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廣告
我們一向自詡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們今天的文化卻正在走向粗鄙化!
讀一讀媒體和廣告上的話語,已經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規範了。沒關係,隻要能抓住看客或買主就行!看一看熒屏上的人物,從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劍躥房越脊了。沒關係,隻要有收視率就好!再聽一聽全國各處旅遊景點的小姐講述的故事,都是胡編亂造,沒關係,隻要收到了門票費就“OK”!
從這無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當代中國文化麵臨的問題。我們的公眾已然生活在這種日益粗俗不堪的環境中了。
當然,文化的粗鄙化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惡化的曆史。
它的起點應該是滿人入關。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滿人入關的結果是被漢文化同化掉。為此揚揚得意於雄強深厚的漢文化所具有的神奇的同化能力。其實同化是相互的。在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同化滿人時,也被滿人粗淺的“馬背文化”所稀釋。比較一下華麗外露的清文化與雍容醇厚、平和內斂的明文化,便會看出其中的深層的損害性的變化。
清代的整個過程是國力日衰,精神萎縮,文化漸變粗糙。鴉片戰爭之後,受到外來強勢文化的衝擊,粗糙的文化自然變為鬆散。五四運動的進步本質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傾向是過激地破壞傳統。從此文化傳統在中國革命中總是處在反麵的位置。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傳統文化幹脆成了革命對象。不間斷的政治運動總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敵人,從而獲得“革命動力”。這樣一直到“文革”末期,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印象裏,隻剩下“批紅樓”、“批水滸”、“批克己複禮”。我們的文化已經成了一個空架子。
當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迅猛而來,我們就是以這樣一種文化狀態與外來文化相撞。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的碎片”。
一個民族不管有多麽博大精深的文化,關鍵是你現在手裏還剩下多少,你對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還有你心懷多少文化的自尊與自豪?否則,你輝煌的過去與你的關係並不大。有時,看上去甚至還有點像埃及人那種“失落的文明”呢!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更需要看到國門洞開後,外部世界湧進的文化,是商業化、流行化、全球化的文化。這一點我們始料未及。
在“五四”時期,外來文化的湧入的是整個的西方文明。知識分子可以站在前沿做出選擇。我們翻閱一下那時的書刊便知,被我們的知識分子首先介紹進來的是西方的精英文化,也就是西方文明的精華。
但這一次,外來的全球性流行性的商業文化是隨同市場經濟一起進來的。根本不需要誰來做介紹。它勢頭強勁,所向披靡,根本不管你的文化傳統、意識形態、審美習慣,全都推向一邊。它要來唱主角。因為你要商品經濟,就很難拒絕它一道而來的商品文化。
而且這種商業文化在西方經過了近百年的市場打造,已經相當成熟。它一方麵符合市場的運作規律,一方麵契合人們的消費心理。應該說,此前我們沒有這種性質的文化。我們隻有一些古老的市場文化,也就是傳統意義的通俗文化。故而,從超級市場、麥當勞、好萊塢、NBA、肥皂劇、廣告,乃至歌星、影星、球星傾刻間一擁而入。而且它以報紙與電視這樣的具有霸權意味的媒體為載體,鋪天蓋地地充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對這種文化無法拒絕,隻能模仿。
由於商業文化的目的是要源源不斷從人們的口袋裏賺出錢來。它必然是一過性的,快餐式的。這就給我們原本變得相當粗糙的文化以致命的衝擊。大大加速了文化粗鄙化的過程。
一個民族文化的粗鄙帶來的問題,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損害,而是影響著民族素質的下降,同時致使人們喪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而失去這種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險的。
前兩天,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的“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上,聯合國科教文的代表木卡拉先生在談到中國城市在無度地模仿西方時,他說:“你們的文明問題隻有你們自己來解決,別人是無法幫助的。”
我聽到這話,心中一驚。我想,在我們談論如何製止文化粗鄙化的辦法之前,有個先提——我們是否承認今天的中華文化已經陷入粗鄙化,而這種粗鄙的文化正在消解和損害我們民族的精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