的變動值。
 
原來就連股市上的【點】,都是與債券和期票“利率”相關。也原來債券的【彈性價格】,與匯率標價,和市場的——收益率相聯係
 
並且,基點【可以任意的】
 
以及——以市場的【收益率】為“基準”
 
隻要是【如果市場要求】
 
看來,匯率上的基點,或股市中的點都【統一】在——如果市場要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