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國民主的希望
記得1986年上高中的時候參加過一次人大代表選舉,全校學生集中到燈光球場。當然候選人大家都不認識,組織人對每個人的資曆進行了3分鍾的介紹, 第一輪投票每個候選人都沒選上,再選結果還是一樣。然後大會組織人說,你們的權利已經用過了,不選出代表不能離開,不能去食堂吃飯, 最後終於選出了代表。從那以後再沒有聽說過人大代表或者市長選舉。 民主的形式也不用了。
香港政改方案在立法會隻有8票支持(28票反對, 其它 35個缺席)遭否決,反映了香港的大多數立法委員不願違背民意去支持不得人心的法案,是民主政治的體現,說明香港的立法委員還是對市民負責的。
我91年大學畢業時去廈門工作, 當時的廈門沒有多少工業,幾乎沒有汙染,高樓不多,藍天海灘和現在的佛羅裏達一樣幹淨美麗。過去的20多年中,廈門的人口增加了8倍,美麗的環島路從2000年建成以後海灘一天比一天髒,海水已經髒到不能遊泳了(因為至今很多下水道的汙水還直接排到海裏),霧霾和內地其它城市沒有區別,生活環境和20年前簡直天壤之別。如果市政府是對國家和上級負責的,廈門達到了經濟發展的目標。如果市政府是為市民服務的, 那廈門市絕對是失敗的。
香港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城市裏市政府唯一要對市民負責的城市,如果做不好可能要擔心下次被選掉。香港的民主還在運作, 民意還可以自由表達,網絡沒有封鎖,而且大家都在看,所以香港是中國民主的希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