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製造產業園將在北美拔地而起(zt)

本文內容已被 [ chinagate.net ] 在 2015-08-24 15:45:5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來源:羊城晚報-金羊網 作者:唐波、張德鋼 發表時間:2015-08-24 05:26
 
 
 
 

“東莞製造”的全球路徑

  北美洲   IC/供圖   非洲   東莞

從越南到非洲到美國,投資者經曆一係列驚心動魄的探索終於選擇更加成熟的市場

在涉足了東南亞、非洲等地之後,這一次東莞企業踏上了美洲。8月7日,由東莞一批企業家組成的考察團正式與美國阿肯色州簽約,一個6萬平方米的東莞製造產業園將在北美大陸拔地而起。

文/羊城晚報記者 唐波  實習生 張德鋼

近年來,為降低企業成本、直接對接終端客戶等原因,珠三角企業出現“走出去”的現象,從東南亞、非洲再到美洲。在繞了全球一大圈之後,來自東莞的老板們開始將目光集中在當地的安全、營商環境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麵,這也正是東莞老板不惜血本選擇美國建廠的原因。

一方麵是東莞老板選擇標準正在變化,另一方麵則是包括美國等在內的發達國家“振興製造業”新政帶來的引力。在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 廣漢教授看來,良好的市場條件和商業環境有時比廉價的勞動力更能吸引投資者的眼球。“東莞製造”的這一路徑,正是東莞乃至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體現。不 過,值得注意的是——走出去的企業如不能得到良好發展,對東莞或者珠三角來說或將形成“空心化”局麵。

A

走出國門

早在十年前,珠三角不少企業就將目光鎖定東南亞。2004年,美國對中國施行“反傾銷”,包括家具、服裝、鞋業等在內的傳統製造業遭遇困境,一些企 業要麽全部外遷,要麽選擇到東南亞設分廠。曾潤康就是在這一年踏進了越南,“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規避美國的‘反傾銷’,越南不屬於美國的目標”。

曾潤康是四川人,在東莞打拚30多年後,他在東莞大朗的紅木家具廠辦得有色有聲。如今,在越南平陽省,他的精藝家具有限公司已經有了兩家分廠,“老 廠有7000多平米,新廠有25000平方米,總共有四五百員工,規模在華人企業中算一般”。跟國內的紅木家具廠定位不同,越南工廠主要做歐美家具,全部 出口到美國、歐洲等國家。如今,越南工廠每個月都有300-500萬美金的出口量,相當於國內工廠一年的銷量。“在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中,征收關稅高達 198%,但對越南卻不設限,這就是我們在越南設廠的巨大優勢”。

曾潤康在越南的第一家工廠於2005年正式開工。“當時語言不通,我們就請當地人來管理工廠。”曾潤康回憶,初到越南時,招回來的工人都比較“懶散”,大多存在“好吃懶做”的習慣,所以他們不得不花重金聘請當地有經驗的職業經理人。

如今,無論是產值還是利潤,越南工廠已經全麵超過國內的工廠。“就盈利能力來說,越南工廠是國內工廠的三倍以上。”曾潤康給記者做了一番分析:首先 在人工成本上,越南工人平均工資300美金左右,相當於人民幣1800元,其中包括吃住在內。而國內工人工資,加上社保等經費,平均每月4000多元,是 越南的兩倍;其次,就管理和運營費用而言,包括場地租金、稅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均大大低於國內。以場租為例,在越南的省城,最好地段的租金是1.8美金 一個平方米,而在東莞,就算是東城牛山這樣相對偏遠的位置,租金都不會低於25元一個平方米。

最為要緊的是,在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上,越南要比內地低得多。“就我們家具行業而言,曾經一度,東南亞國家限製一些紅木原料的出口,隻允許半成品的出 口,如果我們按照半成品運回中國再加工,成本將高很多”。除了這方麵,就原材料采購而言,越南工廠在當地已經形成固定的原材料供應商,價格相對低廉,“以 橡膠木為例,國內價格大概是3000元左右一噸,而越南本地隻需要這個價格的三分之一”。

