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閱兵有感

來源: huijinzhiling 2015-09-03 17:09: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46 bytes)

此文始於93大閱兵前夕,忙於生活瑣事許久,然時逢此等盛世,本著無論如何也得摻和一腳的決心提起筆來~~即便拋開武器裝備方麵的進步不提,僅從其它幾個方麵來看,此次閱兵也注定將創造新的曆史。這將是新中國首次在國慶節以外的日子舉行閱兵,是首次有外軍方隊參加的閱兵。而考慮到未來2019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習大大也注定將成為毛時代後第一位先後主持兩次閱兵的國家領導人。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漫長的抗戰過程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寫了一半的抗戰係列,有空時會續寫完成。隨著各方代表於1945年9月2日在密蘇裏號上簽下名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畫上了句號,而9月3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身份後來也陸續為海峽兩岸官方所認定。盡管如此,我相信直到此次閱兵浮出水麵以前,很多國人其實都對這個日子毫無概念。多年來,大陸官方連正式公開地談論這一日子都十分罕見,更不用說大張旗鼓地紀念了,而談到反日、抗日,我們聽到得更多的幾個日子往往是9.18、7.7和天皇宣布投降的8.15“終戰紀念日”。理由倒也不難理解,畢竟今日中國大陸的合法政府與70年前代表中國簽字接受日本投降的昔日政府間有著那樣一段延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恩怨情仇。回顧我們從小學習的曆史課本,大陸對於那場戰爭中的國民政府的描述,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慢慢演變為“國民黨政府實行片麵抗戰路線,共產黨實行放手發動群眾的全麵抗戰”,再到今日的“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盡管仍不免受政治局限性的束縛,但儼然也是在日漸走向客觀。此次破天荒將閱兵選在9月3日這天,不僅出於對日外交的考慮,更是從兩岸統戰工作的需要出發,在向海峽對岸釋放善意的同時,隨著大陸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兩岸實力的日益懸殊,也表現出了空前的自信和要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心。相較之下,台灣方麵則顯得很小家子氣。通常在兩方交往的過程中,往日吃虧的一方總是顯得更加難以釋懷,而今時1弱小的一方又不得不對潛在的和平演變充滿警惕。在兩岸互動中同時兼具這兩種身份的台灣會有今日種種敏感的反應,便也不足為奇了。連戰的訪華,不妨更多地看做是個人情感的表達,是出於在他擔任國民黨主席的那些“最困難的日子”裏,大陸給予連宋和國民黨的支持所表示出的一種回報與感激。

說實話,光是閱兵這個事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麽太多值得著筆之處,尤其本人曆來不是什麽唯武器論者,諸如某個型號的新飛機新坦克又提高了某項技術指標之類話題,不過是業餘軍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更何況和6年前的閱兵相比,此次並沒有什麽真正432時代意義的新裝備登場。現代戰爭,決定勝負的既不是誰的飛機飛得更高更快,也不是誰的坦克愈發皮糙肉厚,而是包括情報、指揮、投送、後勤等綜合實力在內的較量。具體到戰場上,比的既是誰能先發現對手、瞄準對手、攻擊對手的同時防止對方發現自己,也是考驗哪方能夠憑借數據鏈技術有效指揮每一個作戰單位的同時盡最大可能幹擾敵方的指揮,而這些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閱兵式能夠體現出來的。因此,寫到這裏時,本來是要轉而開始吐槽的,但上午看過閱兵式後,仍不能免俗地心潮澎湃了一把,便也決定多寫幾句。

99年大閱兵時,本人有幸在現場感受熱烈氣氛的同時印象最深的便是坦克方隊伴隨著大地的顫抖迎麵而來時那種懾人的巨大壓迫感。那一刻,想起半個多世紀前的戰火中,那些麵對滾滾而來的鋼鐵洪流和鋪天蓋地的槍林彈雨屹立在殘破戰壕中的猛士們,除“英雄”二字外,無以描述。雖然這樣的話聽起來似乎有“主旋律”之嫌,但確是那一刻的真實所感。

回到今年的93大閱兵,我想,這個世界上,能把一個方陣中行進的幾百號人練得像一個人P出來的特效一樣整齊的,恐怕除中國之外,再無可能。其實相比於那些算不上最最先進的鋼鐵怪獸,更打動我的是那一名名參閱軍人展示出來的精神、一名名現場觀眾表現出來的興奮和打開網頁一名名同胞網友文字間所躍動的激情。要我說,這些才是這次盛事真正的積極意義所在。“勞民傷財”的背後,是以習大大為代表的這一代領導核心,借此次“人造”盛事,實現了一次對民心的凝聚,也對動蕩中的軍心實現了一次重要的凝聚。

