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屢建奇功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中國裝甲兵
英雄坦克一團
在編成的誌願軍裝甲兵指揮所的序列中,有一支率先出國並兩次入朝參戰的部隊,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第一師坦克第一團。這個團享有多個“全軍第一”,光榮載入史冊:第一支建立的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第一個建立的戰車團(東北戰車團),第一輛坦克(功臣號),第一位坦克英雄(董來扶),第一支接受毛主席檢閱的坦克部隊。1951年當中央軍委決定派遣我裝甲兵入朝參戰後,坦克一團又作為先遣坦克團率先赴朝,與後續部隊一起在戰鬥中打出了軍威和國威,為裝甲兵發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51年3月31日,全團733名指戰員在團長王懷慶和政委賀仁的率領下,登上了開赴朝鮮的列車。4月6日,滿載著坦克的列車通過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國境,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兵首次出國作戰的帷幕。坦克一團長途行軍麵臨著曆史上最嚴峻的考驗。朝鮮地形極為複雜,道路盤山跨水,彎急坡陡,車輛的機動性能受到很大限製。由於全團從上到下都缺乏現代戰爭條件下行軍的經驗,坦克乘員和汽車駕駛員的技術水平也較低,致使車輛事故不斷發生,這就更增加了行軍的難度。當時,誌願軍空軍尚未參戰,地麵防空火力薄弱,美軍飛機在潛伏特務的配合下,猖狂至極,超低空搜索飛行,肆無忌憚地狂轟濫炸,封鎖交通幹線,特別是投擲凝固汽油彈,對坦克和汽車的行軍安全構成很大威脅。然而,全團指戰員在艱難險阻麵前沒有被嚇倒,火車輸送中,鐵路、橋梁常被炸斷,坦克乘員們就主動協同鐵路員工晝夜搶修;履帶行軍中,坦克車長和駕駛員常常在白天徒步偵察十幾裏甚至幾十裏,傍晚再閉燈駕駛著車輛前進;天快亮時開進森林或山溝偽裝隱蔽、檢修車輛。指戰員們在行軍途中表現出驚人的刻苦耐勞精神。坦克二連第一次遭敵機襲擊時,全連指戰員毫不畏懼,在烈火中奮勇搶救兩輛坦克脫險,安全地迅速轉移。汽車駕駛員劉文起的胳膊被敵機打斷,他決然地擰下斷肢並鼓勵大家不要畏懼,表現出十足的硬骨頭英雄氣概。在一個夜雨行軍中,重型坦克連的403號車陷入水溝。排長閆立珍立即跳進齊腰深的水裏,憑借敵機投下照明彈的亮光,指揮乘員進行搶救。當坦克開出水溝行進在狹窄山路時,被敵機發現,此時,閆立珍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敵機掃射火力,一人在車外手揮白布指揮坦克安全地通過了封鎖區,而他的雙腿、左手和頭部都被擊中,壯烈犧牲。戰後,上級特為他追記二等功。
坦克一團在兩個月中,經過1500公裏的鐵路輸送、130公裏的履帶行軍和500公裏的輪胎行軍,傷亡30餘人,車輛毀傷30多輛(其中坦克2輛)。該團在生死存亡的搏鬥中付出了沉重代價,終於戰勝重重艱難,開進到預定的作戰配置地區。在誌願軍入朝作戰曆史上,該團是行軍時間最長、行軍條件最為艱苦、損失最大的部隊,經過鐵血洗禮,經受了鍛煉,獲得了豐富的經驗。4月下旬,許光達在赴朝鮮前線視察時握著團長王懷慶的手,深情地說:“你們的經驗很有意義,後繼的坦克部隊都會感謝你們,謝謝你們。”
