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讀書
近一時期,一些專家、學者、媒體在積極倡導學習、研究國學,一些網站也開辟了國學頻道或相應社區版塊,向世人大力宣傳、推廣國學。華夏大陸似乎形成了一股“五四”以來新一輪的國學熱潮,據媒體報道,國內、海外興辦的孔子院校已近百家。向現代化疾速奔走的人們,現在又突然回過頭來,紛紛從已黴潮的曆史故紙堆裏,開始挖掘尋找起令國人引為驕傲自豪的國粹來,令人好生困惑。
說起國粹,不能不提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之林裏,儒、道、佛三位一體,它們三家畢竟是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的龍骨,是國學中極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五髒六腑,當屬國粹中的精華,精華中的精華。
兩千多年前,孔子老先生所創立的儒家學說,經後代弟子、大儒們的不斷完善、補充、發展,終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文思想理論體係,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理論,可謂博大精深,影響了兩千多年中國文化思想史的發展,並對周邊一些國家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地位之後,儒學多為後代封建統治者所推崇追捧,儒學理念由此開始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真正與政治緊密結緣;唐朝以後,又與科舉製度緊密聯姻,形成密不可分的儒學、科舉一體;對儒學的追捧推崇,到了宋、明、清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儒學理論中,有著許多積極進步的成分與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教無類······等等,無論在哲學、文化、教育、道德、倫理等方麵,均有著積極進步的價值與重要意義,儒學在中國曆史上曾發揮過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構建社會道德價值觀,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巨大浸潤作用,甚至影響左右過曆史的發展進程,成為公認的國學中的國粹,也是其它本土文化都無法替代的國粹,儒學做為國粹中的精品,當之無愧。儒學,做為國粹,因受封建曆史條件的局限,它必然良莠並存,精華與糟粕同在。不可避免地存在負麵效應,存在諸多不可否認的致命軟肋!
儒學第一大軟肋:極力推崇、維護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和社會秩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等。按儒家理論,每一個人出生後,其社會地位就已自然形成,並且終生不得逾越,否則便是不仁非禮,甚至是犯上作亂。儒家這些理念,也正是最受曆代封建統治者所迫切需要和歡迎的。對此理念,皇上、宰相、大臣們無不擊掌歡迎讚賞,儒學再不好再迂腐,至少不會對當朝權力構成威脅,連潛在的威脅都沒有。它的要求、理想與追求,是通過溫和的讀書修身等和平手段,來獲得實現的。瞧瞧,要是陳勝、吳廣、劉邦、洪秀全、李自成這等亂臣賊子,當年都老老實實地捧讀四書五經,成為鐵杆儒家門生,他們還會舉旗造反嗎?天下豈不永遠太平,龍脈永傳萬年?但皇上老兒們並不犯傻,雖然把孔老夫子追捧到高入雲霄,頻頻加封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步,但對孔氏家族後裔的任用上,卻出奇的吝舍,極少給與其擁有實權的重要官職。孔氏家族的後裔子孫們,自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罷啦。
儒學第二大軟肋:學而優則仕,倡導官本位,對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腐蝕、毒害極深,流毒甚廣。儒家近乎病態、甚至變態的迷戀權力、崇拜權力。鼓吹讀書為仕,走上仕途,是儒家弟子們讀書的終極人生目標,也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由顏如玉”。當然,書中還自有烏紗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為一代宗師,孔子老先生,在這方麵身體力行,親自做過表率,帶領弟子,駕輛破舊牛車,餓著肚皮,周遊列國,兜售他那套克己複禮的學說,推銷自己,希望撈頂烏紗戴戴,過過當官的隱,實現恢複周朝禮製的政治抱負。他自己曾誇下海口:“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說,假如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時間就差不多會有起色,經過三年便會很有成效了。遺憾的是各國的國君們,都不買孔老先生的帳,弄得孔子挺沒麵子。有段時間,孔老先生情緒特別低落,曾一度萌生了流亡海外的念頭。孔子見當官為仕徹底沒戲,隻好乖乖地回到魯國老家,開起私家書院,教授弟子,廣納學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掙些牛肉幹。用老百姓的話說,儒家的弟子門生,是一夥抱著四書五經到處專營的官迷!平時,口辯滔滔,侃侃而談;戰時,卻營營苟苟,百無一能。
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時,儒家弟子們為實現其夢寐以求的求仕做官理想,往往舍大仁大義,唯官至上,唯官是圖,唯官是從,也是儒學的最大致命軟肋。有奶便是娘,無論統治者通過何種手段,無論是同族還是外族,無論通過武力或陰謀奪取權力後,儒家弟子們都會率先承認並維護其權力的合法性,為登自己日後登上仕途而表示臣服。儒家弟子們在滿清入關後的表現,得到了最直觀的印證。因此,儒學理念特別受到同族、外族統治者的歡迎,成為統治天下、“德化天下”的最佳的“麻沸散”。
儒學的第三大軟肋:嚴重鄙視勞動、工商、科技。孔子本人平日嗜好飽讀詩書外,其餘的愛好便是美食與音樂。受宗師孔子的影響,儒家嚴重鄙視自然科學、農業、手工業、商業,尤其歧視體力勞動者,對科技和手工業,認為是左道旁門、奇技淫巧,一概加以藐視排斥。《論語》中曾有如下記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在儒家所推崇的四書五經中,對發展國家民族經濟,提高綜合國力,幾乎絕口不提。儒學這種輕視甚至鄙視發展經濟的理念,對以後各代朝野的影響及後果,都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對後來的科舉考試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朝廷所錄用、選拔的人才的標準和質量,考試的科目都是儒家的經典及所推崇的四書五經,導致了統治階層對經濟、科技、軍事的整體漠視與排斥。
儒學的第四大軟肋:歧視婦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儒家嚴重歧視占人口半數的婦女,將其視為與小人同等社會底層族群。提出了男子可以隨意納妾,女子卻要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女子無才便是德”。兩千多年來,豎立在華夏大地上一座座彰顯女性貞潔的牌坊下麵,都埋藏著一個個美麗鮮活的女性生命。儒學禮教,是壓在婦女頭上的一座大山!