“走出去的企業究竟有多少,類型有哪些,我們並未做相關統計。”東莞市商務局一負責人坦言,這確實是缺失的一環。不過,在東莞市貿促會記者卻得知, 東莞“走出去”的企業,以傳統加工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即便有大企業在外設廠,“微笑曲線”的兩端也還留在東莞。以鞋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從東莞外遷到東 南亞的代工鞋企以台資為主,外遷目的地多是越南、柬埔寨等國。2008年以前,珠三角擁有台資鞋企大概3000多家,由於關停和外移,目前珠三角一帶台資 鞋企還有1000多家,減少了三分之一,其中大多遷往了東南亞一帶。

B

企業回流

自2008年金融風暴,珠三角企業“走出去”,其中除了企業自身的商業行為外,更有來自政府的推動。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曹雲華就認為,開拓東 盟市場,東莞一方麵可將很多剩餘資本投到東盟國家尋求投資機會;另一方麵可利用東盟市場搞好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地緣優勢,將一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轉移。

但是,由於近年來越南等地的勞動力成本也在持續上漲,東南亞國家“低工資”的優勢正在喪失。台灣區製鞋公會理事長王興華說,今天東南亞的勞工成本, 已經達到(中國內地的)二分之一,甚至有的國家接近大陸的成本。由於文化差異,如何有效地與當地工人進行溝通也成了許多企業必須要麵對的問題,加之東南亞 國家政局不穩,帶來管理上的困擾。

曾任東莞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的陳耀華直言,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除了用地、用工成本優勢外,有幾個問題值得“東莞製造”關注。首要考慮的就是該國 政治環境。因為穩定的大氣候最重要,隨時發生的罷工、武裝衝突等事件,嚴重影響工廠的生產。其次是用工問題,當地工會勢力很大,對企業趕工期、趕貨造成的 衝擊很大。第三是用水、用電成本比較高,當地供電遠沒有國內發達。最後是東南亞產業鏈配套遠不如東莞完備,工人素質比較低。

曾潤康也表示,越南的營商環境很差,主要來自政府部門的腐敗。“包括消防、公安等部門,經常會上門,明目張膽地索要紅包,但既然在當地投資,也必須得按照他們的遊戲規則來”。

此外,基建、交通以及產業配套等,都讓一些東莞老板望而生畏。東莞一家鞋材廠也曾想把工廠搬到越南給外遷的鞋企做配套服務,但一番考察下來,這家公 司負責人發現,由於缺乏產業配套、當地市場又十分有限,一些外遷的代工鞋企有部分企業又重新遷回了東莞。“相比中國製鞋產業鏈的高度發達,東南亞國家的上 下遊產業鏈還很不完善,有些鞋企工廠是搬過去了,但很多原材料和配件卻還要從東莞采購,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運輸成本”。

東莞厚街鎮委書記萬卓培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不論是自身創新,還是拓展市場,都可以在厚街找到很好的配置,所以這幾個優勢,使原來轉移出去的製造環節(鞋業)企業,最後還是選擇回流到厚街。

C

轉戰非洲

回遷並非主流,更多的莞企將視野再次放大。非洲成為東莞老板轉戰的第二站。

今年4月,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率黨政代表團、企業代表團赴非洲開展經貿交流,非洲市場開始成為東莞企業家關注的焦點。在此之前,東莞鞋業巨頭華堅公司就關閉了在東南亞的工廠,轉向埃塞俄比亞。

今年5月18日,在東莞湖南郴州商會秘書長謝玉珍的帶領下,東莞七八個中小企業主組成的考察團抵達坦桑尼亞。謝玉珍是東莞一家紙品廠老板,他直言, 國內用工成本攀升,製造企業都在考慮轉移,“東南亞成本太高,能不能把一些中小企業都聚集起來,一起到非洲開廠?如果能把上下遊廠家都帶過去,大部分原料 就不需要從中國進口。”眾籌辦廠,這是本次非洲考察之行的初衷。在他們抵達非洲之前,東莞本土鞋業巨頭華堅早已先行。“華堅在非洲投入了幾十個億,我們中 小企業肯定無法做到這樣的大手筆,所以隻有抱團出海”。

除了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坦桑尼亞街頭兜售的各種“中國製造”讓考察團成員興奮。在當地最大的商城超市和最繁忙的貿易區印巴街,考察團成員發現,這 裏的生活消費品依賴進口,而且價格都是中國國內的幾倍。比如,國內一條卷紙賣十多二十塊,這裏要60塊。“在本地建廠生產,大幅削減了關稅上的成本。”謝 玉珍說,這也就是為什麽他要在非洲開設紙巾廠的原因。