許光達從裝甲兵一成立就注意實戰的需要。為了及時總結我年輕的坦克部隊以戰代訓的經驗,許光達決定到朝鮮戰場實地考察。1951年4月26日,許光達一行跨過了鴨綠江,下午到達誌願軍總部。彭德懷司令員親切接見了許光達。許光達向彭德懷匯報了此行的意圖,並聽取了彭德懷的有關意見。隨即,他驅車前往在前線作戰的裝甲兵先遣團坦克一師一團考察。途中,許光達看到十幾輛美國坦克在燃燒著,他忍不住跳下車。一名防空哨兵告訴許光達,這是我軍繳獲的美軍坦克,被敵機炸毀。敵軍怕我軍修複使用,一次一次前來轟炸。許光達感到十分惋惜,他對隨員說:“這是個教訓,應該組織一支徒手坦克部隊入朝,配備足夠的修理工,用繳獲的敵人坦克來裝備自己。”
在考察中,許光達要求坦克部隊要經得起挫折的考驗,大膽使用坦克作戰,不要怕打壞。許光達在朝鮮前線搞調查研究,總結了鐵路輸送坦克、履帶行軍,技術保障和戰場坦克分隊政治工作等經驗,獲取了有關組建有戰鬥力的中國裝甲兵的豐富的感性知識。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誌願軍作戰的一大特點。坦克一團最初參戰,是從坦克間接瞄準射擊開始的。坦克二連連長、坦克英雄董來扶和團部參謀崔殿元、張貴仁及乘員們反複研究,很快掌握了圖上作業和操作火炮的要領。6月30日,T-34中型坦克和122自行火炮各1輛,射出入朝以來第一發炮彈,在10—15公裏的射程上對敵陣地試射獲得成功。從此,坦克炮間接射擊的方法迅速在坦克部隊中推廣,壓製敵炮群,殺傷敵步兵,摧毀敵指揮所、觀察所、車輛、倉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各戰鬥分隊不放過每一個戰鬥間隙堅持學習技術和戰術,以戰教戰,戰鬥力不斷增強。1951年11月7日夜,坦克三連310號車秘密開進至我軍前沿155.7高地預先構築好的發射陣地,並嚴密偽裝。8日傍晚,該車乘員發揮英勇機智的戰鬥作風,以15發穿甲彈、24發榴彈擊毀敵中型坦克3輛,並摧毀敵軍許多工事地堡。戰後,全車乘員榮立集體二等功。駕駛員王安聲和炮長唐玉風也榮立二等功。此後其他各連也學用這種伏擊手段,多次給敵人以突然的打擊。11月以後,坦克第一團開始參加保衛開城的戰鬥,協同炮兵支援步兵阻擊和反擊敵人的進攻,取得了輝煌勝利。1952年6月1日,坦克一團召開首屆慶功大會,上級首長和著名作家巴金等親臨會場祝賀。一年多的時間裏,全團共作戰69次,發射炮彈3635發,壓製敵炮兵群40多次,摧毀敵大量的工事和碉堡,擊毀敵坦克8輛,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王風池、李維斌、王安聲、譚萬壽等榮立一等功,全團還有24人立二等功,241人榮立三等功,10個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12個單位榮立三等功。
1952年7月初,坦克一團奉命回國整訓。12月13日,坦克一團受領了再踏征途重返戰場的任務。坦克一團第二次入朝的使命,是保衛朝鮮西海岸,配合步兵擔負反登陸、反空降的作戰任務。在誌願軍坦克兵第二指揮所領導下,團指揮員依據上級意圖詳細製定具體作戰方案,同時率領全團人員冒著嚴冬的酷寒和春末的陰雨,展開了一場構築堅固工事的熱潮。經緊張苦戰,共構築數百個人員防空洞,近200個各種車輛掩體和1750米長的坑道。工事基本築成後,立即展開臨戰練兵、協同演習及物資儲備等備戰工作。全團戰員在施工、備戰中,發揮了高度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湧現出224名三等功臣。由於誌願軍反登陸作戰準備充分、兵力雄厚、陣地穩固,迫使敵人不得不放棄登陸進攻企圖。
的確,“誌願軍”的裝甲兵從第五次戰役(1951年4-6月)後期開始參加戰鬥。短暫地占領漢城是1951年1月。
本文內容已被 [ Sic~semper~tyrannis ] 在 2015-07-04 18:00: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