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反映了你的標準

-------有什麽“用”? “有用”成了判斷標準。

人的每個判斷都有一個標準,每個體係都有一個標準,在這個體係之內,這個標準是絕對正確的。但超出這個體係,這個體係內的標準就不是絕對正確的。

要命的是,任何一個體係的標準都不能成為絕對的標準。

比如說,一個周歲兒童判斷的標準是“好吃”。一切東西都被分成好吃和不好吃兩類。

但對五歲兒童來說,就要再加上一個“好玩兒”。

對於一個成人來說,就要再加上一個“有用”。

看起來,成人已經超越兒童太多了。

但實際上,在大自然麵前,在宇宙裏裏,成人的判斷標準還可能跟兒童的標準差不多。人的所謂“用”是什麽?對人來說意味著什麽?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麽?

如果都要看“有用”,那麽藝術有什麽用?宗教有什麽用?更甚一點兒:“有用”這個標準有什麽用?生有什麽用?死有什麽用?

無論人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該發生的事情都要發生,都在發生。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智慧的用就在於讓人有機會跳出功利的用,來審視一切必然與自然,來審視一切有用與無用背後的心理機製。這是真正的智慧之學,反觀思維,突破思維之學。而西方所謂的哲學,則多數是利用思維,被思維利用的思學。

有用與沒有用,就看你的著眼點是什麽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