彭蘇華是東莞另一家注塑機廠家的老板,他生產的機器可以生產飲料瓶、PVC管等各種塑料用品。這次非洲之旅,起初差點讓他失去信心:“坦桑尼亞的製 塑行業還未起步,下遊廠商還沒發展起來,我賣機器給誰?”但經過三天的仔細觀察,他卻發現了商機。“坦桑尼亞這個國家有大量的礦泉水瓶,用完後都是直接廢 棄燒掉,而在國內,大家都知道這可以賣成錢。”彭蘇華說,把這些塑料瓶加工成塑料顆粒,可以賣到幾千甚至上萬元一噸。廠房租金便宜,加之非洲的用工成本低 廉,月薪才100美金,但卻創造出國內幾倍的利潤。

“其實,賣機器都不如生產這些塑料製品更有市場”在謝玉珍看來,因為非洲工業不發達,在非洲做終端的生活消費品,市場成長得快。所以,從去年底,他 將加工設備陸續發往非洲。生產還未完全啟動,銷售團隊已先建立起來。他和另一名早已“潛入”非洲的福建商人郭棟健合作創建了新的紙巾品牌Shwari,先 從東莞的工廠生產了發貨過去。半年過去,Shwari的銷量在當地已經是第一位。

D

致命硬傷

成本下降,收益上升,但人身安全卻成為最大風險。坦桑尼亞中華總商會副秘書長郭棟健坦言,自己曾經兩遭搶劫。“2005年剛開餐館,請了家有問題的 保安公司,結果保安聯合外麵的人進來,8個人帶著7把槍衝進來。樓下廚師在看電視,被按倒在地。有兩把槍頂在我肚子上,直接把保險櫃扛走了”,郭棟健攢的 第一桶金就這樣被劫走了。另一次是在摩托車店的辦公室,也是一撥人拿著槍上來。幸好大額現金已經存到銀行。因此,在非洲大一點的華人工廠都必須請當地保 安,在坦桑尼亞還可以合法申請配槍。

語言障礙,是東莞企業在非洲遇到的另外一大瓶頸。“所有的指示都隻能打手語,在國內做一遍,工人就懂了,在這裏得教五六遍。”在謝玉珍的非洲工廠, 現在有3個中國人常駐,包括廠長、銷售總經理及工廠主管。目前,謝玉珍大部分時間留在東莞,公司大部分的事情都通過微信溝通。因語言不通,難以融入當地生 活,初到時各方麵的不適應都會影響團隊士氣。負責市場銷售的小霍已經在坦桑尼亞生活了兩三年,會講本地的斯瓦希裏語,能跟當地人打成一片。但其他兩個中國 主管,本地語言和英語都不會說。

即便如今,謝玉珍還是決定再次組織考察團,於今年11月趕赴非洲。“報名的有四五十家(企業),但我們隻能帶30多家過去,並且這些企業的產品不能重合,大家必須配套,而不是惡性競爭。”

對此,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教授認為,企業走出國門以後不僅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同時要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 企業、民眾的交流合作。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係主任林江進一步建議,“走出去”的企業應對當地的商業、法律、政策環境、治安環境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比 如地方政府的勞工法、保險法是何規定都應該提前有所了解。其次就是當地的稅法、稅製一定要學習精通,做到有備無患。

E

登陸美國

拿下非洲的東莞老板似乎並不滿足。“人工成本肯定會持續上升,非洲將成為下一個東南亞,加之營商環境和社會治安的硬傷,我們並不看好這裏。”中國兩 岸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東莞家寶玩具負責人藍俊雄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魚和熊掌兼得”的地方,為此他踏遍全球,卻最終選擇了美國。

“這次去阿肯色州的企業主要是沃爾瑪的供應商,阿肯色州也是沃爾瑪的總部所在”,藍俊雄表示,抱團赴美開廠實則抓住當地政策契機。在東莞,有不少企 業是沃爾瑪的代工廠,當下美國政府提倡振興美國製造,推行該國國內優先采購計劃並提供相應的稅務減免,沃爾瑪作為美國知名大型企業將重點執行振興“美國製 造”的相關政策。“因此我們就考慮,在美國開設工廠,產品直接美國生產,這不就是‘美國製造’了?”藍俊雄的意思是,這可以合理規避貿易壁壘。

