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裏的名人名言 - 1. 生桂堆草堆

我們村不算大,120來戶人家。大家連親帶故的,互相都認識。

村雖不大,但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話語和取樂方式。

村裏的很多人,尤其是“知名”人士,都有諢名。大家說起他們,會連名字帶諢名一起說,或者幹脆就隻叫諢名。

譬如,我的小夥伴中,就有“朝方夜壺”。他說話時舌頭繞在嘴裏,老是說不清楚,像倒夜壺那樣咕嚕咕嚕的。有“新華地主”,是我父親最小的舅舅家的兒子。他比較虛胖(其實是身體有病)。他比我大一歲但和我同班。按輩分,我得叫他“叔叔”,隻是我始終叫不出口。還有一個叫木忠的,我們喊他“巧忠”,因為小學二年級時,他把“成績匯報單”上的16分改成了96分。他的父母誇他聰明又靈巧。

成年人中,有“中和白眼”,“銀才翹嘴”,“玉才麻子”,“阿富大眼睛”,“川林羊子”,“漢良鴉片鬼”,“記才癡子”,等等。

如果有人吹牛說大話,村裏人就揶揄說,“生桂牛皮”吧。我很小的時候,以為“生桂牛皮”是個成語。等我上學了才明白,生桂是我同年同月生又同學的國琴的爺爺,銀才翹嘴和玉才麻子的父親。他吹牛的本事我親身領教過。

有一此,我們小孩去他家串門,逗他說,爺爺,聽說你年輕時力氣很大啊。

那時他已經70多歲了,眼睛有些不靈了。走路得用拐杖。喜歡穿個長衫,坐在家門口。

他眨巴著老眼,抖著稀疏的山羊胡子,就講開了: “我年輕時,一口氣要吃十八大碗飯。看到場上那個碌碡吧?我隨手一扔,就拋出去半裏路”。我們就笑。他卻一點也不在乎,照樣悠然自得。那個碌碡,能有三,四百斤重吧。村裏力氣最大的小夥子,“記才癡子”,也隻能勉強把它抱離地麵。

但他最出名的,還不是他的吹牛。而是他堆草堆的事。

堆草堆是一項高技術活。村裏做飯燒菜,全靠燒麥稈和稻草。冬天裏,隊裏的牛也靠吃稻草度日。稻子和麥子收獲後,先要把麥稈和稻草曬幹,然後打成水桶般粗細的草捆,再把草捆堆成草堆。草堆以圓柱形為主,也有長方柱形的。生產隊裏的草堆,又大又高。草堆頂端蓋得像屋頂樣子,用草簾蓋好以防水。再用平板把草堆向外的一麵敲打得平整嚴實。如果堆的不好,草堆就會漏雨,傾斜,甚至倒坍。村裏的四個生產隊,每個隊裏都有一兩個堆草堆的專家。

這一天,生桂來外公家幫忙堆草堆。

我的外公叫銀泉,是個瞎子。“生桂牛皮”和“銀泉瞎子”是結拜兄弟。

外公眼瞎,可記憶力和心算都超常人。隊裏年終結算時,一些村民就會把他拉去,請他幫村民們核賬。隊裏的會計,就著賬本,嘴裏唱帳,手裏劈裏啪啦地打著算盤,來計算每家每戶的收支狀況。外公坐在一旁,聽著。會計算完了,村民們就等外公發話。如果是對的,外公就點點頭。如果不對,外公就說,再算算吧,應該是多少多少。會計就會複算。外公從來不出錯。

這堆草堆的活最少需要兩個人。一個在草堆上碼堆,一個在下麵把草捆往上扔。這天,生桂在堆上碼,另一個人在下麵扔。草堆已經堆到一人一手高了。

外公摸摸索索地走來了,他看不見,就問:“堆得直不直啊?”

生桂在草堆上大聲答道:“直啊。”

外公又問,“倒不倒啊?”

生桂高聲回答,“倒。。。。啊”。“啪”的一聲,草堆從中間喇叭開花,崩了,生桂被扔到了地裏。他本來是想說“倒不了”的。

從那以後,我們村裏人就養成了一個默契。隻要看到有人在堆草堆,人們就會高聲笑問,“堆得直不直啊?”。草堆上的人也心領神會,高聲回答:“直啊”。下麵的人再加問一句,“倒不倒啊?”。“倒啊”。但草堆當場倒坍的很少。大家彼此取樂而已。

說明:生桂和銀泉堆草堆的故事,是從村裏人那裏聽來的。大家堆草堆時的互相取樂,是我多次的耳聞目見。土地承包以後,隊裏的大草堆就消失了。外公的心算神功,是父母講給我聽的。外公在我5歲左右就去世了。我父親因為打得一手好算盤,16歲就做了大隊的會計。估計,父親的算盤,也打動了外公和母親的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