儒學的第五大軟肋:倡導奴性,提倡盲目順從為美德,唯命是從,克製欲望,壓製個性化的獨立思考。“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對人所萌生的萬千種不良欲望,通過內省、自律、自製來解絕,達到獨善其身的境界,從而淨化整個社會。其實這隻是一種良好、天真、善良的願望而已,人的種種貪欲及自私醜惡行為,酷刑、峻法的嚴懲都難以節製,僅僅靠自律來加以克製,豈不與虎謀皮?如果人人都能自律自省自製,天下豈不早已同此涼熱、天下大同了。
儒學的的六大軟肋:倡導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其提出的有教無類的初衷,自相矛盾,顯得極其虛偽。對待暴力、醜惡,鼓吹采取溫和的化解方式,“君子動口不動手”。用現代的解釋,就是用和平方式化解矛盾。麵對外族入侵、血腥屠殺,儒家的對策及反抗,顯然都十分軟弱無力,猶如羊對狼講仁講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遠不如毛主席當年提出的十六字方針英明、實用、科學。
從表麵上看,儒學去轟轟烈烈,如花似錦,莊重高深,其實,都是曆代封建統治者為自己的政治需要,所做的追捧所為,而造成的虛華假象,是一種官場、皇權所認可所宏揚的主題文化,為此所做的官樣文章而已。儒學在民間,卻顯得異常虛弱委頓,以至於有的農夫曾當麵嘲笑孔夫子“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另一國粹--道家,則在民間擁有廣泛的空間與土壤。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為皮,道家為骨。
研讀曆史,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而令人深思的曆史現象,元朝幾乎從開國到亡國,幾乎都沒有重視過儒學,反而將其與娼家並立為伍,排在了老九的位置上,可見儒家在元朝地位極其低下,但元朝卻是當時橫掃歐亞大陸、國力、軍力異常強盛的大國。還有,秦始皇焚書坑儒,卻橫掃六合,統一了中國。當初滿清入關,意欲一統中原時,也並未怎麽尊儒。在國力發展方麵,凡極力推崇儒學的朝代,往往事與願違,反而由強盛逐步走向衰亡,尤以北宋、南宋、明、清為最,教訓慘痛且深刻。秦始皇、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對孔子、儒學都不怎麽感冒!
客觀評價分析,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儒學缺乏積極創新理念,開拓精神嚴重缺失,基本上是守舊、複古的封閉性思想道德體係,對發展經濟與發展綜合國力方麵,客觀上起到了隱性的阻滯、遲緩作用,它是壓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脊背上的重荷。中國近代曆史,特別是數百年來,中國為何老是落後挨打,國土被瓜分,割地賠款,原因雖然很多,但深入國人骨髓的儒學理念,顯然是脫不了幹係的。其實,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科技是否發達,與本國的傳統文化是否悠久,並無必然的內在聯係,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相反,有些曆史文化傳統悠久的國度,經濟的發展速度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卻遠未能盡如人意,如埃及、印度等。
儒學中的糟粕,猶如一粒粒裹上一層仁義糖衣的搖頭丸,長久服之令人為仕途而癡迷、顛狂、亢奮,身體越加消瘦贏弱,漸漸體虛多病起來,一旦與入侵的外族強漢廝打起來,常常是銀樣蠟槍頭,不堪一擊,在曆史上每每上演國破家亡的悲劇。如果某日外族侵入華夏中原,占了半壁江山,在某座城池的城頭上挑出一麵開科舉的安民告示來,一些儒家弟子會立刻從棺材裏爬出來,爭相恐後奔過去應試,弄頂烏紗戴戴,光宗耀祖,威風體麵一番。這樣的先例在中國曆史上並不鮮見,在當年滿清的朝廷裏、溥儀的滿洲國、汪精衛的南京偽政府裏,是不乏此類文化儒奸的。
儒學,一壺迷幻老酒,令儒生們迷醉千年!
聊聊儒學的六大軟肋!
所有跟帖:
• 老魔,不要瘋於它的糟粕。吃多啦搖頭丸,你會得憂鬱的哦。 -18340- ♂ (219 bytes) () 07/29/2015 postreply 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