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央黨校王長江文章看中共的意識形態趨勢

來源: MTDL 2015-07-16 08:02: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65 bytes)
中央黨校最近究竟觸動了誰的神經
 
作者:王長江

近年來,社會上關於中央黨校的議論頗多。既有學員管理方麵的,也有思想傾向方麵的。前者的起因,與社會上久行不衰的單位創收風有關,批評也好,指責也好,自有它的道理。作為黨和國家的一個部門,自己去從事經¬濟活動,總有謀取部門利益之嫌,任何單位這樣做了都不正當,大眾“不高興”、“不讚成”、“不擁護”理所當然,理應接受大眾的批評。但關於後者,即思想傾向的問題,筆者卻有忍不住想說幾句的衝動。

  對於中央黨校的思想傾向,最嚴厲的指責,莫過於把中央黨校看作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大本營。這是有關政治責任和政治生命的問題,開不得半點玩笑。因為如果真是那樣,中央黨校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前幾天看過一篇對某高校教授的訪談,在他看來,中央黨校發出的聲音,有傾向資本主義的,有傾向資產階級國家競爭式選舉的,有說社會民主主義的,說什麽的都有,是社會勢力利益多元化在黨內的反映,宣揚的是多元價值觀。

  我不知道這裏的“資本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傾向所使用的判斷標準是什麽。我隻知道,改革開放以來,過去的所謂姓“社”姓“資”的標準已經¬過時,我們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這個新認識的框架下,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亟待探索。中央黨校的學員來自執政的第一線,他們把從自己工作領域帶來的問題交給中央黨校的學者,希望他們提供觀察、認識這些問題的方法論。這就迫使中央黨校的學者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認識上,而必須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自己的思考。這種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內容是否貼近現實,提出的可供選擇的方案是否符合實際,都不能由黨校學者自己說了算,而必須回過頭來接受學員和各級領導幹部的評判。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黨校這些年的教學和研究能夠獲得廣大幹部和學員的認可,至少說明大方向是正確的。如果要在學員依據切身實踐得出的判斷和個別教授在書齋裏設計出來的所謂標準之間作一個選擇,該取舍哪一個?答案不言自明。所以,這個“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大概不是某個大學教授可以蓋棺論定的。

  至於說中央黨校的“多元價值觀”,恐怕更是個“無厘頭”的判斷。就拿上麵被提及的“資產階級國家競爭式選舉”來說吧。競爭也好,選舉也好,都是選人的一種方式,怎麽上升成了“價值觀”?眾所周知,民主是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基本價值。作為成體係的製度,民主首先體現在人民授權上。實現人民授權最基本的方式是選舉,這是稍懂一點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的道理。正因為此,我們的憲法才鮮明地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款,並且製定了專門的《選舉法》,黨章中才有“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和在非黨組織中的黨組外,都由選舉產生”的要求。那麽,選舉的本質又是什麽?選舉的本質就是由大眾來挑選掌權者。既然是挑選,自然就應是從多個人當中進行選擇。於是,就有了競爭。有競爭,才有真正意義上的選擇。所以,競爭是選舉的題中之義,就像選舉是民主的題中之義一樣。我們可以說現階段讓人們挑選國家領導人(即普選)的條件還不成熟,也可以論證實行人民代表大會製這種挑選方式更適合中國國情。但把競爭式選舉說成是“資產階級國家”的專利,就有些莫名其妙了。難道隻有不競爭的選舉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不競爭怎麽體現選擇?沒有選擇叫什麽選舉?難道隻有搞沒有競爭的選舉才體現“社會主義本質”?恕筆者直言,有些人表麵上好像在為我國現行製度辯護,其實是將“社會主義”的價值由民主換成了不民主。這樣的“價值”我們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對中央黨校的研究和教學方向之所以存在這些非議,其實並不是這種方向真的有什麽問題,真的在理論上站不住腳。真實的情況是,這樣一種研究觸動了一些人的神經。這其中,有兩類人最為典型。

  一是僵化觀點的代表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黨校義無反顧地扛起了解放思想的大旗。幾次大的思想解放,都和中央黨校或直接或間接地有關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是中央黨校首先發表的;中央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肯定,也首先是在中央黨校透露的;是中央黨校的教授衝破姓“公”姓“私”的迷霧,率先主張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革;還是中央黨校的學者,最早提出了發展非公有製企業中的優秀分子入黨、吸收借鑒國外政黨治國理政經¬驗、研究政黨執政規律等等觀點。這些觀點,盡管今天已為廣大黨員、幹部接受,但對於那些固守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模式、固守傳統思維的人來說,這些觀點不合過去的說教,衝擊了他們死抱著不放的陳舊觀念,無疑是一種大逆不道。如此看來,抓住一切機會,對製造這種衝擊的始作俑者大加討伐,也就不奇怪了。

  二是既得利益代表者。從政治行政管理學的角度講,有部門,便有部門利益,這可能是科層體製難以擺脫的副產品。就此而論,中央黨校作為中央的一個工作部門,也跳不出這個規律,這是毋庸諱言的。上麵講到的許多為群眾所詬病的問題,都與此有關。但是,從全黨的角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去研究、探索和思考執政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畢竟是黨中央賦予中央黨校的基本職責。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這通常意味著中央黨校不能不對改革現有的體製、調整現有的利益格局提出自己的看法。問題也便由此產生。因為,既要改革,就不可避免地會冒犯一些個人和部門的既得利益。從本質上看,這種冒犯,隻是在關於如何改善黨的領導、黨如何科學執政方麵的建言獻策,既扯不上放棄“黨的領導”,也扯不上削弱“黨的權威”。那麽,為什麽總有人把兩者似是而非地聯係在一起?說穿了,無非是一條,那就是:借“堅持黨的領導”之名,維護和擴張個人和部門的既得利益。你動我的既得利益,便是削弱黨的領導,便說明你的方向有問題,這就是一些人的邏輯¬。

  以上感想,純屬筆者個人觀點,與所在單位無關。筆者隻是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如果以為自己有觀點便可以隨便給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扣政治大帽子,乃至否定中央黨校在幾十年探索的基礎上確立的,被廣大黨員、幹部所認可的研究方向,至少是有些狂妄了,有必要作個回應。
 

所有跟帖: 

Zt魯迅消失,皆因筆下人物複活? -青鬆站- 給 青鬆站 發送悄悄話 青鬆站 的博客首頁 (4869 bytes) () 07/16/2015 postreply 13:08:01

嗯,老馬走路,孔夫子上台,也是黨校的新常態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6/2015 postreply 13:31:02

蘇聯倒了,中國三個代表了,老馬不走咋辦?走了位置又不能空著,隻好把孔老二請回來了。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7/2015 postreply 16:17: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