中經會副會長吳永學還告訴記者,本次赴美項目參與抱團的企業共有十餘家,並已經與“大客戶”沃爾瑪洽談多次,預計前期投入資金2000萬美金。位於 厚街汀山社區的寶讚鞋業也是此次赴美“土豪團”成員之一,該廠負責人鄭先生表示,近年來,企業已去柬埔寨等國家考察數次,但並不認為東南亞國家是良好的落 腳點。鄭先生認為,這兩年來,東南亞國家的配套、產業鏈雖然慢慢好起來,但人工成本卻不斷攀升,增長速率比國內更快。鄭先生說,幾經思考之後,他們還是選 擇了目前有政策支持、客戶更為熟悉、而且經濟環境更為穩定的美國。

東莞老板們這次去阿肯色州考察發現,當地的地價並不高,甚至比東莞厚街的旺地還要便宜一些。“我們選擇了一家建築麵積為600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 作為加工基地。”據統計,目前已經有三家企業確定入駐該加工基地,分別為兒童用品、玩具、電器行業,還有七八家企業有入駐意向。

“去年美國政府政策中的美國國內采購計劃高達250億美金,並且該政策將持續數年。”藍俊雄稱,這個契機讓“土豪團”吃了定心丸。“風險不能說沒有,這隻是第一批嚐試,如果運作良好,相信會有不少後繼者。”

F

降低成本

對於阿肯色州來說,其經濟情況並不好,中國企業的落子,不僅有助於增加其財稅收入,還提高了當地就業率。“按照協議,我們要招聘美國工人。”藍俊雄 介紹,這個基地將至少使用200餘員工。這在當地,已經屬於中大型企業。“該州的普工月薪在2000美金以上,換算成人民幣是12000多元”。

在吳永學看來,美國高額的生產成本可以“技術性”降低。“比如我們生產企業主體還是在國內,但隻生產半成品,然後將半成品輸出到位於美國的加工中心完成最後階段生產,通過生產、加工分步走,化整為零抵消高額成本。”

吳永學用“平底鍋”來比方投資美國製造的優勢:以一個普通帶手柄的平底鍋來說,帶上包裝,一條貨櫃能裝約一萬個。但把手柄拆下來,同樣一條貨櫃可以裝十幾萬個。“對於生產企業來說,當地生產節省了我們大量的運輸成本,而作為我們的合作采購商,則節省了倉儲成本。”

中大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認為,美國的投資環境有兩個十分顯著的優勢,一是市場比較大,對於國內產品的出口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二是法製健 全,政局穩定,擁有良好的商業投資環境。與非洲、東南亞以及國內很多地區相比,美國最顯著的一個劣勢就是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但是,目前包括東南亞許多 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在陳廣漢看來,良好的市場條件和商業環境有時比廉價的勞動力更能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專家提醒

企業發展“走出去”

需防本地“空心化”

羊城晚報記者在東莞市商務局了解到,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企業,究竟有多少赴外辦廠,尚未有全麵的統計數據。不過,來自榮鼎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中 國企業目前在美國雇傭了8萬多名員工,投資總額已經接近500億美元,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已經收購或創立了1583家企業。這其中就包括來自東莞的“土豪 團”。

“這些走出去的企業都有其目的性——有的是為了節省資金和勞動力成本,有的是為了對接國外市場。總體來說,這些能走出去的企業都是一些有想法、有實 力的企業,他們走出去與國際直接接軌對於企業本身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對於東莞製造來說,企業走出去辦廠,對於緩解本地區的物力和人力資源也有積極作用。” 中大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教授提醒,反過來也應該看到,這些企業走出去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對於東莞來說會形成“空心化”的局麵,甚至可能把一些 研發技術轉移出去,這對於地區和企業本身都是存在一定隱患的。“我們不能排除一種可能性,就是這些企業走出去獲得一定發展之後,也會將國外一些好的東西帶 回來”。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係主任林江教授則認為,每個企業都會根據自己情況執行一些商業決策。這些企業走了以後,反而會給當地企業騰出一些空間和資 源,當地也會想方設法引進一些新的產業,這對於產業轉型更新是一種促進。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一個地方的企業集中往外走的話,那麽當地也應該做出一些反 思,考慮自身的投資環境等因素是不是應該得到進一步改善,從經濟學角度上說,企業的轉移是一種正常的經濟規律,如果一個地方沒辦法留著一些企業,必然存在 一些問題,地方就應該引起重視。

(《厚街報》吳鏑峰對此文有貢獻)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