說完這些,大好的日子我也還是要借機說點不那麽“順耳”的話了,不愛聽的可以就此略過。時世不易,閱兵盛事宛如給整個社會打下的一針興奮劑,短時間內無疑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作用,但再熱鬧的全民狂歡過後,人們也還是要很快回到朝九晚五中來,如果日常生活中麵對的種種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甚至愈演愈烈,隨著時間的流逝,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最後留給人們回憶的,恐怕隻會是一場勞民傷財的視覺盛宴。

縱觀當代領導層,高舉中國夢大旗,外交上強勢出擊,內政領域大舉整肅吏治,各項改革此起彼伏,一時間個人威望幾至頂峰。今日之中國,亂象與危機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確實需要強勢人物重整河山。然而另一方麵,似乎新中國的領導層在經曆了相對務實的第二三四代核心之後,又在某種程度上重回了充滿浪漫理想主義色彩的道路。各種高大上的盛典與工程此起彼伏的同時,一方麵對內運動式反腐+暴力救市,另一方麵對外強勢四麵出擊,高調宣示中國價值觀與目標。國家戰略往往由時勢的發展所左右,沒有解放初30年奠定的各項基礎,就沒有後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土壤。同樣,沒有改革開放30年韜光養晦的物質積累,也不會有今日大國崛起的壯誌豪情。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大國政治應該更多講求務實的策略,少一些激情與理想。今日中國,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戾氣橫行、群體非理性亢奮的狀態之中,公眾輿論彷佛一名拿著散彈槍的3歲兒童,一有風吹草動便舉槍亂射。這種情況下,掌舵人稍有不慎,便會將國家引向歧途。以反腐為例,一場暴風驟雨式的反腐固然十分必要,但運動式反腐的長期化注定會因大批政治投機者的加入而變味,最終走上50年前那場運動的老路。而在那條路上,無論官民,最終都不會成為贏家。在現實生活中,“體製內”幾個字背後所代表的其實是幾億鮮活的高中低層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和他們親人朋友,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式削減支出必然帶來各地、各單位效忠式的攀比跟風,在新時代再造“畝產萬斤”的笑話。已經有多個部門的朋友聊起,由於對差旅施加的硬性時間和費用規定,很多正常公務已經無法開展,甚至鬧出了公務會議進行到一半因為期限屆滿不得不飛回國內重新辦理二次出差手續的奇聞。時至今日,這場對社會供應鏈“斷頭式”的整肅運動已經毫不意外地幾乎橫掃了全中國的服務業,公費支出削減的同時,帶來的是成百上千萬服務業底層勞動者的失業,加上全球性經濟萎靡給出口製造業帶來的巨大衝擊,配合上國內中小企業極端惡劣的政策生存環境,如果不是O2O, B2C為代表的互聯網這股東風拉動的強大內需和全球經濟一個比一個爛的外部大環境做背書,中國經濟早已不知惡化到何種程度。在金融領域,太子黨們多年來的為所欲為其實早已是眾人皆知的秘密,政府高層卻遲遲不想或是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約束,直到這一輪股災爆發,生死存亡之際,才匆忙祭出暴力救市的大棒,拿出一副解放初期橫掃上海金融市場的架勢誓要與一切做空勢力拚個你死我活。說得難聽點就是一點籌劃都沒有,完全頭痛醫頭、水來土掩的做法。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堂堂一國的金融管理還停留在如此水平,而且事實上不光是金融,而是各行各業的行政機關普遍如此,隻知“管”而不識何為“理”,實在是令人不得不唏噓三聲。有鑒於近日一切敢於看空的“敵對勢力”都被請去喝茶了,這裏就不多聊股市起落了,但以如此管理水平,要想給股票證券市場帶來持久穩定的繁榮,何其困難?

記得幾次和海外朋友聊起是否回國的話題時,我都會說:“身為一名華人,白種人對你歧視和偏見是骨子裏的,無論你在歐洲、澳洲還是美洲,那裏都注定是別人的國家,再加上相對固化的社會階層結構,你在那裏要獲得巨大成功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他們社會的整體富裕程度和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製度,使你在多數情況下可以以一名屁民的身份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而如果選擇國內,你將麵對更多人生成功的機會,但同時也不得不麵對更多的困難與挑戰。選擇這條路,你必須勇於不斷踩著他人的肩膀邁向人生高峰,有進無退。因為如果隻做一名吃飽混天黑的平庸之輩,你將不得不體會一條處處碰壁的人生之路。”

關於閱兵,想必大部分人近幾天對於各種高大上的評論都快耳聞目睹得審美疲勞了,所以在這裏冒天下之大不韙順便說了些不吐不快的想法,骨子裏還是希望政府能夠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帶領14億人民吧生活過得越過越好,祖國日益富強,而未來要麵對的挑戰,將遠比組織這樣一場完美而印象深刻的閱兵儀式要困難得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